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哈佛公开课公正感想

关于哈佛大学公开课教学视频道德推理的感悟

14笔译 龚月琴

这是一节关于哲学的公开课,内容其实挺难懂的。我看了很多遍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我真正弄明白这两节课的教授内容时,我就明白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英语知识,哲学知识,西方文化知识,课堂教学方法,更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在网上搜索的同时,我偶然发现网易上能找到哈佛和耶鲁大学一系列很多集的公开课,我想看这样的视频做视译将成为我以后一直要保持的习惯。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授通过5个例子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1. 电车司机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选择直接撞死一个还是变道撞死一个?2. 旁观者是否应该把胖子推下桥迫使电车停下来救活5人?3. 外科医生选择救活五名轻伤者还是救活一名重伤者?4. 器官移植是否应该以一名无辜者的器官救活五位器官有缺陷者?5. 海上船员吃掉一名垂死的同伴来救活其他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做法。

接着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choices depend on our moral principles.从而又引出了两个重要的道德选择原则:由边沁为代表人物的consequentialist moral reasoning 和以康德为代表的categorical moral reasoning.汉语的意思为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和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结果主义道德推理原则slogan为: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绝对主义道德推理原则强调绝对的原则。

就像哈佛大学所讲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身边那些介于违法和违背道德伦理之间,是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这些问题留给后世人思考,如何选择,我想没有正确绝对的答案。这就是哲学命题的魅力吧,没有绝对的答案,这是让人学会思考。但是就我而言,我会选择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这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是社会的一根安全线,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了这根线,社会会落入混乱的境地,由个别别有用心的用各种借口所操纵。以那种借口挽救了文中所提到的五个修路工人,五个病人,我想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毕生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我们能挽救的只是他们的生命却永远不是他们的心灵。

…… …… 余下全文

篇二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观后感

观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有感

——怎样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看完了哈佛著名教授桑德尔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感触颇多,尤其被桑德尔教授的教学风格及渊博的知识吸引,桑德尔教授的身上哟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就怎样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有,我觉得应该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一、独特的教学方式

桑德尔教授以“苏格拉底的方式”教学。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也是没有价值的。

桑德尔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通过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辨析和争论,来培养批评思考以及推理论说的能力。比如,课程刚开始,桑德尔问:“若你是医生,在急诊室有一个病危的病人,和5个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你若花一天救那一个人,另5个便会死去;若去救那5个,病危的那个便会病亡。你如何选择?”大部分同学选择救5人,牺牲少数,使更多人获利。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样做,对病危的病人不公平。“狡猾”的桑德尔继续提问:“若你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病人,还有5个分别急需不同移植

器官的病危的病人。你会杀了健康的一个,用他的器官救另外5个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数不胜数。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开拓思维,领悟其中的哲理。

而在中国的大学教授的课堂及讲座基本上都是自己讲,下面的听众往往是百无聊赖。

我觉得作为一名光荣的最光辉的教师,在学习方面,不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

二、自身的智慧魅力

桑德尔教授在课堂上涉及到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涉及范围非常之广,在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情况时,他是不可能事先准备的,但是他仍然能把握课堂节奏达到游刃有余,这与桑德尔教授自身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等是离不开的。同时,他对于教学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即兴回答有着巧妙的处理、推进和引导,他在课堂上涉及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的论著,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三 :哈弗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观后感

哈佛大学公共课“关于公平与正义”的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哈佛大学哲学教授Michael Sandel公开课的视频,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幽默的教学风格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他以《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入门课》为基础,不仅对道德和政治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介绍,并且让人们带着批判的观点来思考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反歧视行动,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

一、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苏格拉底的方式进行拷问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教学不是仅仅一个讲座,他把问题交给学生,邀请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参与并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辩论。他以这种“苏格拉底的方式”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的方式将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辨析和争论,来培养批评思考以及推理论说的能力。他不会灌输给你什么,只是希望学生在其引导下对某些想当然的结论或常识有多维度的思考。

这种“苏格拉底的方式”教学方式很适合他的道德和政治哲学这个教学科目。因为道德和政治哲学这门课本身就有很多有争议的理论和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同意一种观点。所以很多学生会勇敢地举起手来,提出问题,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为他们自己的观点辩护。看来,批判性地表达不同的观点,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中国的灌输式教育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关注,不利于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急需 “苏格拉底的方式”教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地学习。

(二)举生活中的例子促进思考

桑德尔教授不是刻板的讲解理论的知识,而是采用日常的例子来拷问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有时甚至变得很有趣。他用一些或普通或极端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日常道德问题进行思索,帮助他们在面临日常道德抉择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在他的引导和诘问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道德的思索中,又常常会陷于两难的道德窘境中。在桑德尔的课堂上,道德问题从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哈弗公正公开课公平与正义第八集观后感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08

关于差异原则,历来是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要想社会进步,就得承认差异的存在,只有差异才能激发个人的实现自我的追求。而有些人则是从社会稳定、公平的原则出发,反对差异的存在,认为因为差异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频发。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是以“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有点符合差异原则的观点。重点发展东部,重点发展农村,重点发展工业。因为在那个经济亟待发展的时代,一切应以优先发展为首要目标。如果你付出了努力,就应该享受你所应获得的成果,这样才会有动力继续向前发展。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很明显的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宗旨。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统筹城乡发展,还有各次代表大会都将三农问题放在首要议题。有其是十七大关于分配问题很明确的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种种迹象都表明,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稳定中求发展是首要目标。

为什么纳税按所得收入作为划分依据?正是因为,你比别人更有能力去的更多的收入的时候,你就应该将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为那些比你情况差的人谋福利。这其实是只承认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差异的存在,否则过犹不及。这也就是Jonh Rawls 的道德武断原则。

行政管理2周绪枝 20101510228

…… …… 余下全文

篇五 :哈佛幸福课观后感

哈佛幸福课观后感

学号:51100902027 姓名:王增收

所谓的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TalBen Shahar)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

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并不是一门新的心理学科。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旗手Seligman 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积极心理学正是对战后和平时期心理学依然只强调矫正心理疾病的反叛。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幸福的关键在于转变。

心理学所经历的发展和转变轨迹——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心理学从仅仅关注人类心理的消极和缺陷方面转变为更加关注人类心理的健康和良好方面——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

笔者认为,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当我们仅仅将注意力聚焦于一个问题,那我们会偏执于问题的一面而无法自拔,会错失许多现实的重要部分而看不到全面的真实的现实。

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举得例子,一个人失恋了,被女友抛弃,他会非常的难过,想想自己哪里不好,开始自卑,反省反省反省,然后变成恼羞成怒,怨女友,怨老板,怨政府和总统??他的世界变得只有这一件事,看待这件事的眼界只集中在这一点。其实,他并不是不能幸福、不能快乐,失恋没有限制他的积极,而是他自己限制了自己的积极。

…… …… 余下全文

篇六 :哈佛大学幸福课观后感

幸福课观后感

乔通

去年的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普通人的新闻,这些采访主要提及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幸福吗?”受访者有各种各样的人,普通市民、大学生、售货员,还有一些最基层的清洁工和打工人员,人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还闹出一些笑话。对此有的人就说了,这不是乱采访吗,捡瓶子的你也问人家幸福不幸福,这能幸福吗?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幸福没有单一的指标,只要心中充满爱、乐观积极的生活,捡瓶子的人也可以是幸福的。

当我看了Tal Ben-Shahar博士的幸福课之后更增加了对幸福的感悟和理解,Tal Ben博士的第六讲主要是精神的力量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力量往往能够创造奇迹,乐观主义也是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Tal Ben博士的讲解诙谐幽默,而且运用了很多实验和实例,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听课过程中领悟到幸福的真理,萌发追求幸福的动力,人人都可以很幸福!下面我简单谈谈对这节幸福课的一些感受。

首先,要幸福,内在因素很重要。Tal Ben博士讲到“我们每个人自尊的水平,也就是自信的程度,对我们的方方面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待人接物,能取得的地位,能取得多少成就,还比如在个人领域,我们会与谁坠入爱河,我们与配偶,孩子及朋友的关系,个人幸福的水平”。物质富足与幸福感,或生活地点与幸福感,属于低度线性相关,而自尊与幸福感属于高度线性相关。大多数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7,所以自尊非常重要,内在因素很重要。我们提高自信水平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在转变精神,改变“容器”,这样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了。 然后举出了几组病人事例,医生给头痛的人糖丸吃,说是特效药,病人相信了,然后真的好了;还有有的孕妇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医生给他们吃小剂量的吐根(一种催吐药),告诉她们可以缓解胃病,她们也的确恢复了健康,本来应该出现的呕吐症状不仅没有出现,由于服用了吐根更该呕吐的,实际上呕吐却停止了。因为她们相信她们服用的是止吐药,竟然逆转了催吐药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精神的强大力量。 在我们的身旁精神的力量也随处可见,一些同学为了激励自己往往会在桌子上或者本子上写一句话:“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功!”“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第一!”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知不觉当中就给自己带来的无穷的力量,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慢慢的自己越来越接近成功,最终他们真的成功了,这是精神的力量成就了学生的幸福!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哈弗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第十二集观后感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11

我们必然一出生就属于很多不同的社会群体,比如家庭、社会、国家等等。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因为我们生在这个社会群体,所以要履行这个群体的责任、义务。还是说,我们愿意负责就负责,不愿意负责就可以不用承担。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为例。小泉不仅没有为日本在二战的种种罪行做出忏悔的言行,反而参拜供奉有大量二战日本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丝毫没有承担起他所在的那个社会群体的责任,这引发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xx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他说“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德国用于承担二战时所犯下的错误,这一行为让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xx年12月20日,勃兰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下跪的德国比站着的日本看起来更加伟岸,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小到家庭这样的群体,大到社会,我们是否有团结协作的义务和成员的义务,我们的忠诚又应该在哪里呢?往往,我们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当善与善之间形成冲突的时候应该何去何从,历史的人们各有其选择。我想,我们不论做出什么选择,都应该从根本的利益点出发。

…… …… 余下全文

篇八 :哈佛公开课·Justice——视频观后感

Justice-what to do is a series of open courses on philosophy and morality given by Professor Michael J. Sandel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t consists of twelve parts, each of which is defined with two themes in the style of a question, a case name or a pair of antonyms, like Who owns me, For sale motherhood, Free Vs Fit. Most impressive of all is that each course is unfolded in the follow steps: case introduction, then question raising, and at last heated discussion or debate. And if necessary, Professor Sandel will have core explanation on the famous theories discovered by the philosophers, Aristotle, Bethem, Kant, Rawls and Locke, and so on. The whole series of courses are organized in a progressive structure, which comparably leads us to be thoughtful, and furthermore think morally. Some of the contents will be summarized as follow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