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除了红红的一片就是这句歌词了,一直到我落笔耳边依然萦绕着这陕北的民歌。当“爷爷”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我才记起若干年之前自己是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而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句歌词。这正好印证了“经典永远就是经典”这句话。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近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是摄影师张艺谋选择导演之路的惊人之作,本片曾获得19xx年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大奖。好的片子是需要再三的回味的,所以借此机会再次欣赏了本部影片。

影片开始是漆黑一片,伴着低沉的男声开始自述自己的故事,一段独属于这块红高粱土地的故事缓缓揭开幕布。接着由迎亲引出了奶奶,为大家所熟知的封建时代甚至解放后婚姻嫁娶都是父母说了算,女儿在出嫁前甚至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稀里糊涂的嫁了过去,而“我奶奶”九儿姑娘就是封建世俗的牺牲品。为了换一头骡子,曾外祖父把奶奶嫁给一个酿酒掌柜,一个五十多岁的麻风病人。在出嫁前媒婆唱着一句掀起盖头必出事,暗示着这以后必定会有什么事发生,这也是导演注重细节的体现。随后画面转到了轿夫颠轿,黄色的土地,黄色的皮肤,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十八里坡上,满是红红的高粱,这个时候就开始凸显红色的画面,在夕阳的斜照射下,大战后的十八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但也是这抹残阳,染红了整个坡,高粱也成了红色海洋的一者。

嫁出去的女儿回门是农村嫁娶必要的一件事,就在“我奶奶”骑着麻风掌柜送的骡子回门经过高粱地的时候“奶奶”被蒙面“爷爷”一把从骡子上掳下来,一开始“奶奶”因为惊吓一直往高粱地里冲,但是当“奶奶”看清蒙面人是“爷爷”的时候就不动了,她似乎从“爷爷”镇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或者说她在此时就已经屈服了。她在那时,就已经鼓足勇气将年轻的身体给予爷爷,无论有没有结果,她都希望将自己奉献给喜爱的男人。我认为一方面奶奶是为了报答出嫁当天爷爷不顾危险勇斗劫匪,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是奶奶已经深深的被爷爷这种原始的粗犷和坚定的性格吸引住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见钟情吧。爷爷焦急地把高粱扯去,踏平,铺在地上,这象征着最原始的繁殖即将开始。接着奶奶痴迷地后倾倒在地,同时还流下了多种感情交织而成的泪水,这泪水里更多的是饱含着自由的幸福。太阳下红高粱影影绰绰,在丽日和风中摇曳,影片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时达到了艺术美的至高点。这已不是简单的交欢场面,而是导演通过委婉的衬托,将人性中至真至纯的一面,用色彩表达的淋漓尽致!深层次的表达作者莫言对根植每个人心中的野性的呼唤。

…… …… 余下全文

篇二 :【最打动阅卷老师 强烈推荐!!】红高粱读后感

不乏真

——读《红高粱家族》有感

疲劳于当今泛滥的抗日影剧中,虚假、夸张、失实、浮躁的表现手法将原来一册册抗日英雄血泪史篡改得面目全非,令最初满怀爱国激情的我逐渐变得厌烦甚至恐惧。直到翻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我才感觉到文学创作还不乏真。并不是因莫言的盛名而看的,而是因朴素真实的书名,那早已与书中人物角色融为一体的笔触,丝毫没有现今的浮夸风。 拜读完《红高粱》后,一种真实感萦绕脑海,我不禁相信起的确有这么些人存在。相比起其他抗战题材的小说,莫言给我的,不是完美的大义凛然的爱国英雄,而是正义与邪恶结合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没有伟大的梦想,只愿打败鬼子,打跑鬼子,还家乡一片净土,而又在打鬼子时使尽浑身解数,与鬼子如狼似虎般厮杀,是真的“抛头颅,洒热血”,既有人性,又有兽性,此乃人物真。 语言到了莫言这里,总有剑戟气、镰刀味,他那号令天下的写作手法,既“权谋”又“粗野”,隐喻多么巧妙,文字多么恣肆无忌,才华冲动都是那么按捺不住,个中的张扬、激情、愤怒和玩世完完全全跳出了封闭传统的就中国思想,让人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含蓄中国的一个作家执笔作品,重新唤回每个人心中那一股潜藏的张力,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言魅力,此乃语

言真。

从家庭到故乡,从民族到世界,从个人的苦痛书写、故乡传奇到恢宏的民族、人性叙事,无不展示了莫言童年爱与创伤体验的超越和升华,情感真挚的笔触,在激情之余也在散发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如此荤腥不忌,百味杂陈的姿态,《红高粱》更深刻揭示出爱恨情仇、生死悲欢等人类永恒的情感,体现了莫言独特的人性情怀。不受社会拜金主义荼毒,不让创作沦落为商业化的莫言成就了一篇又一篇打破世俗观念的精品,让“守旧派”面对如此独特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而叹为观止,大跌眼镜,作者那股让中国冲出世界的激情感染了每一个人,此乃作者真。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红高粱读后感

读罢莫言的《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红,无边无际。

红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

它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最爱,“英雄”里的一幕:一片满是金黄色的树林里,两个对峙的女子,飘逸的衣衫,颜色,是大红,飞雪的剑嗖地刺进了对方的身体,让她的血染红了曾经的一片金黄……,风吹过,旋飘起火红的树叶,那样的火红,让人心醉。很凑巧,这位导演也曾将《红高粱》搬上荧幕。

《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不仅如此,《红高梁》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

新路。

《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力的热烈赞美。莫言在写作《红高粱》时就痛感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转而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崇尚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这个生命主题会使我们想到西方近代以来的生命哲学,特别是尼采那种高蹈的生命意志。

在这里,莫言引出了一个关于“原始生命力”的主题。这一主题首先可以通过其所描写的野生的“红高粱”这一富于象征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确立。这些野生的、蓬勃的“红高粱”,既是农民们赖于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他们在高粱地里野合和打埋伏。这里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的象征。《红高粱》显然超越了其题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观念的含义,而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包含了更为深刻的关于生命力的寓意。与此主题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影 红高粱 观后感

电影 红高粱 观后感

09环艺1班 学号;0912020120 孙星星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影片中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 …… 余下全文

篇五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伤秋的情怀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火似的壮烈,就如整个电影所表现的浓重而悲壮的红色基调。似乎热烈的有些许压抑,那是灰暗的现实所带来的压迫感。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用民谣唱出它的质朴和热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着对旧礼教的反抗。高高的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着某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即将要展开。

《红高粱》主要是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唢呐、花轿、土坯房、剪纸、年画、门神、酒篓子,肥棉裤、高粱地,石头小桥,肚兜,粗瓷碗以及黄土地尽处的血一样的红太阳、黄土高原上望不到头的蛇一样的羊肠小路??它们被最大程度地赋予了生命、生殖、情绪、梦想等等的一切,对生命的美好以及繁衍生息的追求,从来没有这样凝重张扬过。

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

看《红高粱》我深深的喜欢上九儿,九月初九生的丫头,不甘被控制命运的质朴农家女。痛恨父亲将自己与一头大黑骡子相提并论,绝望的愤怒吼叫:“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个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束缚。她是叛逆的,但却是有思想的,用剪刀护卫自己的贞洁,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幸福。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择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这部影片抒发了大众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正像张艺谋说的那样:“我觉得中国人活的太累了,顾虑太多了。”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影片。这是一部牵手自由的神话,诠释生命的影片。

…… …… 余下全文

篇六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大学课堂上,突然有某种触动。一种野性的张扬,人性的魅力,原始的力量,铺天盖地地涌来,久违的感动,温暖的高粱地,激情的红高粱。

刚开始的颠轿,是我第一次知道娶媳妇竟然有这样的方式。那种野性的狂热,展露的恰到好处。大红的嫁衣,红红的轿子,光着膀子的抬轿夫,一望无际的红海洋似的高粱地。也只有陕北的黄土高原,才生出了那样血性的人,野性的山。

我不得不承认这部作品一开始就感染了我,以大红作主色调,血性美,后来才看出更大的意义是红色革命的美。

女主人公是一位旧时代女性的特例,不安于命运安排,不愿向现状低头,敢爱敢恨,大胆理性。当她无意中看到光膀子的男主人公后,就爱上了他。同样他也爱上了她。他是一个充满野性的汉子,狂妄,凶狠,爱憎分明。他敢杀了她的前夫,然后和她野合。他还要杀了侮辱她的土匪,在知道真相后又从容的全身而退的汉子。在酿好的酒中撒尿,却出乎意料地造出了十八里红来。作者似乎想极力塑造一个不同于大

众化得英雄,而又实实在在的英雄,一个充满野性又敢作敢为的平民英雄。

在后来的情节中,作者更是把男主人公放在了主要位置上,不过关键时刻总有女主角的影子。故事在中间充满温馨,他们有了孩子,酒坊也红红火火,红高粱此刻是温暖的象征。可平静的湖水下往往是凶险的暗漩。日本鬼子侵华,要修一条运送物资的大路,要通过红高粱地,所以就发生了后来的巨变。

抗日的浪潮越来越高涨,土匪和以前在酒坊干活的老友都参加了抗日,不幸被抓住。日本人为了杀鸡给猴看,杀鸡儆猴,要活剥俩人。老屠夫宁死不从,小屠夫怕死活剥了老友,大片大片的高粱被踩倒,不断倒下的红高粱像是在日本铁蹄下一批又一批倒下的中国人,悲壮苍凉。

在女主角的号召下,男主角率领酒坊老小喝酒宣誓杀鬼子,电影的高潮就是杀鬼子的过程,也是结尾。他们成功的把日军汽车炸烂,女主角也被鬼子射杀。电影以小孩的超度歌结尾,小孩说,从那时起他的眼睛看哪都是红色,天也是红的,地也是红的,人也是红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红高粱观后感

学号:2010102046 姓名:叶征远 班级:10级水利水电工程(5)

红高粱观后感

伤秋的情怀喷薄而出的是一种火似的壮烈,就如整个电影所表现的浓重而悲壮的红色基调。似乎热烈的有些许压抑,那是灰暗的现实所带来的压迫感。张艺谋的独到眼光,顾长卫的细节勾勒,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用民谣唱出它的质朴和热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着对旧礼教的反抗。高高的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着某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即将要展开中篇小说。

一九八八年张艺谋把红地毯一路铺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台阶,《红高粱》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不言而喻。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丝毫不掩饰激情的中国红像浪潮般冲击了在一片黑暗中观影的我。所有诗意的激情幻化成无数铿锵有力的鼓点,在心脏最饱含生命张力的地方奏响激动人心的乐章。

该片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根据作家莫言的《红高粱》改编,原作发表在《人民文学》并被读者推选为年度“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故事以直线叙述,在作者的深入解剖之下,“我爷爷”、“我奶奶”人性中的丰富一面得到展现。在影片的视觉风格上,导演、摄影精心复现了小说构造的色彩世界,如阳光般眩目、热情似火的红色。

完全可以这么说,当张艺谋遭遇了顾长卫,《红高粱》就具有了西部漫天黄尘里酒一样熊熊燃烧的生命质感,中国第一摄影和同样对影像如痴如狂的老谋子,两个旷世才子激情碰撞,大自然的苍凉,东方文化的神秘,就通过他们独特的造型摄影,呈现在世界面前。九儿穿在身上中间宽上下窄的红袄红裤;伙计们闪耀着古铜色彩的上身和他们桀骜不驯的光头;在震天的唢呐声里,把阳光切割成无数碎片的扑楞楞抖动的高粱骒子,日食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红,高粱地里满眼透不过气的绿??在[红高粱]里,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大开大阖,把视觉和造型艺术玩得酣畅淋漓,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看作是一幅饱满浓烈的剪影,大量运用的造型艺术以电影的语言再一次横空出世,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把电影玩到这样的极致,也没人敢把那样浓重的色彩,就那么泼墨一般地肆意挥洒,所以[红高粱]作为张艺谋一部颇具实验意义的作品,其对自己乃至中国影坛的震撼不言自明,以至于在后来的[英雄]中,他还对对此念念不忘,但可惜的是,和所有的平常人一样,此时的张艺谋已经珠圆玉润锐气全无了。应该说[红高粱]的成功,造型摄影和色彩的大胆运用应该算作第一功。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篇一: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给我的总印象,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这是一部带上张艺谋强烈主观意念的影片,应看做是一部较典型的作者电影。

在《红高粱》中,张艺谋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堪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达到了几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对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颠轿”一场戏中,从表层来看,它是偌多抬轿的粗野壮汉对花轿中一位红装红盖头新娘的戏谑式恶作剧;但从深层来看,它既是几条赤膊壮汉面对新娘九儿的魅力所萌动的性的潜在欢悦与渴望的自发宣泄,又是对九儿面临不合理不人道的两性结合却又爱莫能助的悲凉、怨愤之情的自发发作。而惟一能使这一载歌载舞的“颠轿”迪斯科从疯狂的顶点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别的,正是轿中九儿的几声哽咽的啜泣声。编导在这一情绪与节奏的转变点中,把这群粗野壮汉内心合乎人伦天性的美好性灵洞悉与烛照出来,是影片开始首先打动人心的点睛之笔。这一节奏休止造成的情绪落差,确定了九儿在野汉们心中实际占据的真正神圣的地位,是影片对性的神力崇拜的一个明证。而在这群抬轿壮汉中,又惟有“我爷爷”余占鳌,以其更加强烈的受性的神力驱使的生命意志力,敢于把自己内心的骚动与渴望一一付诸外在的实际行动——比之于其他壮汉,余占鳌确实高出一筹,是名副其实的独占鳌头——凭着九儿曾给他的一个美目顾盼,以至于接踵而来的杀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交欢野合,都成了一桩桩不再是施暴施恶而是全部顺理成章的一揽子“仁”事美差了。这里的“仁”,不能以狭隘的法的定律为准绳,而必须从更加宽泛的自然与原始的生命定律——种的良性繁衍与发展、种的优胜劣汰中去寻找;而这里的“美”,自然是进行了艺术的选择与渲染的电影美(如略去了“杀夫”的直接描写等等)。当银幕上展现九儿痴迷地后倾倒地的诗一样朦胧的近景,余占鳌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红色“大”字状展开的九儿身前的俯瞰大远景(这里干脆是一个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肃穆仪式了!)以及逆光中红高粱影影绰绰在丽日和风中摇曳的动态空镜,可说是把影片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铺绘中推到了艺术美的制高点——不过反观影片,张艺谋实在应当在此处把文章的浓度做得更足一点,以使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红高粱地交欢场面,华彩乐章般地达到更其神圣化的境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