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感想-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今天我们临五六大班一行人来到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钱学森图书馆。伴着秋日的凉爽,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仔细参观了这一中国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中心。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倒立的红色金字塔。走进了才知道那是钱老的笔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再往前便是图书馆的主要展厅了。

钱学森图书馆共有“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才之道”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以图片为主要展览形式再现了钱老参与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进取的科学家形象。为他的伟大成就震撼之余,又为他不畏科研环境简陋,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爱国情怀而感动。第二展厅通过一批珍贵手稿和经典照片、著作展现他在科学技术上的伟大开拓。从空气动力学到物理力学,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科学,从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到综合集成方法无不体现着他的卓越科学成就、博大的学术思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三展厅便是钱老高尚人格的展示平台。漫长坚定的归国路、破损的公文包、经久的蒲扇、众多的奖章证书、不变的探索身影??这些都真切再现了钱老志在强国、心系人民的爱国精神,严谨求是、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第四展厅全景式的再现了钱老的成长、学习经历。展厅中展出的摆满两面墙的五千多本书深深震撼了我,这些竟只占钱老一生所阅图书的七分之一!正如钱老所说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学森在学校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兴趣,毕生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或许这也是他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科学世界的重要原因。

钱老是知识的宝库,他的一生更是高尚品质的实际体现。钱学森在36岁时便任加州理工大学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当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时,钱老随即决定抛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应祖国的号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历经艰险归国后,面临落后的实验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这位爱国科学家埋头苦干,不断开拓,最终促成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将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坚持真理,严谨求是,不愧为“人民科学家”。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xx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在钱学森图书馆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钱学森老先生的高尚品格。

旧中国的人们饱受奴役,外国强盗们纷纷入境,枪杀掠夺,无恶不作;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说白了就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在其他民族面前抬不起头来。而钱学森生活于当时的中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外国人的质疑与嘲笑,即使在取得种种学术成果之后,依然不太受到外人的欢迎。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留美期间非常刻苦努力,各门功课全是异常拔尖,这对于当时的美国学生来说只能是惊奇。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学会,然后带回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点情怀就是非常高尚,当时绝大多数人出国留学也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后来很多人归国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钱图的二楼立体的展现了钱学森先生取得的光辉成就。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异常巨大,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间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这大大证明了钱学森的科学实力。作为科学家的他,为人很低调,不贪图功名利禄,国家哪有需要就往哪儿去,而且是尽心尽力,使学有所用,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 钱学森知识渊博,艺术文学方面也有天赋,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爱因斯坦的音乐才能。这可以从图书馆三楼钱学森受到的教育中看出。都说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因为艺术扩展了人们的想象,这对于一个想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而言尤为重要。就像是学习一个领域也吸收了另一个领域中的灵性,使得一下子暴露的缺点少了,变得更强大起来。

钱学森为人严肃,不爱开玩笑,也许这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例子吧。可是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岗位,关键的是他必须在这个岗位上尽全力做好,才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钱学森能够作为一个科学家本身就很了不起,而在科学家中还能成为佼佼者,更是令人崇敬,也许是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可我想更多的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学习思考,他的大学很多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35岁结婚后,依然吃完晚饭便学习到深夜,永不停歇。这种刻苦努力的学习积累,也深深感染了我。

…… …… 余下全文

篇三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曹鹏飞 1012067

在20xx年5月5日,我跟随着我们学校的党组织来到了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是上海交大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办,在20xx年12月11日开始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了两万多名观众,在社会上激起较大反响和广泛好评,它是上海交大的图书馆,说是图书馆,与其不如说是博物馆,主要是以介绍钱学森事迹,展现钱学森伟大人格为主要目的的宣传工具。我们这次的参观,主要是因为那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天不仅只有我们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大门口还见到了其他几个学校的多名学生。

一进图书馆的大门,就能见到的是其他学校的一些学生在进行入党宣言,在如此的环境下,气氛俞是庄严。在大厅内的墙上是一些草稿公式,虽然看不懂,但是很显然那肯定是钱老在航天事业的路途中中留下的足迹,更是财富,另外就是远看天花板是一个倒置红色的金字塔,走进了才知道那红色的金字塔是钱学森的笔记。走过序厅手稿雕塑,走过铸铜的钱学森塑像,往里走一点,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改进型中近程导弹实体,据说是由第二炮兵部队捐赠的,也因此成为镇馆之宝了。此导弹从地下一层直指蓝天,钱馆“石破天惊”的造型和寓意,就由这枚导弹直抵苍穹的设置来体现。在导弹的身体上还刻着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句话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是在高三的毕业典礼上,我们的校长就是用的这句话来激励我们的,那是校长还将这句话编成了歌唱的形式,很有气势,很是雄心壮志。感想这句话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也是激励着多少人的进步,铸就了多少人的成功啊!钱老更是如此,在中国原子弹的研究道路上,诱多的挫折和多少的失败,但是他不畏惧,不退缩,下定决心,愿意牺牲自己来完成自己的使命。顺着环形坡道漫步而下,就来到导弹发射座近旁,这里用大型壁画再现了往日导弹成功发射的现场:长24米、高5米的巨幅油画,浮现了两弹结合试验时,钱老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在寒风刺骨、飞沙走石的戈壁上,冒着极大生命危险亲临现场、鼓舞操作人员的场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了40多年前那具有伟大历史性的瞬间。

…… …… 余下全文

篇四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今天我们上师大数理学院的7为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旁边的钱学森图书馆,通过对纪念场馆的寻访,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我们通过这次寻访切身体会到建党九十多年,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共 产 党,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图书馆的大门外,横立着一块大石,钱学森图书馆这六个金黄的大字清晰可见。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红色外墙上依稀可见钱老微笑的面庞,似乎正凝视着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的导弹。刚一进馆,我们就被红色倒金字塔型的手稿设计震撼到了。大约有三层楼高的大厅里面,挂满了钱老的手稿,每一份手稿上的字迹整齐有序,体现了钱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厅的右方是钱老的雕像,他笑容温和,炯炯有神的双眼远远的看着前方,像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也像是对我们年青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钱老带领大家研究“两弹一星”的历史纪录片,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

之后我们跟着讲解员先后参观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展馆。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钱老回国的不易、进行导弹设计的艰难、生活的简朴与严谨的学风。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出生名门,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生于杭州,家境优越。父亲钱均夫博学多才,谦恭自守,母亲章兰娟则心地善良,开朗贤惠。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学习知识,贡献社会。他熟读经书,爱好广泛,多才多艺。青年时期就是数一数二的高材生,他考取了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后来公费留美,他的人生之路从此开始。他一旦觉得知识不够用了,就跑进图书馆里“充电”。他曾经留下一句话:如果没有图书馆,就没有现在的钱学森。在他20多岁时。在海外他功成名就,但从没忘记报国的理想,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他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要求回国。19xx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将一封写给陈书通的信夹在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投进邮箱,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这封信最终辗转交到周恩来总理手中。随后经过中美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8月5日,钱学森接到美国政府通知,终于被允许回国。他30多岁时,在艰苦的环境中 他带着大批的人员一起成功发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以及东风二号甲等杀伤力很大的导弹。还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晚年的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文章,激励下一代人成材。

…… …… 余下全文

篇五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乐山幼儿园 胡瑛

20xx年6月

这次工会活动,我们乐山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来到了位于华山路上的钱学森图示馆进行参观活动。

一步入钱学森图书馆,一个类似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物吸引我的眼球,那是由一张张火红的钱学森手稿组成的“升腾的智慧”。而后的四个展厅,里面用大量的实物,生动反应了钱学森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我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钱学森丰富多彩的人生,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整篇演讲稿,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他对于任何事情都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是我们这些“80后”所缺乏的。而作为教育国家未来花朵的幼儿教师的我们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的钱学森,为人低调,谦和,而对于他喜爱的事业,却是充满热情和激情的。或许,这是他在“两弹一星”功臣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吧。然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应该学习钱学森的精神,以及他对待科学的态度,热爱我们自己的事业,热爱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工作奉献出无私的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也该处事低调,对待他人也该谦和、虚心,这也是创造和谐社会之本。

本次参观活动让我收获良多,让我真切地领略到钱学森无比火热的赤子之情和大公无私的人格魅力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让我为钱学森的崇高的科学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一样需要像钱学森一样热爱事业、无私奉献、一丝不苟。

…… …… 余下全文

篇六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146061102 陈红艳

为了深入学习钱学森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党组织,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伴着即将离去的春意感,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于20xx年5月10日,跟随着我们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组织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这一中国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中心,通过这样一次的参观,让我们对钱老的伟大人格及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虽然钱老已于20xx年10月31号仙逝,但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所有人都会自然地脱口而出“两弹一星元勋”,钱老的逝世给世人留下不少缅怀与沉痛,但这位科学界的巨挚留下的更多的是科学思想,辉煌的科学成就以及彪炳世人的爱国情怀与高尚的情操。钱老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正是钱老伟大的思想与艰辛但卓越的一生的缩影。

在进入钱学森图书馆的那一刻就不由的产生了一种庄严地气氛。在大厅内的墙上是一些手稿公式,我们抬头看到了一个倒置红色金字塔,那是钱老的手稿组成的“升腾的智慧”,虽然不是太懂,但我们知道那肯定是钱老在航天事业的路途中留下的足迹,更是财富,这火红的手稿有如升腾中的蘑菇云,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走到序厅正中,钱老的铜雕豁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眺望右上方的天空。他在眺望什么、期待什么呢?是铜雕后那枚等待升空的火箭?还是祖国科技

的腾飞?在那枚等待升空的火箭身体上刻着这样一句激励人心的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句话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激励着人们前进,铸就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前老更是如此,在中国原子弹的研究道路上,面对那么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他始终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国家的使命。

顺着环形坡道慢步而下,我们来到了展厅。从第一展厅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到第二展厅“科学前沿的开拓者”;从第三展厅的“人民科学家风范”到第四展厅的“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大量珍贵的手稿、照片、物件,生动反应了钱学森传奇而辉煌的一生。卓越的学术成就、真挚的爱国情怀、勤俭的生活作风,无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参观后大家交流观后感,无不为之慨叹。我们现在生活的条件比钱老的好多了,更应该努力工作,为学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中,玻璃窗上展示的所有笔记、手稿深深的打动着我,尤其是有一篇钱老手写的演讲稿,让我叹服。整篇上下用格子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还加有引用,书写十分公证,让我们顿时油然而生一种肃然起敬之感。这就足以可见他做事情的认真程度,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这些都源于他对国家有颗负责任的心,对中国人们负责任的心,对中国共 产 党的忠心。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有着“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等称号的伟人。这些荣誉都源于他做事的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七 :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游感

我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钱均夫

及母亲章兰娟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宁静求实的

家庭氛围开启了他的智慧之窗,从小就培养了

钱学森对读书、思考的极大兴趣。之后,钱学

森随父母搬到北京。在北师大附小读书时就显

露出勤于试验和思考的天分。后又先后在北师

大附中、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留学至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名校攻读。结实

了许多名师,其中有些大师对钱学森之后的发

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科学大师叶企孙及美

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这些钱学森的恩师都对于他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最敬佩钱学森的地方是其忠心报国,面对在美国的优越生活环境和条件没有改变心意而回归当时正处战后经济状况很不稳定的中国——自己的祖国、为国效力的精神。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钱学森的夫人名叫蒋英,是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她

与钱学森从小就为青梅竹马,小时还

曾过继到过钱家,当过钱学森的干妹

妹。钱学森是这样评价妻子的:“蒋英

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

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

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

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

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

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

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

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

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大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声??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19xx年5月,他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经过中方的批判美方哑口无言,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如果我是钱学森,在19xx年,面对美国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我觉得我还是会跟钱学森一样,奋不顾身地回国。因为祖国才是我真正的家。

…… …… 余下全文

篇八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今天我们学校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交通大学的旁边。尽管以前上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路过这里,却没有机会进入图书馆。而今天终于有幸能够走进图书馆,我感到有点激动。

在馆外,隐隐约约就能看见钱学森巨大的头像,刻在场馆上,为之震撼。进入图书馆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原来是“升腾的智慧”,是由钱学森的手稿组成的,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抬起头,看着这火红的手稿,足足有8万余,就像天空中升腾的火烧月,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双眼。我仔细地观察着,都是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可见他在数学界做出的贡献不少!

进入正厅可以看见钱学森的黝黑的铜像,他好像正在仰视着天空,沉思着。

上楼,走到厅内,从上往下俯视,只见一枚导弹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这是真的导弹,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导弹,尤为震撼。上面清晰地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展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钱学森被称作“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原来钱学森老爷爷一生刻苦的研究着,将他的毕生心血都放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不少啊!

即便如此,钱学森却一直有着刻苦钻研、勤俭节约、为人低调的的品格,这不正是我们南苑学子应有的作风吗?我看到了钱学森手稿之多、和满满几面墙的书本,而家中的家具、摆设,非

常简单、朴实,以及他平日里的着装,也十分朴素,可见他是多么钻研,不在乎名誉和金钱,踏踏实实地做他的科学研究。我觉得钱学森有这么好的美誉一定离不开他的这些优良品质,身为一名科学家能如此投入、钻研,是非常不容易的啊!

我想,作为一名学生,钱学森身上的优秀品是值得我学习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勤俭敬信是需要日积月累、慢慢培养的。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向着目标努力奋斗,我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学习。就像军训那几天一样,在太阳下晒、在雨中奔跑,也不能叫苦,不能停止。老师说过了,学习是非常累的,平时作业要写到12点钟,这是正常的。我听到后真的被吓到了,如果没有一点“勤”,怎么能读得好书呢?因此只有勤奋努力才能用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个灿烂美丽的未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