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与真实的自己相遇 《本色》读后感

与真实的自我相遇——《本色》读后感 当我已日渐成长,心灵深处的纯美逐渐被生活的种种变故和周遭的酸苦所浸泡。暮然回首,才知道那时候青涩的自己早已远去。儿时的记忆如同江南骤然而至的小雨微弱且渐渐依稀,而今早已成为茶余的谈资,亦然也是自嘲的理由,但我永远都无法否定那时那个最真实的自我。为此《本色》一书让我重温了当时的那份美好,又找寻到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伴随着江南初春的芳草香气,还有那绵绵的桂花糖粥…… 现实中的我们生活中的雾霾,林林总总的局限,停滞不前,所犯的人生错误的代价,与我们内心的迷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难以认清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才成为了找寻到真实自己的动力与目标。然而能像书中提及那样,活出本色,活出真实的自我,那么,一切就如此简单,如此真切,迷雾也将消散,才能与真实的自己相遇,而那时看雾霾的双眼亦能从中发现晴光潋滟的异彩。 《本色》同样谈及自省,成功者可以成功的胜利要素之一就是善于自行,不断的洗礼自己的心灵,发现真实的自己。自省,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这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

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我想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加美丽善良温和,我们都贪恋的喜欢温润儒雅的人,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所想象的这样的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娴静淡雅的人,若有一天我们能温和的笑谈我们的人生,我想那时我们一定会觉得很幸福,一定会爱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它温暖美好。

与真实的自我相遇,其更是需要勇气的,《本色》也让我找到了面对真实自己的那份勇气。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有了勇气更能迎接美好。对于一个柔弱我更是一份激励,让我拥有了一种勇往直前力量和不畏艰难的气魄战胜困难,收获成功。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爬险峰,失败的原因就是胆怯。勇气可以征服无形的障碍,就可以大步向前。只要能够勇于面对自己,坦然面对挫折,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本色》除了自我剖析至外更重要的内心收获就是用一个宽容的心对待自己并且提高自己的价值。任凭世事纷纭,你要好好把握自己,不要忽视自身的芳香,小看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走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决定成败、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务必像雄狮和苍鹰那样独立,你的人生才能焕发出别样的美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先总述文章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第三章论述个性与自由的关系及其意义。第四章论述社会凌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第五章就几个案例讨论本文教义的应用。

密尔从小深受激进主义阵营的父亲和功利主义阵营的边沁影响,他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论证自由主义,使二者成功融为一体。作为个人主义的宣言,《论自由》一书被不少人视为与1785年法国大革命、1848年革命并列的自由主义完成的标志。

正如密尔在开篇中所说,这篇论文的主题不是所谓意志自由,不是这个与那被误称为哲学必然性的教义不幸相反的东西。这里所要讨论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这一开篇点题式的回答点明了写作的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的清楚本文所要论述的东西。《论自由》一书共有五章,围绕公民自由这个中心,对自由问题在诸多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章为引论,他指出全书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合法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宣布自由是在不剥夺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好处的自由。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不要试图用权威压制言论自由。

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尽可能的给个性以最自由的发展余地。主张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反对社会习俗的专制。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提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格言: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并且还应当承受或是社会的或是法律的惩罚。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

老舍:笑与泪

《我这一辈子》里的“我”,姓甚名谁,我读罢全篇也不清楚,但这个娓娓讲述自身经历的小人物却深深地印在喔的脑海里了。这一人物之所以能够让人难以忘怀,不仅由于他的坎坷命运,更缘于他那泪眼含笑的幽默性格和老舍所擅长的笑与泪交融的幽默叙事。

主人公要强、自信,深为自己的聪明、善良、随和与勤勉而自许,但社会与命运偏偏同他过不去。他以为凭自己认字与写字的本事,一出马就该去当差,可实际上只能去当冥衣铺学徒。他想凭自己的裱糊手艺,可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可是赶上年头的改变,裱糊将失去了用武之地,他不得不另谋生路。他原来想象结婚必是件有趣的事,以为凭他的精明帅气与做事麻利,娶个俏式利落的妻子,过上和美甜蜜的日子必不成问题,可到头来,天配良缘却化作了劳燕分飞,年轻的妻子抛下他和一儿一女,与他的师哥一同跑得无影无踪。凭他的经验知识,他以为到哪儿都可以做个很好的警察局长,可他当巡警苦熬了多少年,才熬上个巡长,刚刚被冯大人点去当卫队长,不了冯大人还没到任就被撤了差,他的外任梦想跟着落了空,回来又失去了巡长的位子,不就连巡警的饭碗也被新来的局长一脚踢飞。时事艰难,命运多舛,幸亏他有一副幽默的心怀,若不然,他怎么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又怎么去面对不知还有多少苦难的余生?幽默是一种达观的心态,对他人得宽容时便宽容。当他以幽默的心态反观自身时,善于从弱势地位中看到自己的强项,用以鼓舞生活的勇气,在逆境中不断增强自信。自然。在这一人物身上,有时候,精明只是一种放大了的自我感觉,忠厚不过是缺乏机变的别名,建立在这种自信基础上的自尊难免有一

点可笑。但人活一口气,即使是身处卑贱地位的小人物也理应有他的自尊,这样看来,他的自尊就有了一点可敬可爱之处。笑是他应对不平与舒解积郁的法宝。他对“逗哏打趣”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与兴味。他是个活泼爱笑的人,善于从别人的缝子里找到调侃的笑料。笑不止面向别人,也时常指向自己,这样一来,调侃就变成了自嘲。自嘲里往往交织着沉痛、委屈与义愤,如同作品里所说“笑常常和泪碰在一起,而分不清哪个是那个”。

…… …… 余下全文

篇四 :蝶恋花读后感

苏轼——蝶恋花读后感

苏东坡乃北宋一代大文豪,其书法与诗词并雄于世。词风则更是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后人皆称之为豪放派代表,曰其词风流豪迈,大气浑雄。然而他的多情婉约之作却占多数,此首便是极具典型的伤春多情之作。

此词作于东坡被贬惠州途中,时值残春,遂开句便点出时节,正是伤春之笔,与“红英落尽青梅小”异曲同工。道旁流水人家,轻燕斜飞,何等幽美安详之境!此一笔乃为过片写“秋千佳人“作暗示和铺垫。紧跟着的两句最为要紧,乃全篇之警策。

此作上片写春天的景色,本应美好的春景在词人眼中却变成了“花褪残红青杏小”让人感到词人的落寞。“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下片抒写出了词人见不到佳人的相思之愁,随只有一墙之隔,却咫尺天涯,词人驻足观望,只看到露出墙头的秋千架。闻得墙里佳人笑,原来词人只是一行人。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词人的懊恼与惆怅。“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强打精神,安慰自己。让读者看到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虽不得志却懂得随遇而安。 我很是佩服苏轼的情怀,经历了种种,面对这一切还能泰然处之,一笑解千愁,虽然这个笑是自嘲的笑,可谁又能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 词中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毕竟是人,大诗人苏轼也是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会诗人的洒脱,也要看出面对世间的种种,他们是用什么来充实,来调节自己的内心的。我认为人生观是我们很重要的一课,当你遇到不如意,不得志时,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苏轼很好的诠释给了我们,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的哲理,随遇而安。做人不能一味的激进,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困难,不如意,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克服,有时也要懂得妥协。

…… …… 余下全文

篇五 :平生欢读后感

平生欢读后感

平生欢>读后感(一)

戴益文

平凡的人,各有各的平凡。

直至合上《平生欢》时,我才发现这样我便读完了许多人一半的人生,有的人活的灿烂而辉煌,有的人活的糜烂而肮脏,有的人平平淡淡,仿佛一切那样顺其自然,不强求不代表不追求。

我是极欢喜平义这个人的,文章的前头对他的着墨并不多,大抵亦仅有一件伤害事件最深刻了,他长大后得到了别人一生才可能奋斗来的一切,他有极稳定的高薪工作,他有房,他每年都会去旅游,活的那样有条不紊,不紧凑,也从未有人逼他紧凑,只是他看得那样淡。

他与他的父亲都是很优秀的人,也正是这样,嫉妒也随之而来,在岁月的增长中,仇恨渐渐的变得浓厚,深沉,等待着一个爆发的契机。因此平义被人报复,用榔头击中头部,差点送命,兴许是上天悲悯,兴许是他不曾做过错事,这才保住了性命,他有过憎恨,但在仰望天空,俯视大地时,他释然了。这样宽宏如他,而他亦非完人。

他曾以为他爱一个残疾人是不能言辞的,或许是爱的不够深吧,长大后才发现越大,人越现实,有些话便再无>勇气说出口了,当他终于鼓足了勇气去诉说自己所想时,对方拒绝了,他第一次显得那样挫败,那样不解,但是随后,他仍是自嘲的对自己笑了。他这样以为自己追求她,她便一定会满心欢喜的说答应,并且感谢还有人肯接受她这样一个残疾人,这样的他,与那些欺负她是弱势群体的人又有何不同。

后来他辞去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奔赴了各个贫穷疾苦的国家,为人医治,他何曾受过那样的苦,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在那些国家,他看见不一样的世界,他的心灵或许有了更深一层对人生的见解,回国以后,他找了那个人——那个残疾的少女,很多事是免不了将就的,现实就是如此,他们在一起了,或许是因为等待太过于折磨人,她用不了一辈子等一个不可能的人,恰好的,平义就这样等了她十几年,等她释然。

她明白等一个人该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坚持着,不因未知的前路而退缩,不因对方的视若无睹而放弃。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黄芮

一直以来,我并不是一位对管理学崇拜至极的信徒,也从未对成功学拥有极大的热情,当初次看到本书的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我的第一印象是难道又是一本成功学读物吗。但是读罢此书,我对管理学和道理本身有了新的认知,在此十分感谢张老师的推荐。 犹记得《后会有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某种程度上,我是同意这句略带自嘲的俏皮话的。多半情况下,我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听到了很多的道理,并内心真的肯定,然而,我们并未将道理消化并转化成信念,予以行动形成经历,并强化我们的信念,断链不时发生。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选择如此。

那么史蒂芬柯维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从前言开始,作者就列出了我们普罗大众面临的挑战,如恐惧与不安全感,大多数人倾向于零风险的生活,逃避与他人建立长期合作和依赖;如想要的太多太急切,只要发现一个问题,就倾向于把社会当成是替罪羊来谴责,谴责周围人和事的必然结果是犬儒主义,绝望无助,当被迫向命运低头,认为自己是环境的牺牲品,而屈服于宿命论,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停滞不前。相反,这正是流行文化所倡导的生存之道。

读到此处,我是非常有同感的,我也乐于自我否定和反省,便更加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了,没错,我想找到解决方案和破局思路。进而,作者还举出了一些挑战,如越来越陷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不能自拔舍本逐末;表面上表现大度为他人的成功喝彩,而私底下在心灵的最深处,却为他人的成功羡慕嫉妒恨;别人诉说时,并非努力聆听和理解,而常常忙于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社会倾向于用“竞争”来解决分歧和冲突。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吗?我是如此急切地想知道作者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最让我受益的,其实是作者提出思维定势(paradigm)的观点,我们往往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然而,它不是地域本身,只是你我手中的一份地图,是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和选择打造而成的。我们要找到真正的地图!

…… …… 余下全文

篇七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第一党支部刘庆龙

这本书讲述了二战中一个怕死的轰炸手——约塞连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怎么避免丢掉性命,并最终逃脱战场的事情。

故事发生在地中海的一个小岛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的一个飞行大队驻扎在该岛上。按一般规定,飞满规定次数(最初为25次)的飞行员可以回国,但军规实际上规定,无论何时,必须执行司令官命令做的事情。飞行大队的指挥官是个官迷,他一次一次增加飞行任务,远远超出一般规定。飞行员们都得了恐惧症,变得疯疯癫癫。约塞连上尉是美国陆军第27航空队B-25轰炸机上的一名领航员兼投弹手,他渴望保住自己的性命。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当约塞连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谁也不可能停飞。于是他逃进医院装病,军医说他是“在白费时间”,他“当场就决定发起疯来”,因为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智清醒。于是就产生了如下逻辑:如果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允许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最后,约赛连终于明白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是个圈套,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个世界到处都由第二十二条军规统治着,就像天罗地网一样,令你无法摆脱。他认为世人正在利用所谓“正义行为”来为自己巧取豪夺。最后,他不得不开小差逃往瑞典。

荒谬是这个小说最大的特点,作者有意运用荒谬的写法,来表达并不荒谬的思想,而书中所发生的事情也是荒谬的,比如这个米洛,为了赚钱与美德双方签订协议,分别轰炸双方的显著目标,赚取双份钱;梅杰少校讨厌见人,于是他吩咐手下,他在房间里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进去,任何紧急的事情都必须等到他走了以后才能到里面向他汇报,而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房间里面了??整本书中类似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还有很多,作者将人在战争这样特殊的情况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殊状态极端化地表达出来,虽然让人感觉很怪,但是又不会觉得太离谱。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杨梦佳&刘雨诗)

感悟《名人传》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罗兰的幻想,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 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有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初次看到《名人传》时所得的启示。

——题记

我流连在书柜前,指尖划过一本本书籍的封面,却不知道该在哪里停驻。正当我冥思苦想时,《名人传》映入我的眼帘,这是这排书中唯一的一本传记小说。我打开书,翻阅了几页,眼睛便再也移不开了。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燃烧着生命的烈火:坚决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在命运中挣扎的米开朗琪罗,毫不犹豫追求真理的托尔斯泰。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地狱之火的锤炼,哪一个没有经过绝望的洗礼。在这一个个“大写的人”面前,我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渺小和幸运。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那么地相信命运,坚信是命运的不公平,却从不曾发现命运那头,在支配着的竟是我自己的双手。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胆小,懦弱,没有毅力的人。如果在路上走着,前面出现一个坑,我会犹豫,不敢继续前行,甚至我宁愿选择回头。生活中也是这样,遇到挫折困难,我就会尽力逃避。有事,我甚至想要是有一个万能的盒子就好了,一切降临在我身上的灾难都能轻松迎刃而解。可是,这却只能在梦里。而现实不是梦,现实是残酷的,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迎面还击才是硬道理。 读完《名人传》后,我在想,如果贝多芬被病魔击垮,屈于挫折,还会有他不朽的音乐吗?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强制自己去忍受痛苦,还会有那《胜利者》的雕像吗?如果托尔斯泰遇到坎坷就回头,还会有是我们尊敬的追求真理的英雄吗?这一刻,我恍悟了。

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切一切的挫折灾难,只是考验着你是否能将命运牢牢抓住。和他们相比,我可幸运多了,既没有生活条件的艰苦,也没有生命安全的危险,想我九零后的新世纪人,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不,绝对不会。

我想下次遇到挫折时,心中已有一份坦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