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怎样让孩子都爱上学习读后感

“怎样让孩子都爱上学习”观后感

南关小学二(6)班刘泽宇家长 刘江波

5月30日我观看了南关小学组织的观看河北电视台“怎样让孩子都爱上学习”教育讲座,感触颇多。 教育专家在讲座中主要和家长谈了一下有关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些方面主要着眼于大的方向,她同时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略谈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她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感人。我听了以后,一方面被老师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所感动,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一些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成长的启示。

通过讲座我更加明白,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一定要把握住几个重要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在孩子心灵深处有一个效仿的对象,其次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上要看到孩子的长处和内心需求,多以赞扬鼓励的态度来引导孩子,不经常贬低孩子,粗暴地对待孩子。同时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为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基础。努力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一切交流生活感受。再次,要注意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性的培养,不得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对比教育专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在以下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批评孩子过多,有时对待孩子有些粗暴,以至于孩子胆小、自卑,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二是在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问题上态度不坚决,原则性不强。三是与孩子一起交流学习、生活体验的时间还不够多。

总之,我要以这次讲座为契机,学习以上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学校老师一起,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铺设一条光明灿烂的大道,真正让孩子爱上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二 :如何说孩子才学习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王爱君

很幸运,读了一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的书。看着这本书的名字,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学生:“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也常听到类似的牢骚,孩子不听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家庭里的火药味是越发浓烈了,可问题却还是解决不了。孩子的不听话真的让无数家长和老师为此烦恼、头痛不已啊!

为什么有的孩子渐渐会变得不肯学习,我的教学模式没有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很多种原因可以令一本书成为好书,文字优美、立论新颖、哲理深刻,而它则是因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翻开这本书,目录中提到许多方法,吸引孩子合作、培养孩子自律、激发孩子创造力等等。但是令我最有感触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接纳孩子的情绪是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开始。书中讲到“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情绪!”一边读书,我一边在想,是否接纳过学生的情绪。有,但大多数是在无意中做出的,或者说是一种本能的驱使。

其中的“欣赏孩子”给我的感触最深,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

其次,以发现的目光欣赏孩子。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读后感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学到了很多怎样教育孩子独立的知识。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给孩子各种援助,而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如果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

这本书是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做的,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讲了“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这本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教孩子自立的可行方案,都是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

书中写了一些:让孩子提防陌生人、让孩子敢于做冒险的事、让孩子主动向别人求助、让孩子打理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睡觉起床、让孩子自己把玩具收拾好等等总共讲述了62件事,62件做法。让孩子提防陌生人这件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给孩子讲说要怎么提防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陌生人的礼物、不要轻信别人。书中也说教孩子说:“不,我不要,我不想,我不跟你去”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现在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害了孩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了,可以使孩子有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孩子长大后容易适应社会和周围的环境。有些人认为孩子太小,不要他们动手做,怕他们做不好,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要教育孩子自立,必须从小事做起,需要我们的指点和表扬,要

让孩子知道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也需要我们有耐心、不厌其烦地教。。。。。。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我们不能去帮他只能去引导他,更不能代替他做事,这样我们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立自主,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能独立生存的人,不能让孩子感觉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一个好榜样,更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做每项事情。在生活上我们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在学习上我们要正确的指导孩子;在性格上我们要指引孩子;在心态上我们要引导孩子;在交际上我们要放手孩子;在理财上我们要锻炼孩子!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总结。

…… …… 余下全文

篇四 :《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和学习》读后感

读《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和学习》有感

井陉矿区第一小学 李玉兰

说心里话,重新拿起这本在书橱里放了六、七年的书,真有些随意。那一次,我擦拭书橱,无意中看到它,想起了他的来历。它是我的一位学生赠予我的。当时她说:“李老师,我送你一本书吧,我妈妈很喜欢读的。”听了这话,我很受感动。她妈妈喜欢读,她拿来送给我,她是把我和她的妈妈放在一个位置呀。我欣喜地接受了这本书,同时也接受了学生那份纯美的感情。

翻开书,用心读,我被作者巧妙地教子方法所感染。那是金子呀!我曾将它用在我的孩子和学生身上,结果是我的工作收到了奇好的效果。今天我又一次看到它,和它面对面,我又想到了很多很多。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它的内容对于我来说还是那么新鲜。书中分析的种种丝毫不与现代教育脱节,它又一次使我陷入了沉思。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从呱呱落地起,就开始大干世界,积极探索。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生来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我们知道,孩提时代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的成就。特别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在孩提时代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成了立足未来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这一切,似乎都决定了我们的孩子应该热爱学习,并能学得愉快,学得坦然。然而,无论从新闻媒体,还是正式的调查显示看,现实的状况是,孩子的厌学是我们家长最头疼的事。

是什么造成我们的孩子厌学?

原因有多种,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我们不恰当的教育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

自打孩子出世,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当起父母来,却从来没有想到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需要我们专门潜心学习的。等孩子上了学,出现了各种问题,我们往往把它们归结为孩子学习不用功、贪玩等。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讲道理,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时才慌了手脚。

我们深爱着孩子,希望他们成才,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失败不起。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保护孩子的求知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是避免失败的灵丹妙药。

…… …… 余下全文

篇五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读后感

打破惯性,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有感

崮岘小学 祖灿

寒假时细细读了《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一文,读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触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事实的确如此,孩子们往往有着比成人更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在班级中的表现优于他人,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多的受到老师的夸奖与信任。然而,孩子们的这种情感需要与表现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老师们和家长们的正确对待,有时甚至因为自己表现过于活跃而遭到老师们和家长们的批评。

现在想想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偶尔产生过类似的错误态度,深感惭愧。那么,做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并正确利用好孩子们的这种情感需要呢?我特别同意文中的观点-----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一直以来,孩子们的学习途径就是老师教,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一直在狠狠地打击孩子们心中深深的求知欲与自主性,进而消磨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快乐的求知学习变成了艰难的完成学习“任务”。

试问,这种教育方式如何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乐于钻研,勇于创新的人才呢?因此,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劳记于心并付诸实践的教育主旨与教育理

念。而要想真正做到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有的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干预越少越好,“放”得越多就越能体现自主性。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我们的教学由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其实,自主学习不是一放了之,必需要老师指导,才能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首先,要精心设计自学思路,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例如怎样制定学习目标,怎样方便快捷的查找资料,怎样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怎样设计和解答问题等等。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再次,还可以精心设计情境场景,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感悟探究。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读后感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读后感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读后感

文/李林海

女儿上小学了,班主老师向家长推荐了好多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我上淘宝购买一本。今早拿到了书,一口气看完了。内容很写实也更为实用,简单来说这本书要传达的就是沟通。家长要与老师主动沟通,对老师告知的各种信息要反馈到位,有始有终。而自己从中也深受启发,于是从网上转载了本书的重要摘文,提醒自己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也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味书中精华。

一、好老师胜过好学校

孩子在小学时期,能进入到一所适合他的学校,能遇见一位好的>班主任老师,孩子就能快乐成长。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学校,千万不能迷信学校的名气,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孩子能遇见好老师。

二、“三心”判断好老师

小学老师需要三心:爱心、责任心、上进心。有了这“三心”,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爱心: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不同,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独特的崇拜和依恋。在他们心中,老师说的话是“圣旨”,老师交待的任务必须去完成。如果他喜欢哪位老师,就会特别听话特别认真地去学那门功课。

责任心:小学班主任如果是30岁左右的女老师那就是最好的。真正留在教学一线的男老师们往往是无所欲求的,总是得过且过。

上进心:真正的好老师绝对是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的,上进心指的是“不断的求知欲和探索心”。

三、孩子提前入学未必好

孩子就像小苗苗,有他自然成长的规律。做家长的,何必硬要去打破这种规律,缩短孩子的童年生活呢?学校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首先重视的,一定是那些综合素质强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能很快成为老师的小帮手,班里的顶梁柱。所以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要因为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让孩子错过正常的成长,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教师节送不送红包?不重要!

如果你真的尊重老师,送不送红包只是一种形式。如果那个老师真值得你尊重,他收不收红包都会一样地对待你的孩子。给老师送红包的家长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洁”的,真心实意想表示感谢和祝福;一类是“不纯洁”的,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送与不送,并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在学校里老师传授一样的知识,不可能只给送红包的小孩讲课,也可能只给送红包的小孩改作业。送与不送,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读后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读后感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人微言轻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作为接受学习的对象学生,需要进行尽力的学习,才能取得所谓的学分,完成学业,最后走向社会,才能成为社会人。

老师只是作为学生的知识引路人,在完不成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进行帮扶。但是,这个帮扶并不适宜全程呵护,而是要在学生亟需帮助的情况下,扶上马送一程。再让学生继续赶路。

但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很多教师已经混淆了教育的概念,而是一味的越俎代庖,包揽了整个课堂,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原本快乐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快乐的童年变成了沉重的阅历,压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甚至扭曲了一些灵魂。残害了一批灵魂······

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社会一起肩负起育人的责任,从教育理念开始转变,逐步改变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方法,用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让教师成为画龙点睛的高手,使教育不断完善,让孩子有时间去创造去学习,成为我们祖国发展的真正引领者。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读后感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读后感

泖港学校 冯艳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物体都有它自身的特性。“让黄瓜成为黄瓜,让茄子成为茄子,让辣椒成为辣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理应敬畏并尊重生命的自由和成长,灌溉信念,而不设计方式。同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乃是最健康、最完美的教育生态。”这是《中国教师报》20xx年6月24日《教师论坛》上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一段话,我反复地品读,真是一语道破真谛!在教育的常态中,我们往往不顾孩子的真实需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演绎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却浑然不觉。

在暑期培训中,我认真阅读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篇文章,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明白在平时看来的捣蛋和顽皮的行为,谁知是孩子的天性?我明白了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让孩子迷失自我,帮助孩子来认识自己。

其次,给孩子的空间和时间,留住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会引领着孩子们去寻找新知,探索新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不是帮助他们来选择人生,而是尊重生命的发展选择,因为那是孩子的人生。 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中我们忘了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我们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却一次次制止孩子发言的欲望,还美其名曰:老师说话请小朋友不要打断,有什么话等老师说完了再说。老师说完了,孩子也忘了要说什么了。在游戏中,我们反复强调孩子不能奔跑,注意安全,却忘记了奔跑是孩子的天性,奔跑让孩子感受快乐;更忘记了其实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奔跑中的自我保护。午餐活动,我们指责孩子狼吞虎咽,掉菜剩饭,却不知孩子内心的真实动机,他只是想第一个吃完后能牵着老师的手去散步,近距离感受和老师亲密接触的温暖。午休期间,调皮的孩子叽叽喳喳,老师反复叮嘱却无济于事。而当老师悄悄坐过去,轻轻的拍拍,耐心的抚摸,送上鼓励表扬的微笑,孩子便满足的甜甜入睡。 福禄培尔曾说过:儿童好比花木,教师如同园丁,学校就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园地,教师要向园丁一样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由此,想起满园红是红,绿是绿的蔬菜朝气蓬勃的景象,我想起70多岁的爷爷伺养蔬菜的虔诚与挚着;想起他劳累耕种后坐在菜畦旁抽着烟怡然自得的神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