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书报告 列宁《对华战争》

读《对华战争》(19xx年9-10月)有感

-- 落叶无声

中国,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它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然而,谁又能知道在这美好的光荣背后,蕴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耻辱?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xx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xx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在这样的动荡年代中,列宁在《对华战争》一文里,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客观而深刻的评价了各国列强,以一种“高尚”“优雅”并且“正义”的姿态侵略一个手无寸铁的“野蛮”国家,列宁敢说出“不过,这些胜利与其说是战胜了敌人的正规军,不如说是战胜了中

国的起义者,更不如说是战胜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足以证明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令闻者悲伤,愤怒!我也非常赞成这一观点,据我所查到的资料显示,八国联军使用洋枪与烈炮,而义和团却是使用赤拳大刀,就军事力量就已经输了一半,而且还受到清政府打压,在这种内压外击的情况下,可以说中国人当时不仅是“手无寸铁”,而且是“饥寒交迫”。这一点,也恰好验证了后文的观点“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也没有压迫过俄国人民,因为中国人民也同样遭到俄 国人民所遭到的苦难,他们遭受到向饥饿农民横征暴敛和用武力压制一切自 由愿望的亚洲式政府的压迫,遭受到侵入中华帝国的资本的压迫”。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对华战争》读后感

《对华战争》有感

中国,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它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然而,谁又能知道在这美好的光荣背后,蕴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耻辱?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xx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xx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在这样的动荡年代中,列宁在《对华战争》一文里,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客观而深刻的评价了各国列强,以一种“高尚”“优雅”并且“正义”的姿态侵略一个手无寸铁的“野蛮”国家,列宁敢说出“不过,这些胜利与其说是战胜了敌人的正规军,不如说是战胜了中国的起义者,更不如说是战胜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足以证明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令闻者悲伤,愤怒!我也非常赞成这一观点,据我所

查到的资料显示,八国联军使用洋枪与烈炮,而义和团却是使用赤拳大刀,就军事力量就已经输了一半,而且还受到清政府打压,在这种内压外击的情况下,可以说中国人当时不仅是“手无寸铁”,而且是“饥寒交迫”。这一点,也恰好验证了后文的观点“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也没有压迫过俄国人民,因为中国人民也同样遭到俄 国人民所遭到的苦难,他们遭受到向饥饿农民横征暴敛和用武力压制一切自 由愿望的亚洲式政府的压迫,遭受到侵入中华帝国的资本的压迫”。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列宁:对华战争

对华战争(1900 年 9—10 月)

俄国正在结束对华战争。动员了许多军区,耗费了亿万卢布,派遣了数 以万计的士兵到中国去,打了许多仗,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不过,这 些胜利与其说是战胜了敌人的正规军,不如说是战胜了中国的起义者,更不 如说是战胜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水淹和枪杀他们,不惜残杀妇孺,更不用 说抢劫皇宫、住宅和商店了。而俄国政府以及奉承它的报纸,却庆祝胜利, 欢呼英勇的军队的新战功,欢呼欧洲的文化击败了中国的野蛮,欢呼俄罗斯 “文明使者”在远东的新成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只是听不到千百万劳动 人民的先进代表——觉悟工人的声音。但是,这次新的胜利征战的重负,都 落在劳动人民的肩上,从他们中间抽人到遥远的地方去,为了弥补庞大的开 支,向他们征收了重税。那么,社会党人对于这次战争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这次战争对谁有利呢?俄国政府的政策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试 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我国政府首先想使人相信,它并不是在同中国打仗,它只是在平定暴

乱,制服叛乱者,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虽然没有宣战,但 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因为战争毕竟是在进行。试问,中 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 等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主战派说,这是由“黄种人 敌视白种人”,“中国人仇视欧洲的文化和文明”引起的。是的,中国人的 确憎恶欧洲人,然而他们憎恶的是哪一种欧洲人呢?为什么要憎恶呢?中国 人憎恶的不是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憎恶的是欧洲资本家 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 人,那些利用自己吹捧的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 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1856 年英法对华的战争)的人, 那些利用传教伪善地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欧洲 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早就对中国实行这种掠夺政策了,现在俄国专制政府也参 加了进去。这种掠夺政策通常叫作殖民政策。凡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很快的 国家,都要急于找寻殖民地,也就是找寻一些工业不发达、还多少保留着宗 法式生活特点的国家,它们可以向那里销售工业品,牟取重利。为了让一小 撮资本家大发横财,各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了连年不断的战争,把士兵整团 整团地开到有损健康的热带国家去送命,耗费了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大量钱 财,迫使当地居民奋起反抗,或者使他们濒于饿死的境地。我们不妨回忆一 下印度土著的抗英起义[131]和印度的饥荒,以及现在英国人对布尔人的战 争[132]。

…… …… 余下全文

篇四 :《对华战争》读书笔记 何哲

从《对华战争》中思考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

地理科学 何哲 10343011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发展经验给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方向性作用。然而,在苏联之前的俄国在近代中国史上抢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与探索,中国终于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拯救了中华民族。

列宁曾在《对华战争》中狠狠揭露了俄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所做出的侵略与掠夺行为,除此之外还描述俄国本国劳动人民在侵略战争所遭受的巨大压迫。强烈的反对与讽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掠夺,刮搜全世界人民的财富与生命。在近代世界史上,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所做的罪恶罄竹难书。这不仅对人类文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对侵略国与被侵略国的人民都产生了深重的灾难。这一系列的真实论述引人深思。

深思当时的中国。明朝之后,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让近代中国远远落后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而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被外国侵略者打败并最终成为别国半个殖民地。在列强入侵之下,中国的反抗变得如此软弱无力,手无寸铁,以至任人宰割。这样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不堪回首的。当时尽管国人都万众一心反抗西方列强,有志青年奋发救国,从无数农民起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合作,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到新中国成立。这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里,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无数次战争的摧残,这无不用血淋淋的历史告诫我们弱国遭众欺的残酷。

中国近代史的残酷与屈辱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本身的落后,还有个重要原因便是资产阶级在帝国的日益强大,而且资产阶级急需开拓海外市场甚至通过战争暴力的罪恶手段来积累资本。几百年的“奴隶贸易”就是血淋淋的代表。西方殖民者通过奴隶贸易不仅获得巨额的利润,转化为工业资本,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而且奴隶贸易本身,也推动着西方制铁业、冶金业、船舶制业、纺织业、商业、银行和保险业的发展。可以说,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是依靠掠夺和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取得的。然而,这却是以牺牲世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奴隶贸易带给非洲的是大量人口特别是精壮劳动力的丧失,社会的极端混乱,原有物质文化的消灭,撒哈拉以南经济的崩溃;奴隶贸易的兴起,还打断了非洲正常的发展轨道而走上畸形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对外依赖的经济格局,随着黑奴贩卖的兴盛,歧视黑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潮开始在欧美国家泛滥起来,又给被

…… …… 余下全文

篇五 :对华战争

《对华战争》的读书报告

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号:10338040 姓名:林莉琼

一、历史背景与主要内容

19xx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沙俄除联合他国攻打北京外,还单独出兵,对我国东北赤裸裸地实行历时数年的军事占领。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俄国积极参加了八国联军对关内义和团的“征讨”,又不顾中国蒙古、新疆地方当局的反对,派遣步骑炮兵强行进驻库伦和伊犁地区。除此之外,它还借口黑河清军炮击海兰泡和奉天义和团拆毁铁路,调动了十多万军队,攻占我国东北三省,企图将它变为俄国的殖民地。

列宁的这篇《对华战争》写于沙俄要结束对华战争的时期。作者开篇即指出俄国此次对华战争动员了许多军区,耗费亿万卢布,造成俄国人民的沉重负担,欺凌了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然后以三个问题: 社会党人对于这次战争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次战争对谁有利呢?俄国政府的政策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来总领下文,引发读者深思。接着文章从俄国出战的幌子借口,俄国在华的“毫无私心”的行为赤裸裸地讽刺了俄国出战的私心与荒诞。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对华战争政策只对一小撮资本家大亨及贵族有利,而对俄国工人阶级及全体劳动人民百害而无一利。沙皇政府不仅侵犯人民的利益,造成国库空虚,还竭力毒害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以转移人民对政府的不满。

因此俄国工人阶级应将人民群众从所处的政治上的愚昧无知的状态挣脱出来,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以结束政府的专制统治。

二、你赞成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一:俄国对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利益。追名逐利是沙皇政府幕后操纵者的最本质的想法。

沙皇政府出战的说法:“不是与中国打仗,而是平定暴乱,制服叛乱者,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只是一个幌子、借口。俄国军队占领中国东北后的可恶行为,更加讽刺了沙皇政府这种违心的说法。“它们(欧洲各国,特别是沙皇)就像野兽一样猛扑到他(中国)身上。它们把一座座村庄烧光,把老百姓赶进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这些基督教徒建立功勋的时候,却大叫大嚷反对野蛮的中国人,说他们竟胆敢触犯文明的欧洲人。”沙皇政府称自己“毫无私心”,然而却野心地想侵吞东北三省,在占领地无情地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列宁》读后感

意识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读《列宁》有感

《列宁》是由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兼传记作家路易斯·费希尔创作的传记。是一本将列宁形象真实可信、生动鲜活地刻画在读者眼前的著作。本书既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来书写和评判列宁。同时也超越了国别的界限,站在历史和人性的高度,全面、真实、详尽地诠释了列宁伟大的一生,并对其鲜为人知的一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想也只有美国人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撰写一个俄国人的生平,因为从文化上来说,都属于西方阵营,是托克维尔预言过的主宰世界的两个大国,彼此间又分庭抗礼几十年,所以没有比一个美国人笔下的列宁更为真实和相对客观了。

《列宁》自出版以来即获得世界范围的广泛好评,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列宁传记版本,并被誉为传记文学中“划时代的巨著”。本书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史料完整,表述准确。作者路易斯·费希尔是有名的列宁研究专家,为撰写本书搜集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40余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创作出这部记述列宁一生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和生活情况的长篇巨著。

列宁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这是英国演员本金斯利在谈到自己扮演列宁的体会的时候说的一句话。 因此,列宁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一个职业革命者和政治家的生涯,他的生活是政治,是流亡和办报,是开会和演讲,做指示和阅读,列宁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真正做到每天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必须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够眼高手低,光说不做,只有自己以身作则了才能为人民群众做出带头作用、榜样。列宁还认为:需要把一些单独的人锻炼成一支军队,需要把一些单独的职员组织成一个政府。任何人和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犹如滴水石穿,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坚不可摧,没有人能够动摇。

列宁的早期生活占据了非常少的篇幅,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是介绍19xx年到他去世时候的生涯。完全集中于他的对内对外政策,作为一个政党的领袖和国家的首脑来写,因此阅读本书需要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在书中,你能看到的是一个冷静的国家首脑,而不是一个传奇。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列宁帝国主义论有感

读列宁帝国主义论有感

城规1301 王浩 20130609022

读过列宁这本著作后,让我对社会关系有了很大的认识,觉得它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演变,国际资本流动,世界和平与战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等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列宁根据大量的实际经济情况,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也就是最高阶段的新理论,这实质上是对《资本论》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作了科学而正确的划分,对于研究当代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列宁在本书中所提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不仅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就是对现在资本主义垄断的高级阶段,仍然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有人提出:典型的资本主义是什么?是自由竞争阶段还是垄断阶段?实践证明,成熟的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在英国只存在了100年左右就发展到垄断阶段;而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国家占统治地位现在也已100年以上,而且还有生命力,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垄断阶段是自由竞争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

列宁在本书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但并未明确指出必然发生战争,只是指出使和平遭受破坏,这种写法是“伊索寓言式”的。但是在第二篇《序言》中就明确指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帝国主义战争的必然联系。不平衡规律证明:不管它是从经济上对世界市场已经瓜分完毕,还是从政治上对殖民地等领土已经瓜分完

毕,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攫取更多的殖民地,必然要发生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列宁从帝国主义本质的分析出发所作的结论,已为历史所证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又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仍不断发展,伊拉克的战争就是明显的例证。当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世界形势的主流。但不平衡规律和帝国主义的理论与现实仍客观存在。人们必须提高警惕,致力于和平和发展,力阻新的战争危机的出现。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列宁《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读列宁《国家与革命》有感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国家与革命》写于19xx年8-9月,19xx年5月出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加深和激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地垄断经济形势,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19xx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加重了对劳动群众的压迫和剥削。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对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

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绝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列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一段话十分清楚的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19xx年秋开始,列宁就着手系统的研究国家问题,《国家与革命》就应运而生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