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参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在上个星期六,我们宿舍成员集体来到圆明园遗址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触颇多,对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历史有了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对中国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强烈的自信与强大的动力。

遥想150年前,圆明园是多么的富丽辉煌,大气磅礴。她曾经是大清帝国的骄傲,然而仅3天,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圆明园也被帝国列强一把火付之一炬,仅留下一片断壁残垣,让国人徒感悲痛伤感。

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清朝末年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然而在经历鸦片战争后,仍然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可见经济实力强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不受外来侵略,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保障。要想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优越的政治社会制度是前提。优越的制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能使国家各方面实力协调全面发展。清政府正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才造成国家实力的畸形发展,虽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仍摆脱不了被欺辱凌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由自身遭遇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而告诫子孙后代的。当亲身来到圆明园遗址,与中国的百年屈辱历史有了近距离亲身接触后,我对这句告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中国在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们每一个青年都有着难得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敢于面对,迎接挑战,有所作为。现在的中国已非昔日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正在发展与超越,我们应把握住历史机遇,把自我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融入到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让自己的人生在时代发展中得到升华。

我相信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再让这种屈辱历史出现在中华史册!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圆明园遗迹游览有感

圆明园遗迹游览有感

“当一切被风干,剩下的便只有干枯的记忆,当一切被遗忘,唯独历史留下的教训不能被遗忘。”从小学开始,我就在各种书籍,影视中看到了那些被毁坏的遗址。那时,心中只有一种愤怒与无奈。而这个五一,当我真正进入园林,看到那些断壁颓垣,我完全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和真谛。

早晨,我们从地铁圆明园站一出来,就来到了绮春园的门口,怀着对遗迹的向往之心,我们直奔着内园走去。但一路上,我们就被鲜绿的树和广阔的湖吸引了,到处都是清澈的水和诱人的花,神清气爽。一种让人舒心的气息,让我们不停地留恋,驻足,不禁产生了久居此处的憧憬。中途躺在躺椅上看着蔚蓝的天,吹着舒心的小风,心里甭提多舒爽了。 前面两公里的路,我们完全被风景所吸引,花费了不少时间。因此,在长春园,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向内园快速的前去,路上只是在含经堂和思永斋的遗迹前有所停留,不过所谓的这些建筑,我们怎么也没具体看见,想到这可能便是完全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里,心中不禁有了一层阴霾。

之后,经过一扇大门,我们来到了此次游览的主要目的地西洋楼景观。百度百科上说此处景观是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引进的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虽然它的面积相对于整个圆明园来说很小,但是他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是最有艺术,最积聚财富之地,当年有的外国人这样评价:“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

但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个个倒在地上碎石和断壁残骸。而此时的感觉完全不是看书可以给予的,当你真的亲眼目睹这些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心中那种无语言表的沉痛,脑中似乎完全被英法联军罪恶的烧杀抢砸所占据,如此的一座园林就这样被他们无情的毁灭了。我们抚摸着地下的碎石,一面为这那些伟大工艺师的工艺而折服,一方面感受着它们所遭受的疼痛,看着依旧宏伟壮观的大水法、观水法,听着旁边导游对那段历史的讲解,心中怒火难以平静,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油然而生。

…… …… 余下全文

篇三 :游圆明园遗址 阅读答案

游圆明园遗址 阅读答案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与家人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我却是头一回来到圆明园遗址开辟的福海公园。 圆明园,这座昔日压倒群芳震惊世界的园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会点燃你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激发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还记得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去似的。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还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

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丛林,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赛过珍珠的湖光水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

…… …… 余下全文

篇四 :游圆明园有感

游“圆明园”有感

这次跟宿舍同学一起参观了圆明园,也是第一次到圆明园。随处可见的残雕断柱,给我一种难言的悲愤和无奈。回想她辉煌的兴建历程和惨痛的毁灭历史,伴随着无尽的惆怅和叹息。而如今,她拖着残破的身躯饱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露,既是为了证明当年辉煌的中国,更是为了警示我们当年那不堪忍受的历史。

当年,康熙爷为躲避紫禁城单调乏味的建筑色彩,以避喧听政为旗号,开始兴建后来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经过一个多世纪数位清代君主的坚持,山环水绕、绿柳红花,楼阁亭台、馆轩殿院,逐渐形成了圆明、长春、绮春、近春等园,人称四十景景景胜似仙境。美丽的圆明园不仅是清政府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恬淡美好,山高水长,富丽典雅的圆明园,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个悲惨的日子,被英法联军焚毁。罪恶的火焰把圆明园包围熊熊燃烧了三天三夜。当大火终于熄灭,当初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已化成我们脚下的尘土。法国文学家雨果以愤怒的笔触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胜利者把口袋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圆明园被毁灭了,昔日繁花似锦,而如今只有狐兔出没。蔓草荒野,强盗们满船满载,兴高采烈的回到了欧洲,留给中国人的是一枚侵肌入肺的苦果。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19xx年,国务院批准建成圆明园

遗址公园,保护整修和利用圆明园遗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现在,圆明园遗址开发区,已是山青水碧,花草芬芳,风光怡人,一年四季都以娇媚的景色迎接中外游客,它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圆明园遗址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无时无刻不在告诫着我们勿忘国耻;它提醒着我们,虽然时间如

…… …… 余下全文

篇五 :游圆明园有感

游圆明园有感

这是我第三次走进圆明园了。

时间是在春末,天微微有些阴沉,有细细的风吹拂着。才走进圆明园,我们一行人便瞧见一派绿意盎然之景。

一路走来,入目的是还未开败的梨花,洁白的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小清新范儿十足;路边、山坡上密密匝匝的紫色野花,烂漫绚丽,装点出一派浪漫气息;柳枝在风里款款摆动起来,撩拨人们的心弦,渐渐抚平人们躁动不安的心;渠里的水还是浅浅的,只刚没过稀泥,短短的芦苇仿佛刺破黑暗般冲出地面直指青天??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 可是我却有些疑惑了?明明我不是出来踏青的啊。

直到??

转过小山坡,有一片湖,浅浅的。湖边有一座小亭,顶端漆的是红黄蓝三色,下用四根朱红色的大圆柱支撑着,四周也是朱红色的栏杆,极新。还未走近,已经能略微闻见一股油漆味。哦,是一座新建的仿古亭,大概是为了观景而建吧。我的心莫名的有些躁动,思绪竟开始有些混乱不清了。走进亭中向外望去,四周几乎遍是带着浓浓的兴致拍照留念的游客,或是对着湖水,或是倚在花下,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可是,我不禁开始怀疑,你我究竟为何而到圆明园呢?

“这里面除了你脚下的小路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他的一切几乎都是重建的。”有这样一个声音说道。我抬头向着声音的源头看过去,是一个年轻的警卫,他正把手里的相机交还给几个游人,许是刚帮人拍完纪念。

是吗?除了我脚下的小径,原来偌大一个圆明园什么也不剩下。原来如此,原来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掉圆明园之后,只剩下这搬不走,懒得毁掉的脚下的石径。树木是新植的,亭台是新建的,石碑是新立的??各地的游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游客们走进圆明园,看一看亭台楼阁,看一看当年被毁的断桥,看一看堆砌着断壁残垣的西洋楼一直,拍几张古装纪念照,幻想一下自己也是在游览当初极尽奢华的世界第一园林,但是也仅此而已。

可是圆明园,从来就不是一座仅仅供人欣赏的大公园啊。圆明园之所以在当今的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因为它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覆灭,经历了那段屈辱,对你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啊。

…… …… 余下全文

篇六 :游圆明园有感

游圆明园有感

周末,与几个朋友一道骑车去圆明园游览了一番,感触颇深。

了解圆明园历史知道,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共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清王朝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宮宛,当时的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京城西北郊的畅春园北面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禎,并亲题圆明园相赠。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的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仿建了西方园林建筑景观,可谓集当时中外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之“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景观;还根据古代诗画家的作品和传说建造了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等。所以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之一。但是,这样一处壮美和少有的大型历史文化“博物馆”,却遭到当时英法联军所焚毁,不能不令国人愤恨! 进园游览之前,映入眼帘的是那宽敞的大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大门给人带来的无疑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仿佛依稀可见清王朝的兴盛与繁华。进入园中游览,四处可见的是各种断壁残垣,无不给人以沉重与惋惜之情。虽然剩下的只是历史废墟,但从残存的建筑上精美的装饰浮雕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匠的技艺之高超、精湛。

游览之后,更多的是愤懑与反思。圆明园所遭遇的灾难何尝不是一个国家遭遇的灾难的缩影。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清王朝在历史的车轮不得不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高傲的头颅,进而向自古一直鄙夷的西夷俯首称臣。这一切的一切事必然的必然。这向大家表明了历史是公正的,无情的,一个无法给历史以交代的人、王朝,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只可惜我们的大清王朝夜郎自大,不思进取,走向的终将是灭亡。

…… …… 余下全文

篇七 :游圆明园有感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中不容被忘却的地方,沉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这悄然而至的阳春三月被我们轻轻摇醒。4月21日,在一个灰蒙蒙的清晨,我们怀着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由藻园门踏入了刚刚苏醒的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走进圆明园,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心忽然变得好静,仿佛这诺大的游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脚下泥土还带着雨后的清香,路不宽,两侧

是高嵩参天的大树,那粗壮的树干仿佛是在向我炫耀着它经历过的沧桑,也许有很多都在1860年的大火中幸免于难。

走在路边,如果不仔细观察,还以为这是一座新开发的国家公园。不过间歇的在路边有大小各异的石头在路边横竖的躺着,还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痕迹。百余年前,它们有都是哪座庭院中耀眼的梁柱呢?而如今却以这般残破的躯体横卧在杂草丛中。这园内的树、草、桥,都按照它们喜欢的方式躺着、长着,给了人们一个最自然最真实的圆明园,这种萧条反而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无限的追思。

…… …… 余下全文

篇八 :游圆明园有感

秋日游圆明园有感

据说游圆明园最好的时节就是在秋季,于是在十月月末特意选了个不错的日子游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走进圆明园,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心忽然变得好静,仿佛这诺大的游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脚下的落叶簌簌作响,路不宽,两侧是高嵩参天的大树,那粗壮的树干仿佛是在向我炫耀着它经历过的沧桑,不过这树也该是后栽的吧,当年的大树恐怕多已被烧成炭灰深埋在地下了。我按照路口的指路牌,先去看了这园中稀有的活物——黑天鹅,然后便沿着蜿蜒的小路不知方向的往前走。

走在路边,除了肆意疯涨的杂草,偶然在路边还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痕迹。有大小各异的石头在路边横竖的躺着,那明显是经人精心加工过的断石,百余年前,它们有都是那座庭院中耀眼的梁柱呢?而如今却以这般残破的躯体横卧在杂草丛中。这公园貌似是没有工作人员修整过的,除了扫扫游客留下的旅行垃圾,树、草、桥,都按照它们喜欢的方式躺着、长着,给了人们一个最自然最真实的圆明园,这种萧条反而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无限的追思。

如果单单走在路上,好像路边的景色都一个样,我跟着另一队有导游的旅游团一起找到了复原的圆明园全景沙盘展厅,当然要看一看!走进黑漆漆的一间平房,一个好似古代战时军用地形图似的沙盘全景几乎覆盖了整间屋子,我不禁感叹了一句“我的天!”,因为这里所呈现的圆明园,与我刚刚亲眼所见的圆明园遗址,判若两地。我像是发掘了一处埋在地下千年的古物,感觉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就在这模型室外面的世界,曾经经历了怎样的一段无比骄傲的岁月,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人顶礼膜拜的艺术瑰宝,值得所有世人追思、想象的峥嵘岁月,就这样,变成了我眼前的这般荒芜?我试图触摸这些灵物,这些我的先辈们的智慧的仿物是中华儿女对历史的反思,和永远不变的尊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