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曹刿论战有感

读《曹刿论战》有感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另一个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人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才能得以实施吗?今日我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仰慕万分: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平民曹刿得以参加论战;二赞他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刺耳言辞仍能唯才是用;三赞他不高高在上,甘当配角,能让人“凿旗”;四赞他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五赞他善于总结经验。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愿今朝众多的“曹刿”能呼吁更多的“鲁庄公”,让更多的千里马能驰骋于祖国广袤大地。

感悟一:曹刿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但当国家有难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俾下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是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枕。这种“位俾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教育、一种激励,我们应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感悟二:缺点再多的人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doc翻译好的

(一)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译文】: 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 …… 余下全文

篇三 :曹刿论战的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的比较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③以天下莫能当。( ) ④秦悉坑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余下全文

篇四 :谈曹刿论战有感

论《曹刿论战》的思想

读《中国通史》中的《曹刿论战》,偶尔有点感觉。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曹刿论战》

读《曹刿论战》有感

历史上的长勺之战,是春秋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记载了这次战役的文字就有一篇叫《曹刿论战》。文章以传神的笔墨记载了曹刿自荐与破敌的经过。

读完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曹刿论战是个担心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同乡问他为何要去管国家的事。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思是那些达官贵人没有远谋的。这里可以发现他作为一个老百姓却担心国家大事,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普通百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二、曹刿善于抓住战机,既谨慎又有耐心。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才进军,打得齐军落荒而逃,这里说明他有耐心,沉得住气,很理智。当鲁军个个迫不及待地想要上阵杀敌时,他可以忍住,不会盲目冲上去。可他为何要等齐军击鼓三通后再出军,可以用他的那句名言来解释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是他善于抓住战机的表现。齐军逃后,鲁庄公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随后跳下车,俯身看敌军败退的车辙,又上车遥望敌军旗帜,才下令追击。原来他是要看看敌军败退的车辙是否纷乱,旗帜是否东倒西歪,以此来判断身在曹是否真的败退,这里也体现了曹刿很谨慎,不贸然追击敌人。而他竟能从车辙、旗帜中观察到敌军没有埋伏,是真的败退,也能体现他很聪明机智。

三、鲁庄公也是值得肯定的,他能在国家危难时认识到自己的无能,让曹刿得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干,不得不说是难能可贵的,不然

曹刿可能青史留名吗?

不过,我有一点不大明白:若齐军有埋伏,假装败退时也是车辙

纷乱,旗帜东倒西歪,装得十分逼真,那么曹刿岂不中计了?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体现了曹刿非凡的作战的智慧,虽然现在已

经不经常打仗了,但曹刿非凡的作战的智慧依然令我钦佩。

…… …… 余下全文

篇六 :曹刿论战加点的字

1齐师伐我 军队 .

2齐师伐我 进攻,攻打。 .

3公将战 将要。 .

4曹刿请见 请求 .

5曹刿请见 接见 .

6其乡人曰 同乡 ..

7肉食者谋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肉食者谋之 谋划 .

9又何间焉? 参与 .

10肉食者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11乃入见 于是,就 .

12乃入见 拜见 .

13何以战? 凭借 .

14衣食所安 养 .

15弗敢专也 不 .

16弗敢专也 个人专有 .

17必以分人 把 .

18对曰 回答 .

19小惠未徧 恩惠 .

20小惠未徧 同“遍”,遍及、普遍 .

21民弗从也 听从 .

22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23弗敢加也 虚报.

25必以信 一定 .

26必以信 按照 .

27必以信 实情 .

28小信未孚 信用 .

29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

30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

31小大之狱 案件 .

32虽不能察 即使 .

1

33虽不能察 明察 .

34必以情 (以)实情判断 .

35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

36忠之属也 类 .

37可以一战 可以 ..

38可以一战 凭借 .

39战则请从 请允许 .

40战则请从.

41公与之乘.

42战于.长勺

43公将鼓.之

44齐人三鼓.

45齐人三.鼓

46齐师败绩..

45公将驰.之

46下.视其辙

47下视.其辙

48下视其辙.

49登轼.而望之

50遂.逐齐师

51遂逐.齐师

…… …… 余下全文

篇七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二、正确认读

刿 (guì) 间(jiàn) 徧(biàn) 孚 (fú) 辙(zhé) 靡(mǐ)

三、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一般“福”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三)古今异义

1.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

2. <牺牲>玉帛 (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 为革命事业献身 )

(四)一词多义

信 必以信 言语真实 小信未孚 信用

之 肉食者谋之 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 的

焉 又何间焉 代词这件事 惧有伏焉 “于之”在那里

(五)重点实词

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军队 伐:攻打

公将战,曹刿请见。 战:迎战 请见:请求接见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谋:谋划 间:参与 焉:这件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入见。问:"何以战?" 见:拜见 何以即以何 凭什么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养”的意思; 专:独占

1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回答; 从:跟从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报数量 信:言语真实

…… …… 余下全文

篇八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