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童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我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作为一名教师,并不真的在乎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因为只要你对学生付出了真心,你会发现你从孩子那儿得到的更多。李老师还说: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是啊,爱能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在反复的阅读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在一系列的教育技巧的背后,是一颗质朴的爱心,而这爱心,又表现为真真正正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差生’在我们教育者的关注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的意义要重大得多。这句话在多年以前我们都是挂在嘴边的,而现在没有几个人再去提了。是这句话过时了吗?不,通过读《爱心与教育》,我认为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孟子就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乐之一,可见欣赏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不难,那只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但如果爱一个后进生,特别是那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都很差的学生,就需要有一种宽广的人道主义情怀了。如果再给他们一些特别的关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小心地呵护,那就需要我们抛却一切功利思想,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他、包容他,以爱和智慧

去点化他,这需要我们有超出一般人的耐心。书中的万同,可以说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并不少见,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本书之所以能让很多人流泪,恐怕万同的故事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些老师喜欢优秀生,因为优秀生是他的骄傲。可是他们往往忘了,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教育中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人(李镇西老师素有“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之称)。优秀生也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活生生的人。李镇西老师认为,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的教育中,李老师同样是很关注,决不因为他们比较优秀就放任他们。对此我深有同感,根据我的观察,有些优秀生除了学习好之外,在人格、品德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因为各科老师对他们的放纵而变得更加突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偏向任何一个优秀生,关注他们人格成长中的弱点,同样是对全体学生认真负责的表现。在我班有一名学生,个人品德素质很不错,而且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样的“得意弟子”,我却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她任性、意志不坚强等缺点。可能她当时不能完全接受,但过后都能反思自己,知道我是为了她好。她自己也明白,我从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个后进生的帮助,同样也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个优秀生的严格要求,她也不指望犯了错误后我会对她网开一面。

…… …… 余下全文

篇二 :爱心托起明天读后感

假期前发了曲莉梅的《爱心托起明天》,我通过这个寒假的时间,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曲老师在这本书中以一篇篇生动的故事及独到的见解,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她25年的班主任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出神入化般的教学艺术,也表达了曲老师实践"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

曲老师如何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中有如此成功的教育成就?通过认真的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的体会到曲老师的成功来自于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源于她热爱教育事业,并把这种热爱之情化成思想上的高追求。来源于她始终坚持实施“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

曲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认识到教师作为道德的向导和传播者、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她的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着和宗教般的情怀。通过自己的“以爱育爱”,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在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下,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品德。她精湛的教育技巧,高尚的道德理念受到了全校教师乃至社会的敬佩和高度赞扬,是当代教师当之无愧的楷模。

对一个教师来说,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意味着恒心和耐心,学生犯错,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调皮,用爱的思想去感化他。学生有时作业不会做,也做爱的行动去循循善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爱与责任”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学校培养的人,首先要有“爱”,“爱”也是一种责任:爱自己,善待生命;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家,担承责任。而“责任”也是一种“爱”,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对生命的坚守,对他人的关爱。其次,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师的“责任”还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耐心细致地辅导,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爱心教育》读后感

《爱心教育》读后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弱小”看似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外貌,体形的词。但是这篇文章里,弱小是一个描写心理,心态地词。“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的确,要是你能保护一个人,物体,一个有生命的生物,那就算你还是个小孩子,那也是高大,伟大的。

主题活动(二)的标题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个主题介绍了一个人——一本众所周知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卡勒,她是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她的事迹很让人感动,印象深刻,不是吗?

只要献出一点爱,生命因你而精彩。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有很多方式。亲人朋友的爱,陌生人无私奉献的爱??没有爱就没有这个和谐的家园,也没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一个生命的成长获得过多少爱吗。爱是一种循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分享和交流,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这本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名叫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个生命诞生感人的故事。5、12汶川地震后,盛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场

大地震后,大地一片狼藉。救援人员在搜救时,在垮下来的房子下发现一具女性遗体,而她死亡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臂支撑着身体。她死了。救援人员绝望时,队长发现女人身体下有一个孩子包在一条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孩子毫发无伤,静静地睡着。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他根本不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孩子的包裹里发现一部手机,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从哪里来,爱从你父母那里来,爱和你的的生命一起来。爱是生命的源泉,是关怀和爱护让我们感到温馨和希望的家园。

一些和我们同样大的孩子,因为家中没钱,因为家人的去世,他们只能放下学习。为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我国在19xx年设立了救助失学儿童专项基金。基金会成立以来。获得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捐赠,至今以帮助了1200万儿童圆上上学梦。这是陌生人的爱,我们不曾相识,但我们共有一颗心,那就是爱心。

…… …… 余下全文

篇四 :爱心托起明天读后感

《爱心托起明天》读后感

通过阅读《爱心托起明天》,曲老师“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记录,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感到自己好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我认真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曲老师在这本书中以一篇篇生动的故事及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写到了曲老师25年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结晶,也写到了,曲老师实践"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记录,曲老师不仅有着非同一般的爱的情感和行为,更有着不同一般的爱的能力和艺术。无论是怎样的“调皮捣蛋”孩子,到她手里都会发生近乎不可思议的变化。仔细读了曲老师这本《爱心托起明天》时,不禁为曲老师那出神入化、举重若轻的“四两拨千斤”的教育艺术,以及那层层推进、直逼要害的“童真.爱”的系统教育思想所深深折服。我想无论是教师还其他工作者读了这本书,都一定会被深深地感动。这本书不只是一份书稿,更是曲老师沉甸甸的教育思想,曲老师在用生命,用爱和智慧,再做教育。生命即教育,教育即人生。这就是曲老师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

曲莉梅老师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始终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她热爱教育事业,并把这种热爱之情化成思想上的高追求。她始终坚持实施"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工作及其勤勉、尽职尽责、教育艺术精湛,受到了全校教师乃至社会的敬佩和高度赞扬,是当代教师当之无愧的楷模。她沉醉于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用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作为繁琐的学生工作的力量,她身正为范,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不论什么样的班级,曲莉梅老师接手后,都能很快地形成民主、和 谐、快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极强的班风;什么样的学生在曲老师的教导下都会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变成作风严谨,性情活泼,积极上进,又具个性的、视集体荣誉为第一重要的学生。因此,学生、家长一直把曲老师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作为幸运之事。

曲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认识到教师作为道德的向导和传播者、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她的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着和宗教般的情怀。通过自己的“以爱育爱”,唤醒学生对社会、对

…… …… 余下全文

篇五 :《责任与爱心》读后感

《责任与爱心》

---读《教基一[2015]10号》有感

一年级三班 邵译萱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为了能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家长,我真的觉得费劲心思。这几天通过对《教基一[2015]10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学习,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文中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

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

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 …… 余下全文

篇六 :《做最有爱心的人》读后感

《做最有爱心的人》读后感

文家逢源小学 六年级二班 蔺星宇

辅导教师 张景香

《做最有爱心的人》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做最有爱心的人》的书,它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本书里有一篇一篇关于爱心的故事,也能使你解决生活中的小矛盾。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和我明白的道理。

现在我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一篇。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心系穷人》,有一户人家有一颗梨树,兄弟三人轮流看梨。一位天使化装成乞丐来要梨,他们都给他了梨,天使很感动,满足了他们每人一个愿望,老大要开酒厂;老二要绵羊;老三想要娶一个妻子。一年后,天使又化装成乞丐来老大、老二家要东西吃,他们不但没有给他们,而且把天使骂了一顿,天使一生气把他们的东西都变没了。到了老三那里,老三夫妇拿着刚出炉的饼给乞丐,天使很高兴,把老三的茅草屋变成了别墅,什么都是崭新崭新的。老三夫妇的善良让他们的幸福生活延续了一生。

就像他们一样,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们摆脱困境,所以不论贫穷与富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爱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孔子曾经说过:“泛爱众而亲人。”一个人拥有了爱心,那他也拥有了善良、美丽、真诚甚至拥有了全世界。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有爱心,无论家庭怎么样,你只要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一定会全力帮助你。要学会理解,理解是为了宽恕,理解一切更需要宽恕一切。爱身边的人,就要谦虚谨慎,不孤高自傲。

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让我知道在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体贴亲人和朋友,我还懂了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感情和友情。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与索取。爱身边的人就要主动帮助别人。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需要帮助别人。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怎样帮助一个有爱心的人呢?我想,我应该要对需要的人伸出手,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我还要宽容别人,多为别人着想。虽然这都是一些小事,但是我想如果人人都这么做,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爱心教育》有感

教育需要爱----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教育需要爱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 …… 余下全文

篇八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幸福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肖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作为同行与肖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

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着...... 在书中我看到:肖老师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一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老师这里,老师帮他们养。看到这的时候,我深深感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朋友关系。也让我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

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肖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给我了一些启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