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感于端午节

有感于端午节

博文收藏

06-17 2320

有感于端午节

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清晨,独坐办公桌前,享受假日里办公楼那极其少有的宁静。三两挚友电话催促出去过节,吃农家菜,都被我婉言谢绝。我心里装的是屈原与他的《离骚》,还有前天中午一挚友抑扬顿挫地朗诵大文豪苏轼的诗篇《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年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于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猿叫楚山裂。”此时此刻,心中沉积着浓厚的怀念之情。

喜欢学习和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涉江》,至今还感慨极深,常有泪水湿面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走出了“小我”。他是歌唱这个民族、土地和国家的诗人。他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爱国精神。他的精神的永恒魅力更在于坚持真理。他从政期间,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他坚持真理的无私无畏。他在流浪时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来鼓励自己。性格耿直、热爱楚国的屈原,遭受他人谗言与排挤,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当秦国攻破郢都后,报国无门的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他的故事虽然是悲惨的,但他的精神永远是伟大的。他虽然选择了死,但在对生死的反思和选择中,他把一个血肉之躯对生命的眷恋、执着和欢欣,统统凝聚和积淀在

热烈的情感中。他提出的死亡的命题反复锤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者的心魂,使心灵担负起整个生存的重量。

我反复读过屈原的诗,反复在咀嚼文字背后的政治意义。他对政治的思考相当精细,但他统筹不了大背景,他还是回到单纯的文人世界。但是,他的文字支撑着中国一代代文人们的文学修养与人格。

怀念屈原,心情沉重,沐浴更衣后,再次捧起《离骚》认真诵读,让清新雅致的古韵沉淀到自己那浮躁精神中,用清明坦荡的悠远精神敲打自己那麻木的神经,用理想人性之光提醒曾有的迟钝,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雅谦逊、通情达理的精神君子……

…… …… 余下全文

篇二 :端午节有感

端午节有感

作者:初二杨雅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他用最淳朴、最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时间的飞逝之快。虽然简短,但却耐人寻味,使人深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伴随着知了的吱吱声,伴随着月季花开的声音,伴随着柳条的抚慰,伴随着沙沙的雨声,伴随着隆隆的雷声,迈着轻盈的脚步,我们一起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夏天。

夏季骄阳似火,火红的太阳照射着炙热的大地母亲,而我们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我们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也许,夏季的热会让我们感到反感,夏季的知了声会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它——端午节。 一谈起端午节,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放假,的确不错,就是放假,难道仅仅是单纯的放假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习俗节日,放假的目的不仅是玩,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端午,去追溯从古到今一些关于端午的传说,记住端午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中国的节日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子孙后代们知道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知晓我国古代伟人伟大的爱国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传,在屈原生活的古代时期,当时奸臣当道、主上蒙尘。天下已成为奸臣们的天下。而当时昏庸无能的皇上蒙在鼓里,以奸臣为友,以祸害百姓者为兄、以唯利是图的小人为亲,亲小人而远贤人。在天下人都不分是非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屈原,他为人正直,明辨是非,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百姓为重,他以自己惊人的胆量向皇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就像唐朝的魏征,但是皇上却不像唐朝的皇上唐太宗,皇上被冲昏了头脑认为屈原是奸臣,认为屈原在挑拨离间,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废除屈原的官职,将屈原流放。而屈原感觉报国无门,悲痛欲绝,来到了汩罗江河畔,吟咏了一首悲壮的诗,随即投入了汩罗江。那首诗被一个耕地的人听见了,于是他就召集人们赶紧划上龙舟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怕

…… …… 余下全文

篇三 :端午节感想

端午节感想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但是吃,我们现在的吃都是买的,没有了那种一家人在大年三十其乐融融的包饺子,没有了端午直接,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什么都是买的,对,买既方便,又便宜。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了。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 …… 余下全文

篇四 :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想

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想

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想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相传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泪罗江自沉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要自发地举行吃粽子、划龙船、插艾草等活动,以示纪念,这已成为几千年来的惯例。

古代,每逢端午节诗人雅士都要举行吟诗、饮酒集会。吟诗,是为了纪念屈原,饮雄黄酒,则是为了消毒,也是为助雅兴。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研雄黄末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集会时,他们一般要带上酒钵,边吟诗,边喝酒,边击钵。

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亦称端阳节,俗称五月端,也叫娃娃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如今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活动已拓展为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或各种文化、体育、民俗

风情活动的展示,借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搭起经济发展平台。

端午节家家都吃粽子是近代人的公众习俗。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 古代民间习俗传承一般粽子都是在前一两天包好,外面主要用鲜嫩的芦苇叶子,里面多用糯米,有的在其中掺点小豆或红枣。夜间就开始煮,在煮粽子的锅里要放上鸡蛋、鸭蛋,有的还放几个鹅蛋,此时,家家户户都飘溢出令人唾液的清香。一大早,父母都会大声地喊孩子吃枣粽(不管里面是否包有枣子),意为将来孩子“早中”状元。吃过粽子要再吃一两个鸡蛋,叫做“压顶”,保整个夏天不会生疮子。吃鸭蛋、鹅蛋能治眩晕、头痛等病。最后,每人都要喝几口煮粽子的水,这样夏天就不会伤食了。据说剩余的粽子水有杀虫作用,都泼到房子的墙根,用以除灭蜈蚣、蝎子。 现在的上班族没有空包粽子的,都要到超市去买。有老人的都要自己包的。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由于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利用艾草散发出来的香味,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传统节日 读后感

读《中国传统节日》有感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不仅知道了它们的来历,还知道了它们的习俗。如:端午节传说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包成粽子,扔到江里。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吃起粽子,于是就有了端午节。每年的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圆的月饼,观赏着皎洁的明月,是多么愉快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踏青、扫墓、烧纸,祭奠自己的先人。 前不久,我们刚刚度过了中国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春节期间,我和家人共同体验了一系列的春节传统习俗。大年夜的早上,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去超市购买年货。买了各种好吃的食物,还精心挑选了春联和窗花。一回到家,我就帮着爸妈打扫房间,贴春联,贴福字。妈妈告诉我这可以让我们家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幸福。紧张忙碌过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守岁。我们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大年初二,爸妈带着我到娘娘家拜年,一进门,我就说了一串吉祥话,惹得娘娘高兴得不得了,连忙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在姑父的指导下,我还学习了包饺子,虽然包得还不太像样,但我还是很开心。

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有责任继承传统,让它们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扬光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第五届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活动有感

粽香飘端午

---------第五届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活动有感

端午节前夕,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进超市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6.10日颍西店举办了一场以“粽香飘端午”为主题的包粽子比赛。赛前采取门店宣传和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大概有六十多名顾客参加了此次比赛活动 。

比赛在超市门前举行,赛场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被顾客围得严严实实的。有周边的顾客,也有凑热闹的人群。在这次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比赛中,没有手法的限制,没有规定的形状,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包好粽子,不漏米即可。在一阵阵欢呼声中,包粽子大赛开始了。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粽叶在选手们手中不停地旋转,一圈、二圈、三圈,把粽叶卷成圆锥型,然后快速地把糯米放在卷好的粽叶里,用线扎紧,几秒钟之后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经过一轮又一轮“包粽能手”快、准、巧的包扎,一个个粽子便诞生了。顾客可将自己包好的粽子免费带走,我们并在这么多参赛选手中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十名。有顾客深有感触地说,“端午节包粽子是我们家庭主妇的一项技能,以前只在家里包,今天中心超市把这项技能拿出来献技比赛,既增加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又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

手艺、学习这门手艺,同时还拉近了邻里之间距离,加深了街坊感情,真是一举多得。”

小小的粽子为中新超市与顾客之间架起了心与心交融的桥梁,融入了深厚的感情。顾客们高兴地说:“ 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既能锻炼自己的手艺又可以和大伙一起乐呵乐呵,更有礼品赠送,中心超市应该经常搞一些这样的趣味活动,为顾客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都认为在端午节前夕举行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前过端午节家家包粽子,现在很多人已不会了,比赛中包多包少、包的好坏都没有关系,而是重在参与,通过比赛促进相互学习,增进情感交流,感受传统文化。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书会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20xx年庆阳市实验小学读书会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答案( B )

2、最早的棕子产于春秋时期。答案( B )

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答案( B )

4、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答案( C )

5、一些地区节的风俗是在门上插菖蒲祛毒。答案( C )

6、元旦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答案( A )

7、我国传统节日的是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 答案( C )

8、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望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答案( C )

9、屈原与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有联系。答案( D )

10、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答案( A )

11、古人称五月为毒五月。答案( C )

12、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答案( A )

13、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答案( D )

14、端午节灯谜:答案( A ) ( 竹子);

15、端午节灯谜:答案( A ) ( 粽子);

16、端午节灯谜:答案( B ) ( 芦苇);

17、与端午节的起源有关的民间传说是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

传说。 答案( B )

18、端午节还有一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答案( A )

19、屈原所投汨罗江位于我国湖南省。答案( C )

20、端午节在江浙一带有流传很广的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人。答案( A )

21、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端”字的“初”的意思。 答案( B )

22、在我国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骚”指《离骚》,“风”指的是《诗经》。答案( B )

23、粽子最早叫“角黍”。答案( C )

24、端午节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答案( C )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关于端午节作文100字:话说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作文100字:话说端午节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