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草长莺飞,林绿蝉鸣,雁去天清,雪扬风啸,就这样岁岁年年,忙忙碌碌。或觉人生太短,没有足够时间去经历,或觉生活太烦,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参悟,常常觉得自己的故事太过平淡,没有什么精彩可言。总是看到别人背后拖着长串的幸福或苦难,踽行于人生之路,回味无穷。

那么,到别人的故事中旅行吧。打开带着墨香的书页,将自己幻化成为举着魔杖的精灵,可以随意进入每个人的世界,融入每个人的灵魂。可以幻化成风尘仆仆的仲尼,为心中的大同世界坚持不懈;也可以使一苇渡江的达摩,将菩提文音洒向更遥远的世界;可以走进字迹斑驳的《史记》体会霸王别姬马上断魂乌江的悲壮;可以畅游的情红楼,与哪痴情女子同歌同泣;可以于猎猎疾风中,登临公瑾船头笑看对岸樯橹灰飞烟灭,也可追随傲岸苏子,登楼望月,慷慨悲歌。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或许会有羡慕的目光,感伤自己为何不是故事中的那个人,或许将自己融入那个动人的故事,陪那主人公一同历经风雨,去弥补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部分。

在别人的故事中旅行,去历经那一条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去体味生命的真谛;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去尝试种种充满意蕴的生活,体味生活百态,领会生活的意义。

在春光明媚之时,在云淡风轻之日,坐在温暖阳光之下,去重温那一段段不凡的生命历程,去追寻哈克贝利·费恩的

探险童话,去追逐那个自由独立,游戏于尘世的少年,去寻找那个身披盔甲,骑着驽马,在恍惚的现实中表演自己的“戏曲”的最后骑士。

在夏意浓浓之日,在飘着淡淡叶香的树荫之下,去探寻那最细腻的情感,为美丽善良的茶花女在爱情之中悲剧而落泪,为高老头那被世俗所埋藏的无奈,亦为阿廖沙在黑暗之中仍然拥有外祖母的一丝温柔而庆幸。

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季,追随那伟大人物去游览橘红遍染的湘江,领略指点江山浪遏飞舟的豪情;飘过烟雨蒙蒙的岳阳之楼感悟范文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于落日之中,登临江南楼头与报国无力,独自拍栏的辛弃疾一同感伤流年,替英雄揾泪。

…… …… 余下全文

篇二 :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的味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的味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2012-10-05 21:00:13)

转载▼

标签: 读后感

白落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唯美

林徽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本畅销书的名字,是由江南女作家白落梅为林徽因写的人物传记。 书名本身给人以暖暖的、温馨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说,“像是对某个远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对所爱之人一声温和的叮咛。”特能撩起人阅读的欲望,看来书名很重要,人们在选择书籍时通常也有点先入为主。 把书翻开来,开篇前言我们就被作家独特的文笔深深吸引,“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是建筑业和文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代才女,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很多,如陈学勇的《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但白落梅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她用诗一样轻灵优美的语言、哲思般的思考与婉约情怀给我们讲述着这个神秘传奇女子不寻常的一生,在梳理他人的人生脉络中、在林徽因的人生故事里观照岁月、读懂世态,品出我们自己的生命况味,给人以异样的阅读享受。

白落梅以江南女子的细腻,优美、芬芳的文字及小资情调,把我们带到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世界,又不时拉回到现实中。遥远的往事叙述中,心灵的翅膀不时翻飞在青山绿水、雨巷河畔之间,循文字而来的暗香盈袖,总让你有理由相信,相信世间,总有一朵你该修篱种下的菊。

…… …… 余下全文

篇三 :《真要命的旅行》读后感

《真要命的旅行》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真要命的旅行》这本书,原来它是《老鼠记者》系列的其中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我读了《真要命的旅行》这本故事书之后,我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老鼠记者系列。

因为从小我就对故事书不感兴趣,我读完这几个故事的时候,我深深地迷恋上它,一口气把它读完,真的使我从书中找到一种读书的乐趣,回味无穷…….。

在我阅读过程中发现了叙述杰罗尼摩一系列令他啼笑皆非的倒霉旅行。在旅行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名副其实的鼠窝,遇到困难时不能依靠别人,冷静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颤抖的胡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危险游戏,比如蹦极跳、滑翔机、深海滑水、深海捕鱼…….。它很勇敢,我要向它学习,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认真读好书。

…… …… 余下全文

篇四 :旅行读后感

走!去旅行吧!

——读《再穷也要去旅行(2):女孩背包游世界》有感 罗越

有了宝宝以后,我常常感到失落,原因是我不再有时间、精力甚至是足够的金钱去完成我的旅行梦。

这个寒假里,我看着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旅行靓照,各种旅行感受,心生羡慕,在疯狂点赞的同时,我拿起了手边的这本《再穷也要去旅行(2):女孩背包游世界》,希望能在书中找到丝丝慰藉。 本书的作者是出生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黄爱琳,她19xx年开始背包旅行,2001正式上路,喜欢独自上路,也习惯了一个人的旅行,本书记录了她独自前往泰国、老挝、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斯斯坦、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埃及的精彩之旅。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让她拥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无拘无束,把时间交给自己,也没什么时间观念,就像忘了时间的钟。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却又心驰神往。

美丽的女作者勇敢地背上了背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搭过数不尽的飞机、巴士和火车,也走过了无数的街道,从一家客栈到另一家客栈,从一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有时候,我们认为的飘泊不定恰恰就是她人感到最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女孩,如果有机会,一生一定要多去旅行,一个人经历一场彻底的旅行,一路上自由自在,可以漫无目的的游荡,可以不顾形象的碎碎念,不求遇见谁,也不求遇上什么美好的风景。但这一路上所接触过的一切,足以让你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自己。让你获得重生,让你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我现在没钱,等有钱了再去。我现在没时间,等有时间了再去。其实旅行只需要一颗想走就走勇敢的心,只需要一个背包,然后出发.尤其是女人,当你行走在路上,强悍的阅历会逐渐沉淀你的气 质,开阔的眼界会拓展你的心胸,你不再是一个会用纸巾擦干眼泪的小女人 。

…… …… 余下全文

篇五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

《旅行创意学》读后感

所以关于旅行,每个人的眼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跟团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骑行是一种迁徙的姿势,独行是一种探索的心情,每个人的旅行都有着浓郁的意义。十个关键词里,也许能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不能,也是创新。不过一切一切旅行的创意都需始于足下。

走出去是第一步,喜欢第一个关键力,勇气。试过玩水,以一身干洁的衣服站在一旁,看着戏中人玩乐,这是一种开心吧。然后是不是因为这种开心,我们便一直很舒服的停留在这种状态。当有一个人,推了一把,把你按入水中,先是愤怒,然后是更欣喜的愉悦。跨出去的勇气,带来的新的世界,有点像发动机的第一声动作,会源源不断。

第二关键力是效率,拖拉世家出身的人,对于行动力的渴望也自然地会是很高的数值。旅行社已经把这件事情做得绝妙,在有限的时间内,像填鸭般塞满了各种景点、讲解、吃食、行程。时间对于现在的我们永远是不够的,那么,既然想出去玩,就努力点呗。

第三关键力是应变。觉得这才是踏上了旅途的正轨,不是动机也不是林林总总的时间规划。喜欢那句结婚感言,感谢争吵、感谢横眉、感谢变故、感谢不分手。对于旅行,要感谢的是其中的变故。包括时差、地理、语言、信仰,还有你周围的旅伴。不只是探出舒适圈,而是要应对那些直刺进你舒适圈的事物。缆车还是徒步?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决定,而且你的决定不单单的关于自己,还要牵连他人;你的决定不单单定义自己,还决定了他人的时间。你不是一个人! 第四关键力是养分。有人到达城市的第一站是河滩,有人到达城市的第一站是艺术馆、博物馆,有人则是穿堂过巷寻古问天。从知识开始,走进一个区域,了解那些你从未知晓的事情。野史也行,旁支也罢,浅听笑看风云变,细酌且辩世是非。在上海,久了一定能知晓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纠缠;在成都多了,杜甫的诗句就算不会脱口也能记着几篇。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说法不错,就算不去刻意了解,耳濡目染里也能像树根那样浸润泥土、汲取养分。无论你意或无意,文化就在那里,浸润生命。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来自见识,来自旅伴,来自面对的人事。浸润着。

…… …… 余下全文

篇六 :心路的旅行-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心路的旅行------《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开始慢慢老花,书本也随之离我渐渐远了。很久了,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直到这个暑假,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然后竟然想写点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信中说奎妮得了癌症,在贝里克的一个疗养院内,这里属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地方,而哈罗德此时住在英国南部英格兰的金斯布里奇。 哈罗德给奎妮写了回信,当他走到第一个邮筒边时,想到自己写给奎妮的信,为那几行软弱无力的字感到羞愧。哈罗德突然间不能自持,信明明已经放到黑幽幽的投信口,却怎么也投不进去。哈罗德继续前行,在经过与一个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后,他觉得一封信太不够了,一定要再做点什么。于是,哈罗德决定自己走着去贝里克见奎妮。因为哈罗德相信:只要他走着,奎妮就会活着。凭着这样一个信念,从此之后,哈里德就这样走了下去,没有好的装备,只穿一双帆布鞋,没有手机,甚至没有银行卡,最后他终于完成了这伟大的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1个人,87天,627英里。

刚读前几章节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哈罗德凭着心中的信念,如何战胜旅途中种种困难的励志故事,当整本书看完时,我感觉这不是作者唯一想告诉我们的。其实从哈罗德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一路上,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时就离家出走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十六岁时父亲丢给他一个大衣让他离开家,与儿子戴维深深的隔阂和戴维的离世,与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阂,导致后来的分居。

这些回忆都深深的折磨着哈罗德,但在途行的路上,这些回忆却常常出现在他的脑海。在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这样的地步,莫琳将戴维的离世怪罪到哈罗德头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戴维关爱,后来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册,看到哈罗德和戴维的合影。感觉到他们父子以前是尝试过好好沟通的。莫琳也进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罗德行走的时间内,他们都直面了这二十年来都不愿面对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都深爱着对方,最终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罗德一起住,他们想起了刚认识时的场景,都想起当时认识时的玩笑,他们都笑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

篇一: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

平时我们大家出去旅行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比如说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可是植物旅行是靠什么来实现的呢?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我知道了植物是如何旅行的。让我来慢慢告诉你吧。

植物旅行靠的是种子,而种子的旅行方式多种多样。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我们轻轻一碰,它就会快速收缩,里面的种子就会沿着弧线飞出去,所以凤仙花也叫“别摸我”。老鹤草的种子躺在像“小勺子”一样的小架子上,“小勺子”像投掷器一样,将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种子蒲公英靠的是风来传播的,它们像降落伞一样随风在空中旅行,风把它们吹到哪里,它们就去哪里。还有些像紫花地丁、雪花莲等植物它们更喜欢坐“出租车”,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蚂蚁非常喜欢这种食物,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吃完含油附着物后就把种子随便扔在某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长出新植物。还有像草莓就将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利用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牛蒡或者猪殃殃会借助动物来旅行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植物是这么聪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太不可思议了。

篇二: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了《少年文艺》这本书。我如痴如醉地读着,突然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一粒种子的旅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海珍。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过程:一粒种子一生下来就咕噜噜地赶路,它连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只知道赶路。在旅行的过程中,它遇到了银杏树叶、棉絮、松鼠、麻雀、老鹰。种子和好心的银杏树叶打招呼,和轻盈的棉絮成为了好朋友,差点儿被松鼠吃掉,哀求麻雀带它拥抱蓝天,和老鹰成为无话不谈的玩伴??不管怎样,这粒种子最终还是在一片土壤生根发芽,成为它妈妈的样子。

文中的老鹰说得对:“每一株植物都值得尊敬,谁知道它们的种子经历了怎样的历险和艰辛才终于下定决心,完成漫长的生长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八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列车,让我和你同行!

轮船,带我离开这里!

带我走,到远方。

此地,土俱是泪。” ——阿兰得波顿《旅行的艺术》

有着旅行情结的人是懂得欣赏世界的人。现在的旅行队伍中最多的是扬旗吹哨,匆匆追赶的人群,而对于旅行的意义大多没有一个概念。说明旅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非必需的事物。而对于《旅行的艺术》的作者阿兰得波顿来说,旅行其实是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她不仅仅在于五感而是从你精神深处和生活态度中达到极致。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旅行的意义,那么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你会对旅行有种更深入的认知。

书本并不是平常所读到的旅行笔记和导游手册,她像是用小说笔法把人物的传记片段刻画出来。作者用他细腻纯朴的笔法向我们呈现出他对旅行中所见所闻事物的观察入微,这种语言方式让人读起来并不会有华而不实感。例如作者写到梵高租下了拉马丁广场的房间后,梵高对画画的专注和心态的转变都能看出作者的学识渊博和写作的匠心独运。

旅行不受侨情和劳累,她不是用费用和劳累来衡量的,饱了眼福也不是她的唯一目的。文章写出了旅行的感性之处,没有太多的概念和理性。明媚笑靥,豁然开朗,这样的心境来源于旅游生活的本真,

去掉自身的浮躁来细细品味此书是必要的。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离开了熟悉的地方,遇见的都是陌生的人,旅行者就好像是被这个社会所孤寂。而在旅行的途中你会明白身边的人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明白那些和自己朝夕相对的人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教会我们珍惜眼前人。

读阿兰得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让我立刻明白到我还是一个新生的旅行者。

人生如若初相识,多好,但不能。每次的旅行的目的地都会尽量选择各种的极端。终点是不会改变的,但过程是个未知之数,这种刺激会把我的心填得满满,我们不都是热衷于这种快感么?

悲伤的时候试过站在悬崖上,紧闭双眼,头发扬动,心情坦然,用舌尖尝尝,高原的风原来带点甜。然而风并不能带走了你的什么,只是我能改变自己的一些什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