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个人对古兰经的阅读见解

很多学者简介《古兰经》时都很介绍说古兰里的涵盖医学、地质学、海洋学、胚胎学、天文学、经济学、以及各种法律和社会性质导向、 历史等等。这些我都在阅读中微有感到,因为本人对以上专业并不精通所感甚微无颜谈上文所述,只能平借真主恩典的人生经历对《古兰经》的内容表现略述个人见解,希望不要对别人造成先入为主的情况,希望通过个人之谈,让更多人能有自己的认识,而不单单只是凭辅助书籍和理性或感性对古兰进行众言一致的理解,当然这样的

理解是自己有新体悟的前提。

个人浅说导演这个角度的理解,这是一部:其内容拥有无限制的时空、人物、地点、角度、文化等大尺度剧情的跨越,其视觉角度也同样在第一人称、旁观、俯视、历史甚至蒙太奇手法中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犹如我们玩CS死亡后可变换的不同角度),其文字对话也在由我、你、他、甚至非同空间性的四维人称中游移,叙述手法隐含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衬托各种事物的情景交融中不停转换,远远夸张于著名的《刺杀疑云》中的同时间多线叙事,从不同的蒙太奇效果的事物、人物、背景前后引发同一内容,加强警告。可以说从镜头的角度来说你感受和看到的场景让你根本无法构图(摄影时将眼前的景象框出一部分进行表达)。如果说每本书都是剧本的话,《古兰经》根本没法分镜头,就比如《周易》同样的一句话拿到不同的人和事会有不同的理解,个人凭有限的阅历不能诠释他人的答案。又如同一本交响乐总谱,当你缺少铜管乐器的知识时,你就同时会忽略小号、长号、法国号、大号,而导致整个乐曲无法拥有突 1

出部分和多样类别的完整表达失败而显得——平淡乏味,当对弓弦乐一知半解时就容易混淆声部、弓法、同样会导致旋律噪动(音)性演奏失败而显得——主次不分,当对打击乐器无法掌握时会致使整部乐曲在不同情绪的氛围和节奏中混乱性失败而显得——慢无灵魂。当然很多指挥都能掌握各种乐器原理、音色、技巧等等,但古兰所涵盖的

单是广泛的承认的内容就已经让人感到无法掌握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圣经》有感

读《圣经》有感

一提及《圣经》,第一反应,便是这是一本宗教读物。确实,《圣经》的主题是上帝与人的关系。在整部《圣经》中,上帝通过对人类进行保护,委以圣职,给予爱护,进行判决,来表达自己的旨意。《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要了解西方文明,就不得不读《圣经》。虽然《圣经》是2000多年前写成的,但它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整部书的编著花了超过1500年,作者超过25人,这些人中,有预言家,牧师,渔夫,国王,征税者和医生。历史上,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教派,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国道家的《道德经》,《庄子》,《抱朴子》等,佛家的《严华经》,《妙花莲华经》,《金刚经》等。甚至是无产阶级的著名论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可算在其中。

它们虽然属于不同的门派,在形式,内容上都存在差异,但都与《圣经》一样,是人类在发展中产生的指导人类前进的精神领导。它们都来自于人的心理,是人的思想与觉悟的产物,因此到不可避免的有人的思想环境,时代等不同层面的局限性。

《圣经》既然是基督教义的灵魂所在,当然也不可能摆脱其阶级,时代的局限性。但我想说的是,抛开其浓厚的宗教性质不谈,《圣经》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涉及各种文学风格,包括历史,是个,法律,传记,语言,哲学,科学和励志文章。它与吸纳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其集中探讨的是关于人的生命,生存,思考的是人性和它的影响。“我来自何处?”“我将归于何处?”为什

么有我的存在?”“什么是真理?”等存在于历代人们心中的问题。

以前看《圣经》,留意的是它带来的华丽唯美尔又庄严的《圣经》故事,现在,再次阅读,发现其内容如此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仔细阅读《圣经》,竟发现其与中国似乎是有一定联系的。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时候,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基督)作众民的中报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向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语言中说到,“被捆绑的人”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使“在黑暗中的人”进入真理的“奇妙光明”。而大批的“从秦国来”的人,比在他的怜恤与安慰中,回应上帝慈爱的感召。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xx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通过近期对《一个真实的新疆》的学习,使我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教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疆的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三点的新疆民族史。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xx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

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新疆历史》读后感

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

通过近半个学期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使我对祖国的西部边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教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疆的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三点的新疆民族史。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民族团结,就像和-谐的纽带,将少数民族同汉族紧紧绑住;

民族团结,就向厚重的车轮,推动着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稳步发展;

民族团结,就像奥林匹克圣火,在世界的每一个民族心中传扬。

全新疆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护我国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

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 …… 余下全文

篇六 :《灿烂千阳》读后感

请别悲哀,爱不可毁灭

——《灿烂千阳》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淘到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灿烂千阳》,灿烂的一千个太阳,名字多么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但是看这本书时心情从头到尾都无比沉重,书中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的悲惨遭遇是在令人揪心。

私生女玛丽雅姆与母亲娜娜从小生活在父亲为其搭建的与世隔绝的茅屋里,玛丽雅姆的生活就是每天听母亲喋喋不休地悲叹她悲惨的命运和她的“谆谆教诲”,焦急等待父亲每周一次定期探访,聆听毛拉法苏拉赫讲解的古兰经,但她从没走出过这间简陋的茅屋躺着的土地。十五岁生日时,玛丽雅姆不顾母亲的反对私自去“父亲的家里”看望父亲,坐等一夜父亲的大门却久久不为她开启,冲进大门后看到的是父亲窗帘后躲闪的眼神,伤心而羞愧的她回到茅屋,等待她的母亲娜娜已在大树的绳子上随风晃荡。这样的悲苦已是令人咋舌,却不想没过几天,玛丽雅姆又被父亲的真正地妻子们逼着嫁给大她三十岁的鞋匠拉希德。对于不幸的人,苦难似乎永远不会到头,等待婚后玛丽雅姆的是丈夫无情的虐待和无人性的压迫。玛丽雅姆能做的就像母亲当初警告过的一样:“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只有一项本领,就是这个:忍耐。”

十八年后,战争连连,少女莱拉与家人终于决定离开战乱之地,出门之际,家人被炮弹的支离破碎。侥幸生还的莱拉失去父母,被拉希德的谎言蒙骗以为自己的爱人已经死去,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亦被迫嫁给拉希德,和玛丽雅姆一样忍受拉希德的残忍和暴力,甚至不得不亲手将自己的女儿假说成为孤儿送入托管所。

这两人都生活在悲惨的年代,战争连连,政局动荡,妇女严重受歧视,没有男人的陪同都无法自由出行。

两个各自有着不同悲惨遭遇的女人相聚在同一个屋檐下,最初水火不容,在彼此的善意和理解下,缔结了珍贵的情谊,相濡以沫。莱拉与玛丽雅姆在彼

此收到拉希德虐待时都会拼命保护对方,后来,一向隐忍的玛丽雅姆为了拯救莱拉不得不杀死拉希德,接受判刑。莱拉带着玛丽雅姆那份深沉的爱,以及那份爱在心中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继续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七 :观《一次别离》后有感

观《一次别离》后有感

物流2班 13 羊锟

在《一次别离》中,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伊朗当下的社会现状,以及一本《古兰经》对于伊朗人民的重要性,甚至在现实利益与道德底线所冲突的情况下,宗教信仰成为了一种道德约束。而这也让我体会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兴或衰、先进或落后、富裕或贫苦,人民的信仰都是不可缺失的。

而通过老师上课的提出的关于本影片的三个问题,也重新使片中面临的三个至观性的两难抉择浮现在我们面前:

一、关于现实与亲情的抉择

影片从一次简单的伊朗中产阶级家庭矛盾开始,夫妻二人一方想要移民寻求更好的生活,另一方则因有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父亲想要继续留在伊朗。选择在纳德身上,要么和妻女一起离开伊朗,要么和妻子离婚,留在伊朗照顾父亲,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做出怎样的割舍,都是对另一方的不公。纳德出于对父亲的考虑,选择了后者。他的选择完全能让人理解,毕竟如果弃患病的父亲于不顾,那是不仁不义不孝的。

二、关于利益与道德的抉择

纳德因家中的护工瑞茨把他的父亲绑在床上偷溜出去办私事,又怀疑她拿走了家里的钱,过于气愤失手将瑞茨推下楼导致瑞茨流产,在大家面前,纳德表示他并不知晓瑞茨有孕在身,可实际他撒了谎,但他的谎言应该并不是出于想要抵赖这笔赔偿,而是基于自己的原则,一来他无法原谅瑞茨丢下自己的父亲不管,他认为瑞茨有错在先,二来他坚持认为瑞茨的流产并不是他亲手所造成的。而瑞茨同样撒了谎,她一开始选择了隐瞒流产是因车祸而非因纳德将她推下楼的真相,在利益面前,她同样选择忽视了道德的存在,最后在自己所信奉的《古兰经》面前才说出真相。这是灵魂深处的信仰起到的作用,克制住了人性最卑劣的一面。

三、关于父亲与母亲的抉择

在女儿特梅含着泪准备回答选择父亲还是母亲,让无数观众心酸不已的时候,字幕升起,剧情戛然而止,留下父母在门口静等最后的答案。或许电影本身是没有答案的,答案在观众的内心,所以导演把选择留给了观众。

…… …… 余下全文

篇八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红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岁的苏菲开始了她不只是关于哲学的探险之旅。

挪威作家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被公认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

一。我是在如今这一把年纪的时候才来看这本被当作西方青少年哲学启蒙读物的书。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书中情节虽悬念重生却也波澜不惊。

从古希腊爱琴海的自然派哲学,到雅典城师徒三人燎原的智慧之火;从神权当道的漫长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从启蒙运动里为人权进行的斗争,到百科全书派对理性所做的推崇??乔斯坦将整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来。他用神奇般简单的语言,用魔术师,大白兔和姜饼人绘制出一部讲给苏菲听的哲学史卷。

苏菲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学在古希腊语里的本意即是“爱智”。有人说,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意义。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苏格拉底称自己为“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一个爱好智慧的人”。罗素在《论教育之目的》中说,没有智慧,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就无法延续。他认为传统道德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其一直低估了智慧的作用,又说“希腊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犯过错误”。而在对待智慧的问题上没有犯过错误希腊人,其哲学一直在亟欲找寻人类最佳的生死之道,他们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这种幸福”。这也许就是智慧的一个重大意义。

关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认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不快乐的人?而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体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种能力,这些能力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达到“和谐”或“美德”的境界。他认为在学校时,儿童首先必须学习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养自己的勇气,最后运用理性来达到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人的“形式”是由一个“植物”灵魂,一个“动物”灵魂和一个“理性”灵魂所组成,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会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都与希腊医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传说中希腊医学的始祖,诞生于大约公元前四六零年时德寇斯岛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平衡,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节制饮食起居。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这就是希腊人关于幸福的智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