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仓央嘉措有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莲花般的人》

相信大家几乎都听过何晟铭唱的《见或不见》。这首歌的词相传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作。仓央嘉措,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是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他与其他5、6岁就已坐床接受活佛的教育不同,因五世达赖的刻意隐瞒,仓央嘉措直到14岁才接受活佛教育。早已习惯了尘世无拘无束的生活的他,一入空门,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是个悲剧。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然而,最终热爱尘世的他终因放荡不羁的行为被黜。相传在被押解进京的时候,在青海湖畔,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又传他终投身青海湖,年仅24岁。 仓央嘉搭在民间已形成了自由而空灵的个性,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他只有用诗来表达他对凡世的向往。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仓央嘉措成了达赖喇嘛之后在那深宫大院中更明白了情感的珍贵,义无返顾地把自己溶进那情天孽海。或许,从权力争斗的漩涡中走出后他更明白情感的圣洁,毫不返悔地溶入那女儿情长,任那情感的琼液浸没了自己。

当读完仓央嘉措的诗,了解他的生平之后,我深深的感慨,面对浮华纷繁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同仓央嘉措一样守住心中那一份净土。无疑,在千年的宗教史和民族地方史的进程中,仓央嘉措犹如浩浩卷帙中的一朵奇葩、滔滔江流中一颗明珠一般,以其时刻闪烁着的瑰丽的光芒为世人所铭记。向往自由,不苟合于政治权限。现代的我们是不是也身处逆境而自持。仓央嘉措在神和人之间,选择做一个平凡普通,渴望拥有爱情的人,而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在这个社会面前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佛陀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只有承认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无情草木或者万能的神,人才能在历经种种世情之后觉悟成佛。众生即佛,佛即开悟的众生。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仓央嘉措》有感

读《仓央嘉措》有感

读《仓央嘉措》有感

武园园

最初接触仓央嘉措的诗歌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有个习惯就是读到美的句子都会摘抄下来,现在已经忘记是在什么读物上看到的了,就觉得《那一世》的诗词特别美,当时没注意作者,后来就淡忘了。近来通过热播电视剧《宫》的片尾曲,从网络上了解到歌词是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的诗词,由此我对这位六世达赖产生了好奇之心,买了高平所著的《仓央嘉措》,因幸拜读了这位伟大喇嘛及诗人的短暂却传奇的一生,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光荣与屈辱,承载了世人无法理解的圣洁与晦暗。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宇松地方一户农民家庭,曾拜五十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1697年被选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后到布达拉宫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虽然他位居西藏宗教领袖的地位,但是却掌握不了大权,是桑结嘉措的傀儡,他认为每天诵经礼佛的日子是一种煎熬,渴望过常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经常偷偷出流浪,也结识了不少女子。也许因为他的'浪荡',桑结嘉措派人暗杀他,也许是佛的佑护,敌人并未得逞,他无奈地在达赖的光环下生存着。也许他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是他与于琼卓嘎的爱情,他曾用别名流浪到到拉萨街头,在酒店老板央宗的介绍下结识了于琼卓嘎,她的善良、美丽、热情打动了他,于琼卓嘎并不知道他就是人见人拜的活菩萨,但他的英俊潇洒、才气横秋使她着迷。他徘徊在佛与爱情之间,不知如何选择,'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显示出他内心的矛盾、纠结。但是他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最终选择了神圣的爱情,他们经常偷着见面,谈论诗歌、享受生活,那一段时光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因此写下许多意境缠绵的'情歌'.1701年蒙藏之战中西藏战败,仓央嘉措被蒙古首领拉藏汗囚禁,并于1706年康熙十五年的时候押送至北京,在途中被人加害,葬于青海湖。一路追赶来的于琼卓嘎走到仓央嘉措站过的地方,望着湖中的日月扑了下去,天地万物在倾听着她的诉说'让湖水洗净人间沾染给我们的一切污垢,让这青色的圣水解除我们爱的干渴,让我们手拉手走进湖中的月宫,让仓央嘉措和于琼卓嘎就像诗歌和民众一样永不分开吧。'他们一起去往更圣洁、纯净的天堂。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仓央嘉措有感

读仓央嘉措诗集有感

窗外雨声阵阵,我轻轻地合上《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凝视封面上披着袈裟的仓央嘉措的背影,只觉得他在白皑皑的漫天风雪中渐行渐远??

看完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读罢他的诗歌,如同经历了一场朝圣的旅行,只是旅途归来,心情有点复杂,既有感动,也有困惑。

很难想象这些空灵而凄美的诗句竟来自300多年前禁锢、封闭、遥远的西藏,更难相信这些充满情爱又富有哲理的诗行,出自身居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六世活佛达赖仓央嘉措之手。

此书中记载了仓央嘉措写的六十余首诗。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先前读到的一些,很多人熟悉、喜欢,流传甚广的仓央嘉措的诗并不在其中,有点失望。不管那些诗是否是以讹传讹,还是美丽的误传,我还是很喜欢。

譬如《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又如《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很喜欢白岩松在《幸福了吗?》这本书的扉页引用的仓央嘉措的那首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可惜,在这本仓央嘉措诗全集里,我也没有找到这首诗。

在此书中,我读到六十六首仓央嘉措写的诗,很喜欢其中的一些。

《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仓央嘉措有感

读仓央嘉措诗集有感

窗外雨声阵阵,我轻轻地合上《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凝视封面上披着袈裟的仓央嘉措的背影,只觉得他在白皑皑的漫天风雪中渐行渐远??

看完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读罢他的诗歌,如同经历了一场朝圣的旅行,只是旅途归来,心情有点复杂,既有感动,也有困惑。

很难想象这些空灵而凄美的诗句竟来自300多年前禁锢、封闭、遥远的西藏,更难相信这些充满情爱又富有哲理的诗行,出自身居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六世活佛达赖仓央嘉措之手。

此书中记载了仓央嘉措写的六十余首诗。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先前读到的一些,很多人熟悉、喜欢,流传甚广的仓央嘉措的诗并不在其中,有点失望。不管那些诗是否是以讹传讹,还是美丽的误传,我还是很喜欢。

譬如《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又如《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很喜欢白岩松在《幸福了吗?》这本书的扉页引用的仓央嘉措的那首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可惜,在这本仓央嘉措诗全集里,我也没有找到这首诗。

在此书中,我读到六十六首仓央嘉措写的诗,很喜欢其中的一些。

《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 …… 余下全文

篇五 :浅读仓央嘉措大师诗歌有感

浅读仓央嘉措大师诗歌有感

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仓央嘉措大师的诗歌,在不经意的看过几句后,就收敛了心神,不敢在有丝毫的懈怠,认真的看了下去。

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人,他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亦是转世灵童,六世达赖喇嘛。他自幼生活在乡村,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使他更加的热爱自然热爱自由。当他进入布达拉宫,封建社会的教条并未能约束他的思想,他用他的诗歌讴歌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

《为佛》里: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在当今的社会里,有些女子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放下了自己的尊严,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让自己搏位出名,却忘了美女之美,不在外表之美、丑、胖、瘦,而在于自然,更在于神韵,而神韵之美有心而发。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更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是啊,在生命的长河里,生、老、病、死、名利,地位常常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满和遗憾,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悔中,却忘了生活中就是因为有了遗憾才能体会到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必抱憾以往,当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静坐灯下,省事自己,才发觉仓央嘉措的诗歌如涓涓流水,潺潺流入心扉,给心灵以安宁。遥想仓央嘉措大师,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页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仓央嘉措诗歌有感20xx-10-17

读仓央嘉措诗歌有感

鲵影萍踪2012-10-17

我十分欣赏仓央嘉措诗歌,其诗以比兴手法直抒胸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为藏族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诗风。他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誉大振。

仓央嘉措本是寒门出身,按藏传习俗和僧教佛侣选拔达赖喇嘛的遴选方试,命运之神阴差阳错将历史使命降临他身上而被钦定为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1683~1706),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幼年当过牧童,熟悉农村风情,喜爱民歌,深受民间文学熏陶。其父信仰佛教,属宁玛派,对其有一定影响。15岁时﹐被认定为六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入拉萨布达拉宫,由名师指点,学习佛教经典、诗歌和历算。但仓央嘉措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遂以亲身感受

创作了大量诗歌。后人选出60多首代表性作品,编成《仓央嘉措情歌》,刻印成书流传于世。

仓央嘉措《情歌》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如:《若随美丽姑娘心》、《今生便无学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就是说,佛、教义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是对向自己传授法经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毕恭毕敬。但是,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如:《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仓央嘉措本情歌》在赞美对忠贞爱情的追求的同时,也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惟纱惟肖的心理状态。描写初恋的如:《在那众人之中》、《莫露我俩真情》、《你若心

中有意》、《请用眉眼传递》。

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仓央嘉措诗歌

其一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其二

转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飞蓬,饶君老去形骸在,变似南方竹节弓。

其三

…… …… 余下全文

篇七 :仓央嘉措诗传读书心得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读书心得

读书人:秦天

流水一梦,遍地春远。走进这本书,走进仓央嘉措,走进一种超然而无赖的孤独。仓央嘉措,藏传佛教六世达赖喇嘛,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他能得到一切,除了他心爱的女人。他是佛,是要带给人间希望的活佛,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更添几分情动。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仓央嘉措显然是早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佛又怎样,在他出生时,他就已经注定要孤独一生,他可以改变别人的命运,拯救众生,却拯救不了自己。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

风流浪荡;

他想要的,

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西藏民歌

传说中,他是莲花生大师转世,他精通世间最深奥的佛法,却用最质朴的诗句广为布道。他拥有世间最尊崇的身份,却又深入最深的红尘。仓央嘉措,他不愧为布达拉宫最大的王,不愧为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唯有他,才当得起一代情僧,他的深情与慈悲,已成为藏民

的信仰。不是他不想拯救苍生,是世人不给他拯救的权力,一代活佛,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一生,仓央嘉措都无法像五世达赖那样,拥有雄韬伟略的胸襟,他只有风花雪月的柔肠。在太平盛世,他或许会幸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注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你以为你拥有一切,当梦醒而碎,你才发现其实你一无所有。仓央嘉措本想改变这一切,但他无能为力,他已经醒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政治的沼泽中愈陷愈深。世界本就是这样,充斥着孤独和无奈,没有人真正看透,这一切越是看得清楚,越是一片朦胧。

“仓央嘉措消失了,在被押送的路上,在平静而又清澈的青海湖。看着那一湖平静的水,就再也离不开了。他认定这面圣湖将会是他此生的归宿,无论葬身于此,或者以后依旧漂泊遗世,他都要在这里留下些什么。他要告诉芸芸众生,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与青海湖有过一段宿缘,并且这里是他停留过的驿站。其实他早已在这片纯净的蓝色中看到了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已经一切的前因果报。但他不说,宁愿让世人以为这个像天神一般的人物,在这里神奇地死去,或是神秘失踪。”那时他24岁。

…… …… 余下全文

篇八 :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读仓央嘉措诗集有感

读《仓央嘉措诗集》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除了读纳兰容若的词传,还读了仓央嘉措的诗集。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一样,他们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情感和一个传奇的身世。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摘自《信徒》

此首《信徒》为仓央嘉措诗传中传唱度最高的作品,字宇间对爱人情感表达的深刻渗透人心。而实际上它是阴差阳错地被冠名为仓央嘉措所作。不论它是否为相传情史浪荡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真实写照,是它带我们知晓了仓央嘉措,探寻到这位以诗人为二重身份的领袖激荡的内心世界,领悟到我们自己深刻而优美的思考。

诗歌里表现出的如此情感细腻的六世藏传喇嘛身后,他扑朔迷离的情史。有人说他年幼即俊秀清朗,才艺高超,同时风流多情,流连辗转于许多女子之间;亦有人替他说脱浪荡的形象。至今事实不得确定。但不论他的真实男女感情世界是如何,从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都渗满着爱的情感基础和痕迹,它是一种大爱,可以被任何心怀对任何种事物的牵挂,包括爱情的人,理解为细化的不同的爱的种类,这也是相异的内心依托重心的读者皆可以读到触动和共鸣的原因吧。

仓央嘉措诗歌,主要的诗歌意象是大自然的景色,及景色意境的构建下,人物被渲染出的特点鲜明的形象。善恶美丑,皆在诗人的心里沉淀明晰。先缓缓阐述现象,然后表述自己的劝诫和态度;抑或起初用直白而浓烈的大词汇表现情感的狂烈,掺杂世间事物仿佛围绕自我的渲染,最后归于平和的归纳和掌控。世间,空间仿佛都静止,成为诗歌画卷里的过客,深深浅浅地窥探者作者内心的暧昧或者决绝。

读他的诗,有一叶知秋的视野和智慧,有身坐菩提树下的皈依淡定,有一切事物皆为我动,一切情感皆明我心的内在修炼,亦不乏因留恋这人间纷繁滋味而柔软缠绵的情感沉溺。偏爱文字韵味的读者读到细腻如悄悄潜入夜的春雨一般浸透的浪漫,喜好思考内涵的读者领悟它清高淡漠的讽刺和反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