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沉香屑第一炉香

张爱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第一部惊世之作,这篇小说创作于19xx年,是张爱玲将残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此时的张爱玲涉世未深,还仅仅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然而字里行间却浑然是一种苍凉的感觉,读起来往往令人泛起生生的绝望。

这是一部描写战时香港的中篇小说,写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在小说的开头,张爱玲写道“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斑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讲完了。”我看来,这似乎不像是一本小说,倒更像是一位历经世事风霜的老者,捧着一杯香茗,摇着藤椅,看阳光洒满周身,身边围着一群年轻的孩子,款款道来。

一个从上海随家来港求学的女孩子葛薇龙,在全家要搬回上海之际,投靠了早年与其父反目的姑妈,她是大富翁的小妾,当初不顾家人反对,与港商结合,而今港商已死,留给她大量财富,现在她要以这些花费她青春时日的钱来玩爱情游戏,以挽回过去的时光,薇龙几不经意地就被这里的殖民地空气腐蚀了,成为姑妈二世,既为姑妈弄人,又为纨丈夫弄钱。

小说的女主人公薇龙是一个清醒的沉沦者,她只是为了她微薄的愿望与幸福,付出相应的代价。她明知环境不好,可是她总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可是才三个月功夫,她就已经对这里的生活上瘾了,想要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 她几无尊严地固执地爱着乔琪这个花花公子,她贪恋乔琪给她的温暖,乔琪的一个亲吻就让她傻傻地觉得至少乔琪今晚是爱她的,这一点愉快的回忆是她的,谁也不能够抢掉它,这样一个卑微的存活的女子,真是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的这个样子,她起初鄙视这样的女子,最后自己却实实变成这样的女子,陷进去,无可自拔。

小说中说道人们常以为自己担负得起这样一种愿望代价的重量,她也以为她可以,可是这年头,没有那一个人是罗曼蒂克的傻子,其实她也不过是可以供人利用的筹码,有人需要她来赚钱,有人需要他来捧场,有人需要她的美色,这俨然是一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 …… 余下全文

篇二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弃韶光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有感

葛薇龙初次站到那宽绰的回廊上的时候,便看到了那“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是那样震撼人心的美丽,堪堪点燃了普通贫寒的女子心里的艳羡。

巍巍的白房子里,处处都有着中西合璧不协调的格调,却因着摆放的器物奢华名贵,掩盖了所有的不堪,蒙了少女的眼睛。

她在山路上回过头望那座有点像古代皇陵的巍巍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掩映在树林之间,月亮发白的光,照在她的身上。

那个潮湿的春天傍晚,她终究还是提着小皮箱走了进去罢。

一橱子的华丽服饰,少女锁了门偷偷试穿,“家常的织锦袍子,纱的,绸的,软缎的,短外套,长外套,海滩上用的披风,睡衣,浴衣,夜礼服,喝鸡尾酒的下午服,在家见客穿的半正式的晚餐服,色色俱全。”

明白过来,哪里不懂得意思?她是不能够安心的,不然不会说:“这跟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讨人,有什么分别?”

可她又期待,蒙着被子听楼下的爵士乐,对自己说了两遍:“看看也好。”

这场力量悬殊的对峙,她又哪里是对手?

遇见爱情的时候,薇龙觉得自己傻。

“她听说过,有一个人逛了庐山回来,带了七八只坛子,里面装满了庐山驰名天下的白云,预备随时放一些出来点缀他的花园。为了爱而结婚的人,不是和把云装在坛子里的人一样的傻么!” 可是她又不得不傻。

“她明明知道乔琪不过是一个极普通的浪子,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他引起的她不可理喻的蛮暴的热情。”

即使在天边发白的黎明里撞见那纠缠的两人,她的挚爱已然随风而去。

即使在拒绝了司徒协给自己套上那副玉镯子之后,她还是陷入了这个可怕的局里。

她觉得自己还是爱着他,所以为着能够嫁给他留下来,她终于对着梁太太小声说道:“我没有钱,但是??我可以赚钱。”

这一场堕落,比想象要迅疾得多。

同他在湾仔看热闹,在众人铺天盖地的热闹之中只觉得心惊,“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

…… …… 余下全文

篇三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华美的凋零,清醒的沉沦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经典片段

1.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个人评点:开头巧妙,以一种看似平淡的态度,讲述一个实则不平淡的故事。以此说明,在那样的年代,如葛薇龙一样的悲剧其实很多。

2.“总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可鄙的一个人。那时候,你也要懊悔你为我牺牲了这许多!一气,就把我杀了,也说不定!我简直害怕!”薇龙笑道:“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个人评点:人物个性鲜明。玩笑的语气中透着坚强与倔强,被骗又怎么了?懊悔又怎么了?我全都愿意,只要我爱你。这或许是张爱玲笔下诸多女性的共同特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依然带着脚镣跳悲凉的舞蹈。

3.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头上是紫黝黝的蓝天,天尽头是紫黝黝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物??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还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苍凉,无边的恐惧,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

个人评点:环境是苍凉的,社会是苍凉的,人物的内心也是苍凉的。面对看不清的未来,葛薇龙没有安全感,她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她只有这样逃避,逃避在眼前日常的琐碎中,渐渐麻痹自己,同时她也深知,这样的“暂时的休息”很快会到尽头。此段是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来使人震撼。

4.姑母家里的花园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草坪,四周绕着矮矮的白石字栏杆,栏杆外就是一片荒山。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园子里也有一排修剪得齐齐整整的长青树,疏疏落落两个花床,种着艳丽的英国玫瑰,都是布置谨严,一丝不乱,就像漆盘上淡淡的工笔彩绘。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天,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

…… …… 余下全文

篇四 :浅析《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哭与笑

浅析《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哭与笑

小说中多次出现笑,哭哭笑笑即人生。

睇睇悄悄地笑,细着嗓子笑,掌不住笑了;睨儿格格的笑,薇龙第一次去姑妈家时,恰巧遇见两个女仆在笑闹。精明的睇睇,一针见血地指出主人和乔琪见不得人的勾当,她的笑是嘲笑。她们的闲扯与胡闹,显出她们日常生活的单调、无聊以及闲话三七的快乐。

梁太太见乔琪开车走后,“鼻子里酸酸地一笑”,这笑乃是被作弄后不甘心而又想挽回面子的苦笑,又带着几点醋意。薇龙被姑妈毫不留情地冷嘲热讽后,“原是浓浓的一堆笑,这时笑便冻在嘴唇上”,这是极窘迫极尴尬的笑,是求人时不得已的赔笑。在被嘲弄以及睨儿虽是一番好意却让薇龙面子上不好看后,薇龙“滚下来的两行泪珠,更觉得冰凉的,直凉进心窝子里去”,这是她在感受人情淡漠之后伤心的泪,亲姑妈尚且如此,何况别人?

在梁太太答应薇龙后,睨儿“特地赶来,含笑挥手”,可见睨儿八面玲珑的个性,但她又是被逼的,薇龙以后就俨然半个主子,她想好好混,就必须迎合薇龙的欢心。

薇龙正式搬到姑妈家、整理荷包时,传来楼下一阵女人的笑声,“又滑又甜”,这也许是她们麻木的逢场作戏的笑,这种快乐如同鸦片,让人上瘾,薇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晚,薇龙“微笑着入睡”,可见她对新环境的满足和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无限憧憬。

因为乔琪,梁太太与睇睇发生了激烈的口角,梁见她指出自己的荒淫不羁的生活时,“反倒笑了”,这是自嘲又是胜利的笑,反映出她的精明和阴险。知晓主人的意思后,睇睇“呆了半晌,方才顿脚大哭起来”,以至“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她之于主人就如同左右手的作用,可还是成了梁与乔调情的牺牲品。当她想满足自己的情欲时,却被骂作“贱”、“天生的丫头坯子”,因为她是个下人。不光如此,她还被主人赶走。在梁家虽是不自由的,但物质生活不用愁,前文提及睨儿穿的是“朱漆描金折枝梅的玲珑木屐”,她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离开极有可能面临温饱问题,因而她哭了,这是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的无助的哭诉。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 我爱读张爱玲。

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爱上了这么一个民国时期的内心充满忧郁,充满悲愤的奇女子。也许说她充满悲愤有些为过,因为她根本就是一个活的很潇洒的人,她不会在意任何的人和事。但是她的生活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充满悲情的。然而,我又确确实实是爱她的,也许自我第一次读她的小说起就已经深深地爱上她了吧?我折服于她笔下唯美的文字,叹服于她笔下生动的人物,更倾服于她对人生、对人情的剖析。她是一位奇女子,不拘泥于尘世枷锁的束缚,活的个性、活的自由、活的洒脱。同时,她又是活的辛苦、活的心痛、活的悲情的。因为她对人生、对人事看的太透彻,以致于她不相信生活,不相信爱情,不相信人生。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你美貌与智慧,必然会给你更多的磨难与心伤。爱玲是上帝的杰作,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争议的矛盾体,一如爱玲留给世人的《第一炉香》。

因为她的犀利,她的睿智,她对周边的人、事、情看的太透彻,于是她无奈地把现实浓缩成了一段充满悲情,充满无助的人生。也许,更多的是她自生的写照吧?

用一炉香的时间,讲一段故事,剖析一段人生,展现一个社会。就像贾既是假,爱玲是聪明的。

更多的人看《第一炉香》愿意纠结于故事的情节,在意于故事人世情的写照。愿意更多地谈论薇龙于乔琪乔似存在而又不存在的爱情。也许,我应该是更多人之外的人吧?我更愿意去了解不同的角色。

葛薇龙是悲情的,也许爱玲也是同情她的吧?

葛薇龙,是黛玉的一部分化身,寄人篱下,为了生存寄生于他人的生活之中。黛玉是幸运的,至少她的生活还有宝玉,还有一份真正的爱。薇龙,注定是充满悲剧的,从她出场的那一刻起,因为她是爱玲笔下的人物。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内心纯洁,不善言语,她与黛玉有太多的相似。然而,为了生存,她选择在物欲横流的香港向原本是自己的亲人的姑母求助就注定她不会有幸福的未来,因为在那个世界里只有利益,没有亲情。也注定她的结局比黛玉更充满悲情,而且不为人所过多同情。薇龙是没有幸运可言的,她选择向梁太太求助,同时就选择了像梁太太一样的人生。然而,爱玲多少还是不愿意太过残忍的,至少,她依然让薇龙还有乔琪乔,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可言,但是,在金钱的世界里,乔琪乔终究给她带来过快乐,让她看到过希望。只是,薇龙终究只是梁太太用于拉拢人的工具。

…… …… 余下全文

篇六 :沉香冷却,余香犹在——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沉香冷却,余香犹在——读张爱玲《小团圆》有感

以前时代的事情,渐化作一卷电影胶片,桥段;一张老照片,黑白;一段别人看的故事,不明。渐渐落了微尘,泛了昏黄。皆那么无言,却是仅有的痕迹,让这世界记得。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生前写了太多经典,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她逝后才面世的作品,《小团圆》。

那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她一度欲销毁。《小团圆》是篇近似于自传体的小说。张爱玲的魅力在于,文字到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你心里去。她的言辞无比精致,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我是“张迷”,迷恋她的文字,迷恋阅读她文字时的感觉。她的文字仿若附着魔力,有让人爱上她写的故事,她这个人的欲望。她写文字像蜘蛛编织它的网,让人渐渐坠进去,陷下去不上来也宁愿。十里洋场,她穿着另类时髦,古装短袄旗袍,上海滩,她是最浓郁的一道沉香。胡兰成,只能说他毁了张爱玲这个人,却成就了“张爱玲”这个名字,这个作家。尽管张爱玲的一生过得悲凉而忧伤,可我想,她的心是充实的,毕竟,她来过了,有太多东西能够证明她来过已足够。她,空白地来到这世上,空白地离开这世上,却填补了世上的空白。

在09年的4月《小团圆》才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有点儿神秘有点儿兴奋,《小团圆》的女主角——九莉,她是张爱玲本身的写照,九莉具备特殊的文采,因此吸引了之雍,一如张爱玲因文章吸引了胡兰成一样,正如他们的初相遇呵。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故事原是她张爱玲自己和胡兰成的故事,但读起来,却不像看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经历那般强烈和忧怨,张爱玲的叙述给我感觉有些淡,是无奈后的释然?还是彻底的心灰意冷?她像写别人的故事给自己看一般,有了几分洒脱。张爱玲这样说《小团圆》:“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那么,幻灭后,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是很长的回忆和自己曾来过的证明,以及,拥有的停留。毕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圆满和存在才是有价值的,纵算完全幻灭,亦是存在的结果和证明,因为,如果没有存在过,连幻灭都没有。存在的痕迹是要留给这个世界上自己爱过的人,和爱过自己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七 :张爱玲传读后感

张爱玲读后感

其实一开始对张爱玲并没有很多的认识,只知道她是很著名的作家,很受人喜欢,写的小说很被喜欢。尽管从小就听过她,却只看过她的《倾城之恋》。当时看的时候也是很粗略地一扫而过,以至于现在有些情节已相比不太起来,对于“倾城”之说,也没有很深刻的理解。现在来看《张爱玲传》,才对张爱玲有了更多的理解,但也不算全面和深入。

都说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显然地,这对于张爱玲来说同样是适用的。出生于那样一个显赫的封建贵族家庭,虽然张家早就走向了下坡路,但旧制度的崩坏一时还没有打破这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平静。张爱玲的幼年就是在富裕的物质生活、阔绰的排场下度过的。两岁时她的家搬到了天津,幼时的她生活在各种旧式生活活动中,常由佣人抱着走亲做客,开始熟悉节日庆吊,亲友往还。再长大一点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学习传统文化,背诗词古言。张爱玲的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做赋,这对她的学习都有一定影响。幼年的生活于她而言是“温暖朦胧的、橙红色的岁月”,此时的她是快乐的吧。 然而,在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张爱玲对西式教育也有着深深的向往。这是因为她的母亲,一位从海外归来,追求新文化的女性。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开始学习做西式淑女,跟母亲学画图,学钢琴,学英语,对母亲艳羡崇拜,对西式生活憧憬着。后来父母离婚,在父亲家里受到严重的不公平对待,甚至差点因病而死,于是她逃到母亲家中,开始她一心向往的生活。但她与母亲的隔阂渐渐加深,母亲致力于培育她成为一名标准的淑女,但她却常常让母亲失望。母亲对她的冷淡也使她的生活越来越不愉快。

张爱玲接受的教育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化,而她的写作才能从小便体现出来了。读书时她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曾在学校文刊上发表作品。张爱玲读书非常刻苦,她的成绩也非常好,几乎是门门功课第一。在出国留学深造的计划失败后,她进入香港大学学习,在此阶段内打下了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底子,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 …… 余下全文

篇八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

篇一: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

书中一对守旧的男女,虽然有难能可贵的爱情,因为太自私精明算计的缘故,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却因为一场战争成全了那段恋情。男男女女,弯弯绕绕的精明与机心,因为生死苦难的危机关头,倒成全了他们,成全他们不再变得自我保护精于算计,精于打算环境,而难能安实走进平常的婚姻。柳原也不再在流苏耳边说俏皮话了,他留着说给别的女人听。他将流苏当自家的女人看待。

战乱时期,香港沦陷的日子,他们讲究不起来。每日去菜场买菜,过紧紧巴巴的油盐日子。是在一位落难的访客来临,柳原才突然介绍说,他娶了流苏作太太呢。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点。当她的钱财被盘剥净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成了拖累和多余。为了逃脱守寡的命运,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她希望得到一纸婚约。她觉得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但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范柳原是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爱情和婚姻。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渴望安稳。他知道白流苏不爱他,却仍不只一次的问:“你爱我吗?” 面对白流苏的反问,他冷冷的说“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爱情在他眼中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想望”他渴望得到却吝啬付出,他甚至认为 婚姻就是长期卖淫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