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2)感悟孟子超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文章的论述特点

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分析文章。

四、教学方法:预习法,诵读法,讨论法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关于“仁政”思想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题目的意思:

“道”即“王道”,得道:施行“仁政”,助:帮助,失道:不施行仁政,也就是违背道义

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学生翻译)

师:这位同学翻译得很好。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2)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的思想,他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施行“仁政”。

(三)精读品味

(1)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不如”是比不上。 “人和”是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 …… 余下全文

篇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修改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二、重点、难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修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修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修改

…… …… 余下全文

篇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执教:龙河清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感悟古今不同内涵。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言词汇,加强基础积累。

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孟子生平。

2、根据预习导学,自主释疑。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视频,从历史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于四日内成功横渡长江,取得了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这一震撼人心的壮举再次证明了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与治国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正应了亚圣孟子所阐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经典美文。

二、简介作者

(幻灯片展示有关孟子生平的填空题)

孟子是儒学大家,名轲,字子舆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思想 家、 政治 家、教育家。他是 儒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与弟子著有《 孟子 》一书,该书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明确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议论文,本节课我们打算完成以下任务。(幻灯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思想内容,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此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在教师示范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并听清楚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 (多媒体配乐示范读课文)

2、学生展示所画字词,并讲解画那些字词的理由,同时其他同学注意做好标记。

…… …… 余下全文

篇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一) 整体感悟

1、此章阐发了孟子“仁政”的主张,讲的是民心向背的问题

2、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为最重要

3、“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结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说明“地利”不足恃的语句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8、这篇短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域民”“固国”“威天下”是治国的程序,须将前一阶段的事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目标。

10、“得道者多助”中的“得道者”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道”指:人和。君子“得道”的好处有:域民、固国、威天下、天下顺之、战必胜矣

11、从文章来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12、文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答: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反映了孟子民本(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13、文章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者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实质上是想借论战争来阐明:实行“仁政”(或“王道”)的必要性。

14、第一大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怎样论证?论证论点时,用的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答:从两方面进行论证,先论证“人和”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再论证人和的实质(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 余下全文

篇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感悟古今不同内涵。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言词汇,加强基础积累。

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孟子生平。

2.根据预习导学,自主释疑。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视频,从历史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于四日内成功横渡长江,取得了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这一震撼人心的壮举再次证明了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与治国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正应了亚圣孟子所阐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经典美文。

二、简介作者

(幻灯片展示有关孟子生平的填空题)

孟子是儒学大家,名轲,字子舆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思想 家、 政治 家、教育家。他是 儒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与弟子著有《 孟子 》一书,该书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明确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议论文,本节课我们打算完成以下任务。(幻灯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思想内容,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此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在教师示范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并听清楚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

(多媒体配乐示范读课文)

2.学生展示所画字词,并讲解画那些字词的理由,同时其他同学注意做好标记。

…… …… 余下全文

篇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 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

(3)用预读、译读、品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意蕴。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了解逐层论证的写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论证结构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 品读法,解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教学设计

…… …… 余下全文

篇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秘密★一个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题

一、作者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被后人并称为“孔孟”。(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儒家经典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以德服人)。南宋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二、重点字词句

1. 重点解释 妹的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

4. 一词多义 七里之郭:外城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环而攻之:围 ..

国恒亡:国家 委而去之:放弃 ..

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委而去之:离开 ..

国险而民附:地势 域民:限制 ..

郭:助词,的 固国:巩固 ..

至:动词,到 固国:国防 ..

5. 文言虚词 威天下:震慑 .

三里之城:助词,的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

夫环而攻之:连词,表顺接 .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

必有得天时者矣:语气助词 .多助之至:极点

以天下之所顺:介词,表示凭2. 通假字 .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

3. 古今异义

城非不高也:城墙/城市 .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池塘 .委而去之:放弃/委托 .

委而去之:离开/到某地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地.

域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士兵 .

攻亲戚之所畔:内外亲属,包..

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不包括父母、妻子、丈夫、兄弟姐

借的条件 6. 重点断句节奏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域名/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