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庄子梦蝶有感

读《庄子·庄周梦蝶》有感

庄周梦蝶是《庄子》中很有名的故事,它优美玄妙,诗意盎然,说理而不落痕迹,充分体现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特点。

庄周的蝶化,乃象征着人与外物的契合交感。庄子不从认知的立场去追问,却以美感的态度去欣赏。在观赏时,发出深远的同情,将自我的情意投射进去,以将自我的情意投射进去,以将自我的情意投射进去,以与外物相互会通交感,而入于凝神的境界之中,物我的界限便会消解融合,然后浑然成一体,这全是以美学的感受来体会,决不能以科学的分析来理解。

庄子透过“美感的经验”,借蝶化的寓言来破除自我执迷,泯除物我的隔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融为一大和谐的存在体。

庄子将自我、个人变形而为蝴蝶,以喻人性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反观现代人,饱受重重的约束。这种情形,在现代文学卡夫卡的寓言《变形记》中表露无疑。寓言说:有一天,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为大甲虫,躺在床上。格里高尔是个旅行推销员。他每天要在清晨四时起床,赶搭五时的火车到公司去听命往各处去推销棉布。上司的面孔和呆板的工作使他非常厌恶这份差事,但是为了替父亲偿还债务,不得不忍受下去。这天,格里高尔在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不是原来的人形,竟变成一只硕大的甲虫。他想爬出卧室去赶早班车,但却感到自己行动吃力、言词含糊··

这寓言之所以受人重视,因为隐含的意义很多:卡夫卡以格里高尔的遭遇代表现代人所承受 的时间压缩感、空间囚禁感、与外界的疏离感,以及现实生活的逼迫感··

如果我们把眼光移视到现在,我们立刻就会感到现代人发明了伟大的机械,又使自己成为机械的奴隶,这种作茧自缚的情况,正如卡夫卡在《洞穴》中所描述的:“个人显然变成某种动物,在洞穴中,掘建一个出口又一个出口,以保护自己;但却永远走不出洞穴。”这是现

代人最深沉的悲哀。从这里,我们可以更深一层地体会庄子蝴蝶所象征的意义。庄子和卡夫卡一样,也将人转化为动物,但是他是借蝴蝶来比喻人类“自适其志”:蝴蝶翩翩飞舞,翱翔各处,不受空间的限制;它悠游自在,不受时间的催促;飘然而飞,没有陈规的制约,也无戒律的重压。同时,蝶儿逍遥自适于阳光、空气、花朵、果园之中—这象征着人生如蝶儿般活跃的于下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并且,在和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花朵以及芬芳的果园之间,可任意地自我吸取,自我选择—这意味着人类意志的自由和可羡。

…… …… 余下全文

篇二 :齐物论 读后感

万物有别,道通为一

——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对于庄子,大家都并不陌生,中学时期我们都学过他的《逍遥游》、《庄周梦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些名句我们至今尚能娓娓道来,庄周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庄周梦蝶的故事便出自庄子的《齐物论》。近期我也读了一下庄子的这篇名篇,感触颇深,若要了解这篇文章,首先得从题目入手,齐物论是谓何意?齐物论是齐物和齐论的结合,二者的结合方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 即不是认识论的问题; 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 以道观之, 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 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 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庄子所谓的“齐物”,是指世界万物包括人的本性和情感貌似存在差异,其实是齐一的;所谓“齐论”,是指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貌似各不相同,但世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人们的认识说到底也应是齐一的。

《齐物论》的开头,庄子借南郭子字的口述说他的思想。南郭子坐着好像丧失了魂一样,颜成子问他:“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在这里南郭子已经悟道了,而悟道后的失落感使他不适应,自己远离了以前的世界,和别人的交流会有困难但他还是对颜成子说,你听过人籁而没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而没听过天籁。在这里,人籁是道体现在人身上的信息,地籁是道体现在在天地上的信息,天籁是道本身的信息。而庄子追求的就是天籁。人籁、地籁和天籁的差别其实是道的差别。庄子追求的是广博的知识,而不是狭隘的知识,庄子描述了人与外界争斗的表现和一般生活上遭遇的不幸,点名诸多情感是什么,是歪曲道的体现。庄子看到了是非心会歪曲道,认为是非是小道是小智,应用到的智慧去化解和超越。

…… …… 余下全文

篇三 :《庄子》读后感

专业:管理科学1001 学号:2501100119 姓名: 许媛媛

《庄子》读后感

犹记得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才对庄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因为我们课本上节选了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们那时的课堂学习任务。直到那时我才初次接触到了《庄子》,后来又渐渐地许多关于庄子的文章,也逐步体会到了庄子的“无为”即无所作为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现世之人陷于滚滚红尘之中,诸多诱惑,只怕多半已丢失了一颗宁静的心灵和睿智的目光。读《庄子》却仿佛超脱尘世,另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感觉 。《庄子》开篇就是《逍遥游》,这篇文章收录于高中语文课本,讲到一个姑射山上的神人,皮肤洁白像冰雪一样,温柔美丽像未出嫁的姑娘,不吃粮食,只喝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着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这里所说之“游”并不是指形游、身游,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放任。此篇《逍遥游》是庄子人生态度的综括,主要是阐述人生生存的方式:无为。其实,道家并不是只知道吸风饮露、不食五谷、遨游天下,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庄子所提出来的“外化而内不化”,是要我们的心灵逐渐地腾空,把我们心中的杂念逐渐的排除,让我们心底真正那个内化的依据能够有所秉承。而外在,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少了很多纷争,少了很多矛盾,最后会获得一个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的呐喊,紧随这喊声去做出相应

的行动。珍惜眼前的一切,从每一天中总结人生的意义,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认真的去聆听自己那可爱的心声。既然说到庄子,则必然要说到《缮性》中的“庄子钓于濮水”一文了,我最为欣赏他的那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深深地被他的那份自由超然的人生态度所感染。另外,还记得庄子在《大宗师》里面,讲了这么一个老人的经验:一个老者,年事已经很高了,却面如孩童。别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年轻? 老人说:我懂得道啊。要参透圣人之道,必须有所持守。这持守参悟,有七个阶段:“悟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也,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也,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也,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不死不生”。这样得首先忘记天下所有牵绊自己的人情事故;也要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不去想明天自己生命中还有哪件事没有做?超越了生死,活在当下,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安详地穿越人生。于是,心灵开始有了虚灵之境。然后,不会再孤立地看很多事了。当古人的切肤之感、天地之叹都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时,就达到庄子所说的第七重境界了——不死不生。当然,这七重境界,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而言,做起来太困难了。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有几个人能做到完全不顾及“物质”而单纯追逐“精神”的超脱,至少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是做不到的。但庄子的人生境界,给今天被物欲所累的人们一种提示,怎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也许范仲淹那种超

…… …… 余下全文

篇四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 。 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也许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也许我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然而,过多的奢求和索取,会让我们的心像无底的深渊,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这些离我们太遥远!

…… …… 余下全文

篇五 :庄子传读后感

《庄子传》读后感

读了《庄子传》,让我懂得了很多,虽然里面有些东西我还是不太明白,但我想以后还是会有时间再读一遍的。

我们现在都认为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与我们无关了,其实儿童节不仅是小孩子们的节日,也是我们成年人的节日,我们可以借此来回味一下我们的童年,来思索一下我们的现在,来反想一下:我们的生活过的快乐吗?有些人觉得那是小孩子的节日与我何干?可是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大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为什么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总是在形容孩子们?我什么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总是发生在大人们之间?为什么属于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越来越淡漠….面对孩子们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

记得以前逛街时路过一所小学,正好赶上小学生放学,小朋友们按班级排队离校,并灿烂地向老师招手,大声喊着:“老师再见!”那一张张虔诚的稚嫩的笑脸告诉我,他们所有的声音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单纯的,没有其它任何杂质的。而我们大人呢?见了熟人我们也许会热情地打招呼,微笑地寒喧,关心地嘘寒问暖,可你能保证你的每次微笑和热情都是真诚的吗?也许是出于面子,也许是假意奉承,也许是阳奉阴违,当然也有诚心诚意的时候,可必竟包含了种种其它的目的和成分在里面。面对孩子们,我们正是缺少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和单纯,如果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些虚伪和伪装多了些诚挚和单纯,那么,人们之间还会产生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吗?

虽然岁月无情催人老,但只要我们的心不老,只要我们能保持那份童真,那份属于大人的童心,再加上一份海纳百川的心胸,快乐谁又能挡的住呢?

而庄子传折射了庄子的人生观,庄子的哲学思想、人品,还有他那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文章,都深深吸引着我。

庄子将恬静的幸福,关在自己的心内,而将庸俗的世界,关在了自己的心外。庄周梦蝶,是一种境界。庄周的一生好令人羡慕,有挚友惠施, 是他一生的财富,有爱妻颜玉,让他的一生不孤独。他的无为而治,忘我忘物的心境,旁人无法真正的领悟,当朋友惠施问庄周妻子颜玉:“你跟庄兄过了一辈子,也没有学到他的逍遥啊?”颜玉回答说:“哼!我若学到他的逍遥,我们 一家早就饿死了。”“是啊!”庄周自己都感叹,“若没有这么一个风雨同舟的贤妻,恐怕也活不到今天。”惠施与庄周是辩友、一生的挚友,人生观、价值观总不相同,怎么就能是莫逆之交?庄子与妻子颜玉恩爱一生,相扶到老,而颜玉也根本不信他所谓的那个道。我对这两点其实挺不解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一)

宿命的缺口就在那里,在森林或者是城市的哪一个角落里。叫乌鸦的少年附在田村卡夫卡的身后,随时都会从男孩子的身体出钻出来,采用冷静的理性的也可能的狂野的思想来审视眼前少年的行径或思想。这有点玄幻和蒙太奇的手法,带有视觉的冲击效果。卡夫卡在捷克语里面是乌鸦的意思,就是那种叫声凶悍尖利的面目似乎可憎的大鸟,在国人的潜意识里,其代表的凶邪是牢不可破的。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药》一文中也曾用一只黑色的乌鸦站立在坟头来渲染悲鸣的沉重气氛,并以次来加剧文章里压抑及灰暗的效果。但有趣的是日本人对待乌鸦的态度并不向国人这般不友好。在日本满城的乌鸦,大有乌鸦走俏的姿态。

采用'卡夫卡式'来描述生活的荒谬,在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春树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混乱的,缺乏安全和宁静的十五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剧烈的撞击。在小说里,梦幻和超越自然意志的力量看似虚幻的,处在一种神秘的伪真实的环境中。仿佛越过正常的哲理直接进入所谓的看不见的灵魂深处,抵达一片原始的平静的,没有矛盾冲突却并不荒凉的宁静里去。田村卡夫卡怀揣恐惧和希望离家出走,想寻找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懵懂的,自己并不确定其具体形态的所在。少年一面有莫名的真切的对成长对未来的惊恐,一面却又追随来自内心深切的痛苦的欢喜和希望,如同鸟儿的一对翅膀,两者间有尖锐的交锋和缠绵的纠缠。在森林里,少年在迷宫一样的场景里犹豫着,恐惧中,也体验着孤独的快乐和憧憬。远处是什么?再远处是什么?纵横交错的丛林,偶然再现的丛林里的平整的草地,阳光温暖的从缺缝中照射下来,少年感觉到真实的热度。这丛林里的迷宫其实是你内心的迷宫,春树把这种观点一直贯穿在小说里,并反复的在不断设置的场景中展示出来。

梦境和玄幻的描写也是为了渲染主人公内在的矛盾和渴求。渴望纯粹的爱情,对性的探求,以及亲情的追索,在少年卡夫卡身上一一呈现出来。所有的少年人不能理解的惶恐和希求都被春树放在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怪异的巨大的场景里了,集体昏迷事件,中田混沌超自然的功能事件,佐伯灵魂离体事件,等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都是环绕着少年出走,探索,返还这一背景展开。背离常理,背离正常的逻辑思维,甚至背离约定俗称的伦理道德的描述,在小说里比比皆是,好像让读者走进了一个迷幻奇妙,充斥着离奇血腥的容器里,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完全找不到出口。冷峻的不失激情的笔触,准确独特的喻句,是村上春树在揭示主人公内心经历的过程中所持有的独特的文字魅力,构建一个错综复杂,矛盾跌加的外部场所,在深层次上慢慢揭开田村卡夫卡慌乱期待的精神领域,触及成长过程中少年最敏感最敏锐的情感变化。小说特意增加了一个临界点,这是在丛林中开启的一道门,是现实和虚幻的两个世界的分水岭,如同过去和将来的一道关卡。陷入门里的佐伯走不出来,她永远把自己沉寂在十五岁的少女时代,无法面对变换了的真实的现实社会。可以这样说,佐伯和卡夫卡其实是相互矛盾相互补充的参照体,佐伯的陷入和卡夫卡的奋力拔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卡夫卡要挣脱灰暗思想的束缚,必须有一个可以凭借的实体,春树把她安排为抛弃少年的不负责任的母亲,她给以少年肉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可以是少年的另一个自己,少年从她的身体里分娩出来,孤独的成长,在迷宫一样的思想缝隙里艰难的探索,无法突破。这时候,她又突然出现了,以沉寂在过去时光里的青春少女的形象冲撞着少年的心。春树提前在少年的身上设置了一个预言,只有和母亲交合才能完成那样的自我突破。这个情节是痛苦的,激烈的,是矛盾的最后会集点,也是少年摆脱旧我,塑造新我的唯一途径。>故事

…… …… 余下全文

篇七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最近因为学校的活动,我阅读了李泽楷先生的《美的历程》,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通过它,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我明白了以前的我是多么幼稚,每个人生来都是具备了爱美之心的,这种对美的追求是人生而就有的,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在阅读李泽楷先生的《美的历程》之前,我心中的美很简单,灯火辉煌的街道,星光闪耀的星空,但其实那只是一种世俗的东西,虽不是丑,但也远远称不上“美”。真正的美是由里及外,需要用时间去慢慢品味的,这就是我在读了《美的历程》之后的最大感触。 翻开书,《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它从远古时代开始写起,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饕餮“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和“忘我”之境,直到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和“浪漫共流”,有时一泻千里,有时涓涓细流;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娓娓道来。让我这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看得既吃力,又欲罢不能。 这段历程,让我心中充满了涟漪。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挣扎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鸟瞰着美伴随着时间流淌千年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渐渐发现,美是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的。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只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书心得

正视生命包袱 诠释璀璨人生

—— 读《生命不能没有包袱》有感

最近抽空读了《生命不能没有包袱》精品文摘,收获颇丰,感慨也颇多。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我梳理了纷乱的思绪,找到了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我爱和希望。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这个平时常常挂着嘴边,就那么简单的一个单词,这些日子来,如一叶飘荡不定的小舟,总在我的脑海里沉浮。这“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另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当我还纠结于此脑海里仍是茫然一片的时候,是它——包袱,如一道亮丽的五彩光照进了我迷茫已久的心。包袱,虽然让我们承受了压力,但生命却因它而变得精彩。寒风白雪,横扫万里,覆压一切,唯青松抵挡无穷压力,苍翠挺拔,构造了一幅冰封千里,青松傲立的琥珀世界;大漠黄沙,朔朔烈风,如饥虎恶狮吞噬一切,唯白杨任风沙肆虐,傲然挺立,在金色世界中展现一道亮丽风景。风雪为压力,松杨似人生,松杨因风雪而雄伟,人生因压力而精彩。渊明桃花园里觅宁静,多么令人神往。那却只是庄周梦蝶的了然一梦,神思向往的海市蜃楼。压力如明月清风,日光夜空,充斥天地间每个角落。令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便只能坦然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压力给了我生命

的坎坷磨难,我却用它精彩人生。只有正视生命中的包袱,承担起那无可躲避的压力,生命才会更加璀璨。

没有人能拒绝生命中的包袱。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包袱,把它们看作是通向人生之巅的阶梯,一步步踏上去,最终通往生命的精彩处。让我们扼住包袱的“喉咙”,化包袱为前进动力,驶向成功的彼岸。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只要你还在为你的梦想、你的人生努力,为你期待的生活奋斗,你的人生就是闪闪发光的。越是努力,你就越会幸运。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压力下辉煌。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长。意志,总在磨炼和困苦中坚强。让生命在压力中飞翔,让人生在包袱中绚丽!想要成功,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