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纪伯伦散文读后感

纪伯伦散文读后感

有一位诗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灵的宝石装点缤纷的世界;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大众的灵魂;他在生命长河中真诚的摆渡,点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灯;他在人世间高声的呐喊,敲醒多少人沉睡的良知,他就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著有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疯人》等,被称为 “黎巴嫩文坛骄子”,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他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的传世佳作,轰动了美国,传遍西方和东方。在我国,他的作品是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文学第二大畅销书。

他的散文,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每一篇也都在给人希望的光芒和向上的力量。他以充满着华丽想象的句子向我们传达着爱与美的思想,他用每个象征性的形象向我们演示着人生的方向。

一反阿拉伯诗歌讲究用典、崇尚神秘的传统风格,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味地模仿或疯狂的变异,纪伯伦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桎梏,仿佛一只热爱家乡的鸟儿,在蓝天上欢快的鸣啭。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韵。他的文笔轻柔、凝练、隽秀,宛如行云流水;语词清新、奇异、俏丽,色彩斑斓夺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别致生动,想像力无比丰富;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还有铿锵有力的

音乐节奏感、运动跳跃感,构成了世人公认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他的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纪伯伦.《先知》

读纪伯伦《先知.论工作》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捧不起那些大部头的书。或许是生活的琐事缠身,令我读书的热情不再;也或许是人近中年,记忆力的减退造成的,常常读着读着,就续不起前文,看着剩余厚厚的半卷书,如行至茫茫海中,平添了许多畏怯的心理,只能作罢。于是,就选些短篇的读,因为他方便。三五行文字,闲来无事,随时可以拿起,随时也可以放下。存在手机里,更可以不限地点。往浅里读,可消磨时间,愉悦心情;往深入处读,又可发人深省,浮想连翩,真是一举两得。就这样,纪伯伦的《先知》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

这是一本充满人生大智慧的书,生与死、哀与乐、分与合等等人生的经历与体验,诗人仿佛正席地而坐,语言不疾不徐,每一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像一双温柔手,轻轻为俗世中受苦的人拂去怨念,指引人们寻到一个澄明世界。

我尤其喜欢读其中的《论工作》,因为现实中,有时,甚至大部分时间,我并不喜欢我的工作。但是面对苦海,我无法选择像放下一本厚厚的书一样放下它,何以为继?现在我可以从中寻找答案。

它说:“你工作为的是要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一同前进。 因为惰逸使你成为一个时代的生客,一个生命大队中的落伍者,这大队是庄严的,高傲而服从的,向着无穷前进。”

它说:“倘然在你的辛苦里,将有身之苦恼和养身之诅咒,写上你的眉间,则我将回答你,只有你眉间的汗,能洗去这些字句。”

它还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带着爱去工作,为了自己的幸福。只有一次的生命,有今生,无来世。活一天,自当好好存在。厌恶工作就让自己的大半生浸透了痛苦,喜爱工作就给了自己多一条喜悦的道路。 带着笑去工作,为了他人的幸福。我们带着微笑耕耘,种出一朵花,以美丽的花瓣、芬芳的清香给别人带来美好的感觉。我们嘴里说着抱怨的言辞工作时,只能磨出尖锐冰冷的刺,扎伤别人,那将给别人和自己的天空带来多少阴云!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纪伯伦 先知的思想意蕴

《先知》的思想意蕴

《先知》是纪伯伦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之作。它是一部有连续性又各自独立成章的散文诗集。

在这部作品中,纪伯伦创造了一个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哲人形象。通过不同职业者向亚墨斯达法的提问,进而讲述了自己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诸多问题的哲理思索。

关于这位“先知”纪伯伦也说过,“他是我的第二次降生,又是我的第一次洗礼。他是使我成为一个站在太阳面前的自由人的唯一思想。这位先知,在我塑造他之前先塑造了我,在我把握他之前先把握了我,在他站在我面前向我灌输他的情趣,爱好和主张之前,已先让我跟在他后面走了千万里”。纪伯伦通过这位主人公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社会理想。

《先知》的基本主题是人的发展和提高,即生命如何“向着无穷前进”,如何“赤裸的无牵挂地超腾”。

纪伯伦认为,人类自身有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和“不成人性”。“神性”代表了人类的明天,“人性”代表了人类的今天,“不成人性”代表了人类的昨天。“神性”就是“无穷性”是“大我”。“神性”像“巨人”,像“海洋”,是人类的“白日”;“不成人性”像“侏儒”,是人类的“黑夜”。“神性”代表着人世间的至善,至美。“不成人性”象征着人的阴影,黑暗。

纪伯伦通过“先知“之口,呼唤”神性“,要人们发掘自身“未知的珍宝“,捕捉”在天空中飞翔“的“大我”。他这样昭示人类,让人们看到自己的“真我”:

你们不是在幽闭在躯壳之内,也不是闭锢在房舍和田野之中。

你们的真我是住在云间,与风同游。

你们不是在日中匍匐取暖,在黑暗里钻穴求安的一只动物。

却是一件自由的物事,一个包涵大地在以太中运行的魂灵。

摆脱“不成人性”,发扬人性,走向“神性”,获得“自由”,——这就是纪伯伦在《先知》中为人类“升腾”规划的“神”路历程,光明大道。

为此,他要人们抛掉“祖宗的忧惧“,走出”那死人筑造的坟墓“,跟上“向无穷前进”的“生命大队”的行列;他要人们懂“友谊”,区分“善恶”让“理性与热情”存于心中。让人们“相信生命和生命的丰富”,无保留地“无痛”与“施予”。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

有一个名叫Almitra的女子从圣殿里出来,她是一个预言者。

Almustafa以无限的温蔼注视着她,因为她是在他第一天进这城里的时候,最初寻找他相信他的人中之一。

她庆贺他,说:

上帝的先知,至高的探求者,你曾常向远处寻望你的航帆。

现在你的船儿来了,你必须归去。

你对于那回忆的故乡,和你更大愿望的居所的渴念,是这样的深切;我们的爱,不能把你系住,我们的需求也不能把你拘留。

但在你别离以前,我们要请你对我们讲说真理。

我们要把这真理传给我们的孩子,他们也传给他们的孩子,绵绵不绝。

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中的哭泣与欢笑。

现在请把我们的“真我”披露给我们,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他回答说:

阿法利斯的民众呵,除了那现时在你们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论爱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沉默了。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与他,

虽然那藏在羽膈中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说话的时候,信从他,

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爱虽给你加冠,他也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

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柢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

他舂打你使你赤裸

他筛分你使你脱壳

他磨碾你直至洁白

他揉搓你直至柔韧

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

这些都是爱要给你们作的事情,使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在这知识中你便成了"生命"心中的一屑。

假如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

…… …… 余下全文

篇五 :纪伯伦 先知

西方的声音一直咆哮在世界各地

从最初的苏格拉底到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我们总是在问:东方在哪里?

东方在哪里?

东方的文化一直被语言封闭

西方人总是很得意,东方人只是野蛮

神说:让他去吧

? 于是纪伯伦写下了《先知》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

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该怎么定义纪伯伦呢?东方的哲人?诗人?还是殉道者?还是异教徒?这个交融着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灵魂,他的身份早就明了了。人如题——先知。

? 他在《先知》里面所告诉世人的,是一个觉醒的人的感悟。他有黑格尔的理性,也

有柏拉图的浪漫,有苏格拉底的智慧,也有第欧根尼的自由……他拥有很多,但他都一一告诉你。他很安闲的化身为阿穆斯塔法,向所有阿法里斯的人民倾斜智慧,不,他说,这叫虚心求教。

?

? 他说了,说出了他自己认为的爱,死,工作,孩子,哀乐……他满足了人们所有

的好奇,把所有的疑惑留给了自己。他不是在教育和感化,他是在救赎。他想解放所有人的灵魂,当然,还有他自己。《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欢乐与悲哀于是一个妇人说,先知请给我们讲欢乐与悲哀。他回答说: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连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是充满了你的眼泪。不然又怎样呢?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的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你的盛酒的杯,不就是那曾在陶工的窑中燃烧的坯子么?那感悦你的心神的笛子,不就是曾受尖刀挖刻的木管么?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 …… 余下全文

篇六 :纪伯伦——先知

《先知》 THE PROPHET - Kahlil Gibran 東岐明 譯

〈船至第一〉 1. The Coming of the Ship

※此篇譯文可供網上自由轉載,也可供印出自閱,轉載引用需註明出處: http://amidha./books/TheProphet.htm

若要印刷譯文在書刊上,需先徵求譯者同意,請聯絡:

amidha.yang@ 東岐明

◎船至第一

阿穆斯祂法,蒙受那召選與珍愛,是他一己時代的啟蒙曙光,

在歐發里斯城久等歸船帶他返回誕生之島,已歷十二年。

然後,在第十二年,收穫之月的艾伊露第七日,

他登上城垣外的山丘向海眺望,望見歸船伴霧而來。

此時,他的心扉豁然開朗,他的喜樂遠颺海際,就在心靈靜默中閉目祈禱。 但他下山時,卻頓覺憂傷而心想:

『我何能平靜遠去而不傷悲?不!我怎能無有心傷而遠離此城。

在那城垣裏,有我多少長日傷痛,又有多少長夜孤寂;

而誰又能遠離一己之孤寂傷痛而無悔無憾?

太多心礫碎念我已撒播街道,太多孩童赤身漫步山間是我熱愛, 我怎能離此種種而無負無痛!

這豈是衣裳可以讓我今日扔脫,而是膚皮用我親手撕剝。

這豈是思慮可以讓我遺卻身後,而是感念甜蜜在我渴求。

但我再不能耽擱。

召喚萬物的大海,正召喚著我,我必須上船了。

因為停留此城,生涯雖於黑夜燃起光熱,卻在模框中晶瑩凍結而困縛。

我多想帶走這裏一切,隨我而去,但我如何能夠?

聲音無法帶走賦予翅翼的唇舌,它必須獨覓蒼穹。

而那無巢孤翔的蒼鷹,方能飛越太陽。』

到達山麓的當下,他又再轉身向海,望見歸船已近港口,船首水手都是同鄉之人。 然後他的心魄呼喊他們,他說:

『我母祖之子,你們乘浪馭潮,在我夢中出航已有多少。

而今你們來臨,在我清醒之際,乃我更深夢裏。

我已準備出發,滿帆而行的熱望,只待風起。

在這寂靜氛氳,只有另一氣息,我將再次吸呼,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先知 纪伯伦

先知 纪伯伦

不要对你们的友谊别有所图,除了追寻心灵的深耕外。因为只求表露自我而无所他求,并非真爱,而是撒出的网。捕获的尽是些无用的东西。

奉献你最好的东西,给你的朋友。若他定要知道你的情绪的落潮期,那么,把你的涨潮期一并告诉他。因为,你若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才去寻找朋友,这能算你的朋友吗?总该邀朋友共享人生才是。因为朋友要带给你满足你的需要,不是填满你的空虚。

…… …… 余下全文

篇八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希腊三部曲读后感

达雷尔是能听到自然的声音,能闻到自然的香气,能看到自然的美景,能触到自然的神奇的有心人。自然给了他知识,自然给了他一双敏锐的眼,自然给了他一对神奇的耳朵,自然给了他一只能闻到她一切的鼻子,自然给

了他精彩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最近,我听了《平凡的世界》长篇联播,我觉得那时的人们真不容易!

就说孙少安吧,他13岁高小毕业就回家务农,因为家里还要供少平(弟)兰香(妹)上学,他要

作为一个全劳力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有许多可敬的人,孙少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师傅死后,像亲人一样照顾师傅的家人,让我十分感动。每个人都在路遥的笔下熠熠生辉!每个人都有平凡的故事!

路遥把这本书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黄土高原)和岁月。表现了十年中城市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写了众多普通人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却让无数人感动。

我读《水浒传》

我终于听完了田连元播讲的长篇联播《水浒传》共有328回。和罗贯中

的《三国演义》相比,施耐庵的《水浒传》把人物性格描写得极为突出。听完之后,我觉得及时雨——宋江不应该招安。看!招安后被利用打方腊,虽然得胜,但也是损兵折将。后来蔡京、高俅、杨戬等人送毒酒,毒死了宋江、卢俊义、李逵。吴用也是没用,军师军师,有事先知,若是不知,何为军师!吴用的名字叫得真好,真是个无用之人,为何不阻止宋江招安哪?李逵的鲁莽、鲁智深的刚强、燕青的智慧……梁山的一百单八将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心树》读后感

我读了美国诗人、作家、乡村音乐家、伟大的漫画家谢尔?希尔福斯坦的绘本《爱心树》。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棵树,它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它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树荫、果子、树干,一直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大树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他们的关系多像父母和孩子呀!不过,我觉得大树的爱太多太多,小男孩却一直在索取,在这个过程中小男孩是否能真正懂得大树无私的奉献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