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帝简介: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清兵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王朝》是二月河老师的作品,后来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电视剧曾陆陆续续看过一些,不过看的不系统。大二时候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不过总感觉没有书上写的精彩,于是就去图书馆借了全套阅览。

看完之后对康熙的为人不是很欣赏,尤其是与汉武帝刘彻相比成长环境同是别人执掌大权。康熙为人阴险,城府极深:即使是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魏东亭也心存怀疑;还有文武双全忠心耿耿的周培公因为是汉臣最终安排在关外,一个汉臣最终客死他乡。

不过康熙帝御人之术的确十分高明:一代怪才姚启圣,由最初的桀骜不驯到后来忠心不二的“平台”大臣;敌军将领施琅硬是被拉到自己的队伍里。

说道康熙权力生涯的开始,不得不提母仪天下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一生辅佐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顺治即位时候辅政大臣多尔衮权倾朝野,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下嫁多尔衮的孝庄着实让人十分钦佩;在顺治皇帝荒废朝政的情况下又辅佐小皇帝玄烨,此时的清王朝党羽之争已经十分严峻,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孝庄为小皇帝亲征一步步打基础。

康熙帝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党羽之争权势的稳稳当当,然而康熙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储君王位争夺的十分血腥,康熙对此自始至终也没理出个头绪。

康熙的一生可以用孟子的话来总结非常恰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岁登基,登基之时鳌拜专权,一步步隐忍积累实力,最终一举铲除鳌拜;铲除鳌拜之后不经喘息,前朝残党动乱,削藩王,灭吴三桂;灭藩之后,铲除郑氏余后收复台湾;统一台湾之后御驾亲征剿灭葛尔丹。此时的大清王朝已是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一系列的坎坷政治生涯磨练了康熙坚韧隐忍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康熙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

…… …… 余下全文

篇二 :康熙王朝读后感

看完《康熙王朝》第八到第十三集,我心里颇有感慨。我欣赏:康熙皇帝当时年仅16岁,却少年老成,以非凡的胆识、才智扳倒权臣鳌拜。我佩服:孝庄皇太后以炉火纯青的政治手段运筹帷幄,助她的孙儿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是,我更惋惜那位为大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不能善始善终。 的确,鳌拜作为满清第一勇士,勇冠三军,为大清王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坏就坏在,鳌拜立的功劳太多太大了,已经功高震主了。更坏的是:他不知道收敛、不知道低调,只知道处处争权夺利。股市常说:高风险高收益。其实呀,皇帝大概是有史以来最让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是最危险的职业了。百炼成钢,为了握紧手中的权力,皇帝们大多都是不折不扣的阴谋家。权术权术,为权而术,当皇帝的,不仅要与家族争权,还要与下属争权。为了保护皇权,皇帝们连亲人的性命都可以毫不姑息,当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发生冲突时,这种严重威胁着中央大一统政权的分裂势力更是必然会被铲除,而且是越彻底越好,绝不留后患。那些皇帝当得稳健的,几乎无不是善弄权术、智商高明、手段多样之人,毕竟江湖险恶,你不杀人,别人就可能杀你。在这不断的尔虞我诈中,许多皇帝都成了三十六计计计精通的老狐狸。也许,这就是遏必隆所说的:康熙十六岁的年纪却拥有六十六岁智慧的原因吧。

纵观古代历史长河,那些跟随主子打天下、一起出生入死、战功累累的开国大臣们或辅政大臣几乎没有几个能逃过被诛杀的宿命,而他们被杀的理由很简单:势力过大、功高震主、威胁到了帝位,让主子担心这些大臣会渐生谋反之心。 因势力过大以至于功高震主、惨遭杀害的典型要属韩信了。历史上的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数百年难见的帅才。他在对付项羽的战争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暗度陈仓,到背水列阵,再到水淹龙且,四面楚歌,都是写进教科书里的经典战役,几乎每战都有神来之笔。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没有韩信,刘邦就不可能登上龙椅。但是,也正因为韩信太厉害了,当刘邦实现帝王的心愿之后,韩信的存在反倒让刘邦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虽然当初刘邦在封侯时曾经一本正经地对老天爷发过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我永远不会剥夺你们的爵位,除非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但是当誓言与其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誓言也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做臣子的如果还一味相信这些誓言,就像相信“母猪也能够上树”一样幼稚可笑了 。

…… …… 余下全文

篇三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

二月河编著的康熙王朝已被拍摄为电视连续剧,电视剧很久以前我已看过。今年寒假,我终于静下心来,准备一窥这本百万字的鸿篇巨著。说来惭愧,我没有买到书籍,也许是如今的互联网太过于方便,我索性从网上下载了一本《康熙王朝(全四卷)》,最终,也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读完了前三卷,第四卷只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虽如此,但意料之中的是,书籍和电视真的是大相径庭,看电视绝对没有读书那股沁人心脾和震撼人心的感觉。读罢,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超凡脱俗。

这本书共分为四卷:夺宫、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乱起萧墙。 首卷夺宫主要讲述少年康熙玄烨八岁登基,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辅助下,通过制约、均衡四位辅助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孤立鳌拜势力,聘用良师伍次友,任用魏东亭、索额图、吴六一、苏麻喇姑等贤臣,最终铲除鳌拜、稳定朝纲、巩固皇权。内容很简单,但过程却一波三折。字里行间,我也读出了很多道理:

1、玄烨八岁登基,至十四岁方才铲除鳌拜,这六年里康熙厉兵秣马、积攒实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见,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大事前一定要做足准备。2、索尼在世时,鳌拜不敢轻举妄动,因为索尼的三朝元老、开国功臣、万人威望还足以让鳌拜心生胆怯,康熙也正好抓住了这一点,拼命拉拢索尼,娶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这样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做事要抓重点。3、索尼死后,鳌拜便无所顾忌,足见,除强不一定安邦,均衡各种势力才是安定之本,隐约之间,

我也明白了当年乾隆不杀和珅之理,实乃怕纪晓岚、刘墉的势力得不到制衡会引来朝局动荡。4、苏克萨哈舍命直谏,出头鸟成为刀下鬼,成立皇家争权的牺牲品。不足叹息,以康熙角度来讲,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做大事有得必有失。从苏克萨哈的角度来讲,过于锋芒不懂中庸之道必会惹祸上身。5、鳌拜,已经权倾朝野,但野心不改,最终伦为阶下囚,所谓人要知足常乐。6、遏必隆,为人谨小慎微,他的缺点在于不会站队,在关键的时候不排队,站错队,虽不致引来杀身之祸,但也注定了他今后的仕途平平。7、伍次友,无心做官,甚得康熙宠爱,苏麻喇姑钟爱,原因无外乎他的博学多才与刚正不阿,由此可见一个鲜明的特点往往会是成功的开端。8、魏东亭,我仔细研究过,这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虽虚构,但同样可以折射出现实,虎臣是康熙的左膀右臂,在除鳌拜以及后面的定三藩上都功不可没,成功永远都需要朋友的跟随。9、苏麻喇姑,康熙的第一位老师,曾救过康熙的性命,功不可没却只能出家为尼,不是事先安排,也是必然结果,爱上伍次友,这已经触动了封建社会那根敏感的神经,看来,什么事还得中规中矩。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康熙王朝》有感

读《康熙王朝》有感

作者:二月河,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在奶奶家常常翻爷爷以前看的书,有一次翻出一本《康熙王朝》,想想以前我特别爱看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这次寒假拿起那上下两卷的厚书《康熙王朝》,看得我乐不思蜀,对这个康熙佩服得五体投地。

古之有千古一帝——康熙,他8岁登基,15岁除去当朝奸臣鳌拜,之后开始亲政,在其执政期间,撤出吴三桂的三番势力,打败吴三桂,统一台湾,除去台湾郑经,平定准格尔汗葛尔丹叛乱,消灭葛尔丹,之后抵抗当时的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不加赋岁,国泰民安,当时的中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开创了为后人所称颂的“康乾盛世”。

古语有之曰“古之所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康熙小小年纪,就担当起了掌控天下的重任,而且还的时时担心祖宗留下的江山被乱臣贼子所夺取,我们小时候能无忧无虑的玩耍,而他却受着各种各样的约束,但他没有气馁,反而励精图治,不但守住江山,而且让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不管是汉人还是满人,都为世人所称道。

那么我们呢?我们没有那种艰难的环境,在我们小时候可以尽情哭鼻子,甚至还有很多人安慰我们,当我们迈入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人连学习那一点约束都受不了,初中就嘴里天天喊得很多脏话,早早

成为了街上的一名小混混,而且上高中似乎还很自豪。当踏入高中的时候,很多人都被三大毒瘤残害了,这三大毒瘤的威力绝不亚于鸦片,二者撒大毒瘤便是:看闲书;上网吧;谈恋爱。这下认识没有一点约束力的,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未来如何,嘴里有的只是空话,就像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一个活的连自己都管不住,那这个人活的是悲哀的。”的的确确,高中时,我们已经都是十七八的人了,连自己都管不住,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学习不肯流一点汗。这样的人的确获得悲哀。

有一部分人忍住了诱惑,约束住了自己,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在高等学府里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然而这里面仍然有很多人不正视自己人生,他们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就有了一切,进入大学自己将来的工作等等都会很不错,可是他们殊不知大学生进入社会找一份合适满意的工作很难。他们慢慢地跟不上了那些刻苦努力为自己未来继续奋斗的步伐,他们被甩开了,而且越甩越远。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康熙王朝》有感

观《康熙王朝》有感

——初一(26)班 李雅慧 电视剧《康熙王朝》,看完以后让我感触很多。与以往的一些讲述帝王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康熙王朝》是一部讲述康熙皇帝一生的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作为一代明君的心路历程。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登基,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帮助下逐渐开始长大。15岁除去当朝奸臣鳌拜。之后开始亲政。在其执政期间撤出吴三桂的三番势力、打败吴三桂,统一台湾。除去台湾郑经,平定准格尔汗葛尔丹叛乱,消灭葛尔丹。之后抵抗当时的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不加赋岁、国泰民安。当时的中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开创了为后人所称颂的“康乾盛世”!

古之有千古一帝——康熙!我不由的翻阅有关的一些“康乾盛世”历史资料。查阅历史,发现电视剧与史实有些不符,例如:台湾统一于康熙二十二年,剧中是康熙二十八年还没收复。“孝庄”之称是康熙皇帝给他死去的祖母上的“谥号”。 这是给后人用来对她的尊称。苏麻喇姑,从小侍候孝庄文皇后,并随其嫁给皇太极。深受宫内上下人们尊重,死后以嫔妃礼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施琅是于顺治年间潜逃投清的,任水师提督。噶尔丹,清时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少年时曾在西藏为僧(实际上为人质)。其兄被杀后,返回准噶尔,当上了该部首领。后在沙俄的挑唆下,率兵从新疆东进蒙古本部。并威胁北京。清军先后在乌兰布通(今内蒙赤峰西北)和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宗莫德)之战,打败了他,遂势渐弱,后悲痛患病而死(一说服毒自杀)。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 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反击侵略,签订条约;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引进西学,学习科技。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文武兼备,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被世人尊称:千古一帝——康熙!

…… …… 余下全文

篇六 :《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历史总是值得你反复回味的。就像每一本名著,不同的时期看总会有不同时期的感悟。

印象中的《康熙王朝》还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那时候只记得皇帝的威严,太后的母仪天下,以及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 今次的《康熙王朝》带给我的再也不是年幼时的热闹与新鲜好奇,而是对做人的种种深思。

张爱玲曾说“你再怎么不好,总会有一个人去爱你,你再完美,也总会有人不爱你。”同样,一个人总不会被所有人认可,认可他的人认可的也不是他的所有。

康熙是一个很成功的皇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8岁继位,14岁亲政, 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然后收复台湾;御驾亲剿葛尔丹。在位61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你的身影越是高大,阳光下的阴影面积也会越大。珠穆朗玛的顶峰是每个人都仰望的位置,一如皇帝的王座。然而顶峰也是异常的寒冷,一如皇帝的孤独。

“大清是朕的,可朕也是大清的。”一言破天机,千百年来,统治者不知道有几位意识到这一点,权之极,责之极啊,这句话的背后不知藏了多少的辛酸与难言之痛。康熙为了大清、为了社稷、为了大

局,牺牲了爱将、女儿、爱妃,最后不得不牺牲皇子,这些不近人情、毫无亲情可言的举动,不知道多少人会对此表示理解?纵使他雄韬伟略、雄心勃勃、善于用人、勤奋刻苦,依然是众叛亲离、孤独终老、空余叹息。

另一个了不起的人是孝庄太后。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君王背后伟大的女人。她善用的隐忍、平衡之术,无论是她与皇太极、多尔衮的往事;还是在顺治厌世出家,而玄烨年幼无法独当一面的长期危机时刻;或康熙情绪低迷,斗志尽失,方寸大乱之时;抑或出征在外,皇宫祸乱即期的紧要关头,她总能以一己之力,巩固大清王朝的基业。多尔衮下委曲求全保顺治、与众大臣喝茶聊天保幼年康熙、娶索相之女、在康熙决定平吴三桂后对众大臣的严厉斥责、康熙远征染重疾时力主皇宫内事、劝服蓝齐儿远嫁葛尔丹,无不体现了她母仪天下的威严和聪慧,为了大清江山、社稷的稳定做出的超出常人的决定和牺牲。

…… …… 余下全文

篇七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

二月河编著的康熙王朝已被拍摄为电视连续剧,电视剧很久以前就已看过。在部队,休息时为了打时间,偶然看了这部著作,但没看完。今年寒假,我终于有机会,准备一窥这本百万字的鸿篇巨著。说来惭愧,我没有去借书籍,也许是如今的互联网太过于方便,我索性利用家里的网络从网上下载了一本《康熙王朝(全四卷)》,最终,也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读完了前两卷,第三、四卷只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虽如此,但意料之中的是,书籍和电视真的是大相径庭,看电视绝对没有读书那股沁人心脾和震撼人心的感觉。读罢,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超凡脱俗。

这本书共分为四卷:夺宫、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乱起萧墙。

首卷“夺宫”主要讲述少年康熙玄烨八岁登基,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辅助下,通过制约、均衡四位辅助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孤立鳌拜势力,聘用良师伍次友,任用魏东亭、索额图、吴六一、苏麻喇姑等贤臣,最终铲除鳌拜、稳定朝纲、巩固皇权。内容很简单,但过程却一波三折。字里行间,我也读出了很多道理:

1、玄烨八岁登基,至十四岁方才铲除鳌拜,这六年里康熙厉兵秣马、积攒实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见,预

则立不预则废,做大事前一定要做足准备。2、索尼死后,鳌拜便无所顾忌,足见,除强不一定安邦,均衡各种势力才是安定之本,隐约之间,我也明白了当年乾隆不杀和珅之理,实乃怕纪晓岚、刘墉的势力得不到制衡会引来朝局动荡。3、鳌拜,已经权倾朝野,但野心不改,最终伦为阶下囚,所谓人要知足常乐。4、伍次友,无心做官,甚得康熙宠爱,苏麻喇姑钟爱,原因无外乎他的博学多才与刚正不阿,由此可见一个鲜明的特点往往会是成功的开端。

第二卷“惊风密雨”。讲述的康熙八年,北有罗刹略地烧杀,西有葛尔丹擅自称王。南有三藩离心离德,东有台湾骚扰海疆。康熙沿着伍次友定的治国方略,先收东南,再平西北,任用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宝岛台湾。图海与周培公携八旗劲旅,扫平西北隐患,魏东亭和武丹抓获假朱三太子杨起隆,挥师西南,三藩势力终得解除。且看其中韵味:

…… …… 余下全文

篇八 :《康熙王朝》观后感

新闻二班 0801403014 王 剑 夕

那个王朝 那些事

——《康熙王朝》的伏笔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因为《康熙王朝》我只听说过,并没有看过,甚至没有去了解过。最恐怖的是,我的历史一团糟,我连康熙的基本资料都不了解。所以,我只能去恶补,上课看完一遍以后,我回去又认真地再看一遍,这样我才敢动手写这篇文章。

《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对其中漏洞百出的历史问题感到愤慨。举个例子:第二集中,孝庄对索尼说了一句:“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懂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孝庄”是大玉儿死后,康熙封她的谥号。一个人活着时,如何称自己的谥号呢?

当然,这些都是跟我的主题不相关的旁支。就这次作业的主题,我总归该讲点隐喻、象征之类的东西。康熙——年少登基,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三征葛尔丹,收复台湾。这样一个光照列祖列宗的皇帝,小时候也是一样的与众不同。

开片就是小时候的玄烨在太监们的伺候下,在湖面上滑冰,看上去很开心,也很“春风得意”,呼喝着奴才们。可是,联系康熙亲政后一系列的大动作,不难知道,康熙的帝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片的场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这象征着康熙的“如履薄冰”——在他的前半段帝王生涯中,一路征战,小心翼翼地应付内忧外患。

紧接着,我们的“孝庄”太后出现了,伴随着孝庄的出现,让我感觉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人是怎样的魅力与魄力。孝庄一边修剪着花花草草,一边对着佟妃说:“你呀,别看这些花开得茂盛,那也是盛极初衰啊。”又说:“你看,那盆花多好看啊,今儿好看,明儿好看,今儿比明儿好看,一天比一天好看。”这盛极初衰的“花”想必就是在暗示董鄂妃命不久矣。染上天花的董鄂妃果真熬不过病魔,撒手归去,也带走了顺治。而这盆“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花”,或许是指佟妃,也或许是说孝庄自己。因为随着顺治的皈依佛门,玄烨的登基,佟妃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没执掌到凤印,当个皇太后也不错。而孝庄也因辅助 - 1 -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