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入殓师》观后感1500字

**********

*******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以前很少看日本电影,印象里边,日本电影节奏很慢很无聊,可是通过日语电影赏析课,看了《入殓师》这部电影,却改变了我对日本电影的固有观念,心里很有触动。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情节温馨平和,让人热泪盈眶。

主人公小林大悟生长在单亲家庭,从小就练习大提琴,曾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不久,为生活所迫受高薪诱惑,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他误打误撞瞒着妻子介入了入殓师这一行,成为了专门把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

从扮演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烂的独居老太太。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这样的“死亡仪式”,能够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

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然而他从事的行业在世人的眼里却是低贱的,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不屑在街上和他打招呼,妻子离家出走要求他离开这行。因为妻子怀孕了,她不想自己的孩子因为爸爸的这个职业将来被别人耻笑,被人欺负。痛苦中大悟在坚持。朋友的母亲,从小看他长大的镇上澡堂老板娘突然去世了,做为亲朋好友,大悟夫妻参加了葬礼,在葬礼上大悟为澡堂老板娘系上她平时最喜欢的丝巾,把逝者打扮的体体面面,面容同生前一样生动。一位干了几十年火化工的老人亲手按动点火电钮送老友上路,他说,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正是因为这一次亲眼目睹丈夫的工作全过程,妻子终于深深理解了大悟。

…… …… 余下全文

篇二 :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死亡只是旅程的一站,在看过之后就不会对死亡有异样的感觉和恐惧了,深深体会了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端征程的开始,骨肉之情,夫妻之情,兄弟义气众多人间不同的情都融入其中给人已情感极大的满足,每一次在死者家人面前的神圣仪式让我们为死者最后的旅程充满了尊重。不论死于何故,只希望能让他(她)安然离开。

入殓师,一个外人看起来避之不及的职业,在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的演绎下变得那么的高尚与庄重。导演凭借这部《入殓师》出人意料得夺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和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使这部无人问津的,没有火爆场面,没有精彩特效的影片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入殓师》讲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大提琴演奏家小林大悟由于乐团解散而失业后,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小林除了演奏大提琴外一无所长,就在他为找工作而发愁时,看到了一则待遇优厚又无任何年龄要求的征人广告。小林被社长轻松地录取后才发现,所谓的“旅行助理”其实是为死人入殓的入殓师。尽管小林非常排斥,但最后在社长佐佐木先生的极力挽留和优渥的工资待遇吸引下勉强接受了这份工作。通过一次次与死亡的接触和入殓仪式,小林逐渐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并且对死亡有了一种新的感悟。

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片中NK公司的招聘广告把入殓师定义为“安乐出发的家务助理”,而该片的英文名字为“Departure” ,为启程,离开的意思,而死亡在影片中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诠释:踏上新的旅程,正如

第1页 共3页

片中火葬师所说的那样:“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 一样。我作为看门人(火葬师),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这位看着一个个人走向终点的人超脱而旷达,真正做到了对生死的参悟。剧中还有一情节设置,两条鱼拼命往上游游去,上游漂来一条鱼的尸体。“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剧中这一情节的寓意便在于此。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为生命的逝去悲痛欲绝,这些是“是自然定理吧,他们天生就这样。” 并且,“死亡”在影片《入殓师》中通过入殓师这一角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与意义,“死亡”变得如此的优雅与凄美,而不是那么地冷冰冰,同时将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推向了一个更深、更远的价值领域去思考。“死亡”是每一段故事的切入点,也是透析每一个人物生存状态的最佳路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入殓师》观后感

生命的永恒之美——《入殓师》观后感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要充满爱。目睹每一次的生离死别,舒缓完美,深深地打动着我——小林大悟

影片《入殓师》作为家庭伦理题材的影片,影片中不仅仅刻画了夫妻爱情、父子亲情、往年交情,其贯穿始终的生死观,同样深厚动人。影片中男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管弦乐队的大提琴演奏家,并且他也深深的爱着这份职业,不惜花费超出生活承担的费用购买大提琴。但是,乐团的解散使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面对着在河流中漂浮的章鱼,大悟突然产生了回到故乡的想法,而他的妻子则选择与丈夫一起回去。回到故乡需要重谋生路的他看到了杂志上的招聘信息,“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NK代理商。”模糊的描述、简单的要求让小林大悟欣然前往应聘。当他在事务所里和社长佐佐木交谈后,知道工作的际为入殓师,出乎意料的他有些惊慌失措,但是迫于生活,他开始尝试接受这份工作。同时,他对自己的妻子隐瞒了实情,只是告诉妻子自己从事结婚礼仪会场的工作。

很显然,一开始的小林大悟并不适应这份工作,在接触第一份遗体后,他不停的呕吐,疯狂的洗澡,看到新鲜的鸡肉也难以下咽。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他接触到了不同的遗体,参与了不同场景下的入殓仪式,有留下年幼女儿死去的母亲、外形是美女但实际身为男儿的年轻逝者、脸上留下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老爷爷,以及如愿穿上长筒袜离去的老奶奶……不知不觉的他开始慢慢的理解并深入入殓师这份工作了。但是,知道真相后的妻子并不能接受他的工作,争吵之后独自一人回到了娘家,同时,自己的朋友也嫌弃他的这份职业,偶然的街口相遇,却被自己的朋友嘲笑,但是,小林大悟在经过挣依旧选择了坚持这份职业。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面对一次次的入殓,大悟选择了虔诚的对待,他的手温柔的握着死者的双手,抚摸过他们的脸颊、额头,为他们擦拭身体,送他们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入殓师》观后感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件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许当我们找到的那一刻,东西本身已经遭到了损毁,但是若不去这么做,生命本身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基督山伯爵

《入殓师》,日本影片,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电影的主题虽然是死亡,但是你绝不会感到阴森,相反觉得温情,美丽,感动,因为它通过死这个永恒的主题诉说着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自豪,给人带来笑、带来泪,带来一份别具一格的感动。这是一部让我静静流泪的电影。

(一)死亡的仪式

《入殓师》中,死亡显得如此平和、温情而又神圣,让人认真地思考死亡之余,得到生活的激励,而不是悲怆和痛苦。

影片中没有谈到宗教,可是带给人宗教一样的平与圣洁。观看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与仪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不是归去,而是启程。这是生者感念死者的方式,希望死者有尊严地上路,如同生前一样美丽。死者如何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就是:生者认为死者依然“活着”,依然感觉到被怀念被尊重。所以,入殓师所做的仪式就是生者对死者最终又最重的敬礼。

我小时候幼稚的以为,传统中的葬礼、仪式十分封建,其实并不,许多仪式其实释放了人性,譬如电影中的入殓师的所作所为。如果不经过入殓师的仪式,生者能够忍心草率地把死者投进火化炉吗?显然不可能!正是这样的死亡仪式,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的悲痛。

(二)死亡的延续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的刻画,正是向我们诠释着一些关于生命的延续。

第一个细节。小林大悟在桥上观看两条在溪水里奋力逆流的游鱼,不时地,上流飘下死去的鱼。这是什么样的鱼?鱼为什么要奋力逆流?因为鱼要努力游到上流,去那里产卵。死鱼为什么顺着溪流飘下?因为鱼为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筋疲力尽而亡。唯有“前鱼”的死亡,才有“后鱼”的诞生。可能有时候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活着的人能够感知逝者灵魂的气息,人赤裸裸的来到世上,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就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顺流而下。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对“死亡”的艺术处理

20xx年2月,一部电影界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的日本电影《入殓师》,意外地成为了8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上最出人意料的黑马。随后,世界各地闻风陆续放映了这部《入殓师》,使得这部原本无人问津的作品成为了那一年最热门的电影之一。

《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的电影理念是“电影是人的艺术和人的工作”,因此在他曾经导演过《阿修罗城之瞳》、《阴阳师》等多部极富日本民族色彩的电影中,表现人物的想法和性格的多面性成为了影片的一大特点,而拍摄《入殓师》也是想要借助这个传统仪式探讨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看法。影片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大提琴演奏家小林大悟由于乐团解散而失业后,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小林除了演奏大提琴外一无所长,就在他为找工作而发愁时,看到了一则待遇优厚又无任何年龄要求的征人广告。小林被社长轻松地录取后才发现,所谓的“旅行助理”其实是为死人入殓的入殓师。尽管小林非常排斥,但最后在社长佐佐木先生的极力挽留和优渥的工资待遇吸引下勉强接受了这份工作。通过一次次与死亡的接触和入殓仪式,小林逐渐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并且对死亡有了一种新的感悟。

这部电影的日文片名《おくりびと(OKURIBITO)》的意思是“送逝者到冥冥世界”的人,英文片名是“Departure”。从这个名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电影本身对于死亡的定义:踏上新的旅程。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的:“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整部电影对于死亡的态度是怀着敬意为死者送别,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来体现日本人的“死亡观”。日本人对于“死亡”有着一种天生的凄美感,追求一种“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境界,正如他们热爱的樱花绚烂却短暂的花期一般,在一夜绽放后迅速凋零。因此,“死亡”这一主题在许多日本电影中都得到了极致的体现,例如《共舞华尔兹》、《楢山节考》、《花火》等。电影《花火》的导演北野武在拍摄此片前就曾说过:“我要拍一次有意义的死去”,可见日本人对于“死”有种偏执的执着。在这些日本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死亡可能是激烈的、暴力的、凄美的,然而在《入殓师》的诠释下,死亡是如此的淡然而优雅,甚至能让人会心一笑。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按照护理部的要求,我欣赏了《入殓师》这部电影,我突然发

现它又重新引发我的思考。众所周知,人们对死亡一直是讳莫极深的,

尤其是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一直是很消极的,当然像入殓师这样一

个为死人服务的职业也一直是被人们所忌讳的。作为一名护士,都是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经常会有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要求做尸体料理,

甚至有的家属要求帮死者穿上衣服,凭心而论我一直觉得我们对于尸

体料理是很负责任的,就如在学校里练习的那样认真规范。尽管为了

某些所谓的禁忌要戴上厚厚的口罩手套,甚至于穿隔离衣。看完《入

殓师》后我内心的心弦被深深地触动了,老入殓师佐佐木先生在为一

位主妇的遗体化妆时,细心地观察了死者的遗照,照片中清秀的妇人

与死者暗青的脸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佐佐木精心为死者整理妆容,

冷静、庄重、悲悯,使在场的大悟深受震撼。佐佐木为妇人涂上了生

前常用的口红,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作为入殓师的佐佐木的细心,同

时也表现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尊重。妇人在入殓师的妙手下重现了生前

的美丽,入殓师让死者安然踏上了旅程。正如泰戈尔所说“让生命如

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而对于我们,扪心自问却仅仅

把它作为了一项操作,而遗失了对于逝者最后一点的尊重。

做好尸体护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而其是对家属心理

上的安慰。经确定死亡后,护士仍要以巨大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对死

者的尊重,镇定、迅速、准确、轻柔的动作撤掉监护仪以及所有的医

疗设备外,还要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严肃严格认真地协助家属做好

尸体护理。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满足患者及家属的临终需求。

2015 年3月17日

关丽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但是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变了我固有的观念!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不久,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不明真相的他成为了专门把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

从扮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烂的独居老太太。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这样的“死亡仪式”,能够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并不可怕——那不是归去,而是启程。也许,入殓工作对于死者毫无意义,只是给生者将难以言出的情感释放出来的唯一机会。既然人们都觉得生如夏花一般绚烂,那死也理应像秋叶一样静美。所以,入殓仪式就是生者向死者表达的最终又最重的敬意,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得人们的尊敬与对这个行业的改观。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入殓师》观后感

《入殓师》观后感

今晚观看了《入殓师》这部电影,这次是我第二次观看此部电影。上一次观看是两年前,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部电影值得看多两次。 本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大提琴的演奏家,因为失业,无意中当上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入殓师,一个不寻常的职业,一个不能被普通人所接受的职业。男主角因为高额的工资,接受了这个工作,开启了自己的不平凡的职业生涯。

本部电影通过一名新手入殓师的角度去讲述整个故事。讲述了不同的人们的逝去,已经亲人逝去时,家人的情感。该电影有太多太多令人难忘的镜头。通过音乐的渲染,感受人们的情感。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人直到亲友的逝去,才懂得去珍惜。电影里许多场景都表现出了这一观点,通过男主角大悟的大提琴的演奏,把这种种的情感串了起来。

电影中有几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总觉得有点讽刺。”;“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死亡好像很可怕,又好像很平静。死亡是一道门,通过死亡这道门,开启下一段路程。此片通过观察不同人对亲人死亡的态度,很平静的道出了这个道理。本片没有一点多余的情节,所有剧情都显得那么紧扣,所有铺垫都显得那么完美。散发出亲切的人情味。

本片最后一幕是大悟为自己逝去的父亲化妆。把那个模糊印象中

的父亲样子看清了。他父亲手中握着的石头,像是一种传递的力量,把自己的想念传递下去。而那块石头的原始主人正是小林小时候和父亲交换的祝福,寓意平安、快乐。虽然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走了,可是亲情却从来没有断绝。

这部电影是不可多得一部描述生死的电影,给人带来笑、带来泪,带来一份久久不能平复的感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