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观《沙漠之花》有感

花开有时、花落无期

观《沙漠之花》有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这部电影,于是不由自主的写下了这篇文章,算是随笔。也算是我的一些感悟,或许是我对这种传统风俗的鄙视。其实我不喜欢轻下断言,但是看后我不得不说自己对这种文化是多么的鄙视。虽说很多时候我很有大男子主义的思想, 但是看到这种对妇女摧残的东西, 我的心里还是会隐隐作痛。

开篇就是放羊的华利丝还有她的弟弟。电影缓慢的呈现着他们的生活,母亲把一个饼分开来给几个小孩吃的场景让人觉得贫穷虽在,但亲情还不至于使人们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剧情我不想说,我只想说电影很震撼人心。电影来改编于出身于索马里的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小说《沙漠之花》,据说电影比书要轻松。毕竟大多只是讲述了她成为模特的历程,以回忆的方式呈现其苦难的童年不至于让人觉得不忍再看下去了。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一想起来就觉得身为一名女性若落入到无知和男权的手中是如何的悲惨,我觉得我似乎能听到她们痛苦的呐喊。

如果不看这个电影,我实在是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居然还存在着如此野蛮、落后、蛮不讲理、摧残女性至如此地步的“割礼”。呵,又是男权社会下的对女性任意欺压的一大发明。这种落后的习俗居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不敢想象那么多的女子是怎么经历这种

苦难存活下来的。每当想到影片中华丽丝的那句话:“时至今日,每分钟仍有6000名女童接受割礼”,我就觉得欲哭无泪。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专权。这就如中国古代裹小脚的传统一样,曾今如同真理一样的东西在现今的文明面前终于显示出了其真实而又丑陋的面孔。这样的习俗让人觉得寒气森森,对女性的迫害何时才会休止呢?文明,只有文明流到这个地方,才能洗清这些人脑中无知愚蠢而又可恨的充满着罪恶的观念。即使如今的文明也是与将来相对的野蛮。因为居然有所谓的教授学者为之辩护,声称我们应该尊重这一风俗,这种不知是哪个变态发明的迫害女性的风俗居然值得我们尊重!这是一个有人性的人说的话吗?

…… …… 余下全文

篇二 :灰仔专属沙漠之花读后感

沙漠之花

——我们究竟被夺去了什么 我知道,

那狮子不吃我,

是因为上天另有安排,

要让我活下去,

“是什么安排呢?”

我一边挣扎着起身一边说,

“请指引我。”

——《沙漠之花》

电影《沙漠之花》讲述了主角华莉丝·迪里,从一个出生在索马里沙漠的单纯、保守小女孩到世界名模,甚至是联合国大使的华丽转变。然而影片到此为止也不过是个励志故事,野山沟里飞出金凤凰,也只是感动而已。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她所讲述的“割礼”——割去女性生殖器的习俗。

“然而,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她严厉地盯着我,眼睛里布满冰冷的杀气,随即低头在一个破毯子做的布袋里翻找……我以为肯定是把大大的匕首,可没想到掏出来的只是个小小的棉布包。她伸进去长长的手指,捏出来一枚破损的剃刀刀片。她仔细地检查完刀片的一面,又翻过去检查另一面……我仍然瞥见刀锋的破口上,粘着干了的血迹。女人往刀片上啐了一口,在她的裙子上擦拭着……下一刻,我感到自己的肉,自己的阴部,被一下一下切掉。我听到刀片钝钝地在我皮肤上锯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我以为折磨已经过去,没想到最恐怖的才刚刚开始。妈妈把蒙在我脸上的围巾取掉了,我看到刽子手老妇的身旁堆了一大把金合欢树的刺。老妇拿起树刺,在我的皮肤上戳了一个又一个洞,然后扯过一根结实的白色粗线,穿过小洞,把我下身的创口缝合起来。我的腿已经完全麻木,可两腿之间疼得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疼痛模糊了我的意识,我感到自己逐渐漂浮起来,飘到地面之上,把苦痛留在底下。我仿佛悬在自己的躯体之上,低头注视着惨象,杀人婆把妈妈怀中我那破残的肉身缝到一起。这一刻,我感到无比平静--不再担忧,也不再害怕……我转过头望向石头。那上面浸透了血,仿佛刚刚宰过牲口。我身上零星的肉块,我的外阴,被扔在上面,静静地被阳光晒干。” ——摘选于小说《沙漠之花》 由作者的这段描述或许可能没什么实感,但影片中血淋淋的事实却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割礼”这一习俗其实流传已久,女孩子的割礼是一种仪式,于四岁至八岁间进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并且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即使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然而即便如此恐怖,但事实上全球大约有一亿三千万名妇女接受割礼,而且每年还以二百万人次成长。在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以及冈比亚等三国,几乎所有女性都必须接受这项痛苦万分的手术,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与菲律宾,接受割礼的人数也很多。更有甚者,已改名为伊斯兰国的逊尼派圣战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下令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的所有妇女接受阴蒂割礼,否则要面对严厉惩罚,并声称这是为了使她们“远离放荡及不道德”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看沙漠之花有感

观看《沙漠之花》有感

初看电影名,我便心生好奇与神秘之感,究竟该片是讲什么的呢?跟妇女有些什么关系呢?从第一个镜头:一位黑皮肤少女穿着长裙裹着面纱,我便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该片讲的是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真实故事,从广阔无垠的沙漠一路走到英国街头再走上世界名模,这一条历经千辛万苦的奋斗路足以让我深深感动。但除了“麻雀变凤凰”的奋斗史之外,更让我震撼于感动的是“割礼”真实事件!何为“割礼”?看了这部电影后,老巫女的执刀凶残的模样和沾满鲜血的石头那一幕深深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上网百度了下,那一个个“血淋淋”的文字和面目狰狞的图片不断刺激着我的双眼与心灵!让我无法再看下去......很难想象这一封建落后的礼教对女性的如斯践踏!对受过现代教育的新兴一代青年来说、这是多么可怕、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约1.2 亿妇女被割去了阴唇,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实施这种封建礼教。这和中国裹足的封建礼教是同等性质的落后!

回过神来,幸得华莉丝站了出来!她小小的身躯里藏着巨大的令人折服的力量!她也成为了联合国妇女反割礼代表!她不仅是模特界的超模、也是妇女界的天使!

…… …… 余下全文

篇四 :走出枷锁,走出人生之路----《沙漠之花》有感

走出枷锁,走出人生之路

有一个只有A、B的选择题,明显B是正确答案,但你一直生活在周围人都坚定选A的圈子里,有一天圈外的人突然告诉你答案是B,你会不会改变想法并有勇气宣讲B是正确的?当然世上不乏有勇气的人,比如说来自索马里国际超模华莉丝·迪里,而今天我所要谈论的就是华莉丝的自传——《沙漠之花》。

华莉丝出生在索马里沙漠里,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骗接受了成人礼——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成了狮子口中的食物。18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英语,离乡背井到英国,做清洁工人,却幸运地遇上精明眼摄影师,由此踏上模特路。

从非洲沙漠的牧羊女到国际时尚界的宠儿,华莉丝华丽的蜕变看似是重重机遇堆叠而成,然而我觉得事事绝非偶然,如果她顺从的嫁给了那个老叟,如果她在沙漠中没有坚持下来,如果一辈子就呆在姐姐家被使唤着,如果没有鼓起勇气背井离乡来到英国。无论那种假设成立,就不可能有超模华莉丝,她骨子里充斥的就是叛逆,是对挑战命运的勇气,那种勇士般的倔强让她走出了沙漠,那种对未来的执着让她开辟出自己的天地。

若是故事到此结束,那只能是个叛逆者奋斗改变未来的历程。但故事远非如此简单美好,华莉丝不是让人们感叹她的成功,她想要批判的更加沉痛……

想让我们反思更高层面上的人性的黑暗与残忍:非洲割礼。在非洲,女孩子的割礼是一种宗教仪式,于四岁至八岁间进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并缝合,以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而且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没有受过割礼的女子,会被视为妓女,而且不能婚嫁。这种割礼极为残忍,大都在没有任何麻醉之下就对女孩施行这项手术而且手术条件极其恶劣,很多女孩会因失血过多或伤口感染而死亡。一般估计,全球大约有一亿三千万名妇女接受割礼,而且每年还以二百万人次成长。

当华莉丝接触了开放文明的社会思想后,当她意识到这不是一种神圣的荣誉后,她选择用她的的真实经历向我们展现陋习的残忍,她的责任感让她走上讲台奔走呼号。19xx年,她放弃如日方中的事业,全身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联合国大使。

…… …… 余下全文

篇五 :《沙漠之花》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沙漠之花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沙漠之花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沙漠之花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沙漠之花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得血红,凄艳如油画。一位

东方女子着一套破旧的牛仔服,凌乱的碎发被风吹散开来。她蹲坐在沙丘上,细细观赏这大漠落日之景。悠悠的风,带走了她心中淡淡的愁。浪漫黄沙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更加饱满、奔放、果敢;被她满头黑发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她,三毛,似一朵瑰丽的野花,就在这一瞬间绽放在撒哈拉沙漠上。

正是三毛的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让这个有些愚昧沙漠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神秘意味。初读这本书,就觉得它如同三毛本人一般,散发着淡淡的芳香。那毫无修饰的笔墨,展现了一幅率直的东方女子灵动的荒漠生活。 三毛是真实的。不管是哪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总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她。这本书,展现出的是《沙漠中的饭店》中“狡诈”的三毛;《结婚记》中初为人妇的三毛;《悬壶济世》中聪慧调皮的三毛;《天梯》中独立勇敢的三毛;《芳邻》中善良的三毛??真实的文字、动感的心灵与细腻的感情,构成了这本记叙她与荷西在荒漠中幸福生活的、记录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深情与真诚的《撒哈拉》。在它绽放之时,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让她,三毛,收获了

一种无拘无束的浪子情怀与充满激情的洒脱、随性和惊心动魄。

撒哈拉的沙漠是一片壮美而浩瀚的沙漠,却也是一片

精神文明的荒漠——这里的人们都不识字,妇女常年用深色的裹身布包住自己,面带黑纱,即使病了也不去医院,因为医生是男人。可三毛却用一颗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来,我的心,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动。那是一份为生命的感动:多么神奇的生命呀!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瘠的地方,欣欣向荣地滋生着。三毛的生命,就如一首曲子,源远流长,沉郁忧伤、旷古悠长。

“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着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在这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黄沙的味道的撒哈拉沙漠中,一朵瑰丽的野花悄然无声地绽放着。她,就是果敢、坚强又洒脱的沙漠之花——三毛。

…… …… 余下全文

篇六 :观《沙漠之花》有感

观电影《沙漠之花》有感

——赤裸裸的人性杀手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能有 能力持家是件多么骄傲

自豪的事。然而早在古代,甚至是今天,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我们又怎样去测量愚昧和科学之间的距离?人民解放多年,妇女解放又在何月?我们在感叹生活多么美好的时候,又有多少女性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惨绝人寰的割礼——

震惊!

看完电影后的感觉就是这两字,虽然比不上当年30万同胞在遭遇日本人的屠杀那般愤怒与震惊,但这也足以让我回想好长的日子。

这部电影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丽斯·迪里的自传畅销书而改编。她出生在索马里沙漠。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已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一个老头,不堪忍受的她赤脚逃婚时在沙漠时险成狮子口中的食物,后又在路边乘搭的车上险被侮辱,她用勇气和坚强反抗了那个可恶的男子。因为机场的疏忽她逃亡到了伦敦做了佣人,后又认识好心收留她的好朋友。接着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掘最终成为世界名模。当她将5岁时曾受割礼的经历公之于众后引起一片哗然。为了更多的非洲女性不再受这种酷刑,38岁时她成为联合国反对割礼的代言人活跃在各地。

割礼,在当地,是个恐怖的代名词!

在电影中,可以感觉到,也许主人公还没有走出沙漠,也许在还没有看到朋友跟男朋友“欢乐”时,她都还会幼稚的认为这种割礼是每个女孩都必须经历的。她的出走并不是全部因为割礼给她造成痛苦,而她和丈夫年龄的巨差使她感到了耻辱,为了免遭侮辱,她在深夜悄悄的踏上了满是荆棘的路。

割礼的首要目的,是提供给男人可靠的“验贞”方法。她可通过检查新娘的外阴情形来判断她是否是处女。性交时女人伤口被撕裂,然后愈合,然后再撕裂,愈合,再撕裂愈合??就这样周而复始、苦不堪言。当丈夫外出放牧或务工时,这种割礼可以用来检验回家后妻子是否忠实。另外,因女子的敏感部位被割除,以及性交造成的疼痛。事实上,被割礼的女子成为了“无性者”,她没有性欲,一生里永不会得到性快感——在这个层面上,被割礼的女性与被阉割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好比如中国的“宫刑”。不同的是性别,而且女性可以行房。尽管可以行房,却因肉身的残缺而不能得到任何快乐,反而尽是苦痛。这一点,与原始宗教的禁欲戒律相关,认为“女子两腿之间又肮脏的、致使男人堕落的东西”,认为“女人不该对性感兴趣,这是恪守贞操的根本”。

…… …… 余下全文

篇七 :《沙漠之花》读后感

家庭与性格

——读《沙漠之花》有感

“我一个朋友月薪2000一年买车买房,绝对励志!他平时上班都是步行,住公司宿舍,自己做饭,不去酒吧,不抽烟,不喝酒,不谈女朋友,省吃俭用。1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用辛辛苦苦攒下来的1万块钱,再加上他爸给的100万在买了套三居室外加一辆20万的车”第一次看到这个笑话的时候,嘴巴笑得合不拢嘴,可是情绪稍微平稳了些,便感觉这是当今社会赤裸裸的现实,方才裂开的嘴巴,不由自主地慢慢收拢??社会经济发展的年代,钱虽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现在,我仍是一个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无钱无权无势,还有一年便注定像过往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在社会里面连滚带爬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处,一不小心,或许沦为“啃老”,沦为“蚁族”。世间的事情总是由错综复杂的缘由而起,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多半是关乎个人性格的问题,而个人性格的塑造却又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

华莉丝 迪里,一个由牧羊女蜕变成为世界名模的女人,天性反叛的她,13岁逃离一场不符年龄常规的婚礼,只身离开故土索马里,穿过大沙漠,凭借自己的艰辛努力,成为世界名模的同时,她反对非洲女性的割礼陋习,并成为联合国人权特使。每一种职业要获得世界级的荣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一个只要13岁的牧羊女童,华莉丝在《沙漠之花》里也曾说过“模特这一行并非光鲜亮丽,根本不是。一天当中可能有七次、十次、十一次试镜,很辛苦,很辛苦,

整天疲于奔命?慢慢的,你会明白,其实大部分试镜的结果都是失望。”未成名时的华莉丝的经历总是让人揪心,每一次失败都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心房,让我不尽地感概华莉丝人生的不是,可庆幸的是,到书的大后半,看到这个历经艰辛的牧羊女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安身之处,却又无比的激动,真的感谢华莉丝成长在索马里,这个无拘无束、生命与大自然融和一起的地方,真的感谢华莉丝妈妈的坚强性格感染了华莉丝,让华莉丝可以勇敢地跨过人生的鸿沟。“简单与匆忙的两种生活我真的感激。但假如不曾在非洲长大,我不知自己能否懂得以简单的方式享受生命。索马里的童年经历,永久铸造了我的个性,令许多人烦恼不已的名啊、利啊这些琐屑,我全不在乎。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复兴之路观后感是一篇关于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 的文章2

复兴之路观后感是一篇关于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xx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xx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