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是一本自传体散文,作者于漪。在参加淄博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时,曾经听于漪老师讲过课。于漪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两个小时的时间,她用温润流畅的语言,智慧而坦诚地解读了为师者的真谛,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她五十余载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条改革和创新之路,硕果累累,被冠以“教师的楷模”,甚至成了当代教育的坐标。 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于老师用她最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一辈子学做教师”??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读完于老师的《门在哪儿》这篇文章时,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入门了吗?没工作以前以为当教师,只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把知识讲清楚,把题目讲明白,学生有问题问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来,仅仅如此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因此,只有大学里学的知识,远远还不能胜任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既包括学科知识的补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原来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育形势,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才是教学的符合教育实际的。于老师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通知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因此于老师的教学还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间互学”的立体化有序教学结构,使得于老师的课堂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 …… 余下全文

篇二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每一个做教师的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个现如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 …… 余下全文

篇三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每一个做教师的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

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个现如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岁月如歌》这本书,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这些前辈知识分子的身上,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大庆无限的爱;充满了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必胜的信心;充满了压倒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勇气。要继承发扬大庆会战光荣传统,弘扬正气,树立典型,要学习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奋斗史。

记油田设计院副总设计师冯家潮: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出生在马来西亚怡保巴里埠一个三代华侨的家庭里。从小就感到生活在异邦的艰难和难以忍受的欺凌。一九三六年奔回了祖国。一九四九年考入了中央燃料工业部学校。一九五四年从这个建国后较早的培养石油干部的学校毕业了。一九六零年冯家潮带领同志们扎入油田现场,风里来雨里去,测定土壤传热系数;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串糖葫芦”流程,也被正式命名为单管密闭油气混输流程,又称萨尔图流程,一直沿续至今。在一九八二年撰写了《大庆原油脱水》的学术论文,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与好评。一九八九年被推选为全国侨界十大新闻人物。一九九四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大庆油田建设洒下过汗水,付出过心血的所有老会战,老一辈科技栋梁,你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会战光荣传统是我们企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1

…… …… 余下全文

篇五 :岁月如歌 读后感 张嘉玄

岁月如歌 读后感

九2班 张嘉玄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岁月如歌,感触最深的是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母亲是强者,故事讲了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起。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院子里停着一具女尸。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得了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球死掉,我妻子也得了这个病。”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二人就起身了。路上,徒弟问:“师父,这家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脆弱?”师父说:“女人是弱者。”

过了三年,师徒二人又云游到了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看见了当时的女施主。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整个身子都变成了弓形,几乎看不出人形。女人说:“大师走后,男人就扔下我们,一去无踪,我想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这样,我挺过来了。”徒弟问师父:“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师父点点头:“但母亲是强者。”

的确,女人是弱者,但母亲是强者,女人是水,但母亲是海,女人是木,但母亲是林。

母亲,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强大的人,因为她的爱中蕴含了你的全部。你成功,她得意地笑,你失败,她鼓励地笑,你的一切全都来源于母亲,你的母亲也给了你她生命中的所有。

还有一个故事,叫《人生画纸上的墨迹》,主要讲了一个画家呕

心沥血好几年创作了一幅画,就当这幅画刚要完成时,一滴墨汁一不小心滴在了画上。画家沮丧地扔下笔,将画揉成一团扔到了墙角。从此,画家把自己关在房里整天唉声叹气。

一天,一位美术界前辈来到画家的家,将画取来,只涂了寥寥几笔便将那个墨点画成了一只隐隐约约飞天惊翅的鹤鸟,老画家十分激动,都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我们谁的人生不是一幅画呢?谁的人生画纸上又没有几个我们不经意滴下的墨汁呢?滴下墨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被几滴墨汁从此就彻底抹黑人生了,而有些人却仅仅对自己的墨汁修改了区区数笔,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读岁月如歌读后感文档

---于漪老师《岁月如歌》读后感

集义小学

张亚芳

215年5月

教 海 无 涯 乐 行 舟

----于漪老师《岁月如歌》读后感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上海的一次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依然能那么热爱自己的事业,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会后于漪老师又送给所有参会的老师自己的创作《岁月如歌》,回到住处拿起书一直看了四个多小时,被她老人家对事业的那份执着深深地感动了,回到学校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于是推荐学校的青年教师都读这本书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

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 …… 余下全文

篇七 :追求完美人格,提升教学艺术——岁月如歌读后感

追求完美人格,提升教学艺术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费 志 华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5.奉献是教师的天。

6.。。。。。。

这些富含哲理的名言出自于一个一辈子致力与教育事业的老师——于漪。她,霜发斑白、清瘦文弱、粗衣素面,但那双似乎总在热情招呼着什么的眼睛充分的显示出于漪老师的干练与果断、慈祥与睿智。

“今天怎样当教师”,于漪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她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俯下身来,听听他们在讲什么,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他们身边的一位较年长的知心朋友。我们学校这几年学生的生源不是十分理想,我们面临着很多学习困难甚至道德品质有偏差的学生。此时,教师更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这样一个身份去压制和训斥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逐渐跟着你走,你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渐入佳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书心得《岁月如歌》

读书心得

大概是进了大学之后,就很少静下心来看书了。即使是看书,也是在考试中里的速记与强击,也非静心读书。这次参加培训,我又开始开始看书,但是很难一看到底,总是看看听听,好久才看完一本。这次看的是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一本影响到我的书,一本让我思考的书。

一、奋力前进

书中,于漪老师提到她被安排教高二的语文,而语文并非她大学所学,虽然感叹“隔行如隔山”,但是还是服从安排,开始了语文的教学。书中提到,为了备一堂课,常常是一备10小时,20小时。看到这里,我顿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在备课时,一般花个几小时,从未有10小时20小时那么久。我并不是说于漪老师因为专业不是语文,所以需要花那么久的时间与精力。而我因为大学专业就是英语师范,因为对口,所以可以不用花那么久的时间与精力。我想说,不只是老一辈的前辈那么努力,就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同辈中肯定也有一样付出相当的精力与时间思考与备课的人。我与2013届的学生一起毕业,虽然开始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如果我不努力的话,我会被拉开,被拉开很远很远的距离。

二、不是乱弹琴

“我这个教师不和学生的心弦对上音调,那就是乱弹琴。” 书中,于漪老师提到,“教学”中教固然重要,但是学更重要,教育是为了学生服务的。所以,了解自己的学生真的很重要,这又让我开始思考。之前,我很少从这个角度考虑自己的教学。常常,面对学生对知识的不掌握,我会看做是听课效率低、或者课后的努力不够。而我自己,我觉得自己花了好几个小时准备了,以为自己是备好课了。殊不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所了解的只是教材上的、只是书本上的。我如果不了解我的学生,那么我在课上说的话,是很难在他们心里引起共鸣的。

这次看完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意识到了自己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远远不够的,也让我明白了今后我应该怎么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