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感悟周公馆

感悟周公馆

它安静地坐在路边,似一位历经风云变幻,满面沧桑的老人,向经过它,走近它的晚辈们讲述段段

往事。

它是一幢三层一底,深具中国风的西式花园楼房,位于思南路73号,它外表优雅,并不显眼,可它却是

抗战之后中国共 产 党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在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因受国民党限制,而对外称周恩

来将军寓所,即周公馆。

跨几节台阶,来到一楼,里面木制的地板漆成了红色,给人一种激昂、亢奋又温暖的感觉。在一楼右手

边是周总理办公与休息的屋子,屋里简单地陈列着两张木床,一张写字台,两把木椅......那身居高位,但

清苦朴素的作风,完完全全地表现在我们面前。屋子挨着阳台,阳台上原本摆放的是警卫员的床铺,可见

当时革命活动困难与风险重重。再往里的另一个屋子是一间办公室,靠墙摆着一个特大写字台,字台旁边台

子上有一支木箱,把手已经损坏,整个木箱残破得像战壕里受伤的战士,其实它陪伴周总理走过了40多个

春秋。可敬总理,他把换一个木箱的力气都用在奉献这个国家上。

怀着敬仰之情,我来到二楼,这里是周总理与董必武先生会见各界人士的地方,这里安排了一间宿舍式

的屋子,整齐并排地摆了几张床,当时商议党内事务或前来拜访之人就住在这里,床铺不够时就打地铺。我

现在就站在这里,仿佛看到60多年前,这里党内人士商谈时事,来回穿梭之景,他们在这里默默地奉献着革

命书写着历史。

踏着激昂的地板,我来到三楼。董必武先生及他的家人就住在三楼左手边的那个相对较小的房间里,一

张大床,一张小床,一张字台,一把椅子,一个衣帽架就挤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当初一同住在公馆里的同

志恳请董必武先生与家人搬到楼下更宽敞舒适的房间里,他执意要求把大房间让给其他同志而婉言谢绝了。

每个人都心系同志,团结奋斗,使这个寓所成为斗争在上海的党内人士在国民党特务监视与搜查之下的一个

温暖的归宿。

转首一直下楼到底层,底层最右边是警卫值班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与经常徘徊在街道上的国民党特务,

…… …… 余下全文

篇二 :周公馆

19xx年至19xx年国共谈

判处于危机时,周恩来

总理在上海时的寓所。

周公馆

周公馆

周公馆是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的驻地,由于

国民党限制代表团活动,借口除重庆、南京外,都不是谈判的地点。对代表团驻地,不同意有公开的名义。为了便于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前来探访,对外把周恩来总理在上海时的寓所称为“周公馆”。

那又是怎样的侠情!

周公馆

那是怎样的豪情,那是怎样的激情,指点江山激扬文激情澎湃慷慨陈词曾经这里,有多少的胸怀大志心忧天下的有识之士,当初这些老一辈共 产 党人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但这样更能让游客重回周公馆整体上装饰摆设简单朴素,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附件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时间20xx年9-12月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过程。按周而复自己的话说,《上海的早晨》是反映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这一基本矛盾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线是反映以徐义德为代表的上海民族资本阶级和以汤啊英为代表的上海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所包括的人物还有地主、农民、商人、中共领导等各色人群。他所提到的地点包括了工厂、资本家住所、工人宿舍、领导人物的办公地点、以及上海标志性的大马路和黄浦江,但作者却把工厂作为描写的重点,其他场所无一不围绕着工厂展开,和工厂有着牵连。

上海是共和国最好的历史见证人,小说描绘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大上海,那些发生在黄浦江两岸的故事。全书以5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艰难历程,显示了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伟大功绩,并折射出解放初上海的时代风貌,从中也可引起人们的反思。书中通过棉纺企业家徐义德及其一家人彼此间的矛盾,纠葛和他们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还刻划了各种类型的工商业者,有不法奸商朱延年;拥护党,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马慕韩等;多侧面地展示了当时资本家的不同心态。同时剧中再现了解放初纺织工人们的生活。

徐义德是沪江纱厂的总经理。在解放之前,他对上海解放后共 产 党对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不了解,心存担忧,就将部分纱锭转移到了香港,并委托自己的弟弟负责管理,自己则留守上海坐观其变。在随后,他又不甘心于失去对沪江纱厂的控制权,老谋深算地与厂长梅佐贤一起收买工人陶阿毛打进工会,以最终掌握和控制工会。同时,又通过梅佐贤贿赂税局驻厂干部方宇,在政府决定提高税率之前,打着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招牌,不顾工人生命安全,要求工人加班加点,为自己谋取私利,并且在生产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大发不法之财。这些充分暴露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和资本的逐利本能。同时,还有一个细节,徐义德捐献六十亿元之巨款购买三架飞机支援抗美援朝。在事后,徐义德私下十分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捐献的无奈,完全是为了应付局面、为了他的沪江纱厂的生存。我们不用去猜疑徐义德的动机是什么,在当时,能够捐献巨款就是说明我们党的胜利,所以也不应该再苛求徐义德在捐献巨款时的意愿。小说对此细节的描写,就更让徐义德这个人物性格丰满特征更加明显。另外,徐义德的家人也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徐义德的三太太林宛芝是上海滩有名的美人儿,相一致笼中鸟,喜欢用美国进口的唇膏,和徐义德的儿子一样喜欢看进口电影,二太太也喜欢看电影,但和林宛芝不同,她的思想比较保守,喜欢看一些保守电影。她们一家人的生活描写也为全文增加了很多元素,丰富多彩的上流生活和工人阶级的枯燥保守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家 读后感

《家》 读后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它从19xx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家围绕着高公馆这个五房儿孙的大家族中的一系列故事,最后封建瓦解,分崩离析而展开。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当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爷与觉新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

…… …… 余下全文

篇五 :雷雨观后感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战略

内容及现实意义

雷雨观后感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雷雨》观后感 吴琦 艺术学院 音乐学 13级 吴琦:2134132661

20015 年10月1日

雷雨观后感

雷雨观后感

雷雨观后感

雷雨观后感

《雷雨》观后感

一、简介作者作品

曹禺: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xx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过的。曹禺在这里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许多"高级流氓、高级恶棍"及"苦力"的劳动,听见了深夜小巷传来的卖儿卖女之声。这对曹禺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创作的思想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xx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xx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 …… 余下全文

篇六 :雷雨观后感

《雷雨》观后感

看了《雷雨》整部剧,加上之间话剧节曾和他们一起排演这部剧,感觉对《雷雨》的理解深了不少,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周朴园,一个煤矿厂主,一个资本家,因为金钱,抛弃了第一个妻子侍萍,致使侍萍跳河自尽,命运作弄,侍萍未死,而且还在多年后”回到”周公馆,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一个萍字说是纪念第一个妻子,我本以为他对侍萍有愧疚,可当他决定给钱,来让侍萍离开,我才看清这资本家卑鄙无情的本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产业,这也导致他的妻子蘩漪近乎病态的追求自由,周朴园无法给她爱,她和年纪相仿的继子周萍发生不伦之情。周萍为此十分痛苦,他决定逃避,他爱上侍女四凤,并想和四凤一起一走了之,可单纯的周冲也爱上了四凤。

之后便是全剧的高潮,四凤和周萍走前被蘩漪堵住,“我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 ,我的心并没有死;你的父亲只叫我生了冲儿,然而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就只有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我,又不要我了。” 蘩漪喊出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她渴望被爱,她只能抓住周萍不放,他叫来了周朴园,四凤和周萍知道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一开始听说的时候我们还能拿这个开玩笑,可排演之后便只能感到悲哀),绝望开始蔓延,四凤大叫,哭着跑了出去,周冲追了出去,两人被漏电的电线电死,周萍拿着手枪自杀。

周萍,一个软弱可怜的大少爷,因为和蘩漪的不伦之情而倍感压迫,他不停的逃避,终究无法逃脱现实的残酷,选择了死亡,选择永远的逃避。

周冲,一个开朗健康的孩子,本可以过上相对幸福的生活,却被母亲和哥哥的事牵扯,不幸的死去,他真心爱着四凤,愿意将学费分出给四凤,他是蘩漪的精神支柱。

四凤,她渴望真正的爱情,大少爷对她的爱护,让她深深的陷了进去,却终究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宿命让他们邂逅,宿命让他们永别。好似凤凰,燃烧是一场轰轰烈烈,终究还是幻灭。

蘩漪,敢爱敢恨,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最终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这是被生活逼疯的可怜人。

…… …… 余下全文

篇七 :雷雨的观后感

《雷雨》是一出话剧。话剧和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构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话剧则是由一个个性格不一的人所构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正是因为它成功的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不一的人物。

都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恨情愁,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

我为之着迷的是《雷雨》之中的这些人物。

周家的仆人鲁贵,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人物。通过曹禺的描写,觉的他是一个很奴隶的奴隶,表面对主人恭恭敬敬,其实在背后却做出有违良心的事情,他已经完全身陷于奴婢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想法。抓到了主人的把柄,卑贱的威胁着,那种小人的势力,完全体现出来。而他同时又在向自己的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女儿显示自己,不以做奴婢为耻,反以为荣。也看不起他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穷骨气,为了点尊严两年才回一趟家,甚至他认为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女现在这样好的生活都是拜他所赐。鲁贵在主人前是一只毕恭毕敬的绵羊,而在背后却是一个颐指气使的老头儿。他很精明,很狡猾,像一只猎犬一样,周围任何事情他都能有所察觉,来作为他的护身符。

同样也是身为仆人的四凤,她有着自己的感情,想法,并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难堪。但是毕竟身份有别,她想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却又不敢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四凤也非常单纯,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她的想法,她所想象的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情,是很单纯的,很圣洁的。但是她的这种善良,对最后的打击来说太不堪一击了。

鲁大海是四凤的哥哥,是矿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个充满精力的人,刚正不阿,和鲁贵是一个强烈的对比。鲁大海是一个正义的,不会被其他事物所打动的人。他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与众不同,给读者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觉。他不认为人之间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视鲁贵,恨周家,他的正义感使他厌恶周家。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上海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大都市,还是一个革命之都,很多地方留下了革命家们奋斗和生活的足迹。我以前就参观过周公馆、韬奋纪念馆、鲁迅故居、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茂名北路上甲秀里的毛泽东旧居,探寻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足迹。

还未进入旧居,就有一组雕像映入了我的眼帘:手拿书卷的毛泽东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妻子杨开慧怀抱幼小的毛岸青站在他的身后,他们的长子毛岸英正在旁边嬉闹。多么温馨又幸福的一家人啊!道路一转,我看到了旧居对面墙壁上雕刻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长征》、《西江月·井冈山》……每一首诗词都那么刚劲而有力,透露出毛泽东心中无限的革命激情。

进入旧居,听了讲解员的解说,我才知道了这里是19xx年2月到年底毛泽东一家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看这里!这是客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也是和同事蔡和森、向警予探讨工作的地方。看那里!那是前厢房,是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的卧室和书房。瞧那边!那是杨开慧母亲照顾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卧室。再看里面!炉灶和锅碗瓢盆应有尽有,仿佛有阵阵饭菜香气飘来……

上到二楼,这里是个展厅,展示了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既有手稿、图片,又有实物、遗物,还有显示屏模拟显示,真丰富呀!瞧,那是什么?凑近一看,原来是海军长江舰的模型。听讲解员介绍,它是第一艘上海建造的战舰,19xx年建成后,点燃了中国海军的新希望。就是在这艘战舰上,毛泽东发出了建立强大海军的号召。现在,我们国家日渐强大,毛泽东的愿望也在逐步得到实现。

二楼展馆的一侧有一处毛岸英史料实物陈列馆,讲述了毛岸英光荣而短暂的一生。他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幼小时候历尽磨难,却更加坚强;长大后,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奔赴战争前线,最后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但我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久久不能消失。因为妈妈杨开慧不幸遇害,不到十岁的毛岸英带着年幼的弟弟流浪在上海街头,缺衣少食,受尽苦难。原来,旧居外那组雕像温馨快乐的情景,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竟是那样短暂。 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一家人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我想,我要学习他们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更多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不怕累不怕苦,才能磨练自己,最终才能收获更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