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的母亲读后感

题目:感动

——读《我的母亲》有感

母爱无言,任你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这份沉甸甸的感激。

我读了《我的母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份深沉的母爱充溢着我的胸怀。 胡适的母亲23岁守寡受尽了人生的痛苦与折磨,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的送儿子去读书,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块银元,先生教起书来自然也不尽心。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一年便送去六块钱,往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12元,这就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和寄托。

有一次,胡适得了眼病,母亲听说眼病可以用舌头舔去。母亲便真的用舌头舔病眼,根本没有考虑会不会传染的后果,这一举动,表达了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无私的爱。

每天天刚亮时,母亲便把胡适叫醒,叫胡适披衣坐起,胡适从不知道母亲醒来已经多久了……十天当中,总有八九天胡适是第一个开学堂门,表明了母亲艰辛的付出。

读了《我的母亲》,你能不为文中母亲那用尽一生的操劳和无私的爱为之肃然起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感恩。

我想到了现在的社会现象,现在有的孩子一味的指责自己的父母,不是大老板,不是当官的,觉得自己在富有的孩子面前抬不起头,但你有没有想到,父母无论的贫穷、富贵,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的,看看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全部,我们用尽一生也无法回报。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妈妈生病时,还依然为我洗衣做饭,生气时对妈妈发脾气认为是理所当然。读了《我的母亲》我愧疚不已,我每时每刻享受着这份关心,忘了叫一声感恩、一个拥抱。读了《我的母亲》能不感觉到母爱是最真挚的情感。母亲对我们不求任何回报,为我们呕心沥血,给我们无限的温暖!

母爱的深沉执着,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用自己的心和实际行动去感恩母亲。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读后感

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中,他的母亲从小就变成了寡妇,不仅要管教自己的儿子,还要照管他那死去的丈夫所留下来的,自己还要大的“孩子”。

在这重重的困难、劳累,痛苦中母亲仍然让胡适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她的宽容,她的善良,她的坚强,她的刚气。

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不仅给予我伟大的生命,还付出了她所剩下的所有时间与精力。我,在他那无微不至但又默默无声的关心下快速的成长。

她和胡适的母亲一样,对我十分的严厉,她在别人面前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她显得那么坚强,一切事情不管有多大困难,她也能很好的完整。但是,她对于我,却显得那么软弱。

“医生,也给我的女儿也检查一下吧?他爷爷这个病会传染,不知她的眼睛会不会有这种病。”母亲对医生说。“快,过来,你也让医生来看看!”母亲带着奇怪的微笑把我拉向了医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笑呢?好像隐藏着极大的不情愿,和极大的焦急与担心。

我把头移到了机器前,一束微弱的光毫无阻挡的摄入了我的眼睛,使我感到特别刺眼,我不断的把自己的目光从那光上移开,这使的医生不断的提醒我:“盯着这束光看。”这时我突然感觉的了一种奇怪的安静。你们肯定会问,医生这么唠叨,怎么还会安静呢?不,是因为母亲,她一句话也没说。要是在平时,她早就插嘴了,为什么呢?我向母亲瞥了一眼,发现母亲像木头一般站在旁边,她的神情显示出很不安,仿佛头顶上有一块被细线绑住的大石头,一动就会掉下来。 终于检查完毕了,母亲急急忙忙走向前问:“怎么样医生?她的眼睛不会有事吧?”

“当然没事,仅仅是有点近视罢了!”

“那好!”母亲异常轻松的说。

走出医院,母亲竟对我说:“从你刚出生起,我就开始担心你有和你爷爷一样的病,但是我一直都不敢带你去看,你知道吗,刚才妈妈就好像站在法庭上等待判刑一样,不过,幸好现在是无罪释放。”

我惊奇极了,没有想到母亲竟如此为我担心。看母亲的手,我知道我是她生命和希望的延续??

…… …… 余下全文

篇三 :我的母亲读后感作文

我的母亲读后感作文

《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 …… 余下全文

篇四 :我的母亲 读后感

读《我的母亲》有感

张宇

《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写的,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挚情之作,也是其最为优秀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主要讲了: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哺育,与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在老舍母亲过世后,家人为了不让老舍先生担心,直到第二年母亲寿日前夕,才让老舍先生知道。于是,他以一个失去母亲的儿子的心,向读者倾诉对母亲的爱、感激和怀念,写下了散文——《我的母亲》。

老舍先生凭着对母亲真挚的爱,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述了母亲短暂的一生。他毫不吝笔墨细微地描写,突出了母亲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优良品格和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最后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读者落泪!落泪!

与老舍先生爱母亲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街头上那些流浪的老人。

街头上流浪的老人,衣衫褴褛,头发散乱,驼着背,背着一个大麻袋。他们在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朔雪,在又脏又臭的垃圾桶中翻找着一些有用的东西来维持生计。他们有的是没有儿女的,有的是失去儿女的还有的是被儿女抛弃的。老人们整日游荡在街头,有时一天也捡不到多少纸和罐头,他们可能饿一整天,也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些儿女是因为贫困而无法赡养老人,被迫将老人抛弃;还有一些老人的儿女家境并不贫困,但他们不想赡养老人,将老人遗弃了。我认为无论是家境平寒,还是不想赡养,这些都不是理由,他们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其实是最希望和儿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呀!

我从报纸上看到过一幅漫画,虽然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但意味深远。漫画题目是《妈妈的印花布》,大意是:一位母亲用自己最漂亮的印花布包着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长大了,却让年迈的母亲用印花布包着东西离开了家,那位母亲是含着泪、全身颤抖地离开家。母亲在过去用漂亮的印花布包着孩子,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好;而那个孩子,却将自己的母亲狠心地赶走了,这个孩子良心何在?父母养育了你,供你读书,供你吃饭,可你却将他们抛弃了,本来一家老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老人却在街

…… …… 余下全文

篇五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一:我的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成为大作家了,是因为老舍母亲的勤劳、认真、整洁、待人诚恳等品质及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是通过她的神教,在性格,为人做事方面影响着老舍先生。所以说这生命的教育。(抓住感点,议感结合,突出自己的感受)“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这句话连续使用四个“怕”字,这种手法既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恐惧怕失去母亲,又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疼爱深情。“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老舍母亲为了孩子们辛苦到老。最后老儿子成才了,这是母亲所期盼的,老儿子也没有让母亲失望。读到这里,我想到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只要我们能努力刻苦的学习,也会像老舍那样,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也会实现母亲望子成龙的愿望。“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想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这段话再一次点出了母亲的贫穷和辛劳。也体现了母亲把全部都给了我,写出了母亲对我生命的根本意义。

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勤劳和慈爱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篇二:我的母亲读后感

含着脉脉的深情,我读完了《我的母亲》这部倾情小说,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被妈妈唤作弟弟)、一个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作者叙说了弟弟和妈妈在相识、相处时的陌生、微妙和忐忑。

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孩子和母亲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之前敌视和陌生到了何种程度,最后他们还是亲爱的一家人,关键时刻他们一定会为对方出手。

当我读到“弟弟并不计较他妈妈的冷淡”时,我忽然想起: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后,我问妈妈今天晚餐吃什么,妈妈说:“我烦着呢,别打扰我”。那时,我在想:妈妈一定不爱我了,如果爱我,她就会回答我的话,我气的回到了我的房间。可是今天,我读到了这里,想起那时妈妈也许是因为白天太累了有点心烦,我十分后悔当时我没有理解妈妈的心情,而只想着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中的人物塑造

[摘要] 以前读过老舍先生的几篇文章,但没有读过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这篇文章时,很感动,也想拜读一下。于是,翻出家中的《老舍文集》,但没找到这篇文章。只好从网上搜索。找到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还发现了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便一并下载。两篇文章一口气读完,两眼已被泪水充斥。从两位先生的文章中读出了母亲的勤俭,坚毅,隐忍等中国广大妇女的传统美德。两篇《我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平凡的生活,分别塑造了两位旧中国里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每个母亲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老舍先生写母亲,先从母亲的出身写起,文章开头便写母亲的娘家是德胜门外大钟寺的一个小村里,是个农家。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农家的传统便是: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以及坚毅。老舍先生从母亲的出身是一位农家写起,首先给人勾画出一个朴实,勤俭的农村妇女形象。胡适先生没有写母亲的出身,倒是从先生自己的儿时写起。胡适先生写了自己的儿时因身体和性格原因,以及大人们的“鼓励”,使“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的游戏的生活。”同时也从胡适先生的儿时看出,胡适先生的家境大概可算得上是殷实而有地 1

位。“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麋先生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胡适先生的父亲的称谓是“三先生”。说明胡适先生的父亲是受人尊敬的。“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家是有些田产的。虽然前三段都是写作者自己儿时的种种经历,没有半字写母亲的出身以及家庭,但我们仍能看出,胡适先生的母亲与老舍先生的母亲的不同,胡适先生的母亲生活在一个有声望,有地位的富裕人家。尽管出身不同,两位母亲对家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对孩子们的爱是相同的,共通的。

在中国旧社会中的大多数母亲都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而老舍先生和胡适先生的母亲却不仅仅是相夫教子。两位母亲,都同样是在孩子幼年便守寡。在旧社会,以男人为中心的时代里,失去丈夫的女人生活是艰难的。两位母亲既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还要肩负起养家的艰辛。两个不同的家庭,两位同为失去丈夫的女人,用各自的办法去维持着自己的家庭。老舍先生的母亲最为辛苦。“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还有一个是“吸鸦片,摸纸牌,脾气极坏”的父亲的寡姐——即:北京人所说的“大姑姐”。“大姑姐”在北京人眼里已是最难缠的了,再加上这诸多的毛病,可想而知,老舍先生的母亲在失去丈夫后所承受的压力与艰辛跟一般的人家比是不一样的。一家五口的衣食全都要靠这样一位农家出身的母亲一人来维持。这样的生活境遇,即使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是艰难的,痛苦的。在老舍先生幼年的时代,旧中国,这样的妇女最容易找到的养家糊口的工作也许便是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了。洗衣、缝补、裁 2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旧中国里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我从文章中读出了母亲的勤俭,坚毅,隐忍等中国广大妇女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旧社会中的大多数母亲都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胡适先生的母亲却不仅仅是相夫教子,她在孩子幼年便守寡。在旧社会,以男人为中心的时代里,失去丈夫的女人生活是艰难的。她既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还要肩负起养家的艰辛。一位失去丈夫的女人,用自己的办法去维持着自己的家庭。

胡适先生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上是一位严母,慈母。文章中多次提到母亲对幼年胡适的教育。胡适先生的母亲教训儿子,不是在犯错的当时,而是等第二天天刚亮时,总结头天的错误,以警示新的一天。他不是把儿子抓来就骂,而是等儿子清醒了在说昨天的过错。这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如此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既可以很容易接受,又不失自尊。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从先生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到忍让。胡适先生的母亲是在智慧中忍让。对待儿媳们的斗气,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用自己的法子解决,那就是哭。这一招便是胡适先生母亲的智慧。哭是所有女人的办法,只是用在恰当的时候才会起作用。哭在此时远比大吵大闹管用的多。不伤一人的就将事情解决了。先生母亲在这一忍一让中展现的全是做人的智慧。

先生的母亲虽能忍让,但不软弱。她有着自己的坚强与不可侵犯。胡适先生的母亲,对儿媳忍,对小叔子忍,对讨债人忍。先生母亲的

忍让是极其难得的品行,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在适当的时候忍让是一个人的涵养,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的基本。它是美德,不是软弱。胡适先生的母亲,对家人忍让,但却不容任何人来侵犯自己的尊严,人格上是不受一点侮辱的。

文章取材于生活琐事,没有任何牵强的感觉。读来顺畅,平滑,朴素,缓缓道来。读文章倒像是在听先生一一的讲述自己的母亲。对母亲的敬重,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充满在字里行间。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妈妈》读后感

《我妈妈最棒》读后感

熊妈妈抱着熊宝宝的时候,

怀中流溢出奇异的光,

像是点亮了一盏灯。

企鹅妈妈喂企鹅宝宝的时候,

那大得惊人的鱼是妈妈大得惊人的爱。

海豹妈妈顶着海豹宝宝玩球的时候,

孩子安然立于那爱的巅峰。

青蛙妈妈教青蛙宝宝跳舞的时候,

整个世界都这么绿意盈盈地旋转着。

??

每个宝宝都说: 我妈妈最棒!”

几乎在每个小孩的心里,在他们长大成人的某个阶段,妈妈都是无所不能的。不管我们的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她总能带给我们超出我们想象的无法取代的富足、安逸、舒适、快乐和惊喜!小朋友们相处时,也常常会本能地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作比较。其实那算是什么比较呢?比较的结果永远是:自己的妈妈最好!最棒!最美!最有本领!最可爱!可是,那又怎么能不算是一种比较呢?看看小朋友们认真的表情和神态,听听他们说起自己的妈妈时的那无比自豪的语气,你就知道,他们是认真的,绝对认真!面对那样的表情和语气,我们是不忍心再用理性去衡量他们的思考的。因为,他们的比较让每一位妈妈感动得不得了,爱得不得了,也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妈妈与子女间那份不老的深情。

《我妈妈最棒》以孩子的口吻描画了孩子心中母亲的形象,是一本教会我们表达爱和陶醉在被爱里的书。它充分再现了母亲关爱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反映了孩子对母亲最真挚的期待。对孩子来说,自己的母亲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好、最聪明、最能干的母亲。而孩子是妈妈生命中的无价之宝,“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顺利还是失意”,妈妈都愿意“陪伴你、保护你、安慰你、鼓励你”??我们将彼此相爱,恒久永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