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

那个如烟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触手可及,但终究随风飘逝,唯独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欢的香气,弥久不散、渗人心脾,仿佛在倾尽

生命的诉说着那曾经的、曾经的美丽与蹉跎!

20xx年4月18日读后有感,遂发于情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性德是权倾一世的名门子弟,父亲是康熙时的宰相。纳兰氏属正黄旗,即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氏之一。作为天满贵胄的世家公子,纳兰性德敏异勤奋、博学多才,具备八族世家子弟由仕宦而将相应有的各项基本条件。在纳兰性

德的时代, 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化工1302 汤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书感想--读纳兰容若

读纳兰容若

读书不是一种任务,也不是一种责任,因为任务和责任都会让人有一种负重感,而读书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人生态度。有时工作上烦躁了,生活中不开心了,读一点自己喜欢的文字,会使自己平静下来,有一种在喧闹中独享静谧的快乐。读书,虽然不会使我们的容颜变得美丽,但会使我们内心更美,更大气,有荣辱不惊的气魄,过一种有品位的人生 。读书充实自己,更充实人生。

我喜欢读诗词和散文。席慕蓉和纳兰容若是我最喜欢的。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纳兰容若及对他词作的一点认识和感悟。这个人物说实话,他很大,很重。任何的文字在他面前都显得那么粗浅。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么请大家从我的介绍开始吧。

提起纳兰容若,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句词,故而喜欢纳兰容若的。

那谁是纳兰容若呢?纳兰性德,你也许听说过。其实他们是同一人。下面让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吧。

容若其实是纳兰性德的字。他的原名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父亲你一定听说过。他是纳兰明珠大学士。他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纳兰容若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满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容若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容若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

忘,数岁时就学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考中举人,19岁又准备参加会试,却因突然犯病,身体不适,考试作罢。在容若22岁的时候,他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这次成绩让容若得到了康熙帝的赞赏和亲睐,康熙帝后来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不久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御前侍卫是风光的,可以常伴帝王身边,容若相貌堂堂,文才武略都很了得,经常与康熙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这样的生活很是让人羡慕。

可惜容若并不满足,他虽然有着奇才,却并不留恋官场,他在内心深处是厌倦官场的庸俗,他无心功名利禄,只想获得自由,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 余下全文

篇七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南桥学校林家琳

没读过纳兰容若的词就等于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热爱中国古文学的人,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的一位成就显著的人,纳兰的生命却与他的成就显得那么的无法成正比,正是这也构成了围绕着纳兰容若身边的一个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之事。

就来介绍一下纳兰容若的身世背景。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逝。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集》和《饮水集》两册,后多称《纳兰词》,他的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者”,后世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在纳兰的所有词中,我不是最喜欢他的《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也不是最喜欢他的《梦江南》(昏鸦尽),反而最喜欢在《纳兰词》中也许显得平平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虽然在这首词中容若用了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非赠道士李

荣》诗中成句:“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诗词被加以化用,令其巧妙更加。骆宾王的原句不知能有几人记得,可经容若之手化用成的诗句,让成千上万的人记住了纳兰这个拥有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魅力的人。

在读到这首《画堂春》的第一句时,身上就感到一阵酥麻,深深地被这两句给震撼到心底了。细细品读更是感到了一种深幽的魅力。

纳兰的文字令人不住称绝,会让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感,一直传递至全身,让人感到一阵颤抖。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纳兰容若词传》书评

《纳兰容若词传》书评

秋风轻卷书的页脚,手捧一杯淡淡的香茗。随着落叶起舞的步伐,薄薄的思绪穿过厚重的红尘烟火,飘向了那朦朦胧胧的青砖瓷瓦。

纳兰容若一个满腹书香气的多情诗人。在他刚满周岁的抓周中,随手抓了一只宝钗和一支毛笔开始,也许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惆怅与辉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便是以他为原型。但他们的性格又是不尽相同的。纳兰公子虽多情却也深情,从幼时的青梅被迫送进皇宫而初犯寒疾,一直到为亡妻悲痛泼墨写下的《饮水词》,我们都不难看出。只可惜,纳兰公子被困在那堵高墙里,饶是再怎样碧绿的杨柳也垂不出那青灰的高墙。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公子的一曲《木兰词》,究竟是触动了多少人的心。“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没有什么抵得住流年,再深的爱恨,也不过是万丈晴空下的一缕云烟,淡了些,散了些。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曲感慨凄凉的《浣溪沙》,让多少人为之落泪,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比起纳兰容若,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纳兰自己,更是字字皆为血泪。当时只是寻常的情景,现在只能拿来苦苦追忆。甘也好,苦也好,失去了便什么都不剩。

窗外的天依旧的蓝,好像纳兰公子这一生只是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唯有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纳兰公子薄薄的呼吸,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