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外数学家故事小故事及读后感(摘)

一、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关于圆周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阿基米德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阿基米德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

二、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阿基米德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阿基米德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阿基米德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阿基米德成为——数学天才!

三、19xx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阿基米德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阿基米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阿基米德与王元、潘承洞在19xx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阿基米德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阿基米德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 …… 余下全文

篇二 :《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读后感

《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读后感

《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是我在数学暑假作业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苏步青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于19xx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读了这个故事,对我有很大的感受,是我内心真正的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也应该学好数学,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发展科学,才能创造我们美好未来。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数学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的故事读后感

这从人们方我个 斯一现这“人学之本起文联点展识化数事问形种读直让对它数本欧超那形们值 在个在个

书由美国的理查德?曼凯维奇先生所著,一共二十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到刘徽的《算经》.我发现人的智慧.一些现代人不敢想象的观点与理论,却个时代已发展且近于完善了.刘徽能教我们用切来求平方根,用切割立方体来求立方根.自认为发,有几人知道这样来求平方根与立方根,只不过记而已.

有谁去考虑过宇宙的构造,空间的形成.毕达

四了在割达住章,前他正的几

哥拉

公元五百年前就开始思考了.至今也没有人能给我们明确的答案,是三维空间,还是四维空间,有四维空间吗?是该我们思考了!

时代普遍存在一种思维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可以用

的大多数不擅长数动的核心评述结合人类创造

数学=学校”来表示.与人们谈及数学时,他们中的直接反映是:那是学生时代的经历,我一点也.然而,这种想法是很糟糕的.数学是人类文明活一,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书通过把当时的数学发展情况与数学家本人的来的手法,浅显易懂地介绍数学历史,展示出在明系放现的更学物题象新了至我现栩学

的实践活动中,数学是怎样与兴趣和实际需求紧密地在一起的,而不是罗列一些“伟大的定理”.本书的重在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数学思想的重大进展上,数学随着世界各大文化的兴衰而兴衰的精彩片段.知火焰从没熄灭过,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文化比其他文加耀眼.

到底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用处?它为什么是我们认识的基础?数学的所有概念都产生于如何观察问题、解决、描述问题的研究中.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加,数学变得化,而数学的精确性和艺术的感知相结合,又会产生一的审美观.

此书之后,我在思想方法上有所收获,并加深了对艺术和人文科学的理解.对学理科的人而言,此书明白: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有知识的理解.我希望通过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栩如生的一面,使数学教育更加充满活力,并激发的热情.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数学家读后感

大数学家

读后感

姓名:林雨莹

班级:预备四班

说到大数学家,古今中外有太多太多,有些人有可能会认为这些数学家发现的东西根本不值一提,但你有没有想过在当时没有任何高科技的产品的时候发现这些定律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始终都坚持理想,不管生活多么的贫穷潦倒,他们永远为了一个方向前进就是推翻一切不切实际东西,有科学的定律来说明验证它。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和许多学生一样都从内心反感数学,就是因为这个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妈也一直说我。 但让我对数学的改观却一点也没有,虽然爸爸经常鼓励我,但我还是因为一次一次的失败而放弃。最后还是因为一本书让我重燃希望这本书叫做《要命的数学》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幽默风趣的解说把那些深奥的数学公式简单的表现了出来,有时看着看着就会捧腹大笑也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让我觉得数学好像并不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发现我的数学成绩慢慢的赶了上来,从原先的30分(小学)到90分以上,我也以记者姚凭借着

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在五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二名,当时我无比的骄傲因为我战胜了它

再看这本大数学家我也深有体会,这些数学家不顾一切忘我的精神也着实的让我感动。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汗水固然重要,但灵感也不可缺少。

华罗根也曾说过“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有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两句话有点矛盾但我认为,只知一味的努力而没有灵感是不行的,有了灵感而不去努力是更不行的。

所以这两位伟人说的话和起来就是我去追求的目标 我的目标:努力+灵感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个数学家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数学家的自白读后感

“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吗?在这片刻中,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嘈音变成谐声;人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上帝的仁慈,而这仁慈通过一个人普及到大众。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所以,我想无法有人发自内心地他的傲慢产生真正的厌恶,因为这种傲慢实际上不过是他对于数学工作的投入与热爱的核桃皮,坚硬,但里面埋藏着一颗香甜的果仁——我从来都容易被这样充满真挚追求的人打动——而哈代也相当的清醒。哈代被公认为他所处时代的英国纯粹数学的领导人,他的活力和热情清晰地印在所有认识他的人的记忆中,他的作品显示出了他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英语文体的精通.“我曾为知识领域添砖加瓦,也曾帮别人添枝加叶;这些东西的价值,比

起身后留下某种纪念物的大数学家或任何其他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创造的价值,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性质上并无差异.”这就是哈代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 借此开个刻薄的玩笑说,六十岁之后的数学家只有数学史的价值,而毫无数学价值——把所有六十岁之后还尚在的数学家们全部抹去,数学的进程由此不会有任何损失。当然,数学工作是否真就是一碗盛满天才与机遇的青春饭,这到底只是一家之言。

不过,对比起哈代后文中对于年轻的无限强调和嘲讽的语气,多少让人有点儿唏嘘,自作多情者,或许还能寻觅到丝丝缕缕的退居火线之后的不舍与怅惘。想起一句改动过的歪诗:自古天才如哈代,不容见得怀特海(Whitehead)。

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自白》中表达了他对数学的看法.这本书在西方数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经常被引用,但其中的某些观点也是有争议的.对于数学是否有其自身的存在状态,哈代写道:我认为数学实体是在我们之外而存在的,我们的作用就是去发现它、观察它,那些被夸张地描绘成我们的‘创造物’的定理,不过是我们观察的记录而已.”对于数学美,哈代认为:“数学的美可能很难定义,但它的确是一种真实的美”,“最好的数学既是美的,同时又是严肃的”.哈代对数学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战争很反感.他将纯粹数学视为真正的数学而与应用数学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省实验文博中学初三(6)班 赵启明

翻开《数学的故事》,那一张张弥漫着书香的书页,一副副神秘的古图和奇妙的数学图案把我吸引住了。我似乎从来都没有如此兴奋过,那是一种寻觅到知音朋友的难以表达的喜悦。我翻过一页渴望再翻一页??

直到前不久才把这本书看完,我仍然忆犹未尽。这本浅显易懂的书中,有的只有生动的叙述与精美、神秘且引人深思的插图。从美索不达米亚泥土板到现代计算机精美图象的生成,从一张张残缺的手稿到如今艺术与科技的杰作,从毕达哥拉斯到牛顿??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古今巨大差异及人们的努力进取。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数学领域精妙的人类智慧故事。虽然只有一本两百多页,但它能把读者从神奇的远古带到今天,也只有《数学的故事》这本书才可以,真是一次非凡的创举。

这本书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曼凯维奇所著,一共二十四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到刘徽的《算经》,从古到今的数学巨著应有尽有。我发现了前人超人的智慧。一些现代人不敢想象的观点与理论,却在他们那个时代已发展且近于完善了。刘徽能教我们用切割正方形来求平方根,用切割立方体来求立方根。这种献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自认为发达的现代人,有几人知道这样来求平方根与立方根,只不过记住几个值而已。

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章“天空守望者”,它主要讲了古人天文方面的成就。人们说玛雅文化是外星文明,可我们也不可否认它的发达。一定是玛雅人的刻苦学习才发展到这一步的。学习不也是如此吗?不努力学习怎能收获硕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的话阐述了学习的本质。

本书通过把当时的数学发展情况与数学家本人的评述结合起来的手法,浅显易懂地介绍数学历史,展示出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实践活动中,数学是怎样与兴趣和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罗列一些“伟大的定理”。本书的重点放在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数学思想的重大进展上,展现数学随着世界各大文化的兴衰而兴衰的精彩片段。知识的火焰从没熄灭过,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加耀眼。

…… …… 余下全文

篇七 :《好的数学 微积分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数学历史的书《好的数学 微积分的故事》。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微积分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性很强。我认为本书将微积分的知识和微积分的历史用极为巧妙的方式相结合,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数学问题相串联,以故事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微积分历史画卷的逻辑和艺术之美,以此达到让读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微积分这门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科学精髓的目的。

恩格斯曾说过“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的确,“如果将整个数学比作一颗大树,那么初等数学是树根,名目繁多的数学分支是树枝,而树干的主要部分就是微积分。”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事实。微积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想要学习好、应用好微积分,了解微积分的发展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微积分的知识本身就包含在微积分故事里边。如今大多数微积分教材大多只单纯介绍微积分的知识,强制性地把本身很生动的知识从“故事”中分离开来。读了这本书,能使我们增加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积分的发展史也就是数学的发展史,在浩瀚无际的历史画卷中,无数天资聪慧、勤劳刻苦的数学家们才得以筑成伟大的数学大厦。在阅读本书时你可以去触摸他们一个个伟大思想碰撞的火花,去感悟数学与哲学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中收获严谨朴实、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从中体会人类理性与关系交织的美丽画卷。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