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韦朋飞 S31314026

《老子》又称《道德经》,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道经与德经。道与德的关系在生命缔造过程中有很显著的体现,“道生之,德畜之。”大道缔造了万物,即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缔造万物的自然是道了。德性养育了万物,承担了后天养育呵护的一切工作: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盖之覆之。本书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为人处世、为政、养生等方面的思想。同时,书中举例的各种事物,比如水等意象也给人很大的启示。作为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一书确实很难读懂,“道”的虚无缥缈,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使人很难把握它的具体含义。但是,本书的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不同方面的思考。

1、“道”的概念及意义。关于“道”,本书开章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解释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就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用文章描述的概念,就不是永恒的概念。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原始状态,那是鸿濛宇宙的本来面貌;已经用言词确定的概念,那就是自然万物的生身母亲。这就说明了“道”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用语言具体的表述出来,但是“道”却蕴藏于宇宙,包含于万物之中。它是处于玄秘的最高玄秘,那就是一切奥妙产生的根源。

老子的哲学观认为,“道”才是万物的本源,一切事物都来源于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释义:大道的本体是虚空的,但它的作用又永无止境。多么渊深啊!它仿佛是万物的宗主。不知道“道”是如何产生,由谁生出的,但是“道”却有很大的作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是可以消磨万物的锋芒,化解万物的纷杂,协调万物的光辉,混同了万物的尘垢,而自己仍然深不可测,永远存在。

关于符合“道”的事物中,老子利用“水”来说明这一点。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与世无争。身居众人之所厌恶的卑湿之地,所以更接近于道。故老子认为的道是利万物的,对于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泰然处之,它与世无争,保持良好的态度,功成而身退,所以不会遭到怨恨。因此,我们也应该遵循“道”,这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二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寂:无声。 寥:无形。 殆:疲劳。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 ,不如守中。

注:橐龠(tuoyue):风箱。 屈:竭尽。 闻:见闻,知识。 数:招致。 中:冲,指内心的虚静。

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注:攘臂:捋起袖子。 仍:拉。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重:沉重,压迫。 害:受害,妨碍。 厌:厌恶,反对。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曲:曲解。 全:全解。 抱:掌握。 式:法式。 长:长进。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歖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吾行吾道(道德经读后感)

吾行吾道(《道德经》读后感)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也改变了,从而放弃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下有的人为了追求外表的华丽、生活的奢华;放弃了内在的修养、精神的升华; 放弃了人性的本质、道德的考量;放弃了执著是追求、梦想的坚持。而因为这些事情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屡见不鲜。是他们迷茫了还是现实脱轨了呢?

同样是敲键盘、按鼠标,有的人玩出的是未来的光明、人生的风光;有的人玩出的是金钱的富足、生活的奢侈;有的人玩出的是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有的人玩出的是人脉的宽广、情义的深刻;有的人玩出的是名声的折损、信誉的折扣;同样是敲键盘、按鼠标,

有的人揭露的是世间百态、人间冷暖;有的人揭露的是道德万象、人性美丑;有的人揭露的是社会幕后、现实真假。当我们想到这些的时候,是不是在问自己我们的路在哪里呢?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道,不管你曾经经历过什么,失去过什么,那都是注定的,我们不需要去效仿别人,也不需要去走别人的道。你就是你,你就是道!但活在当下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学会为人处世,更应该注重的是修身!古语有云“轻财而聚之,律己而服人,身先而率之,量宽而得之。”“吾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我国有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巨著,我们称之为“国学”。国学展现的是古代的哲学理论,它们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道家思想,道家的经典名著是老子的《道德经》。儒家思想,儒家的经典名著是孔子的《论语》等。其中《道德经》的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全世界。鲁迅说:“懂得道家,便懂得中国……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其实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道家是指一种流派思想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它以道家思想为中心思想,奉老子为其老祖即太上老君。著名的美学家叶朗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美学的开端,这个开端是一“

个灿烂的日出。”由此可见《道德经》对我国文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老子》其实就是《道德经》,因为《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所以又叫做《道德经》。《道德经》中的道经主要讲的是修身,德经主要讲的是治国,而我们主要的是修身。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过《道德经》之后的感想。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话题作文 老子他说读后感(5篇)

话题作文 老子他说读后感(5篇)

第一篇:老子他说读后感

两个“争”字,字儿一样,意境不同。第一个争,是指自己意识当中方寸之间的“不平”、“与人争斗”之意,第二个争,是外在的争斗之意。只有在自己的意识“心兵”当中做到息争,能在每天的纷扰中,在定静的心理状态中,不断加以力学与“学而实习之”的灌溉,才能真正做到超出平常人水平的境地。定静下来,方可进学。不定与不静,也不仅仅指自己意识上的纷乱,没有休息好、饮食不适度、包括酗酒等等,一样不能使自己的意识境地得到安逸、悠闲的状态,是无法静下心来力学的。

好消息,怀师的《老子他说》下册出来了,相信大陆很快就会出版,届时大家再买吧。先给大家一个网址,应该是老古出版社的。记得自己当初去香港时,专门打听到铜锣湾的书店地址,跑过去问站在梯子上盘弄书架的老板有没有《老子他说》下册,老板想都没想回答到“没有”,然后才抬起头瞪着我瞧,我也瞪着他瞧,心里说:“你答的到真快,我大老远儿跑一趟容易嘛:)”。不过心里很愉快,在不同的口音、衣着之下,都是怀师书籍的阅读者与爱好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佛学的观点来阐释,就是“凡有所相,皆为虚妄。”子思说:(道)“不可须臾而离也。”但是怀师说,第二个道字,不是能说会道的道――秦汉之前,道字没有“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怀师也没明说,肯定是要求读者自己去揣度。我揣测,应该是“道法”的意思,及物动词,“如果道这种老百姓不可片刻离开的东西,是我们可以道法的,那么它就不是平常的道了。”合着老子说的“道”我们还不能学(道法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的东西,干嘛还要“学”呢?――不必要再在牛头上安个犄角。那我们还要读这些书干什么呢?实在不想用自己浅薄的理解再去剥夺大家阅读的兴趣,况且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形成对自己有所助益的看法,但是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也很有意义的问题。

02年参加过一个“口贩子”举办的培训班,与会听讲的多为处以上领导,我们一帮白丁也跟着凑热闹,(据说还是)海归教授在讲单位处事方法时,告诉我们首先要在“自知”的基础上然后如何如何,当下心里不禁哑然。《原本大学微言》中,“定、静、安、”之后才能有的“虑”与“得”,更重要的涵义还是在认清自己、反省自己(怀师介绍佛学中称为“内观”),《四书五经》还有先贤多少经、史典籍,越来越感觉到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其中的文化精髓无一不在于注重对自我的认识与认知。

…… …… 余下全文

篇五 :《皖南事变》读后感

读《皖南事变》有感

19xx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月内立即撤到江北;中国共 产 党从维护抗战的大局出发,答应皖南新四军调离;19xx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是,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袭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2000多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将军与国民党谈判是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事变后,周总理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确实,在读这本长篇的军事文学时,心中悲愤不已:这就是国民党历史上所谓难得的“大胜利”?

我一向是偏爱军事文学的,趁着寒假,我读完了《皖南事变》,甚是过瘾。

相较于以往我所阅读的军事文学,《皖南事变》有着尤为不同的风格:它传承了中国古典军事文学的真实与浪漫。这部长篇巨制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文学史学方面,甚至是社会学哲学领域都贡献颇丰,极富有真实性与思辨性。

黎汝清的笔下的血腥与杀戮更多被他对历史深处的真相的独到见解所取代,从这里,能读懂皖南事变背后的真实,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历史上的方志敏,勇敢无畏,正直无私;作者笔下的方志敏有胆识,有气魄。方志敏留下的全军覆没的战略总结,一开始就提出了真理的客观性与实践性的问题,提出了能否毫不掩饰地总结自己造成的惨痛教训是共 产 党员应尽的责任和光明态度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和实行问题,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哲理,并一直延续至项英的自传,“事业上的低调,行动上的高潮。”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不掩饰缺点和错误,自觉主动从过错中吸取教训,可以使人不断进步,走向成熟。在这方面,方志敏即是楷模。

19xx年,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带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要求到会的同志传达到各省各地方。事后,当他得知许多地方没有传达,又在19xx年7月,扩大的中央会议上说:“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同志们,不应当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自我批评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都应该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错。

…… …… 余下全文

篇六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又称作《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人们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了许多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道德经》是由“道经”、“德经”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经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经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人生、对自然规律以及对当时政治的态度。《老子》的文体,不同于《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文约五千字,是由一些言简意精的哲理性语句组成的。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行文流畅。《老子》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辞藻并不华丽,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需要反复的琢磨、体会。

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其中“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应当表现得坚强,不应当表现得柔弱;应当表现得聪明,不应当表现得愚鲁。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可表现得柔弱,不应该表现得坚强,可表现得愚鲁,不应当表现得聪明,老子的人生观是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等

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自己示弱,可以趁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可谓“柔”。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这些不都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

《道德经》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道”平时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一旦要干预就没有做不到的。按照“道”做事,事事都是成功的,因为“道法自然”,没有哪一件事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独自运行而不改变,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说明依“道”做事是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它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所以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要做正确的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事,要做时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受影响,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道德经,开卷第一句话就让自己有

很多感悟....

常追寻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策划未来.多少美丽的风景在被现实冲破的心烦意乱...现在才知道,自己太固执,太僵硬,为了不存在的轨道而伤心无力.真正的轨道,真正的未来,不能强求,只能用心去感受,在"常道"中,慢慢体会,慢慢品位,

让自己微笑对自己说:原来如此!

曾经可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名字,抱怨着,苦思着,只不知道自己无时不

在变化,为了一个名字绑住自己,我是不是太傻了?

也曾可以追求心中所爱,为她欢喜为她忧,现在才发现自己有多轻率.庆幸的是,我没有鲁莽,去破坏我与她之间的友情.能说出来的爱,也许并非是永恒的,并非是我心中的真爱.也许有一天,一个女孩默默的站在我身边,从我眼里读出默

契,和那会心一笑.呵,当然也许也是我痴人说梦.

说不得,一切都说不得,能够表叙的,正在表叙的,也许都不是真理,不是真实的.年轻而轻狂的自己,向多少人夸耀过自己,而那些曾经让我骄傲的,都惨白

无力的衬托出我的无知与空虚.

曾经看很多商界领袖的访谈,相对于那些志得意满侃侃而谈的人,他们大多都言语不多,即使是在主持人一再诱导下,他们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在道与不道之间,名与可名之中,不失一种坦城,留守一份从容。虽然说话简练,但是很有分量。光是他们坐在那里你就能感受到一种力量。那种力量来自哪里,我不得而

知。但是那种悟道的境界的神气让我惊叹。

道德经的文字不是很生涩,很多字认过一遍就能上口,而且每一篇都不是很长的几句话,非常适合在学习学累了或是在睡觉之前来上那么几句。呵呵,记得我在宿舍朗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摇头晃脑,抑扬顿挫之声很自然的就流露出来。感觉就好象吃火锅就应该光着膀子,吃西餐就该温温尔雅一点,读古文就该读的饱满,这样才有味道。刚开始每次我读的时候,宿舍兄弟们都说,唉~又来了。不过,读上了那么几次,大家都觉得能听的有点收获。甚至有几次,我忘了读了他们都提醒我说, 哎,给大家整两句! 呵呵,虽然这阵子忙着考试好久没读了,不过每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得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去想里边的话。

…… …… 余下全文

篇八 :隐忍的力量

隐忍的力量

——《隐忍力》读后感

隐忍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品格、一种坚强、也是一种承担。

它需要沉淀、需要时间也需要历炼。

人生进入到一定阶段就需要隐忍、需要相互的妥协、需要彼此的迁就,也开始懂得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事与事之间本身所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与道家所言的道及佛家所言的佛陀是一个意思,虽然它隐而不见,但它的确实际存在,而只有那些觉知各种事物的原理又能了了分明的人才能明白它,所以这也视乎每个个体的开悟度。

人之所以感到不快意、心生烦恼,大都或因人、或因事、或因物而设置了一个与己对立的对抗方,而且也往往将产生对抗的原由归究于对抗方,且绝少反观自己,也绝少审视自己。常常听到的埋怨、指责甚至是愤怒,都在强调一种完全主观的态度:就是她、他、它让我感到不舒服、不快意、不自在。这是一种只顾念自己感受的心态,其实是一种极自私的表现。而太过看重自身,甚至把它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正是心生烦恼的原因,如老子的《道德经》所言:“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为什么会把这些(宠辱若惊)大灾难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呢?人们有这些大灾难的原因,是因为太看重自身了,如果人人都达到了无私的境界,那么哪还会有大灾难呢?)。

其实,如果身处其中时,能暂时放下自我,退让一步又何妨呢?退让、隐忍、妥协并不是示弱、苟且、漠然,而是一种策略、一种气度、一种胸怀。《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修身)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讲的就是:委曲了才能保全,所谓委曲反而能保全自己;弯曲反而能伸直,所谓缩回你的手臂是为了更有力地回击;暂时的低洼反而能积满水,水永远向低处流,你总处于山巅之上,怎么能奢望拥有?相反越是放低姿态,你反而能更丰盈地为自己纳福;破旧反而能生新,枯叶凋零,春和景明时新叶才能顶绿;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表面看似你比别人少得到很多东西,殊不知你已经从另外一个角度获得了其他,贪心贪多反而会迷失自我。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