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后感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

抚松八中 王彩霞

学期末,开总结大会的时候,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就是《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刚拿到书时,看看书名,有些不屑一顾,以为又是一本没有什么价值的书,寥寥看了几篇,感觉都是一些自吹自擂的的文章,感觉没什么意思,就搁置了。

快开学的时候,因为要写读后感,才又重新拿出来,硬着头皮往下看,看着看着,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里面发生的事大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部分内容有些夸张,但大多数篇幅都真实反映抚松教育改革的历程。

看着这本书,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和我以前的思想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是啊,抚松有四十多所学校,全县4成校长是民师转正,8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在这样的条件下,抚松创造了奇迹。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从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设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的经历。每年都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尖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做演讲,做策划,做指导,连续十年,从未间断。先后两次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曾经数次得到包括副部长在内的教育部高层官员的高度评价。二年级小学生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表演,四年级学生的合唱

团在香港音乐大厅演出,六年级学生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节目。高考呢,高考如何?连续八年,年年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率多年来一直在白山市遥遥领先。这就是抚松。这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教育。以前总以为这里的教学水平太低,这是和那些发达的大城市比,忘记了自己是身在大山里的农村,抚松能有今天的成绩,也算得上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奇迹了。

读着这本书,使我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抚松教育改革的各方面:校长队伍建设、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变革、督导制度等。在这些方面,抚松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人备受鼓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长拉练式听评课,两个人的村小,“黄金三百秒”等真实的例子。特别是校长拉练式听评课,以前一听说有人来听课,都吓的不得了,自从校长拉练式听评课之后,教师不在害怕讲课了,来听就讲呗,讲好讲赖都得讲。虽这么说,但大家课下都在作着努力。本来是提高校长队伍的做法,却在不知不觉中锤炼着教师队伍。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爱无欲》读后感

《大爱无欲》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大爱无欲》,它讲的是一个摄影家去云蒙山拍摄雪景,傍晚的时候在林中迷路,后来找到一户人家,他在这户山民家发生的故事。

他在雪地里转悠了半天,才借助一点光亮,找到一户人家。这家男主人知道他的情况后,很热情的请他进来,赶紧让他的老婆去做饭。山里人的日子不是很宽裕,。家徒四壁,没有像样的家具,炕上还躺着一个不大的孩子,像是得了什么病,瘦的没有人样,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山民说:“家里没有什么菜,所以就用一包方便面的调料做了一碗汤。”作者太饿了,二话没说,不一会儿就吃完了。那天晚上他住在山民家,热乎乎的炕头让让他睡得非常安稳。

早晨起来,望着正在劈柴的山民,他想起昨天晚上的孩子来,就问孩子得了什么病,山民长长地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斧子,蹲在地上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半响也没有说一句话。山民的老婆眼泪汪汪的从屋子里出来,告诉他孩子得了脑癌,已经没有几天的日子了。昨天晚上给他冲汤的那包方便面调料,是想给孩子早上冲汤补充营养用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一个处境艰难的山民,仍然可以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帮助和关心别人,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位朴实的山民让我们懂得:应该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让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 …… 余下全文

篇三 :《爸爸爸》读后感

《爸爸爸》读后感

12级广电2班

文学与传媒学院

学号:2012012609

读者:韩湘子

读书之前,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先看一下作者的简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想能够通过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话,在品读他的作品时,往往不会那么费力,有时可能会收获到别人无法体会到的感悟。

韩少功(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著名作家。是倡导“寻根文学”并有突出实绩的重要作家。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他下乡当过知青,也担任过杂志社的编辑,包括现在的第三届的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有人说过,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决定了这个人的以后的成就。这句话可能有点片面,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有它自己的内涵。正如古语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看了韩少功的简介以后,我看了《爸爸爸》这本书,这本书是我一口气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看完了。看完以后,感受颇深。先说说我从这本书中看到的韩少功的一些写作特点:作为一名小说家,韩少功具有格外强烈的自我挑战和超越意识,无论是人物的刻画也好,还是这本书的主题内涵以及行文结构上,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不是固定的,而是有着灵气和不确定性。我感觉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韩少功对这个社会历史的个人看法,这本书是透视巫楚文化背景下一个种族的衰落,是对民族生存与人类发展的思考。但是《爸爸爸》

这本书写的尽是丑恶事物,写的太多了,我感觉这点淹没了湘西山民勤劳淳朴、智慧、善良的一面,让读者只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光明。下面说一下这本书的具体感受。

在本书的一开始,一个智障----丙崽作为主人公,接着就是对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个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所以说这本书采用的是象征、寓言的写作方式。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慢慢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不仅仅身体有着疾病,同时精神上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外形奇怪猥琐,嘴里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能得到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仙“等这种充满神奇秘密的名称。所以,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从另一方面显示了村民愚昧而且缺少理性的并不正常的精神症状。随之在鸡头寨发生了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但是丙崽却神奇顽固的生存了下来。就这样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且他那两句口头语般的词语,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同时,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中国人写的小说外国人难以理解,通过这部小说以及我看过的其他名著,慢慢懂得了原因。中国是文化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哦,香雪》读后感

浅析《哦,香雪》

《哦,香雪》以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为线索,把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作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那个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的小山村带来的波澜。文中的火车、大山、铅笔盒等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向,表达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一、 火车——现代文明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使她们看火车之前都刻意地梳妆打扮,“有人挽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地往脸上涂点胭脂。”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讨论和美妙的遐想。甚至是香雪为了换回铅笔盒敢独自走夜路而鼓起的巨大勇气,都彰显了大山里封闭多年的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急切向往之情。因为,火车带来的不仅仅是那些姑娘们喜欢的发卡、纱巾,而是带来一种可以改变山里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一种可以开阔其生活的可能性,唤醒台儿沟的人民冲破封闭的生存思想,追求和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渴望。

但是,火车虽然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却是冷漠的。“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可见,火车停在台儿沟并没有价值可供利用,只是出于对台儿沟的可怜,“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而乘务员“北京话”同姑娘们讲话时虽然亲切,但他“站得不远不近地”,显然同这些山里人保持着距离。就是旅客和姑娘们做生意也占足便宜,从山里人都是用“整筐的鸡蛋、红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就可以看出来。

二、 大山——乡土文明

大山明显代表的是贫穷、封闭、落后、沉寂但却纯净的乡土文明。文章开头与结尾都提到它对山民是既“温存”又“粗暴”,既“温厚”又“严峻”的,这些都源于大山的封闭和贫穷。大山阻断了这些山民向外发展的机会,但却给了他们纯洁无比的品质。文中描写香雪的纯净时这样写道:“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纯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大山赋予了山民纯洁的品质,如此看来,大山是“温存温厚”的。另一方面的,封闭贫穷的大山也阻断了山民向更高需求发展的可能,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无知无闻,过着日复一日的农耕生活。这也使得这些山民饱受嘲笑,所以,大山是“粗暴严峻”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

其实教育还可以这样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进入新学校研究院以后,部门的老师给了我一本《为什么是抚松》。让我认真阅读,感受一下陆世德局长在抚松这片贫瘠土地上努力耕耘,收获教育喜悦果实的经历。

这本书刚拿到手,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致,我随手翻了翻,几篇看过,发现这本书非同寻常。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朴素,踏实,先进的教育理念,里面有个人的成功,也有集体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成功,因为陆世德的努力,抚松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美好与光明。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深度长篇教育纪实。

本书全面、深入的展现了抚松教育改革的各方面:校长队伍建设、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变革、督导制度等。

如果问抚松县有多少老师、有多少学校,各校校长的名字,你认识多少校长和老师?答案一定令人非常遗憾。身在抚松的老师没有一个人敢肯定地叫出所有校长的名字,很多校长我们都不认识;有的学校在哪,说不出具体的位置;别的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是一概不知。这就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结果吧。

抚松县现有教师总数3992人,其中专任教师3038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有57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20所,村级小学12所,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5349人,其中小学17993人,初中10766人,高中5756人。

全县4成校长是民师转正,8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这是抚松。

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从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设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的经历。这是抚松。

每年都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尖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做演讲,做策划,做指导,连续十年,从未间断。这就是抚松。

…… …… 余下全文

篇六 :《山民》阅读理解

山 民

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山民》的主旨怎样理解?

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闭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和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2、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如何理解?

第一节:写父子对话。山外青山,“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第二节:写“他”(儿子)的心理活动。“他”想走出群山,渴望见到海,但又太2遥远了。他这一辈也走不出去。

第三节:写心理活动。他想像愚公那样移山,但仅是想而矣,并没有行动。

第四节:是点睛之笔。传达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3、《山民》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一个生活在闭塞的山区里的农民,他的祖祖辈辈与大山作伴,一代一代相传,从未走出过大山。但是大变革的时代冲击着这个闭塞的山区,长久以来安于现状的灵魂已经开始骚动。"他"已开始有了"山那边是什么"的疑问,"他"渴望见到"山那边"的"海",尽

管这一辈子也走不出群山,见不到"十分遥远"的"海",留给他的只能是 "疲倦",是 "遗憾",但是,他愿意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我在高中时读过《信客》和《道士塔》两篇文章,只记得文章很长,文字里透着一股厚重,感觉作者应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道知道《文化苦旅》这本书是在多年后了,也知道了作者当时正值中年。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这些文章,是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史。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每一个景点都带给作者不同的感触和震撼,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他触碰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自己国家一路走来深刻的历史痕迹。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在《文化苦旅》中,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地付诸于笔端,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阳关雪》、《道士塔》两文,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

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到人类穿越时空的情感结合点,选取的内容题材又紧扣现代人极其关注并能建立感情联系的事件和人物,并赋予人生命运的关注和终极体验。《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意识流程,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渐渐气派的船老大,继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征文

《我们班的哈皮事》读后感

建湖县裴刘学校六(1)班 乔勇焜

这个故事可精彩了!主要讲了一个发生在六(1)班的趣味故事。一位叫汝子牛的学生,她不像别的女孩子爱打扮,她一身男人味,不穿裙子,只喜欢穿裤子,天天穿男式运动鞋。她有一个仇人叫安飞驰,天天捉弄她,说她是男人婆,让汝子牛气愤的天天揍他,但安飞驰天天向老师告状,害的汝子牛不敢再揍他。

故事的有趣不光是汝子牛和安飞驰这两个人物,连他的老师和同学的绰号也令我开怀不已,有时会捧腹大笑。

这个故事和我们现在不是一样吗?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开心,有时欣喜若狂,有时悲伤不已。

在学校是最开心的,又能学到你所不知道的知识,又能交到你所不认识的同学、朋友,又能和同学们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一起担当痛苦、伤心,一起分享快乐、幸福!

但快乐的时光都会很快过去,我们无法将时间停留在最快乐的时刻,但我们可以去珍惜。从一年级我就开始认识这些朋友,但未来的道路还有许多阶段。我现在上了六年级,以后还要上初中、高中、大学,还要去工作。在这些阶段中,我会认识新的朋友,也会离别旧的朋友。当你真正意识到友情的可贵,你就会相信友情的力量非常强大。

指导老师:乔振

读《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有感

建湖县裴刘学校六(1)班 李婷婷

“我们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意思是我们应该多读读课外的书,不能总看我们课内的书。暑假中我读了《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受益匪浅。

这一本书是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这是一种教育,是人性关怀的书。书的内容是:肥猫、米老鼠、豆芽儿约好了在肯德基里吃饭,后来他们在肯德基里遇到了以为美女,那位美女叫“米兰”,米兰想去应聘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已经报了名,现在就差面试了。可是,前几天因为有事没有面试成,当了老师。那些男同学为米兰感到伤心。

那些男同学没有想到米兰竟然是他们的老师十分惊讶。上课的时候,肥猫在课堂上“呼呼”大睡,老师米兰十分生气,男同学们没有想到,米兰老师平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生气起来十分可拍像一只打老虎。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