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经济分析史》(熊彼特)读书笔记——第二册

《经济分析史》(熊彼特)读书笔记——第二卷

第三编 1790至1870

第三章 知识背景

1.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及其哲学

·当我们转向一个时期的哲学潮流,以便发现社会科学的哲学渊源——如果有的话——时,我们对于下述命题的真实性就会更加深信不疑了:一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是决不能依据一个由许多彼此一致的思想或信仰所组成的单一体系去加以说明的。[49页]

3.社会学与政治科学:环境决定论

(b)历史学家的政府与政治社会学。 ·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真正是社会学的、即不是思辨的理论简要地包含在《共 产 党宣言》中;在那里一简洁的句子把它概括为:政府是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一个委员会(译者按:《共 产 党宣言》原文为“现代的国家政权只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者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因此,没有像社会主义国家那样的东西——国家本身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就已经死亡了:这个命题由列宁拾起来,并大加强调。关于这种国家和政治理论所应当说的,不可能都在这里说完。那个核心句子当然充其量也不过是片面的真理。但它间接地暗示了比那个片面真理更为重要的某种东西,即这样的想法:国家(政府,政治家和官僚)不是一种应当对它加以哲理化或崇拜的东西,而是一种应当对它来进行现实分析的东西,就像我们分析例如任何一个工业部门那样。[89页]

4.进化论

(e)达尔文的进化论

·我们的根本的信仰和态度,不是任何书籍的力量所能造成或动摇的;特别是,我不认为任何有教养的人会发现自己的信仰由于阅读达尔文而被摧毁,只要那个人还有可以被摧毁的任何信仰的话。[107页]

·我说的是有教养的人,因为对于在解释和批评方面缺乏防御手段的那种没有受过训练的头脑来说,情形就会两样。然而,没有受过训练的头脑可以躲藏在权威的背后。[107页]

6.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

(b)无政府主义

·要认识到这一点实在不会有任何困难:当劳工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仍然有人真诚地相信工人阶级的穷困、无助和受挫,对这种现象唯一的解释便是“思想意识的凝固化”。考察一下那些精心的论证,只会加强这种诊断。但是,这种凝固了的思想意识,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强烈欲望,因而拼命努力为自己辩护。[131页]

…… …… 余下全文

篇二 :财务报表分析读后感

财务报表的真相

——读《财务报表分析从入门到精通》之感

作为财务专业的毕业生,我对财务报表分析并不陌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强调不仅要关注财务报表数据本身,更重要的是关注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数据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就存在着联系,即净利润经过适当的调整,可以转变成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可以说这两项数据一个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衡量企业,一个是从经营成果的角度衡量企业,一个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一个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虽然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二者通过紧密的联系也让报表使用者更加明晰的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

财务报表分析是每一个企业成员都需要有所了解的知识领域,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企业,读懂报表深一层次的内容,培养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本书用最通俗的语言、最贴近生活的案例,让不同财务知识水平的人了解财务概念和财务知识。与一些学术气十足、术语充斥的财务书籍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如何将最简单的财务分析方法思路运用到实务工作中。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一项很重要的财务数据,我们不但要关注企业的收入,同时也要关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龄、坏账准备的计提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价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等营运能力的重要数据,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保持合理的资产结

构以及负债结构是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资产以及负债结构是否合理,我们可以通过端详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占总资产及总负债的比例来粗略衡量,并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就可见一斑了。

这本书用最简单的业务说明财务数据所代表的深层次含义,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越是简单的案例,越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审视财务报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更关注于某一项指标应该通过怎样的追溯调整方法展现它最真实的一面,比如如何追溯、如何计算、如何调整等等,这样就会使我们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对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分析不仅仅是特定指标或是单一指标的分析,更要具有大局观。其实书中的“老母亲餐厅”是最简明、最典型的案例,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业务,把财务分析的基本理念用最通俗的道理讲出来。书中用了很多具有趣味性的语言,例如亲密接触、端详、鸟瞰、侦察等等。工作中,财务数据既是企业经营的数据反映,更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因此财务分析也变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通过报表数据我们可以窥探到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在接触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我慢慢的发现财务分析的难点并不是在如何分析财务报表,计算出各种比率,而是在于具备财务分析意识,洞察数据后的真相,不纠结于某一项数据或某一个比率。我想阅读此书的初衷也不外乎于培养财务分析的思维,有意识的去思考财务报表的来龙去脉,解读财务数据的真相。

…… …… 余下全文

篇三 :现代战略分析读后感

《现代战略分析》读后感

学号:2012012Z0120姓名:王善章

一、个人信息

现代战略分析读后感

二、个人志向

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是一生的挑战。宁静致远,待人以真、以诚。

三、 与本课程相关的个人推荐书籍

《企业战略管理》邹昭唏.中国经济出版社.ISBN:9787300126838.2012.05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汤普森.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38106.2009.08 《运营管理》雅各布.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42601.2011.05 所读的书的基本情况

书名:现代战略分析案例集

作者:格兰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ISBN :9787300160382

现代战略分析读后感

封面图片:

四、内容简介:

本书伴随《现代战略分析(第七版)》而写,这本受欢迎的案例书是为了使学生们能够运用战略分析的独特概念和技巧而设计的。通过把思想、观念和分析技巧运用到所讨论的现实情境中,这些案例能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战略管理。 大部分案例都涉及最近的商业情境。然而,不管它们在写作时如何与时俱进,在本书到达读者手中时它们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教学注释和网络支持为现在的信息来源提供 指南。

许多案例集中讲述一个战略决定。但关键的知识不是关于什么是正确的决定,而是在战略决策下能获得关于商业情境的深度洞察力。这些案例都没有单一的正确答案。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战略决策是在只有一小部分有关的可用信息下做出的——发展太快以至于不允许奢侈的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五、目录:

序言……………………………………………………………………2 麦当娜…………………………………………………………………4 20xx年的星巴克:咖啡走向寒冬……………………………………15 20xx年的美国航空业…………………………………………………23 20xx年的福特和世界汽车产业………………………………………30 20xx年的沃尔玛公司…………………………………………………37 曼彻斯特联队:准备开始没有弗格森的生活………………………44 伊士曼柯达:迎接数字化挑战………………………………………52 宝洁公司的2005组织计划项目………………………………………64 亚洲航空:世界上最廉价的航空公司………………………………72 20xx年7月的哈雷·戴维森公司……………………………………80 雷斯亚集团和贝尼科尔投放市场……………………………………91 视频游戏业的竞争……………………………………………………101 2005—20xx年的DVD战争:蓝光与高清晰度DVD之战……………110 《纽约时报》…………………………………………………………121 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建立一个国际能源企业……………………130 美国服饰公司:在洛杉矶市中心的垂直整合………………………141 澳拜客牛排馆:进军国际市场………………………………………150 欧洲迪士尼:从梦想到梦魇…………………………………………167 沃达丰:重新考虑国际化战略………………………………………171 理查德·布兰森和20xx年的维珍集团公司…………………………182 谷歌公司:疯狂的成长?……………………………………………199 美国银行对美林的收购………………………………………………211 杰夫·伊梅尔特和20xx年的通用电气变革…………………………222 W.L.戈尔联合公司:谁掌管着这里?………………………………235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分析

书评 《安娜卡列尼娜》

尹红月

快到月末,我才将安娜卡列尼娜读完。可以说依旧如往常那般,读到最后,心里反而更加难过,就像什么东西卡在了胸口,难以平复。这部小说的结局,我很早就知道,当初我不以为然,越到后面却越觉得不舍,因为你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勇敢却又脆弱的女人选择死亡,这是一件令人无奈又悲愤的事

可以说,在刚开始读安娜的时候,我是很不耐烦的,一是这本小说偏长,二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字比较多,可是说他是非常注重细节的作家,不仅仅是人物的刻画,连一些菜的名字他也会一一列举的很详细。就好比我们看一部动画,主人公往往开了门就进入了剧情,可是托尔斯泰不是这样的,他一定要让主人公关上门再进入故事情节。但是随着不断的阅读,你就会发现,他的文章带给你的真实感和魅力所在。安娜这本小说,从一开始就寓意出了结局,从安娜下了火车看到伏伦斯基那一刻,从那个不幸的车工被火车压死的那一刻,又或者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开始,这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刚开始,我以为托尔斯泰是站在安娜的角度在塑造一个角色形象,并且宣扬一种女性解放,追逐人性的精神。可是当我读到卡列宁将安娜的儿子从她的身边夺走时,我却不得不感到心痛和惊讶,或许我们的托尔斯泰并不是想表达一个关于女性解放的故事,或者从列文的嘴中,从奥布朗斯基在询问列文会不会在吃过面包后还会偷吃商店里的面包卷时,托尔斯泰的答案就已经出来了。列文虽然说不知道,陷于纠结之后,可是他仍然坚定的选择他不会,那么一来,换做托尔斯泰,他可能更希望安娜还在那个原有的家庭中生存和忍受,遵守妇道,悉心教子,抛弃她所谓的个人追逐。于是,安娜得到了惩罚,她失去了她的儿子,失去了她的名誉,更失去了她的爱人.

安娜是个美丽却又执拗的人,她敏感、冲动甚至莽撞。从舞会上她就是生机勃勃的,她的那份生机是在社会下压迫太久的一种希望,是一种欲望的追求。她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恋爱,站在一个美丽又压抑许久的女性立场上,她爱上英俊,又有才华的渥伦斯基是极有可能的,再加上后期沃伦斯基的强烈追求,不得不让安娜飞蛾扑火办的陷入这场悲剧的恋情。然而,这又是鲁莽的,阅读过小说可以知道安娜并没有深入了解过渥伦斯基的人品就将自己的所有奉献。如果一定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论安娜,她也是自私的,她追逐了人性,抛弃了家庭,也背叛了她的丈夫。即使他们没有恋爱,但是怎么讲她的行为都属于出轨。

…… …… 余下全文

篇五 :自体的分析读后感

《自体的分析》读后感

《自体的分析》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书。初读时,尽管读的很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可还是觉得艰深晦涩。学术性强,前看后忘,感觉虐人虐心。

谭老师的讲解很及时,言语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终于,让我在冷落了一周后,又重新拿起来科胡特大师的著作,从头看了一遍。

再次去看,感觉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 自体心理学似乎是对精神分析的开刀,大革命。第一个是自体客体的概念,自体客体就是所谓的古老客体,它是被贯注了自恋原欲的早期客体意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体。这是因为自体客体并不是被体验为独立与分离的个体,而是被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如同成人感觉手脚是自己的一部分那样。但它有了一些客体的萌芽状态,可看做一种过渡性客体。

再个是两个古老结构,夸大自体与理想化双亲意象。这两个是自恋发展的两个主要途径。区别在于一个自恋投注向内,一个向外。自恋人格障碍的病理是由于这两个结构中被投注的自恋能量未被整合到人格的其他部分中去。因此个体表现为低自尊和缺乏生命力等一系列自恋障碍,严重影响个体的发展。并且这两个部分如果未被整合,就会固着于其古老的早期形式,表现出精神病态。比如夸大自体可能导致全能妄想和躁狂,而理想化客体则可能表现为被迫害妄想,这两种情况是精神病的两种常见现象。

科胡特大师从自恋方面而非客体爱方面来衡量精神病严重程度,他认为即使在某些严重的精神病中,后者可能为受困扰,而前者则一定是有极度困扰的。我个人认为自恋的度量极为关键和深远。

科胡特区分了自恋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及精神病。区别在于,自恋性人格障碍虽然无法整合夸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但是这两个原始组织仍然处于相对健康稳定的状态,而精神病中这两个组织皆已崩解,以妄想取代之,已无法活化,其病态已经不可逆。而自恋人格障碍中在崩解威胁时只会出现部分和短暂的可逆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有感

读《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有感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作者杨小凯,在中国没有出版,我看的是繁体电子版。作者梳理了晚清、民国、49-79毛泽东时期、79-2002改革开放四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笔记体,不像一部历史。更多是借历史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据我匆匆阅读的理解,作者依然是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早年思考的延伸。就读后感略提一二。

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机械决定论的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这无法解释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上下五千年,作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人口、GDP总量、科技文化一直居世界前列,是天朝大国。为何近代就没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呢?作者给出了一种解释:中国的文化、继而政治制度是封闭式的中央集权,且到后来越来越走向封闭,越来越集中,扼杀了经济活力。而欧洲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欧洲,各个小国存在竞争关系,形成多元化的政治制度,有比较有竞争,从而使最优最有效率的宪政民主脱颖而出,并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吧)提供了有力保障。什么保障呢?没有政府的霍布斯丛林里大家互相充分竞争,相互厮杀,最后谁也占不到便宜;因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需要政府暴力的维护,保证竞争的公平与效率,但是政府权力倾向于扩张,攫取利益。这就陷入了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权力维护同时权力又会挫伤经济发展这一两难的困境。宪政民主的解决办法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限制权力扩张。当然,宪政民主能够在欧

洲发展起来,又得益于基督教关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契约论也已深入人心。而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从来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意识,这从根本上抑制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改革开放"都是在模仿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但是一直排斥最根本的宪政民主。晚清、国民政府的尝试失败了;中共选择鸟笼里的改良,目前面临诸多困境。当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资本的膨胀不断需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单纯经济层面的模仿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遭遇瓶颈?

…… …… 余下全文

篇七 :熊彼特传记读后感

一位经济学巨人的传奇人生

——读熊彼特传记有感

约瑟夫·阿罗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通过对他的几本传记的阅读与比较,我被书中所描绘的这位伟大经济学家的传奇人生深深震撼;这种强烈的感受驱使我继续阅读有关他的作品。下面是我读熊彼特所获得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一、 熊彼特生平介绍

1. 天才少年,才华横溢

1883年,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家境殷实。但是好景不长,在他4岁时,父亲意外去世,留下他和母亲乔安娜相依为命。少年时期的熊彼特在格拉茨小学读书,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后来母亲嫁给了一位奥匈帝国的退役军官,于是熊彼特得以进入当时奥地利最好的贵族中学——特里西亚人文中学读书,这对于后来熊彼特性格的养成、眼界的开阔、学识的广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深受特里西亚人文中学浓重的贵族氛围的熏陶,熊彼特一举一动都尽显优雅高贵的贵族做派。当然,被视为“天才少年”的熊彼特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并进入维也纳大学深造。他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法学外,还学习了政治学、历史学以及后来陪伴他一生的经济学,广泛的涉猎为他以后的尽情挥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维也纳大学聚集的一大批大师对熊彼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Bohm-Bawerk)。他是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过奥地利政府财政大臣、奥地利科学院院长,最后回到维也纳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另外,他的许多优秀的同学后来也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例如米塞斯(后成为著名经济学家)、鲍威尔(后担任奥地利政府外交部长和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希法亭(后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等。在这种浓重的学术氛围中,熊彼特热衷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苦读学术著作,进步神速。19xx年,熊彼特开始研究经济学,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他最推崇的经济学家是里昂·瓦尔拉斯,认为他是“所有理论家中最伟大的一位”。同时,他还发表了一些探讨经济问题的论文,开始显示出卓越的经济学才华。

…… …… 余下全文

篇八 :寒假 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五六班 李晗笑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草房子》。

作品写了男孩儿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在这六年中,他目睹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优雅与悲怆,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这本书我已不知读过多少遍了,但每次给我的感受都是不变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要友爱,人多力量大,我们还得团结。

他们当时社会那么贫苦,那么贫穷,他们还知道那么刻苦的去奋斗,努力地去学习,而我们现在那么富裕,我们坐在宽敞、干净的教室里学习,有一名好的老师来教我们学习新知识,我们为什么就不知足呢?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去刻苦奋斗,努力学习呢? 我以后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点评:

通过阅读《草房子》,对本书的主要内容把握得很好。虽然多次阅读,但深刻的感受却是不变的。这种感受又让小作者反思现在的生活,并树立今后的目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可谓一篇佳作!

读《草房子》有感

五六班 段亚茹

站在仿佛无垠的田埂上,任凭清风吹着耳边的头发,闭上眼睛,我像是进入了曹文轩老师的小说里。那一幢幢闪着金属光泽的草房子后,是一大片翻卷着阳光的麦浪,在麦浪间,我看见了那个模糊而又年迈的身影。

她,是艾地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坚强的老人;她,是秦大奶奶。

她有自己的梦想;和丈夫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他们付出了汗水,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可惜好景不长,秦大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还未等麦子成熟,当地人就为了办学校,夺了她的地。我在对油麻地人生气的同时,也十分佩服秦大奶奶的韧性。她种了许许多多的艾草,把自己埋在对秦大无尽的思念和艾草浓浓的苦味里,可又有谁知道,她的心里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