篇一 :白毛女观后感

芭蕾舞剧《白毛女》观后感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舞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演员在台上不说也不唱,完全依靠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戏剧要求——主题思想的阐述、矛盾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塑造。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是通过优美的舞姿、和谐的韵律、高超的技巧“说话”和“唱歌”的,说出角色的心里话,唱出人物的情愫来。

在喧嚣的尘世中忙碌了一天后,看一场舞蹈,那是对心灵的洗礼,是精神的享受。对舞蹈的欣赏,如果不沉静其中,你永远也感觉不到那种唯美。只有在心的交集之后,你的心才会得到真正的享受。这是我从舞蹈这门课的所学所感。

《白毛女》的故事我很早就听过,但是用西方的芭蕾来演绎,我是第一次欣赏到。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的故事。其中,我主要对序幕“压不住的怒火”和第一幕“深仇大恨”以及最后的一些片段进行了赏析。

背景,音乐,道具,是一场完美舞剧不可缺少的东西,是舞者的结合体。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穿着朴素的农民,

在阵阵鞭子声中,显得格外的无奈,同时表现出愤怒。鞭子抽打在地上,那样刺耳,随即演员倒地,痛苦愤怒,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显得格外的逼真。

除夕,外面飘着大雪。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同村人送来了窗花。喜儿高兴地拿着窗花跳起来舞。舞蹈是无声的,是哑剧。剧中喜儿一系列的哑剧动作将她的快乐心情表露无疑。而接下来的群舞,则表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一片过年的欢快。台上的舞者脚步轻盈,身材修长.我说不出那是种怎样的感动,只在舞者莞尔回眸低笑的瞬间,感受到一种温婉的倾诉。前一刻还骄躁的心情似乎平静得那么迅速。此刻的心已全然寄托在台上纷飞的舞者。

人物外型塑造喜儿--梳大辫子,穿红色斜襟袄衫。大春--戴白羊肚手巾包头。这些装束构成了人物的身份和地域特征,使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的时间、环境、事件等等因素。大春给喜儿送米,喜儿喜出望外,二人运用带有非常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使人物性格鲜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 …… 余下全文

篇二 :《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观后感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 六年级二班 欧阳彤欣

今天,我观看了《白毛女》这部影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解放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佃户,叫杨白劳。他有一个女儿叫喜儿。杨白劳租用着地主家的地,由于条件恶劣,所以每年不仅自己颗粒无收,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地主每天都上门讨债。无奈之下,杨白劳喝卤水自杀了。杨白劳死后,他的女儿喜儿被地主抓去侮辱了。喜欢喜儿的大喜,想把喜儿就出来,可是没有成功。大喜便加入了共 产 党。后来在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到了山上,靠吃奶奶庙里人们用来祭祀的水果生活。由于长年不见天日,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她的头发全白了。人们发现她时都认为她是妖怪。共 产 党们让大喜带着一小部分兵力去抓这个“妖怪”。

喜儿被抓了。他们给喜儿上刑,把她的头发剪光。这时,大喜发现,这个“妖女”是他一直喜欢的那个人。于是停止了用刑。解放后,大喜和喜儿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喜儿长出的头发也变回了原来的黑色。

这部影片把解放前和解放后的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知道了,当时地主的残忍和可恶,以及老百姓们凄凉、悲惨的生活。新中国给人们带来的是平等和尊重,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学会感恩,用行动来回报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白毛女读后感

《白毛女》读后感

歌剧《白毛女》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半个多世纪中,《白毛女》一直活跃在舞台和荧幕上。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部歌剧竟走向了世界,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70年的征程之久。一部作品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并不容易,可以说,《白毛女》已成为一个典范。因此,我特地阅览了这一份剧本。

喜儿,这部歌剧的女主人公,是那时人民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代抗争人物的典范。她过着及其贫穷的生活,但她并不羡慕有钱人家的生活,她爱他的父亲杨白劳,她乐观开朗,她是善良的。可是,地主黄世仁残忍无耻的压迫杨白劳,霸占喜儿,置他们二人于死地,在大年三十,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逼死了杨白劳!撇开这不说,正月初一,杨白劳死的第二天,一大早,穆仁智就上她家来,要带她去给黄世仁抵债。这孝还没戴呢! 来到了黄家,喜儿一言不发,心中愤愤不平,自己的爹是被黄家逼死的,他们害了这么多人,怎么就没有人来管管他们呢?而黄母才不管这么多,一切以他们家为主。给喜儿改名,打她,骂她,用烟签子刺喜儿口......这还有人道吗! 万幸,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但黄世仁和穆仁智却追了上来,而喜儿逃跑方向有一条河拦住了去路,

喜儿不慎掉了一只鞋,恰恰因为这个,使黄世仁认为喜儿跳河死了。但事实上,喜儿只是逃到了一个山洞中‘‘避难’’。 喜儿不敢下山,生怕黄世仁再霸占她,欺负她,她在黄家根本就没有尊严,她想爹,想大锁,想大春,想赵老汉,想王大婶。 就是这样,喜儿住在了山洞中三四年之久,只靠吃奶奶庙的供品生存下去。而村里的人听说喜儿跳河死了,讽刺这个世道不为好人伸冤。喜儿缺盐少吃,全身发白,因常到奶奶庙去偷吃供品,被村人看见,因此被称为‘‘白毛仙姑’’。直到后来,八路军打日本鬼子,世道变了,‘‘白毛仙姑’’才被认出是喜儿,八路军才将她从山洞中解救了出来。 整部歌剧到这儿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旧社会的腐败!整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真实的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说明只有共 产 党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相同命运的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得以解放。该剧触动了穷苦中国人最深层次的情感结构,让他们从千百年精神奴役的创伤中觉醒,从而迸发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部将艺术的影响力直接转化为精神力量乃至战斗力的作品。

…… …… 余下全文

篇四 :歌剧《白毛女》赏析

歌剧《白毛女》赏析

《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剥削阶级把人逼成鬼、毛主席共 产 党领导的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白毛女》是19xx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 产 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创作背景 19xx年5月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共 产 党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 产 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

19xx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 产 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 产 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19xx年5月,《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向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献礼,取得极大的成功。在此后的演出过程中,剧本又不断修改,日臻完美。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五 :近代音乐赏析《白毛女》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公选课期末

作业

课程:《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题目:《白毛女》观后感

学院:信息语学院

姓名:梁妙莹

学号:20101616310015

《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是19xx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 产 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

《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 产 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

叙述的是贫农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年关逼债,被迫用女儿喜儿抵债,而后含恨自尽。喜儿在黄家惨遭蹂躏,逃进山洞里,在野山洞生活了三年,因为缺少盐和阳光,头发全变白了。八路军来了后她重见天日,报仇雪恨,从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反映了我国农民在封建地主残酷压迫剥削下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农民只有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获得翻身解放的朴素真理。可以看出,《白毛女》的创作是民间(农民)文化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五四新文化”以及革命文化三者的融合,全剧不仅具有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性、完全纳入了歌颂新政权的时代主题,也坚持了“人的解放”的五四新文学的主题,另外,剧情上的大团圆结局以及善恶报应观念、喜儿和大春的爱情波折、人物性格上的单一性和脸谱性、在曲调上对民歌的借鉴、唱白结合的形式以及载歌载舞的秧歌剧特点,无一不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正是在这一点上,农民们感到了熟悉而又新鲜的气息,剧作的演出得到了热烈的回

应:每至精彩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至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唏嘘声,有人甚至从第一幕到第六幕,眼泪始终未干。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 …… 余下全文

篇六 :《白毛女》读后感

《白毛女》读后感

我是一个00后,从小就过着泡在蜜罐子里的生活,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看过《白毛女》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过的是多么的幸福,过上小康生活的不易。

我在网上看《白毛女》完全出于我一时的好奇。开始我看这部老革命影片并没多大的兴趣,觉得无非是打打杀杀而已。但就是这部我一开始认为打打杀杀的影片,洗赎了我的灵魂,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美好。

剧中讲的是解放初期,老地主黄世仁欺压百姓,拼命收钱,杨白劳交不起,黄世仁看上了他的女儿:喜儿。要拿她-喜儿来抵债,杨白劳被强迫摁下手印后觉得对不起喜儿,服毒自尽。知道真相的喜儿悲痛万分,她却无奈的被拉进了黄家,从此之后,她在黄家做牛做马,每天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还处处遭人羞辱,虐待,无奈喜儿逃出了黄家。为了生存忍饥受冻,与野兽搏斗……生活的艰辛使喜儿头发变成了白色,成为了白毛女。后来解放军打倒了地主老财。大春在山上找到了喜儿,喜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虽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过去的生活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而我不知道珍惜,在那浪费金钱,买些没用的洋垃圾,小玩意儿,现在想想真是不该。和过去相比,我们不是要好的太多了吗,以前的地主老财富甲一方,弄得民不聊生,现在,到处提倡和谐社会,每家每户都朝着小康发展。过去的农民受人欺压,无处告状,现在的我们有着公正的法院……

请让我们珍惜现在,如果没有解放军的英勇,百姓的支持,怎会有如此美好的现在?请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是否会出现地主二代,如果出现了请用我们的勇敢和坚强消灭他们,别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00后的未来,就在自己的手上,因为把握好现在,就是在把握在自己的未来……!

…… …… 余下全文

篇七 :白毛女读后感 - 副本

白毛女读后感

太阳烈,天气闷,地面烫得像油锅,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寒冷的冬天,于是,我便想起了“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不错,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白毛女》的开头。《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以中国农村阶级斗争为基调,讲述了一个关于白毛女喜儿从被剥削者变成自己的主人的触动人心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河北北部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话说那年除夕天降大雪,出门躲了十多天债的杨白劳终于回来和女儿喜儿团聚了,不了被地主黄世仁家的穆仁智叫了去。黄世仁逼杨白劳还债,若还不起就拿喜儿抵债,并且写了文书。杨父觉得对不起喜儿,喝了卤水,死在了雪地里。第二天,喜儿还没给爹守孝就被抢了去。王大春是喜儿的心上人,他十分气愤,并且在一个月后和大锁一起打了穆仁智,结果大锁被抓了,大春也逃往西北。不一会儿,喜儿就被带到了黄家,黄母问了喜儿很多问题,很关心的样子。可谁会知道日后让喜儿遭受无尽的虐待和折磨的正是此人!幸好,老天爷安排了一个大好人张二婶在喜儿身边帮助她,照顾她,鼓励她,。后来喜儿被黄世仁糟蹋了想要寻死还是张二婶劝她的呢。再后来,黄世仁娶老婆要把喜儿卖了也是张二婶放走了喜儿。喜儿逃走后,躲进了山洞,她没东西吃,只好吃树根树皮,偷奶奶庙里的供品。日子久了,喜儿头发全白了,人们把她当成了“白毛仙姑”。一天熬一天,苦日子终于熬出了

头,大春和八路军回来了,喜儿得救了。最后,黄世仁被公审了,乡亲们一个接一个诉说黄世仁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啊!

《白毛女》不仅内容精彩,而且人物刻画也很生动形象,让读者印象深刻。故事中的喜儿最令人难忘。喜儿从“欢欢喜喜过个年”的欢快到“谁给爹爹把孝戴?谁给爹爹摔老盆?”的伤心再到“眼泪流到肚子里呀。有话只对二婶子说呵”的无奈再到“爹呀!爹呀!我要跟你去啦”的绝望再到“我要跟你们拼啦”的气愤再到“我要报仇,我要活!”的坚强再到“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的疯狂最后“我们要翻身”的无限喜悦。

…… …… 余下全文

篇八 :浅谈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点

浅谈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点

内容摘要:本文就歌剧《白毛女》的艺术重要性表现及其在音乐设计、歌剧表演、乐器演奏以及唱腔处理上的艺术特点作了一些探讨。歌剧《白毛女》不仅在中国歌剧历史上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在中国文艺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它为我们所提供的丰富的艺术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它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价值,尤其是它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特点,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创作实践,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认真的探讨。

关键词:歌剧;白毛女;艺术特点

《白毛女》的曲作者曾说:“我们要创造一种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新歌剧。”很显然,他们要做的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因为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白毛女》所反映的是新旧两个时代的生活,主人公是农民群众,剧本长人物多,情节也较为复杂,这在中国旧剧中是不多见的。因此,要想创作出一种体现时代特色的“民族新歌剧”,在音乐上就必须既体现出民族性又具有现代性。只是袭用传统旧形式,或是无条件地接受外来歌剧艺术都无法满足《白毛女》内容的需要。而在这两者的理解和处理上,当时的看法并不统一。在一些“正统派”的音乐家眼中,似乎只有西洋音乐,才是真正艺术;而谈到歌剧,则非要奉瓦格纳(德国作曲家)、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为经典不可。这实际上是全盘欧化的道路。而与此同时,也有人企图走改造旧剧的道路。传统戏曲在音乐形式方面已发展得较为完整,艺术水准也较高。但这种形式是与其旧内容密不可分的,若脱离了原来的旧内容用以反映新的现实生活,就会发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白毛女》的曲作者们意识到,要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歌剧,就必须深入生活,了解并体验群众的思想情感,熟悉他们的音乐语言,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借鉴前人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爱的、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新歌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