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我通过读高尔基《母亲》一书有体会,此书讲的是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理想﹑真理和对美好生活所向往努力奋斗的故事。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为奴隶的母亲》读后感

《为奴隶的母亲》读后感

《为奴隶的母亲》是左联作家柔石于19xx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主人公是一个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典出的无辜农村妇女。“典妻”,即把自己的妻子“典”给他人一定的年限,为别人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一种形式,是旧时浙江东部农村的一种荒唐落后的陋习。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个被压迫、被摧残、被蹂躏的贫苦妇女——春宝娘的形象。作者用通俗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春宝娘凄苦的一生,控诉了封建社会残酷的经济剥削、阶级压迫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精神奴役和摧残,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堕落。对反抗封建传统陋习和捍卫旧社会女性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春宝娘的丈夫是个皮贩,经常收集乡间各猎户底兽皮和牛皮,贩到大埠上出卖。但有时也兼做点农作,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他能将每行插得非常直,经常被奉为模范。然而境况却渐渐不佳,债务也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祥,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了。连小小的移借,别人也不敢答应了。 ”中国的农民总归是有一段血泪史的,勤勤恳恳也难以阻挡贫穷的光顾。到最后,越发贫穷,越发开始吸烟、喝酒甚至赌钱。有什么关系呢?反

正日子也过不下去了,那就吊儿郎当、得过且过。只恨万恶的旧社会,竟有荒诞的“典妻”制度,恰好为那些懦弱无情的丈夫们提供了一个“重振家业”的机会。不知道这个皮贩怎么开了口的,竟对他的妻子说:“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也都卖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我底身上???” 他底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她刚满五周的男小孩──孩子还在啜着奶,她讷讷地低声地问。 “你,是呀,”她底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她底妻子几乎昏去似的。 就这样,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己的丈夫以100元的价格租给了别人。她不舍地呼唤着春宝,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仿佛她的孩子会在一眨眼之间消失不见。尽管她极不情愿、万念俱灰,但还是在夜里为孩子修补好了冬天的衣物。心情复杂的预备着去往另一个“家”,伺候另一个“丈夫”。而他的丈夫却沉沉睡去,在她离家的前一夜尽连一句安慰和感激的话也没说。很难想象,这个可怜的女人如何艰难地熬过这漫长的一夜。她想起了她那刚出生就被她凶狠暴力的父亲用沸水杀死的小女儿,想起这个父亲在杀死自己刚生下的小女儿后第三天又用锄柄敲肿了他儿子的头。她多么放心不下她的春宝,多么放心不下这个所谓的家,所谓的丈夫。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她必须去当人家的典妻。中国下层的贫苦女性就是这样,身处在黑暗的不透气的夹缝中,就快要不能呼吸,却还是咬牙坚持,顽强的挺着,在黑暗中摸索踉跄。这种非同一般的隐忍,令人叹服,也令人心疼。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祝福》里的祥林嫂。她逢

…… …… 余下全文

篇三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一:我的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成为大作家了,是因为老舍母亲的勤劳、认真、整洁、待人诚恳等品质及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是通过她的神教,在性格,为人做事方面影响着老舍先生。所以说这生命的教育。(抓住感点,议感结合,突出自己的感受)“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这句话连续使用四个“怕”字,这种手法既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恐惧怕失去母亲,又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疼爱深情。“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老舍母亲为了孩子们辛苦到老。最后老儿子成才了,这是母亲所期盼的,老儿子也没有让母亲失望。读到这里,我想到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只要我们能努力刻苦的学习,也会像老舍那样,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也会实现母亲望子成龙的愿望。“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想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这段话再一次点出了母亲的贫穷和辛劳。也体现了母亲把全部都给了我,写出了母亲对我生命的根本意义。

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勤劳和慈爱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篇二:我的母亲读后感

含着脉脉的深情,我读完了《我的母亲》这部倾情小说,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被妈妈唤作弟弟)、一个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作者叙说了弟弟和妈妈在相识、相处时的陌生、微妙和忐忑。

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孩子和母亲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之前敌视和陌生到了何种程度,最后他们还是亲爱的一家人,关键时刻他们一定会为对方出手。

当我读到“弟弟并不计较他妈妈的冷淡”时,我忽然想起: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后,我问妈妈今天晚餐吃什么,妈妈说:“我烦着呢,别打扰我”。那时,我在想:妈妈一定不爱我了,如果爱我,她就会回答我的话,我气的回到了我的房间。可是今天,我读到了这里,想起那时妈妈也许是因为白天太累了有点心烦,我十分后悔当时我没有理解妈妈的心情,而只想着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式妈妈误子读后感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之“中国式妈妈”三句话误子终生有感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话,而这段话使我不禁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的一篇文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中国式妈妈”三句话误子终生的文章。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会充满了自己可爱的孩子照片,她吃她睡他学他玩等等,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晒娃派,孩子一直是父母爱的中心,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吗?

文章中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句话虽然让人惊心,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父母的认同。引发“中国式妈妈”的思考以及热烈讨论,值得我们反思。”误子三句话:

第一句:别人家的孩子??

在中国式妈妈眼中,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看,人家的孩子??这是一种比较,这是一种暗示,你不够优秀,这种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忌妒心强。“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此外,不攀比不等于不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挖掘他的潜能。”

第二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难以拒绝攀比的其实是父母急切的心态。事实上,养育孩子不像生产产品,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怎么会有一种解决所有家长的问题的方法?

焦虑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力。妈妈们不相信自己,只好转而互相比较。其实,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懂孩子的基础上变通出来的。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孩子妈妈陪你慢慢找长大》作者吴文君称:“资讯大爆炸的社会,妈妈们必须学会拒绝过多的育儿信息,否则就会陷入焦虑的泥沼。”吴文君说,放手养育,陪伴成长,在孩子遭遇困境与挫折的时候,给予安慰与支持,孩子的欢笑,才是我们得到的最实际的回报。

…… …… 余下全文

篇五 :农妇母亲啊,我最好的导师读后感

意志,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母亲

--读《农妇母亲啊,你是我最好的导师》有感

老师在家长会上发给了每一位家长一篇文章,希望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家长一些启迪。过年在家,闲来无事,把这篇文章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文章当中关于一个农妇母亲为了孩子在求学道路所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以及她在面对这些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和不屈描写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安金鹏,一个农村成长起来的数学奇才,他在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艰苦环境下,取得了一般学生不能取得的成就,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但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也看到了,他的成功,也来源于他母亲对他满腔的爱和艰苦的付出。 作为一个母亲,我也象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就象安金鹏的妈妈一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我想,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爱孩子的妈妈估计不多了;同样地,虽然说贫困是最好的大学,但象安金鹏一样贫困甚至于比他还要贫困的孩子也大有人在,可是能够象安金鹏一样取得骄人成绩的却少之又少。这也就说明,并不是仅仅有爱或者是贫困就能铺就孩子成功的道路,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地去引导孩子。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呀呀学语时,她就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说话的语音和语气会和自己的父母一模一样,同时,孩子也在模仿着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行为和理念。孩子上中学的六年,是孩子性格、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人父母,必须自律,做好自己,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使孩子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她的中学生活。

比之安金鹏,我的孩子生活上要比他富足很多,她不用捡别人用剩下的铅笔头,也不用在学校吃方便面渣就酱菜。可是,在关心她生活的时候,我却忽略了对她精神的营养,因此,我的孩子比起安金鹏有她贫困的地方,那就是,在面对困难时,缺乏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顽强的意志。孩子上小学时成绩优异,一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孩子的成绩也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沾沾自喜,物质上充分满足她,她很少遇到挫折,当然,也没有过面地挫折的考验。一上初中,繁重的学习让她突然有了压力,两次考试成绩均不理想,孩子的自信心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打击,脆弱的心灵因此就得沮丧、消沉。面对孩子的这种状况,我也是一阵慌乱、一片茫然,以至于我和孩子独处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比孩子更加无助的焦虑,我的心情自然影响到了孩子,本来聪明的孩子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能力。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不自信,我的心一阵的揪痛,相比安金鹏的母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安金鹏的妈妈在家庭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没有一点的恐慌,没有被打压的颓废,她从容的面对着家庭的困难,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她顽强的意志成就了孩子心中的一座山,使孩子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的成功的颠峰,她的顽强造就了孩子的顽强。而我,却没有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地去引导孩子,让自己的脆弱启发了孩子的脆弱。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好象突然明悟了点,我想,我应该知道自己之后怎么做了吧!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500字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500字(一)

人间每份爱都是无可替代的。读完着名作家陈丹燕写的《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爱的价值。

主人公陈淼淼拥有一个精灵妈妈。精灵原先是一团蓝色的一团雾,在精灵的世界自由地飞来飞去,因为他们没有爱,甚至连他们的心都是很轻很轻的水晶做的。有些好奇的精灵为了来感受人间的真情,使用了精灵仅有的一次机会来到了人间。陈淼淼的妈妈也如此,她降临人间后爱上了陈淼淼的爸爸,为了永远在一起,特地变成了一位成年妇女,和陈淼淼的爸爸结了婚。当陈淼淼爸爸得知妈妈是精灵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为了让陈淼淼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约定等陈淼淼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就离婚。

转眼间,时光飞逝,陈淼淼在妈妈的无微不至关爱下,已是一名六年级的大学生了。有一回,陈淼淼误把爸爸的黄酒倒入妈妈的可乐杯子里,妈妈喝了黄酒之后变回了精灵的模样,陈淼淼吓了一大跳。一天过后妈妈暂时恢复了,(Inspirational quotes )爸爸按照约定向妈妈提出离婚。陈淼淼很难过,找到已是单亲家庭的好朋友李雨辰帮忙,李雨辰帮陈淼淼想出了很多办法,例如:装病、学坏、夜不归宿等等。但是,妈妈是精灵,这些大人世界的问题陈淼淼掌控不了的。最后陈淼淼与妈妈依依不舍地分离了,妈妈离开了人间,回到了精灵的世界。妈妈临走前,给她准备好了十八岁以前四季要穿的衣服,并带着她和李雨辰进行了最后一次幸福而难忘的飞行。

这是一个奇妙的魔幻故事,但我觉得就像真的身边发生的事一样,文字也很优美。吸引精灵妈妈来到人间的真情深深感动着我,精灵妈妈对淼淼的爱,妈妈爸爸之间的爱,爸爸对淼淼的爱,淼淼和李雨辰患难中的友情。这就是爱的价值啊!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500字(二)

在周末里,我读了一篇好书,名字叫《我的妈妈是精灵》,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陈袅袅一家生活的很幸福,可是有一天,她给妈妈倒可乐的时候,不小心用了爸爸到黄酒的杯子,当妈妈喝的时候,他的全身竟然变成蓝色的、轻飘飘的精灵,陈袅袅看了,吓得魂都没了。当妈妈醒来的时候,也变回来了,妈妈看到陈袅袅害怕自己就把所有的事情都给交代了。原来妈妈是一个要寻找感情的精灵,来到人间遇见了爸爸,便深深的爱上了他。陈袅袅听了,原谅了妈妈。可是爸爸为了这件事,要离婚。于是女儿陈袅袅使劲各种办法打消爸爸的念头,终于爸爸被女儿的行为所打动,决定不提离婚这件事。可刚平静不就,风波又来了,陈袅袅发现妈妈竟然喝自己最喜欢的青蛙血来维持人形,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于是,妈妈既伤心又无奈,回到了自己的精灵世界去了,再也不能回来。

…… …… 余下全文

篇七 :《母亲啊,您是我最好的导师》读后感

题目:《母亲啊,您是我最好的导师》读后感 周末在家读了学校向家长和孩子推荐的《母亲啊,您是我最好的导师---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安金鹏和他的母亲》这篇文章后,内心非常震撼,一位贫穷并且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却培育出了一个出色的孩子,这个不平凡的故事,让我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感触颇深,收获颇多。

教育孩子应该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金鹏的母亲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也没有太多的大道理说教。然而,就是这位貌似普通的农妇在生活极度窘迫的情况下一如既往的对孩子上学的支持,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成为了儿子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坚强的后盾。熏陶了孩子的意志和品质,激励了安金鹏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伟大的老师。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与安金鹏相比,我们的孩子生活方面比较富足,要什么给什么,就是大人省吃俭用,也会满足孩子的欲望,生怕孩子受委屈,殊不知,不知不觉中就助长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与安金鹏相比,他就缺少了一种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顽强意志,缺少了一种吃苦耐劳、不卑不亢的精神。孩子的这些欠缺,不能单单归咎于孩子自身的责任。

自信是孩子成功的第一秘诀。安金鹏没有富足的家庭,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基本的学具,甚至,作为一个正长身体的孩子,没有基本的营养保证。这跟周边同学相比,反差非常大。但是,他却没有任何自卑。因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盛的。一个人的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因此,在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他们精神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学会自尊、坚毅,懂得正直、责任,珍惜真诚、爱心。拥有这些永恒的品质,他们才懂得如何做人、处

世,懂得如何抵御压力和诱惑,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定,懂得怎样应对挫折坎坷,在被迫从高处向低处迂回时,如何保持身体与心灵的不失重。

从安金鹏和他的母亲身上,还有更多宝贵品质值得我去学习。今后,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除了积极配合学校以外,作为家长我还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美,尽量少批评孩子,即使需要批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对事不对人,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想让孩子听话,独断的指令并不能达到目的,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向孩子解释这些道理,只是简单地让孩子接受,孩子就可能反叛,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有重要的事情就不会找你商量,甚至隐瞒、反叛,惹出许多让你头疼的事情。当孩子有了进步,我们要适度的赞扬;当他犯错时,我们也要及时批评指正。孩子会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不要盲目去指责怀疑孩子的能力,说那些诸如“你真笨”、“你太傻”的话语,那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自信心。我们应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劝说孩子,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当他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久而久之,培养他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让他始终相信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行。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中的人物塑造

[摘要] 以前读过老舍先生的几篇文章,但没有读过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这篇文章时,很感动,也想拜读一下。于是,翻出家中的《老舍文集》,但没找到这篇文章。只好从网上搜索。找到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还发现了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便一并下载。两篇文章一口气读完,两眼已被泪水充斥。从两位先生的文章中读出了母亲的勤俭,坚毅,隐忍等中国广大妇女的传统美德。两篇《我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平凡的生活,分别塑造了两位旧中国里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每个母亲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老舍先生写母亲,先从母亲的出身写起,文章开头便写母亲的娘家是德胜门外大钟寺的一个小村里,是个农家。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农家的传统便是: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以及坚毅。老舍先生从母亲的出身是一位农家写起,首先给人勾画出一个朴实,勤俭的农村妇女形象。胡适先生没有写母亲的出身,倒是从先生自己的儿时写起。胡适先生写了自己的儿时因身体和性格原因,以及大人们的“鼓励”,使“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的游戏的生活。”同时也从胡适先生的儿时看出,胡适先生的家境大概可算得上是殷实而有地 1

位。“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麋先生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胡适先生的父亲的称谓是“三先生”。说明胡适先生的父亲是受人尊敬的。“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家是有些田产的。虽然前三段都是写作者自己儿时的种种经历,没有半字写母亲的出身以及家庭,但我们仍能看出,胡适先生的母亲与老舍先生的母亲的不同,胡适先生的母亲生活在一个有声望,有地位的富裕人家。尽管出身不同,两位母亲对家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对孩子们的爱是相同的,共通的。

在中国旧社会中的大多数母亲都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而老舍先生和胡适先生的母亲却不仅仅是相夫教子。两位母亲,都同样是在孩子幼年便守寡。在旧社会,以男人为中心的时代里,失去丈夫的女人生活是艰难的。两位母亲既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还要肩负起养家的艰辛。两个不同的家庭,两位同为失去丈夫的女人,用各自的办法去维持着自己的家庭。老舍先生的母亲最为辛苦。“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还有一个是“吸鸦片,摸纸牌,脾气极坏”的父亲的寡姐——即:北京人所说的“大姑姐”。“大姑姐”在北京人眼里已是最难缠的了,再加上这诸多的毛病,可想而知,老舍先生的母亲在失去丈夫后所承受的压力与艰辛跟一般的人家比是不一样的。一家五口的衣食全都要靠这样一位农家出身的母亲一人来维持。这样的生活境遇,即使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是艰难的,痛苦的。在老舍先生幼年的时代,旧中国,这样的妇女最容易找到的养家糊口的工作也许便是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了。洗衣、缝补、裁 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