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湖光山色》读后感

《湖光山色》读后感

读了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感触很深,真的是农村生活的写照,的确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小说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寻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表现了一颗高贵灵魂在乡村剧变背景下的惊悸和固守。我们撒播种子使出精力投下资本,然后渴望着收获,可获得的常常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在这本书中,命运也和主人公暖暖开着残酷的玩笑。在这个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中,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出身于一个靠打渔为生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拮据,初中上完就去北京打工了,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他也特别懂事,或许是因为很小就生活在楚王庄这样的地方,造就了她的性格中具有乡村女性的野性、善良、精明、勤劳能干;它不仅外表美,心灵也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可是她的命运是曲折的艰辛的,在北京打工期间母亲生病了,他不得不带着挣来的钱回家给母亲看病,不得不留在家里干家务,他在外边打工时见了一点世面,也算是村子里的新女性了,也知道收拾自己,也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村里有一些青年男子就会故意和她搭讪,尤其是村主任詹石蹬的弟弟詹石梯看上了他,来提亲,暖暖拒绝了,她嫁给了他童年时的青梅竹马—旷开田。旷家家境不好,他在家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和旷开田结合了,受到了家人和邻居的议论,而且还得罪了村主任一家,这为她以后生活埋下苦果。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对于暖暖和开田固然是幸福的,但家里的经济拮据,使得他们生活的很艰难。他们没有输在这里,想办法挣钱过日子,可是第一次就让卖除草剂一个人骗了,害的本来就很困难的家庭,又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开田还被关进派出所,为了让开田出来,他不得不去求村主任,可是詹石蹬还记着过去的恩怨,以权压人,逼迫之下让暖暖和他发生关系,才把开田救出来。回来之后就想着怎么赚钱赔偿庄里人的损失,在一次偶然中北京学者谭老伯一群人来楚王庄考察楚长城,使得这一家有了挣钱的机会,楚长城、凌岩寺、丹江湖这几个地方都成为游人观看的景点,谭老伯经过考察将楚长城的相关情况发表在报刊上,吸引了很多游人,刚开始零零散散有一些游人来观看楚长城,最初只在暖暖家里住宿吃饭,他们可以赚一些钱,每次只有三五个人,他们家里还能应付,可是后来有时来的人很多,他们家里地方小,很难应付过来。开田和暖暖准备扩建房屋,但是需要村主任批宅基地,开田带东西去求詹石蹬,他不同意,最后没办法还是暖暖去了,和上次一样被他糟蹋了,暖暖忍辱负重,把痛苦和眼泪都忍了,也没告诉旷开田,他们就这样盖了几间楚地居,随着有人的增多,他们赚了一些钱,后来楚长城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来了一位投资商薛传新,又建了一座赏心苑,加之开田也当上了村主任,新事物带来了不少经济利益,可是这座南方美景旅游公司,也招来了不少麻烦,给楚王庄的乡亲们既带来好处,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祸患。

…… …… 余下全文

篇二 :《湖光山色》读后感

《湖光山色》读后感

看完了《湖光山色》,说实话有点失望,心目中的矛盾文学奖作品述说了这样一个好人好报的故事,不够深刻,远不如余华的《活着》给我带来的震撼,或者是安妮的《莲花》之空灵。

文中写了一个名叫楚暖暖的在京城见了半年市面的女孩,在自己的家乡与命运,与陈旧观念,与恶势力抗争的故事,敢爱敢恨,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敢于伸张正义,有经济头脑,孝敬父母......几乎这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就连身材外貌也是华丽丽的一流,可能正是因为她太完美,留给读者的印象就不完美了。

大量平实、朴素的乡土语言,真真的和当年赵树理的有得一比,就连人物的名字也是很统一的:青葱、黑豆、开田、石磴、禾禾。 为什么城市中的人不愁吃不愁穿,家庭月收入动辄过万(当然,城市里生活的压力就是他妈的大),还会有空虚、寂寞、婚外情、离婚、再婚、再离婚、ONS;而乡村的生活贫瘠,一年才上万,两夫妻却可以互相扶持、白头偕老。

爱情会因为城市与乡村而不同么?

从来没有看见过,也不敢想象外公牵着一条老黄牛对梨树下喂鸡的外婆说“亲爱的,我爱你!”但他们从结婚开始经历的大风大浪,也走到了现在。或者就是因为这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所谓的封建观念,把他们踏踏实实的绑在了一起,走过了银婚、到金婚、接着就是钻石婚。

而城市里飞扬的自由与机会,让爱情变的脆弱没有承担,许多男

男女女都认真的遵循自己的本性,或虚伪,或真诚,或淫荡,或坚贞,或踏实,或浮躁。只要是情、性、欲的东西,在城市才会引起关注,哪怕是在天涯,一篇拼拼凑凑的关于一夜情的故事也可以上头条,或者拥有超高的点击率。

为什么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城市,到丽江、西藏、阳朔、雪乡、新疆、呼伦贝尔等地方去修复心灵的伤痛,去涤荡自己的灵魂?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回来?对于我而言,深圳不是一个宜居城市,但这里的确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公平竞争比北京多一点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在自己的职业上前进的更快一些的地方。除此以外,这只是一个没有底蕴的集市,一年365天24小时都开市的集市。所以我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存在。

…… …… 余下全文

篇三 :《陋室铭》读后感

《陋室铭》读后感

我喜欢古诗文,在诵读中,我独享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赏心悦目;品味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欣赏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湖光山色,但我更对《陋室铭》情有独钟,它给我淡淡的香,悠悠的甜,是真,是纯,是美。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他在文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志趣。我觉得我家生活环境和他笔下的陋室有几分相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家在一个普通的小院里,没有花园洋房的精致,但小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树的影子也时常映在我家窗户之上。我家很简陋,雨天还常漏雨,但爸爸妈妈待人诚恳热情,经常有好朋友来家做客。虽说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他们都是善良的叔叔阿姨,在他们的交谈中,我也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我做完功课,我用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云水禅心》时,爸爸在旁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妈妈在厨房快乐的做着家务,正所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志存高远,身居“陋室”而声名远播,源于他“德馨”。我立志要做他那样的人,不爱虚荣,不慕名利,从小

加强品德修养。特别是想到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虽说条件不怎么好,我也不觉感慨到“何陋之有”!

松滋市新江口镇第一小学 五(一)班 佘笑语

评语: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于朴实中见真情。小作者穿越时空,走进刘禹锡的世界里。对诗文理解透彻,感受深刻,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对照自己的家,水到渠成地发出“何陋之有”感慨,可谓点睛之笔。

辅导老师:孙承莲

…… …… 余下全文

篇四 :瓦尔登湖读后感

渴望回归

——瓦尔登湖读后感

也许当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然后才开始启程前往梦中胜境的旅程。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单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

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还会从这本宁静的经典中品读出对现代生活的揶揄和讽刺。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简明的书,因为她不晦涩,文字和文字间串联成水晶珠链一样的风铃,使得思想不得不化为清晨刮起的阵阵微风。晨昏照耀下的树林和季节变幻间的乡村和田野,水天一色下翩飞的欧鸟,树丛里惊恐逃走的小兽,垂在小灌木的枝头的饱满的浆果,这一切美好至极的景物都被作者以柔缓的笔法叙述了出来。

梭罗竭力描述了瓦尔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丽,歌颂那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瓦尔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宁静和温暖。那种宁静和温暖多么让人向往啊,每个人都想像他一样,宁静地居住于瓦尔登湖畔。但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生活里还有太多的所求,这些使我们无法抛下一切。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

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应该固执地指向宁静和自然。回归自然吧,那是人类最好的选择。但这个最好的选择,在今天,已经很难实现。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就算我们的确能放下一切,又上哪儿找寻那样一块净土?。 明知道自己不可能像梭罗那样,但总是不能够解除掉像他一样生活的念想。做一个在都市里的隐居者吧,我只能这么告诉自己,在都市里一样可以拥有宁静与自然,一切只看自己的心境。但这只不过是徒劳的谎言罢了,只能欺骗一下自己贫乏的内心,我终究是不属于瓦尔登湖的,不像梭罗,他是瓦尔登湖的孩子。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瓦尔登湖读后感

一、瓦尔登湖读后感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间有味是清欢——《瓦尔登湖》读后感

人间有味是清欢瓦尔登湖读后感

人生有味是清欢

——读《瓦尔登湖》有感

人生有味是清欢

瓦尔登湖是

他寂静的追求

淡淡的欢愉

浅饮慢酌出

人生有味

心中有味

才是清欢

——题记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海子

海子说梭罗是他天空中的云彩,如同鱼有水,鸟有翅一样,梭罗的思想已经根入他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抹色彩。如果说梭罗是海子天空的云彩,那么瓦尔登湖就是梭罗灵魂的栖居地,这块身体的栖所,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赐予他活力,灵感,与安宁。

我看的是林志豪译的版本,看到书时第一感觉很厚重,很少有人能写这么厚的散文集,开始时我还担心自己看不下去半途而废,但真的开始阅读,便直觉自己摒弃了周遭的所有,灵魂被深深的吸引了,似乎连时间都凝结在空气里了。瓦尔登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呼唤着我的灵魂去接近那片神池,去穿越历史了解梭罗。这个人,他舍弃了世间繁华,抛却了万丈红尘,只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偏安一隅,寂静的欢喜,

淡淡的欢愉,从此,人生有味是清欢。

他说,我们被迫生活得如此认真而彻底,敬畏自己的生命,拒绝任何可能的改变。我们说,这是唯一的方式;而事实上,经过圆心能画出多少直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

看着梭罗的生平,我颇感惊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但却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选择作出一番事业,而是平静的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平淡而有味的隐居生活。而他隐居时居然只有28岁,那正是大有一番作为的黄金年华,在别人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梭罗却选择了独自偏居一隅思考人生哲理,从此不问世事。这便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吧,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远离尘世,融入自然。

很遗憾的发现自己的前十八年都一直循规蹈矩的活着,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什么,但我肯定,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这样的“我们”还在不断地被复制,或者说被克隆。我们被不断的告知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然后渐渐相信认定,再告知给我们的下一代。有想过挣扎,也想过逃离,但结果却不得不屈服,因为我们生活里还有太多的所求,这些使我们无法完全抛下一切去追溯本源。我们为了“所求”,便要学着适应这所有,于是,也只能告诉自己,生活本该如此,我们便是如此悲哀的挣扎着,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七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

王莉

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和梭罗所说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合上《瓦尔登湖》淡蓝色的封面,犹如一股清凉的湖水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徐迟先生是这样评价的:“《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好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瓦尔登湖》能让你有奔赴山清水秀、未被污染之净土的冲动。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它是属于一个人的书,需要静下心来。

该书的作者是19世纪的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他在读完哈佛大学后,28岁的他于18xx年x月x日来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是他简朴生活的全部,从18xx年到18xx年,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单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并由此写就了意义深远的《瓦尔登湖》。它与《圣经》一起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此书在当代美国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瓦尔登湖》是梭罗融入自然、静心思考的结晶,全书给我留下了三个方面的深刻印象:

1、《瓦尔登湖》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唯美长卷。读完全书,仿佛跟作者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纯美的自然之旅,你会走近湖畔,走进松林,你能看到悠然而过的田野上的飞鸟、欣赏森林深处的蚁群大决战、在冰天雪地中倾听远处传来的猫头鹰的哀鸣;湖水的静美、雨中的奇景、变幻的雪冰、乡野的美梦,让你在真切的体验中深深沉醉。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

…… …… 余下全文

篇八 :游台湾有感

游台湾有感

上个月,我有幸利用婚假参加了祖国的宝岛—台湾环岛八日游,感想颇多,首先,我要感谢组织,感谢领导,正是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才有了我这一次的休假,谢谢。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台湾给我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虽然地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耕种、山青水秀、舒适温馨、适宜居住。台湾的马路并不宽,但路上交通秩序井然,八天来我都没有碰到过堵车,而且台湾的高速公路是全免费的。台湾城市的高楼不多,楼宇也多显老旧简单,但整洁实用。车行台湾顿觉天际坦荡,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可以看到数公里外的景物。结合我们农村工作,我特意观察了台湾的农村,感觉他们的发展水平比我们内陆地区高很多,农民往往居住的都是小别墅,一户农户经营很大面积的农场,而通村路真正实现了连接到每一户门口,可以说,农村就是有田园景观、房屋不拥挤的城市而已。我感觉台湾是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贫富差距很小,这些都是现阶段我们大陆地区无法比的,我们应该从台湾土地改革、组建农会等自组织,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农村建设经验中得到更多启示,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使我们的农民也富裕起来。

台湾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台湾市民的文明素质较高。台湾的城市建设虽然不宏伟,但街面却十分洁净,即使晚上有小商小贩摆摊经营,可到了早上街面仍然清洁如初;在台湾八天,

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皮鞋不需要擦,我也确实没有看到过有擦皮鞋这个行当。台湾街上没有乞丐、流浪汉、发小广告或搭话推销物品的,人们彼此和善以对、斯文有礼。行程中,我接触的宾馆工作人员、商贩、行人,都很热情、友好,有礼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乘坐的旅游车司机,每天他都会很热情的向每个人打招呼,并且把所有人的行李搬上车和搬下车。公共场所也没有人大声喧哗。不论你到高档商店还是去街头摊点消费,不管生意能否成功,都不会遭到白眼,即使多次麻烦店主、试吃后不买物品,店主也只笑着说:不妨。在台湾吃小吃尽可放心吃,不用担心有黑心食品进入你的肚子。台湾人高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时几乎没有人会超出泊车线,行人过街时也没有车会与你抢道。台湾的社会治安不错。人们的提防心很少,很少看见防盗门、防盗窗等设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