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出版自由 读后感 论文

自由与真理之光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真理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反复读这一本从17世纪流传下来的小册子,它思想之深邃,精神之纯粹,文字之准确,仿若使人沐浴在自由与真理的光束中,荡涤着整个身心,一遍一遍探寻,也记录下自己点滴的收获。

一、《论出版自由》的时代背景

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就实行特许出版制度。到玛丽女皇时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出版特许公司。它规定,没有女皇的特许,不准出版书籍刊物,出版权利被严格限制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设立星法院法庭,颁布星法院法令,对出版物出版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出版松动出现在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国会,取缔了严格控制的星法院法令,出版自由开始涌现,但1643年资产阶级长老派恢复了出版审查,思想领域生机勃勃的局面迅速消失。

17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政局跌宕起伏的时代,代表封建利益的国王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议会冲突激烈,同时,宗教斗争复杂,清教运动和反清教运动的对抗一直持续不断;同时也是一个新思想、新经济、新文化和新阶级欲突破罗网,显示自己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转折时期。在言论出版方面,突破就有的制度和陈腐的观念,寻求适合这些新生事物成长的言论出版空间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要求。

在长老派出版审查条例付诸实施时,弥尔顿无视这一条例,既没有获得出版许可,也不刊印出版机构的名字,出版了《论离婚的原理和实施》。接着 ,他又直接以《论出版

自由》为题表达了对出版审查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对出版自由的渴望。该册子同样没有经过许可,没有经过登记,也没有开列印刷商和书商的名字。它写成向国会演讲词的形式。

二、关于《论出版自由》几方面的探讨

(一)出版许可制的历史渊源

弥尔顿在行文的开篇以较长的段落赞颂了国会议员热爱真理的精神与正直的品德,并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的证明即是“以深谋远虑的精神,听取并服从来自任何方面的理智的声音,并因之而乐于把一切议案,不论是自己通过的还是前人通过的,一视同仁地予以取消。”[2]随即指出一个事例,即“重新审议诸位制定的《出版管制法》,”[2]由此引入正题。这种表述既有演说的策略考虑,结合全文更可看出弥尔顿是将获得自由的希望寄托于国会的开明与议员们的理智决定的。他说,“要知道现在这种写作自由和言论自由从哪里得到,那么除开诸位仁厚宽宏而富于人到精神的政府以外就找不到更确实的来源了。”[2] 为了驳斥《出版管制法》的不合理性及专制性,弥尔顿从书籍许可制的发展历史谈起,认为古希腊是其源头,发现雅典只对“渎神和无神论的文字及诽谤中伤的文字”加以管制。公元800年以后,罗马教皇开始发布严格的禁令,“凡属不合他们口味的东西他们都禁止阅读,并且付之一炬。”[2]他认为“这是从最反基督的宗教会议和最专横的宗教法庭上发出的……书籍法令的肇始者无疑就是这批人。”[2] 在论证了许可制订立者的反动性之后,弥尔顿向议员们发出呼吁,认为他们应该不屑承认许可制的合法性。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1644年,约翰.弥尔顿在国会上发表一篇关于出版自由的演讲,之后并形成小册子印刷出版。

关于《论出版自由》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弥尔顿一面表达他反对出版检查制度,但自己却又做了书报检察官?二是他提倡出版自由的目的是什么?

弥尔顿他把人是分类的,他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儿童)两类,可见他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有条件的。在书中,他将民族也分为野蛮未开化的和成熟的两类。他认为人分为成熟的和幼稚的,而成熟的人只包括成年男人,而幼稚的则包括女人和儿童。

弥尔顿在文中提到“掌管许可制的人如果不是我们认为或他们自认为比国内任何人都可靠,更不易腐蚀,人家又如何信任他们呢?”

他还提出,“对于所有成熟的人来说,这些书籍并不是引诱或是无用之物,而是有用的药剂和炼制特效药的材料,而这些药品又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至于其余的人,象小孩或幼稚的人,他们没有技术来炼制这种药品原料,那就应当劝告他们自行节制。但是要用强力来限制他们,则是宗教法庭中一切许可制办不到的。”

一方面,弥尔顿在文中说,上帝赋予亚当理智,就是让他有选择的自由,因为理智就是选择。“上帝的至高天意是有理由的,他一方面命令我们节制、公正和自治,但又在我们周围大量撒下令人贪恋的东西,同时又赐给我们一个漫无限制而无法满足的心灵。”也就是说,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人们做选择,要人们理智,要人们有理智。而如果要完全限制出版,那就不能仅仅只对书籍,还要对所有艺术形式,比如音乐、美术等等。其实视、听、言、行都可以说是我们写出的书,其效果和写作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他指出许可检察官的品质也很重要,首先每天要看大量的书籍,本事一件繁杂的工作,而且要看的书籍还是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都有,正如弥尔顿所说,珍惜时间和学术的人都不会做这件事情,但若是有人把这当做一份工作的话,就为了薪水做事。可以预见许可检察官的品质了。

他要为幼稚的人把关,他不想让那些只是将许可检察官当做一份挣钱糊口的工作。所以,他要出面来做书报检察官。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近读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很有感触:1644年的檄文,如今读来仍犹如甘泉沐身、透彻心扉。其见解之高深,言辞之犀利,哲理之完整,不能不令人感佩。

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第一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国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长老会派,出于对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的恐惧,为巩固已到手的权利,下令实行书刊预先检查制度,禁止出版带有民主自由意识的书刊杂志。这等同于剥夺人们的言论自由,和专制王朝时期所实行的新闻制度一样。但其实,当时支配历史进程的还是集权主义,问题是在于这个权利应该集中于谁的手中。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由于论述离婚的小册子触犯禁令,受到国会质询,故满怀激情写下此《论出版自由》。其观点是作者真实思想的反映。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如此观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纵观当今之中国,时间已经来到了21世纪,却至今未能达致约翰·弥尔顿300多年前所主张的状态,不能不令人悲哀!

二、 对人性好、恶之本性进行了深刻诠释,揭示出人性有“自我的修正”的追求和特性。

约翰·弥尔顿主张:(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着自己的理性能够辨别真假正误,并修正完善。(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意见,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同生命一样神圣不可剥夺。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既是对理性的藐视,又是对人权的践踏。他说:“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的圣像”。(三)人的本性具备客观性、普遍性,并无高下贵贱之分。检查禁书的人,并无证据证明其在人性上比普通人高贵,又怎么能保证其不受“污染”?一个蠢人拿不拿书都是笨蛋,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要限制蠢人而剥夺聪明人增加智慧方面的便利条件。

由此,他得出了“书不在于好坏,而在于读者”的结论。可现今,国人在言论、出版领域还在相当程度地“享受”着英国人300多年前的“待遇”,难道不应当汗颜和反思吗?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何不在思想碰撞中前进?

——读《论出版自由》有感

现代生活中,无论是阅读书报还是浏览网站、无论是欣赏电影还是参与讲座、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充斥眼球的是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新闻时政评论、学术新思维动向、专业技能培训技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数字时代。就是这个思想不断推陈出新的年代,各种思想的碰撞和更新促使我们不断的发现生活,追求生活和感悟生活。但,可想到在以前的陈腐的年代,言论自由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奢求?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学者约翰·弥尔顿于16世纪发表的一篇演说稿,篇幅不长,但是字字珠玑,深入浅出地向当时的上议院和下议院剖析了言论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是传阅至今,向包括我在内的当今读者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当时英国的乃至世界的言论出版受限制的状况和各位先哲为冲破这一扼杀性的桎梏所作的可以说奋不顾身的努力。

《出版言论自由》一书主要从罗马希腊的年代的思想言论受统治者牢牢控制出发,描述了历个朝代的出版是在不断往自由方向进发,揭示了古代统治者因巩固自身统治而禁止某些书籍(主要是亵渎神的书籍和诽谤别人的书籍)的出版发行传阅,甚至销毁大量包含先哲心血的却被认为不适合统治纲领的书籍的丑恶面目。使用大量铁证向当时上下议院证实了提倡并保护出版自由的必要性。

无疑,提出限制出版自由的原因,就是防止权力的倾覆和不良思想对国民的侵蚀。但约翰·弥尔顿却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著作的诞生是作者经历积累到一定高度产生出来的思想,谁也不会无中生有,如果因为不符合当权者的思想而予以抹杀甚至销毁,这无疑是对作者的最大不敬或者说是最残酷的判刑,用书中的一句话表达就是“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对他们说来,这种侵害比任何人在他们坟上所能做出的侵害都要严重。”第二、出版的审核固然交由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专家来完成,但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专家涉猎范围是否无限大?在他们中间怕且存在不少阅历或素养比作者低的年轻专家吧。即使是一方面的泰斗,我们如何保证观点与主流观点不相符的新思维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呢?或许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吧。第三、出版限制是从源头控制不良思想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论出版自由》的作者弥尔顿沿用的是希腊大演说家伊索克拉底斯的一篇呼吁雅典人恢复旧民主制度和阿留波阁来反抗马其顿人的演说名“阿留帕几底卡”作为自己这篇演说的名字。由此结合《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在1644年针对英国议会制定的《出版管制法》中限制人们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条款而做出的辩驳演说词的写作背景来看,可以得出这整本书是弥尔顿以争取人们的出版以及言论自由为中心来展开的一系列论述。(1644年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于是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

在展开具体的阐述之前,弥尔顿首先表达了关于赞扬的三个主要条件:1、被赞扬的事情必须是确实值得称赞的;2、必须尽最大可能证明被称赞的人确确实实具有被称颂的优点;

3、赞扬人的人如果说明他对被赞扬者确实具有某种看法时,便必须能够证明他所说的并非阿谀。通过对这确定赞扬是否为谄媚和奉承的三个条件的提出,清晰地表述出了弥尔顿发起这个演说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就是为了让议会重新审议限制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出版管制法》,使之成为确确实实能够为人民所赞扬的条例。在这里他提出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你们已经完成的高尚事业坦然地加以赞扬,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对于你们如何能够做得更好的问题同样坦然地表达意见,那么他便已经向你们最可靠地保证了自己的忠诚,并且用最诚挚的爱戴和希望,来拥护你们今后的行动。他最高的赞誉并不是谄媚,而他最平凡的忠言却是一种赞誉。”这充分表达了他并不是对议会有所意见,而仅仅是公正客观地表达自己对于议会所颁布的一条法例其中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阐述,并且他相信能够听取意见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好政府,而他所提出的这些意见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对于政府的赞誉,赞誉他们温文仁厚、谦恭下人。

接下来是弥尔顿本人对于反对《出版管制法》的一系列论述,他谴责出版审查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一一进行详细的分析。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约翰,弥尔顿关于自由的主张读后感

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原来皇家特许的出版制度被废除,但是当权者对言论的管制并未彻底解禁。1643年,英国国会宣布恢复特许制,规定国会具有管制出版的最高权力,并实行出版检查的措施,1644年,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因出版书籍引起纠纷,被传到议会答复质询。他在议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这篇演讲后来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并成为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奠基性著作——《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的基本论点是: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灵性。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部分。人依靠自己辨别正误是非,区分善恶好坏。为使人的理性得以有效的发挥,就必须不受限制的了解别人各种不同的观点、意见和思想。真理是通过各种观点、意见和思想的公开辩论和自由竞争获得的,不是权力赋予的。必须允许各种各样的学说在大地上流行,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通过这种斗争,真实的、正确的、积极地思想观念必然被大多数人所接收;虚假的、错误的、糊涂的思想观念必然为人们所抛弃。在这当中,政治和宗教的权利是真理的大敌,只能导致错误和正确的混淆。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权利对思想的压迫和垄断,造成无数的荒谬事情,实际是愚弄了人类自身,导致愚昧盛行。因此,必须限制权力,废除各种钳制言论的制度、规章,让真理通过自我修正,最后战胜各种荒谬、错误、愚昧和无知而自我发扬光大。弥尔顿说,读者自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无须检察官去教,而检察官的水平大多低于读者的水平,他们的无知和偏见害了不知多少人。因此,任何对出版物的事先检查都有害而无益。而且,禁止某些出版物的发行是徒劳的,好的思想会不胫而走,人的理性是无法禁锢的。弥尔顿指出,真理不需要什么策略、计谋或者许可制而取得胜利,而这些花招都是错误的东西用来保护自己,对抗真理的。在真理被权利占有者捆绑住的时候,它就会以扭曲的形态出现,而无法呈现自己本来的面目。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是院里开列的必读书目中的一本书,其实也是任何一个新闻传播学甚至包括所有文科学生都必须认真阅读的一本专业读物,自由、新闻自由、思想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文明领域一个基本的命题,正如弥尔顿本人所说的“这自由乃是一切智慧的乳母”,人类正是跨过了这道门槛,才有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现代文明。

弥尔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也是一个斗志昂扬的战士。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旁证博引, 视野广阔,宏叙古今,雄辩滔滔。令人信服地阐述和论证了废除出版许可法令、实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完全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为自己辩护、为自己洗刷罪名而作的,这也正是本书能够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书分成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是弥尔顿为争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做的努力。他引用了雅典人的例子,即只要是对于渎神的或无神的文字,或者是诽谤中伤的文字,都是不予许可的,甚至那些发表这些文字的人都会遭到惩处。普罗塔哥拉与旧喜剧派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这让我想到的是我们所学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确立、维护、发展新闻自由,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就说过自由主义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快乐的自由。因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上天所赋的权利。

第二是弥尔顿不断地申诉许可制的各种弊端。首先,采取许可制的办法,就必须要有实施此项制度的相关人员,然而,这些检查员的文化水平是不能够保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念想法,检查员也会有偏重的自己的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行许可制,在出版图书时的片面性和武断性。也许一些名人名篇就因为几个检查员的个人情感因素而从此失传。

第三是弥尔顿所分析的英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权利法案》是在1660年时颁布的,意味着英国从封建君主国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弥尔顿在1644年发表这篇演说,所以,在这期中,民主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人民。弥尔顿所认为的英国是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英国所独有的文化让他认为不应该存在许可制这样的制度。然而当时的英国,虽然有国会掌握一部分权利的同时,还有另一部分代表上层贵族的长老派拥有一定的地位。此时,英国还有一部分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可以说,弥尔顿的演说一定程度也是为了维护这些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摘要:

主要观点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2.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3.“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 十七世纪于西方社会而言,是一个自由主义萌芽的时代,而伟大的自由主义战士弥尔顿播下了第一粒自由的种子。1644年,弥尔顿在其著名的散文体式的国会演说词《论出版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伟大的反对封建专制的“出版自由”口号,自此出版自由及由此延伸的新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出版自由、言论自由、书报审查制度、

正文:

约翰·弥尔顿的这篇有名的论说文的题目,取自雅典的阿列斯山名,该山名则是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12位主要神之一的战神阿列斯。这里是古雅典城邦最高法院的所在地,将近300名由选举产生的雅典的自由民都将在这里举行有关政治和宗教问题讨论。与光荣的雅典民主制度相一致,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这一题目揭示了作者的意图。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旁征博引, 视野广阔,雄辩滔滔。令人信服地阐述和论证了废除出版许可法令、实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完全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为自己辩护、为自己洗刷罪名而作的,这也正是本书能够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弥尔顿为争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做的努力。他引用了雅典人的例子,即只要是对于渎神的或无神的文字,或者是诽谤中伤的文字,都是不予许可的,甚至那些发表这些文字的人都会遭到惩处。普罗塔哥拉与旧喜剧派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这让我想到的是我们所学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确立、维护、发展新闻自由,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就说过自由主义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快乐的自由。因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上天所赋的权利。弥尔顿公开谴责目前所实行的书报审查制度所代表的就是一种预先制止令(指法院对它认为会防碍预定程序、危及国家安全等的材料和诉讼程序所下的禁止公布或泄露的禁令——译者注)的思想。实际上,反对这种预先制止令,就是弥尔顿所讨论的问题的基本核心。 他把出版许可行为比作宗教法庭的禁止性的态度和行为,认为它只会导致“西班牙宗教法庭”(西班牙宗教法庭存在于1480年——1843年,是天主教法庭,以用残暴的手段迫害异端而著称——译者注)式的行为。 弥尔顿指出,现在的书报审查制度已经从对异教徒的审查,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统治者认为的不合适给予出版自由的领域,因此,出版审查制度已经出现了危险的信号。在这种“残暴专横的宗教法庭”式的书报审查制度之前,著作应该拥有出版的自由,出版以后再判断其是否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说,人们不应该在书籍著作出版之前就秘密地将它扼杀了,而是应该更加公开地在著作出版之后对该著作予以审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