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鲁冰花》观后感

《鲁冰花》观后感

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深思,或悲或喜,或圆或缺,不管形式如何,总能在观众的心里荡起一圈涟漪。《鲁冰花》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让人看后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感觉要表达,关乎童年,关乎亲情,关乎贫穷,关乎不公??当然,也关乎教育。

影片中最令人反感的莫过于迂腐平庸的校长和他底下几个趋炎附势的教师。学校本是最圣洁的地方,本是独立人格和个性思想的净土,可是片中的校长和教师却受制于财大气粗的乡长,在乡长面前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俨然一副奴才相,大选之前一套西装就可以让他们服服帖帖投上乡长一票,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知识分子该有的尊严,也看不到一点身为人师该有的情操。校长如此,教导组长如此,普通教师如此,那学校还谈何独立,谈何圣洁?在这样的校园风气之下,很多事情都会被扭曲,比如,穷人的孩子即便拥有极高的天赋也没有出头之日,正直的教师即便拥有渊博的才学也只能遭人挤兑。

影片中最令人怜爱的莫过于天真无邪的古阿明。古阿明虽然调皮捣蛋,成绩倒数第一,但他却拥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可惜,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成绩不好,会画画又有什么用?更何况,他的天赋并不被人们认可,尤其是教导组长,一直认为他只会胡写乱涂,根本不能跟规规矩矩的乡长儿子相比,还有,放牛的大叔,乃至他的爸爸,都不把他的天赋当做一回事,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扼杀这种宝贵的天赋。能够懂他的,大概也只有他的美术老师郭云天,然而,郭云天懂了古阿明,却没有人来懂郭云天,从某种角度而言,郭云天也是一个被无情扼杀的“古阿明”。

郭云天是一个专业的教师,说他专业并不仅仅因为他优秀的美术素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懂孩子,他了解他的学生。很多大人都把孩子当成还没长大的大人,但郭云天没有,他眼里的孩子是天真活泼的,是无拘无束的,甚至是调皮捣蛋,随心所欲的。因为这样,他宁愿出去跟古阿明他们玩“木头人”,也不愿呆在课室里听小女孩中规中矩地讲“中华文化复兴之道”。

…… …… 余下全文

篇二 :鲁冰花观后感

在看了《鲁冰花》这部电影之后让我感触颇深。我觉得鲁冰花这部电影是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以一对姐弟为主线而展开的。他们的母亲因操劳过度早死,父亲靠租乡长的地种茶树而吃力地维持一家的生活。弟弟古阿明生性活泼,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画画的天赋。姐姐古茶妹小小年纪却很懂事和体贴人。 在电影《鲁冰花》中古阿明和古茶妹的家里十分贫困,古茶妹就是因为家里没钱,她和弟弟同时被选上了美术兴趣班却跟父亲说让弟弟古阿明去。特别电影中有一幕古阿明家里因为没钱买农药,可怜的两个孩子只好在山上帮爸爸捉茶虫而不能去上课。这反映着农村中存在由于家庭困难导致小孩辍学、不能上学的问题。

在电影中还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在办公室中当决定是古阿明还是林志鸿参加县美术作品比赛资 格 时 ,郭 老 师 是推 荐 古 阿 明 去 参 加 比 赛 的,但 被 训 导 主 任 拒 绝了,他 拒 绝 最 为 重 要 的 理 由 就 是 :古 阿 明 的 画 看 不 懂 ,所 以不 是 好 画 ;而 林 志 鸿的画看的懂,所以就是好画。这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低下,不懂得欣赏和发现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与生活的现实以及农村教师的道德水平还比较低下。因为林志鸿是乡长的儿子,为了尽量地巴结乡长,就提出让他的儿子参加,即使穷人家的孩子再有天分、画的再好,也 被 这 些 现 实 的 东 西 给 剥 削 、埋 没 ,没 有 机 会 展 示 自 己的 才 华。孩子的天分被埋没了,即使有伯乐赏识,也被这无情的现实淹没。

另外由于教师素质的不高,在乡长选举中,除了郭 老师之外,其他的老师就因为一套西装和一件外套就选择为乡长的选举而效力,替乡长拉票、投票,这也反映了教师道德水平的低下。

我们将来也是要成为一名教师,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教师肩上肩负的责任,我们在成为一名教师候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这样我们才可以有资格,有说服力的去教育学生。我是十分敬佩郭老师这样的老师的,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郭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让他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与那农村里的所有老师都不一样,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学生、为学生着想的老师,他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轻松的画画、带领学生放肆的玩耍,他也十分关心学生,了解古阿明家里经济困难没钱买农药之后主动帮助古阿明家解决困难、不求回报。在我看来,这样的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鲁冰花》有感

观《鲁冰花》有感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是在我上“教育案例分析”选修课时老师给我们放的影片,记得当时大家都看的很认真,影片放完之后你能在大家的脸上看到泪痕,是啊,这真的是一部教育意义深远的影片,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鲁冰花》给人的感觉很像一首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

这部电影是以一对姐弟为主线而展开的。母亲因操劳过度早死,父亲靠租种乡长的地吃力地维持一家的生活。弟弟古阿明生性活泼,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画画的天才。姐姐古茶妹小小年纪却很懂事和体贴人。

新近来自大城市的年轻美术老师郭云天慧眼识才,极力推荐亚明作为学校年级代表外出参赛,但遭绝大部分老师抵制,硬推选有钱有势的乡长的儿子。乡长的儿子也曾对阿明说自己的画不如阿明的好。眼见学校老师们的势利短见和愚劣,郭云天失望回城,与阿明道别时带上了阿明一张“茶虫”画离去作记念。阿明已受肝病折磨,他父亲无力让他治院,向乡长借钱又被无情拒绝。阿明非常失望自己不被选上参加画画比赛,而他唯一喜爱的郭老师又离去,阿明病情加重。在一个小雨绵绵的阴天,阿明独自来到山下河旁,他想实现一直以来的心愿, 要把这美丽的山和水都画出来,但这却成了他最后的一幅画,也是他小小的年纪在这艰难的人间做的最后一件事,他静静地像睡着般走了,手中仍拿着走前那一刻还用着的, 郭老师送的红色蜡笔。

不久,消息传来,郭老师把阿明的“茶虫”画送去参加一世界比赛,“茶虫”获第一名奖。于是整个水城乡地区几乎人人都为本地出了个天才而脸上有光。乡长自己也忘不了在庆功大会上自我表现一翻,他似乎把其见死不救的事早已忘得干干净净。

轮到阿明家长领奖讲话,茶妹上前, 代表不会讲国语的爸爸多谢众人并表示 “为了一个死去的小孩子,让大家站在这里晒太阳,真不好意思?,大家都说他是天才,在他末得奖以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

影片虽然播完了,但在我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十分伤心,这么好的孩子怎么死了呢!他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啊,古阿明这颗富有想象力的美术天才就这样陨落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同学都在擦着泪水,大家都在惋惜,都痛恨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们。。。。。而且古阿明的生命才短短11年!我不禁会在想如果大家都能公正的选拔,不要因为参赛选手中有乡长的儿子就把那些有才华的古阿明埋没的话,也许古阿明就不会这样带着遗憾和失望离开人世间。而郭云天也是悲剧的,作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老师,却处处得不到周围的认同,一如既往的孤独不得志郭云天作为一个老师是多么尊重、理解和爱护自己的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的却得不到大环境认同的老师,郭云天时时都在和那些扼杀孩子天性的所谓“教育”作斗争,他为古阿明不能代表四年级去参加比赛而和学校老师们争吵甚至打起架,当他看到学生演讲时那做作的手势和假大空的腔调时,他愤然离场,他反对教育里对于孩子天性的束缚的东西,不能容忍教育里那些扼杀孩子天性和想象力的成分,作为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艺术家老师,郭云天注定是要孤独的,是得不到大多人理解的,这也正是他最后出走水城小学的一个原因。在此,我不想谈那些势力者在古阿明获奖后是如何地赞扬古阿明,我只想说: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位郭云天,请我们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不要再让他感到孤独!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个古阿明,请我们多给他一些帮助和鼓励,不要再让他这么年少就夭折!

…… …… 余下全文

篇四 :看《鲁冰花》有感

读《鲁冰花》有感

上次选修课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欣赏了台湾电影《鲁冰花》,对这个电影我印象非常深刻,情境让人非常感动,难以释怀,我想只有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动。

下面首先谈谈《鲁冰花》的简介:春天,鲁冰花盛开的时候,郭云天由大城市调到水城乡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水城乡山水秀丽但贫富悬殊。云天

发现班上的学生古阿明是个绘画小天才。阿明家境贫穷,调皮捣蛋,学业不好,但对色彩和周围事物有极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云天走访了阿明的家庭,知道他自幼丧母,父亲是个朴实的茶农,姐姐茶妹身肩母职,善体人意。云天关怀他们,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云天独特的作风和气质也在学校两位女老师心中荡起涟漪。

云天受校长之托,主持美术选手训练班,准备选出优秀者代表学校外出比赛。他极力培养阿明,阿明也是表现最杰出的选手。其他老师却认为乡长的儿子林志鸿才是最有资格的代表,他们抵制云天的做法。经过投票,阿明落选了。云天被迫悄然离开水城乡,带走了阿明画的茶虫。阿明因老师离去而伤心,后因营养不良,感染上肝病而夭折。葬后不久,传来阿明画的茶虫获世界儿童画的金牌首奖。记者争相来水城乡采访,大家都说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现在都说他是天才也没用了,因为阿明永远不能作画了。

为什么事隔二十多年,这部电影仍然能够感动人?事实上,台湾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还没有出生。但是,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能够经住时间的考验的。

什么电影能使人潸然泪下?什么电影能让人捧腹大笑?这种集悲痛、欢乐于一题的电影恐怕不多吧!而《鲁冰花》就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它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古阿明极具幻想的童心被乡长和其它一些领导无情地扼杀。老师赏识的眼光和其它人的态度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就这样,古阿明费尽心思画的一幅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独木难支、回天无力的情况下被扼杀于糨褓之中。这样的打击是多么的巨大!古阿明万分绝望地将浸满自己的心血一幅幅画作撕毁,画笔也投入河中。而在此时,唯一支持他的老师也无奈地远走他乡,这使得他更加万念俱恢以致于肝病复发而奔赴黄泉。在他死后画虽然得了世界第一,可他却永远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了。

…… …… 余下全文

篇五 :鲁冰花观后感

把梦画天边

或许在许多人的童年中都会有一两个曾经十分坚定的梦想,那么多年过后,便被我们束之高阁。或许是梦想变化了,或许是环境变化了,如果我们需要理由,总可以有千万个。 看《鲁冰花》,古阿明对画画的执着、美术老师对天才的认定以及教导员对古阿明的否定,是最大的反差和讽刺。

从小就失去妈妈的古阿明热爱画画,他没有很多画笔,没有五颜六色的蜡笔,他的画中只能有那么几个颜色,但是他却能用仅有的几个颜色画出村长儿子所不能及的画。美术老师的到来其实本应当对于他是一场救赎,但学术终究无法抵过权力。理想主义者——美术老师眼中的古阿明是一个极具天赋的小画家。他对阿明的偏爱并不是个人因素导致,作为观众的我们不难看出阿明的天赋,我们肯定也会认同美术老师的看法。但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或许巴结和笼络关系才是大人世界中更重要的。他们需要的是条条框框的固定的社会,他们的生活被定义式,他们需要能看得明白的画,他们需要的是在风中摇曳的红旗还是老老实实长方形的怪模样。一切在我们眼中显得荒唐可笑的现象在当时却那么平常。那个年代的台湾,村长之于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土皇帝。土皇帝的儿子自然不能得罪,土皇帝的女儿也不能得罪。可是美术老师却无所谓这些权利相争。他替村长画画像,却不参与投票;可是却为古阿明家赢得了村长大发善心的一次农药喷洒,村长需要选票,古阿明家需要农药。似乎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可是在这种时候古阿明竟然病了,而且是和母亲一样的病,然后这张选票弃权了。可是村长却能知道古阿明家并没有投票给他,说明这个社会的很多机制尚未健全。投票人的权利亦无法得到保证,就这样,古阿明爸爸无奈凑足了钱赶紧还了。

这向来不是一个公平的社会,有钱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这是古阿明内心最大的愤怒。最后,他用整片红色的江山描绘出了他的愤怒。可是却永远的沉睡了。而这之后的奖状、名声又有什么用?还有什么比生命重要。所有人都开始改口,所有人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当初很早就发现了他的天赋。多么可笑多么滑稽!古阿明姐姐把所有的画烧给了弟弟,是带着何种心情我们无法深刻体会,可是我知道,他们是找到了各自的归所了。带着梦想死亡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鲁冰花观后感

电影《鲁冰花》折射的教育问题

看完电影《鲁冰花》后,留给大家的不单单是对古阿明的离去的悲伤,更多的是对于导致出现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

一、 乡村贫困导致教育的落后

在电影《鲁冰花》中古阿明和古茶妹的家里都十分贫困,特别电影中有一幕古阿明家里因为没钱买农药,可怜的两个孩子只好在山上帮爸爸捉茶虫。还有一幕是因为家里实在没钱了,古茶妹也只好听从父亲,让位于古阿明上学而自己在家帮助父亲干农活。这都反映着由于家庭困难导致小孩辍学的问题。

在电影中的训导主任有一幕是当决定是古阿明还是林志鸿参加县美术作品比赛资格时,他的最为重要的理由就是,古阿明的画看不懂,所以不是好画;而林志鸿的画看的懂,所以就是好画。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低下。 另外由于教师素质的不高,在乡长选举中,有些老师就因为一套西装一件外套就选择为校长的选举而效力,着就反映了教师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云天和古阿明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郭云天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热爱艺术并懂得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人,作为老师,他仍然带有这种艺术家的气质,而这却让他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在我看来,这样的追求完美不与世俗妥协的老师永远只能是少数,这样的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电影开头,郭云天从大城市台北调任到这样一个落后的乡村担任美术老师,至于从大城市调任到这样一个偏僻乡村的原因,这应该和电影后来郭云天离开水城小学是一样的——无法容忍世俗对于艺术的曲解,对于古阿明的作品得不到大多人认同的无奈之举。

古阿明是幸运的,又是悲惨的。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遇到了一位理解孩子、理解艺术的老师,他终于能够不用重复去年的悲剧,在郭云天的支持下,他终于可以进入美术班。在美术班里,

他就像一条鱼重新游回水里一样自在,在这里,古阿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和属于孩子的想象力,在这里,古阿明得到了认同和鼓励,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因为有郭云天这样一个理解艺术的老师在这里。

…… …… 余下全文

篇七 :鲁冰花观后感

《鲁冰花》影评

物理系 秦磊 1100600073 第一次看到《鲁冰花》这部电影是在我上“电影教育艺术”选修课时,老师给我们放的影片,这部电影是一部教育意义深远的影片,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鲁冰花的象征意义。

鲁冰花用来象征母爱,它开满乡间田野,点染农村景致,而在花叶凋零后被视为农村的花肥。有一次,阿明在插田里面看到一株鲁冰花,以为是杂草,想把它拔除掉。他的年幼却懂事的姐姐阻止了他。姐姐告诉阿明,鲁冰花春天开花,芬芳满株,等到缤纷凋零,散落的花叶虽然混入尘泥,却是在悄无声息地呵护和滋养着茶树。并不起眼的鲁冰花,却正如世间最真挚的爱——母爱一样无私和伟大。

二.剧情介绍。

电影《鲁冰花》给人的感觉很像一首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 这部电影是以一对姐弟为主线而展开的。母亲因操劳过度早死,父亲靠租种乡长的地吃力地维持一家的生活。弟弟古阿明生性活泼,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画画的天才。姐姐古茶妹小小年纪却很懂事和体贴人。 来自大城市的年轻美术老师郭云天慧眼识才,极力推荐古阿明作为学校代表外出参赛,但遭绝大部分老师抵制,推选有钱有势的乡长的儿

子。乡长的儿子也曾对阿明说自己的画不如阿明的好。眼见学校老师们的势利短见和愚劣,郭云天失望回城,与阿明道别时带上了阿明一张《茶虫》画离去作纪念。阿明受肝病折磨,他父亲无力让他治病,向乡长借钱又被无情拒绝。阿明非常失望自己不被选上参加画画比赛,而他唯一喜爱的郭老师又离去,阿明病情加重。在一个小雨绵绵的阴天,阿明独自来到山下河旁,他想实现一直以来的心愿, 要把这美丽的山和水都画出来,但这却成了他最后的一幅画,也是他小小的年纪在这艰难的人间做的最后一件事,他静静地像睡着般走了,手中仍拿着走前那一刻还用着的, 郭老师送的蜡笔。

不久,消息传来,郭老师把阿明的《茶虫》送去参加世界比赛,《茶虫》获第一名。于是整个水城乡地区几乎人人都为本地出了个天才而脸上有光。乡长自己也忘不了在庆功大会上自我表现一翻,他似乎把其“见死不救”的事早已忘得干干净净。

…… …… 余下全文

篇八 :鲁冰花观后感

鲁冰花观后感(二)

看完《鲁冰花》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我想我笑过、哭过,但作为一名师范专业而且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更加思考过,思考他们的教学方法,思考他们的教育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改造。”这包含了三个论断,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其中“教育即生活”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特别是看了《鲁冰花》之后。在电影里,新来的郭云天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死板的整天呆在教师绘画,而是带领同学们到野外去写生,让同学们接触大自然,联系实际,这样就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知识了。同学们也就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体验更多,也就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充自己的视野。可以说那时的郭云天就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对孩子特长的观察和教育要从生活中发现,要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特长的空间。郭云天是一位好老师,这在于他能够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并挖掘属于他们身上的天性和想象力,而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只重视教学和灌输,而不懂开发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所以,在美术班里,古阿明和林志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古阿明很快完成一副天狗吐月亮的绘画时,林志鸿却趴在桌子上发呆,不知道如何开始绘画,而这仅仅是因为郭云天没有提出题目,林志鸿就不知道如何绘画,由此可见,电影在此是想借此对比,鞭打传统灌输教育对孩子们天性和想象力的扼杀,而幸运的是此时还有郭云天这样一位理解孩子的老师,不幸的是郭云天这样的老师在这里只有一位,而且还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把孩子带到生活中,让他们体验大自然,也不仅要在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天性,而且我们也必然要与学生的家长交流沟通。而在这一方面,郭云天无疑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郭云天去古阿明家家访的时候,古阿明正和姐姐、爸爸给茶树捉虫,当古阿明父亲拿起一个碗给郭云天倒了一碗茶时,郭云天接过这碗茶,没有犹豫,端起就大喝起来,没有一丝嫌弃这茶这碗会不会脏的问题,作为一个从台北来的年轻人,郭云天身上这种对人尊重的品质无疑会拉近自己和家长的距离,当他知道古阿明有一个理想,要画出自己家乡的美景让全世界都知道,却没钱买八色画笔和足够大的纸张时,郭云天就自己为他购买了八色画笔和纸张,可见,郭云天作为一个老师是多么尊重、理解和爱护自己的学生。我想这是一个老师的高尚的师德的体现,一个老师修养的所在。而在里面,我们也看到像训导主任这班马屁精一样的偏心的、固执的、保守的、势力的老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低下。他们所带给学生的除了伤害,更是扼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