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令我感动,感动之余又想到跟他们相比之下自己是多么渺小的存在,他们做的是他们认为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无需自豪或者根本不愿别人知道,而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却是心灵的冲击,着实感到有些羞愧。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的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贡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有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有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了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有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有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有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还有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xx年11月,一位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后,人们凭着老人手中的汇款单竟然揭露了一个沉淀了27年的秘密。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他本可以是一个家境富裕的商人,年轻时在购进了几十万的设备后,当知道扩建厂房可能使一些孩子失去读书的场所时,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厂房和设备,从此开始了匿名资助各敬老院和学校的感人事迹。许多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这位“炎黄”,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但是当张纪清老人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时,人们心灵受到了震撼。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 …… 余下全文

篇二 :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中六班 张芳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犹豫选择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知道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咨询和建议。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xx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五班杜素琦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犹豫选择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知道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咨询和建议。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xx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 …… 余下全文

篇四 :感动中国20xx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令我们赞扬的人。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在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舞台上,闪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单薄的力量,却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些人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陶艳波;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xx年逝世的科学家师昌绪;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为了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亲。“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这是她的颁奖词。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则被亲切地称为“同桌妈妈”。这是多深沉的母爱,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读。每天从早到晚,她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做他的老师、陪读,十二年如一日。我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

收看完这期节目后,内心随之涌上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无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动中国。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东桥中心小学 五4班 陈炳圣

2月27号晚上,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播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让去年一年中,最令人感动的中国人走到舞台前,这其中就有来自天津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她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16年陪伴成为孩子的耳朵,用行动诠释了“母爱”二字。

16年陪伴有了“答案”

今年49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令陶艳波感到幸福和宽慰的是,今年6月,杨乃彬就要正式从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她16年的陪伴有了最好的“答案”。与此同时,让陶艳波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基层推选,她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并最终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春节前夕,他们一家三口赴北京参加了颁奖晚会的录制工作。

录制前,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询问她:“陶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陶艳波回答:“不敢提要求,现在心里就一个心愿,乃彬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社会上能给他平等的就业机会,让学成的孩子能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做儿子的耳朵向导

在大学里,杨乃彬和所有正常学子一样,已经通过了60多门科目的考试,每年都能拿两个奖学金,学习非常刻苦,这其中,陶艳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令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到北京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帮孩子记笔记。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母子二人一起学习。而乃彬也坚强地依靠辨认老师的唇语加看妈妈的笔记学习即将顺利完成学业。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 …… 余下全文

篇六 :感动中国观后感

真情在花常开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李田

题记: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感动,是潜伏在人体另类孤独的智慧。在面临另一种人生场景时,犹自解开、释放。遗一地的大悲和大喜。我们走在路上,不时看过许多的人。他们继续的和并将继续的生活状态给了我们感动,是良知和人性的不离不弃。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有爱才永恒??·····”鞭炮声中我们挥手告别已逝的20xx,迎来了20xx和那些温暖了20xx的那些人。感动是年终岁末一段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股蓬勃的力量,我们走过繁华热闹的春节,20xx年x月x日晚八点,第十三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这个时刻如期而至。在这里,人性的光辉熠熠闪亮,炎黄的精神一脉相承。

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科学家的严谨笃学,诗人的清贫乐道,让他在氢弹研究上无怨无悔坚持了数十载。对于他,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这样的评价:“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院士已撩动了所有人的爱国心。在采访时,可爱的老爷子说研制氢弹的成功主要的是团结。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与毅力,使得我们国家在氢弹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虎视眈眈的大国面前,我们有了自卫反击的能力,氢弹的成功研制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中国正在雄起!

向报国心皎洁的于敏老先生致敬!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很多人一生都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然而总有些人不断为我们书写人生的新高度,物质方面他们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可以锦衣玉食,他们却摒弃这些虚浮,抛家弃子,来到大山深处,为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义务支教。颁奖辞这样写道:“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采访中孙老师曾经说在大山支教的十年是他们人生中做快乐的十年,我想,即使是再富足的物质也比不上他们精神上的快乐。可能我们的人生都无法到达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依然要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向为霞尚满天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致敬! 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党支部书记,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现如今,还有多少官员能感动中国?赵支书,官职虽小,但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却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带领村民们两度迁徙,适应环境,安居致富。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这种弃高堂为人民的情,这样沉甸甸的付出,我们怎能不动容?“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这不只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的评价,更是南水北调工程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今年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又有很多 “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我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 “催泪弹”,其威力堪比北朝鲜当局施行的那枚核弹,使人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陶艳波母子,母爱就是那样的伟大,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在这过程中,母亲如此的艰辛,比自己当时读书时都认真数倍,努力数倍。最后当主持人问到陶艳波今后会干什么:“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这着实让人感叹,有母如此,子复何求?

感动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第一,精神的觉醒——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第二,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年度感动中国观后感

那一缕阳光

2月x日晚上,是我第一次和那么多人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鲜出炉,在偌大的三楼会议室观看现场直播,内心深感震撼。观看过程中,不时地听到身后的同志传来感慨吁嘘之声,更有甚者已经情不自禁地哽咽抽啜,泪流满面。获奖者有的为了国家,隐姓埋名、背井离乡;有的为了人民,视死如归、不离不弃;有的为了亲人,一生守护、不离不弃??同样是人,平凡的人,但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是什么让他们成为榜样,成为我们精神的丰碑,是信念。那不是一时的坚持,是一辈子的执着。

1、报国心皎洁——于敏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2、为霞尚满天——朱敏才、孙丽娜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3、量与江海宽——赵久富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

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4、涓滴见沧海——张纪清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xx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