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中一部卓越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主要代表作。

《唯批》通过着力批判马赫主义,借鉴当时哲学、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唯批》通过对马赫主义的批判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通过《唯批》第一、

二、三章的论述阐明马克思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唯批》第四、五章的论述阐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在全书的逻辑结构上,《唯批》先考察历史上哲学两条路线的斗争,揭示马赫主义的理论来源;然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观点,以揭示马赫主义唯心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进而揭穿其“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的伪装;最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唯物史观上的对立,提出考察、批判、评价马赫主义的若干原则作为全书的结论。

《唯批》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的概述和发展主要在第一至第五章中阐述。

(一)在第一章中,列宁从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考察、批判马赫主义,从而揭示马赫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对立,同时阐发了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本章从以下几方面概括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列宁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列宁反复指出,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完全一致,都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外部世界的影象,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内部状态”;思想是头脑的机能,认识离不开物质。

对于感觉列宁反复强调,感觉的源泉是外部世界,感觉是物质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感觉是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特征之一;感觉的产生是物质长期发展的结果。

…… …… 余下全文

篇二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心得体会

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把世界如实的看作永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按世界本来面貌认识世界,遵循世界固有地发展规律改造世界的坚实的哲学基础.

一,哲学物质概念的发展过程

我们所处的无限多样的现实性的世界,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原,统一的基础哪.如果说有,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共同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又是什么哟?这是从哲学产生哪一天起就提出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一直探讨和争论不休的中心课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是什么作了根本相反的回答.并把各自的回答作为自己全部哲学体系的基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原和统一基础,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精神的,精神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还有二元论的哲学家.

1,科学的物质观是在与唯心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发展的,科学的物质观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渐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一方面,要同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虚构,对物质的歪曲解释不断进行了斗争,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受到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又不断的突破这个限制,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者采用把人的思想,观念"客观化"的手法,断言有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世界的基础和本原,一切客观事物,现象只是客观精神的创造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者较为直接了当,称人的主观精神是客观事物,现象的本原和基础.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认为"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思想,是人的观念的感觉.如:贝克莱,科学的物质概念就是在同唯心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发展的.

2,科学的物质观也是在各种形态的唯物主义基础上不断批判不断完善不断的扬弃中产生的.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都力图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揭示它的本原,寻求解释世界的科学答案.

…… …… 余下全文

篇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首先,自然辩证法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全部,即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自然观和唯物论的自然观?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我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自然观两部分。其次,思维辩证法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或称思维辩证法,也可称辩证逻辑)。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都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向来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列宁说过,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是同一个东西。对此绝不能理解为三者完全等同。我们知道,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认识论包括认识的唯物论和认识的辩证法(辩证逻辑)。列宁说的三者同一,是辩证法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是指三者都服从同一个辩证法规律。客观辩证法的规律与主观辩证法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形式上是各异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再次,历史辩证法是否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家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有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但能否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显然不一样说。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但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不但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当包括两部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因此,不能说历史辩证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反过来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恩格斯指出:"如果我在英文中也像在其他许多文字中一样,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以及这些阶级彼此之问的斗争,那末,即使英国的体面人物也不致于感到太震惊吧。"由此可见,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分为自然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三个分支,是不恰当的。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这个体系由两大块有机组成,第一大块是辩证的唯物论,第二大块是唯物的辩证法。每

…… …… 余下全文

篇四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浅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摘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论证、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论证和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论证,是为反对俄国哲学上的修正主义,批判马赫主义而写的。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高举战斗唯物主义的旗帜,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性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继续发扬战斗唯物主义的精神,以指导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关键词:马赫;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物质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在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xx年5月出版,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整整100多年了。一个世纪以来,它都被认为是一本从事思想路线斗争的政治性论战著作。由于100多年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思想理论潮流的起伏.它不仅受到过大家的颂扬,也遭受过学者和社会的严厉诋毁。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反对马赫主义斗争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反对第

[1] 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产物。张天祥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研究 云南大

学出版社 2008.3 ,它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对反对一切反动哲学和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正是政治与学术的结合,即把政治观点、策略与活动都置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也就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结合,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结合。认真学习这一著作,给我们掌握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研究范本。

一、解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

尽管19世纪80、90年代已经有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可是一般理论家还是只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19xx年5月在伦敦写作《唯批》时曾在一个发言提纲

…… …… 余下全文

篇五 :马克思读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读 书 笔 记

1.篇名: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作者:列宁

3.写作背景:

19xx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俄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全面反动时期,史称“斯托雷平时期”。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惨遭杀害和监禁,白色恐怖遍布全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也出现分裂,产生了以唐恩·马尔托夫为代表的取消派和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召回派。取消派主张取消党、取消革命,奉行投降主义;召回派否认任何合法的斗争,奉行冒险主义。两派主张虽有不同,但都是机会主义派别,都要求取消革命,取消党,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以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 马赫主义不仅在工人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而且直接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威胁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批判这种哲学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成为摆在无产阶级政党和列宁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出于上述政治和理论斗争的需要,列宁历时8个多月,在日内瓦和伦敦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驳了以马赫主义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从正面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粉碎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

4.主要内容: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前面的部分,列宁主要是对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诸多观点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揭露了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以及基本前提实际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实质。同时也相应的,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也作出了深刻的阐述。 一开始列宁就提出了究竟是“物或物体是感觉的符合”,还是说“感觉是物的符号”,

这样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谁产生谁的问题。甚至就直接关系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我们现在对于“原则”这样的东西相对于自然来说是被抽象出来的,这在当时似乎还是很有争议,恰恰是杜林等人,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本末倒置。后面讲述的“符号”与“映像”的区别很好。也更是在这里,直接点出来究竟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xx年7月写就的,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论列宁主义基础》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著,再结合中国的革命世界的基础之上完成的。这一时期在中国共 产 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都是片面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错误的思想使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为了揭露两种思想的危害性,特别是教条主义,毛泽东以重要的《实践论》做出了正确的思想批判,最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国革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论》不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指引中国共 产 党走向胜利,还是在当下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思想指导,都是极其正确和重要的。《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认识的深化运动的深刻理解,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它包括人们通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等)获得一定的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最终通过实践才能对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判断。通过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分析,强调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对待某一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实践论读后感

读后感

摘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19xx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实践论》 是毛泽东在参考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列宁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斯大林 、 《论 列宁主义基础》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著,再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的基础之上著作完成的。它是马 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又立足于战争时期中国的国情,既有深厚的理论做支撑,又不忘就事论事,紧 扣实时情势作文章,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在写作《实践论》之前,毛泽东同志本人就是一个有关丰富 革命经验的优秀共 产 党员。从领导秋收起义,到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再到万里长征,他的战斗 经验必然让他对实践这一概念深有体会,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了解也绝非纸上谈兵,而是现身说法,因 而最具有说服力。

《实践论》告诉我们:“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

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 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 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 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 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 的发展。 ”也即是说,只有理解了认识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越,才能不被事物的表面所 迷惑而忽略事物的本质。只有理解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不致限于纸上谈兵。在当今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社会的变革日新月异,在祖国辽阔版图之中,每时每处都有盛大的工程在进行 之中。这些工程往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脉,事关百姓民生,影响深远,因而不得不经多方征集民意, 多方展开专家听证会。 才能由一开始的感性认知阶段经唯物辩证法的提炼升华为理性的认识, 才能够做 出正确的决策,利国利民。也就是说,只有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才能有助于我们的 政府做出正确的政策方针。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反本本主义》读后感

《反对本本主义》读书报告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著作之一。全文酣畅淋漓,言简意赅,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现象以及详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正确看待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我觉得以自己微薄的功底,虽然认真研读了原文,但认识仍然非常有限。现在,我就通过对《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学习,谈一点自己浅薄的体会。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本本主义?本本主义也就是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其次从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浅析《反本本主义》 。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前期,共产国际内部所形成的“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决抵制了国际国内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总结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了适合中国特点的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概括,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从事社会调查,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雏型,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在本文中,毛主席不仅指出了“本本主义”的错误,并为如何改正做出了详细..................................指示。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

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不要脱离实际”、“作出正确的决策”、“革命斗争的胜利要考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以及“调查技术”等七点。揭示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调查的方式、对象、人数、目的、阶级等具体的方法,并且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从而表明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危害。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思想上批判了教条主义,开辟了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