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诗词赏析训练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这道诗是《已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竞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呤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惜。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己亥杂诗》练习:

1、《己亥杂诗》中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写照的句子是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 )比喻(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

3、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

5、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二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写作背景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三、中心思想

诗人愤然辞官,回家途中触景生情发出感慨,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关注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四、词义

吟鞭:诗人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落红:落花。

五、译文赏析理解

1、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鞭东指即天涯。

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用斜日和天涯路烘托出了无限离愁,流露出作者天高地远、天涯漂泊的苍

茫迷惘之感。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用比喻的修辞,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花指国家、人民,也可比作理想信念。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及时离官辞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报效国家和人民。此句托物言志。 今义:常用这两句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六、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花指国家、人民,也可比作理想信念。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及时离官辞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报效国家和人民。此句托物言志。

七、练习题

1、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

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 …… 余下全文

篇三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6.(1分)【答案】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

【解析】考点:文学常识——作者

思路:这种题一定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龚”不要写错)

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答:

7.(2分)【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点:句子中的词语分析

思路:画线句子的中心词是“离愁”,但是要注意前面的“浩荡”表现出来的“宽阔无边”,后面的“白日斜”则是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离愁”心情。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8.(3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考点:诗文名句赏析

思路:名句赏析题一般要从“方法(比喻)、情感(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评价(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评价。

…… …… 余下全文

篇四 :己亥杂诗问题探究答案

《己亥杂诗》问题探究答案: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4、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志愿(或“志向”) 。 抒发了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浩荡离愁 。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6、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 的愿望。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答:(1)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2)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3)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4)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13、这首诗中为何用“白日斜”而不用“夕阳斜”?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

相吻合, 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意思对即可)

14、这首词前两句中的 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5、诗歌中的“天涯”一词表现了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五 :《己亥杂诗》导学案

《己亥杂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学习过程

一、导:

由龚自珍简介,写作背景而导入: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由于作者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他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诗是其中的第五首。请同学们带着和作者同样的愤然辞官但又坚定爱国的心情去朗诵这首诗歌。

二、学:读诗歌,注重方法。

1、读准诗歌。

2、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

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三、析:精读诗歌,分析研讨。

1、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浩荡”一词既写出了诗人的愁绪之深,又写出了愁绪之广。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怎样理解龚自珍的“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顽强精神。诗人以落红自喻,将国家喻为花。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已辞官,但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是一样的关心,自己仍要为祖国效力。)

4、你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正是这两句诗的最好印证吗?学生讨论,反馈。)

…… …… 余下全文

篇六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南山邀你读名著

人生的圆圈

——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

南山富水河

第一次捧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大概是93年吧。

记得那时候学习一直很忙,但一接触就不忍释卷,于忙里偷闲中紧张地完成了初读。现在想起来,那感觉颇像初恋的味道!

20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于闲暇中再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竟发现当年的书生意气,男儿热血,早已灰飞烟灭。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关注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洞察。读过四大名著的估计都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实际上是从自己的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中取材的。与共和国同龄的路遥也一样,贫困的阴影,初中毕业务农,任民办教师的经历,做临时工的酸辛,所有这些都在他的小说中有真实细致地体现。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有一首诗云: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可以说,主人公孙少平的哀和乐,歌和泣,以及他的感人的奋斗历程,正是作家路遥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含泪的回忆。读他的作品,特别是60后,70后的读者,更能从中获得“童心来复梦中身。”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享受。

说实话,尽管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觉得直到今天,从某种角度上说,更适合年轻人一读的还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话可能有些偏颇。但这部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的不朽经典确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遥的小说中,我们总能隐隐地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人生对理想的追求,似乎是宿命似的,他们往往都逃脱不了一个人生的怪圈。

中篇小说《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家林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统一的典型。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残酷的现实让他经历了土地——城市——土地的人生圆圈。而与高家林人生圆圈相伴随的刘巧珍黄亚萍也各自走了自己的生活圆圈。

…… …… 余下全文

篇七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 …… 余下全文

篇八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