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乡村女教师读后感

观《乡村女教师》有感

——教师职业道德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要教你们思想。”瓦尔瓦拉的这句普通的开场白被重复了三次,拉开了经典教育题材的历史序幕。

全片以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主动从都市来到乡村做女教师的历程为主脉,在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前苏联卫国战争之后,展现一个平凡的女性在不平凡的历史变迁中,如何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像慈母一样的瓦尔瓦拉用柔情的一身来播撒知识种子的教师形象。同样,我们在瓦尔瓦拉的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

首先,一个花季少女毕业之后面对众多优越条件并不心动,居然选择到一个偏僻、遥远并且人人都不愿意去的荒村野地去当名乡村教师。她说过:“我要当一名教师,到祖国的边疆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句普通的估计每个人都说过的话,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呢?在他们看来,这似乎也只是一句只能放嘴上说说的话,但是瓦尔瓦拉却是真的坐在简陋的马车上,在寒风暴雪的陪伴下去履行她的誓言。风雪阻断不了她前进的步伐,那雪地上留下的坚毅脚印昭示了她对教育的信心。

其次,瓦尔瓦拉说过很多老师都会对自己学生说过的一句话:“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但是瓦尔瓦拉真的做到了对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那般热爱,她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她无时无刻不在用坚毅和果敢与残酷的现实对抗,这一切都是出于她对学生们深沉地爱。那个夜晚,她收到了一封又一封来自远方学生们的来信,字里行间都是学子们对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是学子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学识却培养了一批批国家建设急需的人才。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要知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优秀的老师应该善于从整体把握教学法的理论体系结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二 :乡村教师突围读后感

乡村教师突围读后感

乡村教师突围>读后感(一)

从昨天拿到书到今天,两个半天完成了阅读!

有些快,这种感觉也许就像自己弄饭:花了一个小时,可吃的人只用了5分钟!于是颇有些抱怨,怎能不好好享受?得到的回答是,好吃才会食欲大增呀!仔细想想,我读书也是这样:好看的书,就会一直撇开日常琐事,一个劲儿钻进去!三天内解决四五百页的书不在话下!如果不幸遇到有些个,那么,有可能一两年它都会始终在那里,不论我在哪里,而它就在那里!

这样想着,喔,我的弄饭烦恼一并交由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解决了!

购买这本书,时间段刚刚好!此时,我处于无书可读的状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做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致!在当当闲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书名中的'突围',而且是乡村教师,于是火速购入!

曾经,我因了这两个词,'想入非非'!乡村教师的境地,怎样突围?

一、'明师'!

太喜欢这样的注解!'也许,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成为‘名师’,但一定可成为‘明师’: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晰学生的需要与困惑,明确教育的旨归与起点……' 我无数次的为自己的将来幻想过,可是眼下的境况是的确不可能成为自己想象的那样的老师:舌灿莲花、思想深刻、板书精致、学识渊博……就这样等待着,等待着自我的消逝!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工作的价值的话,真是太令人绝望而停滞了! 吴老师的'明师'的标准,甚是让我欢欣,这样慢慢地走,一路向着阳光,一路>收获花香,多好!

二、'理念'?

'诊断-假设-论证',一直在寻觅着教学的真谛!

在教了四年小学一二年级后,我调入了中学工作。工作中要面对的窘境实在太多,回想起来,那第一本中学教材上被我写满的备课笔记密密麻麻就可见我内心的苦闷,当然更多的就像是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怎么办?

…… …… 余下全文

篇三 :最美乡村女教师读后感

学习最美的乡村女教师心得体会

于宝荣 最近,陆续在电视上、报纸上、网上看着关于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曹瑾的报道,心里就像装着什么东西似的总是沉甸甸。

曹瑾生前是重庆市巫山县的一名乡村女教师,20xx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放弃了主城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巫山县支教,分配到偏远的平河乡小学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带好有27个留守儿童的34人毕业班,她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今年4月末开始,曹瑾感觉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她带病坚持工作,直到7月2日病情恶化被送到医院,已是恶性淋巴瘤晚期。 8月26日凌晨,这位被网友称为“最美乡村教师”的女孩,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离开人世,年仅23岁。

曹瑾走了,她热爱山里的孩子,却永远离开了孩子们;她最大心愿是捐献眼角膜,但病危时双眼被癌细胞侵蚀;她曾经说,教师节即将到来,肯定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她却没有等到教师节那一天;她还期望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剪剪指甲,洗洗脚……带着这许多凄美的遗憾,曹瑾永远走了。 曹瑾走了,她也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不尽的思考。在

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为自己的祖国,为下一代的成长,放弃城市的安逸,而主动选择留在大山里?如果曹瑾不这样选择,是不是能避免今天的不幸?为什么老天偏偏折磨好人,为什么好人反面这么短命?

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许多青少年都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曹瑾最初高考被医学院录取,但她为了上师大,为了当一名老师,宁愿选择复读。曹瑾执着而纯洁的教师情结,是我们做教师的骄傲。可是如果她当初不选择复读,而上了医学院,是不是可以避免今天的不幸呢?

曹瑾发现自己患病以后,她忙于毕业班工作,为了孩子,她一再拖延病情,直到病情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曹瑾的敬业精神令我们感动,可是我们更遗憾的是,如果曹瑾平时能多注意一下身体健康,如里曹瑾没有今天的不幸,她将会为山里的孩子做更多更多的工作。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曹瑾走了,但她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身体健康是多么多么的重要,没有一个好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再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是泡影。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读后感

读《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有感

从来没想过认真读一本关于政治方面的原著,直到上了张老师的课,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读一两篇原著,所以我才会想到去读关于这方面的书,这次就选了一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谈谈我的感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

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好几个点:

一、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二、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品尝寂寞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在许多人眼中,乡村是贫穷落后、脏乱不堪的,而刘亮程笔下的村庄,彰显着勃勃生机,洋溢着平和与闲适之美。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有点茫然,看不懂读者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语无伦次,看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读着读着牵出了我深深的乡愁,对于生我养我的村庄,无论离开了多久,那里依然是我的根,由于刚回家探亲回来,思绪还未完全回到现实中来。读了此书使得人心更静、乡情更浓、思念更切。

书中很少写到人,偶有提及,也不过是旁观而已,使得这份从容与和谐,因为缺乏人的温暖,而透着孤独与荒凉。即使如此,他依然不舍得离开这片土地,对远在他乡奔波的我来说,村庄里有我美好的回忆,那里的物自然和谐,那里的人热情慷慨,相比作者来说在村庄我有着甚于他的幸福。

刘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纯粹,他的文字歌颂大自然,带有纯净的诗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战火和硝烟,看不到歌舞和繁华,只有村庄和河流,似乎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太阳照着你,风永远吹着。

村庄生活是苦的,也是甜的,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深的懂得农民的艰辛与无奈,那时候我们就无比羡慕生活在都市里人儿,向往着他们光鲜亮丽的生活。等我们长大了,一脚踏进繁华都市以后,与我们想象的生活大相径庭,此时的我无比想念村庄的安静和安宁,还有清新的空气,然而为了生活中的无可奈何,我们依然在远方奔波,做不到作者那种隐于世的豁达,尤其是在远在他乡读这本书的时候,寂寞孤独之感常常催人泪下。

《最美还是我们新疆》这首歌被无数的新疆朋友所熟知,无论他们走向何方,这里依然是他们最大的牵挂。就在暴恐份子张狂破坏他们家园的时候,无数的仁人志士即使远在他方,他们也通过各种渠道来发声亮剑,共同维护美好家园。这就是'家'的力量。 我来到新疆已有四年多的光景,我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来到新疆,起初我以为我要去的团场是贫困而又杂乱的,住土坯房,每晚与老鼠共眠,落脚之后发现这的优雅舒适远超我的想象。尔后辗转考取乡上的公务员,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办公楼,有温馨舒适的干部周转房,有着整齐如一的安居富民房,还有人人向往的大别墅……谈起来疆之前心中所想的新疆与现实中的新疆不自觉的自己就成了话痨,如果让百姓去谈新疆变化那更是数不胜数。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读后感--杜亮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读后感 “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而关于教育的概念也分了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侠义的教育就是指我们所从事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生在仙庾也身在仙庾,不管是城市教育还是乡村教育,教育活动都需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来构成。教育者在家庭中可以是父母、朋友,在学校里可以是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在社会上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领导。只要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他都是教育者。 在农村,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影响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诸多不积极的影响。现在的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对儿女的宠爱,甚至是过度的溺爱,过分满足子女提出的条件,让他们的儿女心理承受能力下降,面对外界影响,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不能很好的明辨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让孩子动手做这做那,导致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到二年级了还不会自己系鞋带,现在孩子的童年,几乎被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占用了大部分,有些家长笑自己的孩子有天赋,可是这并不是所谓的高科技,这也并不是所谓的有天赋。孩子们的欢乐童年已经被这些电子

产品所挤占,他们已经失去了做为小孩子应有的欢乐童年。大部分乡村中的父母并不知道有些游戏是不能让孩子们过早接触的,在国外,电脑、手机游戏都是被分了级别,并做了响应提示,有许多游戏是禁止让没满18岁的孩子接触或者必须要求在父母的陪同下才能进行接触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几乎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是却忽视了自己以身作则的教育,若是自己成天麻将、打牌、玩,孩子会往哪个方向走?若是一年365天很少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变化如何能及时发现?若是一味的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如何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读后感

读《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有感

仙庾中学学校 张玲 寒假期间,拜读了刘铁芳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刘老师心系农村教育问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与其说是在学习了解,不如说是在反思。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之前对于乡村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乡村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没有给予深刻的思考。 亚米契斯的这句话“人亦然,虽已堕落,只要与土亲近,就成清洁健全的人。”的的确确把我震撼了。它让我从自身出发,重新看待这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去乡村志愿者前,是否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了解中国现在乡村的发展情况吗?你了解乡村教育需要什么吗?你了解乡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吗? 接下来,看到刘老师举了很多乡村儿童的生存现状,明白了他们面临的文化矛盾与冲击,的确和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正确,“放弃那种居高临下地俯视的姿态,尽可能地消除作为说话者与乡村世界的隔阂,把乡村教育的问题同等地纳入我们的教育的‘视界’中来,纳入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去更切实地关注、倾听、理解那个世界的教育处境与教育要求”。我想要做到刘老师说的,首先要在自己的心里明确地回答上面扪心自问的几个问题。 所以,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向乡村的孩子灌输关于城市的知识,不应该一味地让他们学习他们未曾见过的世界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世界。我们应该找更多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为孩子们朗读。我们要选择乡村常见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以上,是我认为一个志愿者该如何“拾起”乡村教育。 而如何让乡村的孩子们“重拾”乡村教育呢?《给乡村少年一个美好的童年:乡村教育能有与应有的基本关切 》一文中提供的路径给了我很多启发。以下针对每一条路径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路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外文化融合的活动。 我想,我们志愿者来到乡村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一种内

外文化融合的活动。我想我们可以用友谊赛的形式,分别展示自己的“绝活”,或者分别为大家讲自己身边的趣事儿,让孩子们巩固、甚至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城市文化。 路径之二: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 记得每次有同学、朋友来上海玩,我总是在他们的赞美中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美好。我想,对于生活在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近处无风景,我们总是需要在观光客的眼中,在自己放慢的脚步中,在自己重新发现的心中看到这一切的美好。所以,我想在每一次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在每一次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时候,用发现的眼睛,真诚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并且具体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家乡美在哪里。 路径之三,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学习与主动接受。 个人认为,这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对于新的同样美的事物他们都会有向往之心。城市文化有着它的精华,也有不良之处。我们应该选择更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部分。比如,我们可以把城市的小孩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给他们,但城市过多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便不需要过多地为孩子们强化。 路径之四:引导孩子们珍视个人乡村生活与成长的经历。 针对于此,我觉得很好的方法是为孩子们朗读很多农村长大的作者写的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落英缤纷的景象也许谁都看过,但是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的人又有多少呢。榜样作用对孩子们尤其重要。当你看到有人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在你身边的风景中,在每日普通的经历中就感受到了奇美,你是否想像他一样呢?我相信孩子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读后感

观后感

——————学习韩春玲教师先进事迹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韩春玲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真挚的话语,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位最美乡村教师深深的感动了,她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

韩春玲8岁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其右臂以下被截掉。然而韩春玲克服了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代课教师,还用左手练就了一手好字。这不仅使我由衷的敬佩:“韩老师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她把板书、教案,书写写那么规范、漂亮!这说明她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值得我学习。” 韩老师在当地可以说是一个被校长,被学生、被家长认可的小有名气的老师,凭着她的身体条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可以不用书写教案,不用制作课件, 可是她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博采众长,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她的多节公开课在全县展示、制作课件全县推广。了解到这些熟悉并不陌生的点点滴滴使我的心再一次被震动。一次,一名叫张丽的女生突然发烧晕倒。正准备下班的韩老师急忙找来医生,因为是中暑,很快抢救过来。随后,她一直守在张丽旁边。3个小时后,张丽的父亲才赶到学校。可此时,丈夫以为韩老师下班了,去干农活去了,把才2岁多的女儿捆在木椅上。等韩老师赶回家,眼前一幕让她心都碎了:木椅倒了,女儿被压着,几乎窒息。韩老师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眼泪刷刷流下来,女儿终于睁开眼睛。

韩老师对班上的学生视如己出,耐心辅导,特别是对学困生更是照顾有佳,三十年了韩老师的班级里没有差生,班上的学生学习各个优秀而她的女儿考试却常常不及格……,女儿抱怨说:“学生才是她的亲闺女”……

韩老师虽然没有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

凡,普通中的崇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残缺的身躯诠释了无声的大爱,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