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蜀道难 读后感

是诗,亦是生命

——读《蜀道难》有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有校园的地方,就有李白的诗。每个中国的孩童从五六岁开始就知道一位诗人——李白。

从咿呀学语开始的“床前明月光”到初中时耳熟能详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至今日所学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字一句乃至一笔一划皆溢出你的才华,现出你的智慧,透出你的浪漫,看出你的豪放,听出你的感叹。在我活过的这十几年中,几乎每一天都有你的影子,也许这一生都被你的诗萦绕。但我愿意沉入你的诗海中,品味那甘甜的诗香!

你所作的诗数以千计,它们像你的脚步,在人生的每一片森林,每一个弯道,每一堆土丘,每一泽泥潭之中??它们便是你一生的写照。当你挥笔而下时,涌万念于心头,集千愤于笔触。殊不知,你的每一字皆影响后人,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歌,生命中的印记。你的诗,也许在一刹那改变了他们的信念,使他们在迷惘的泥淖中,找到生命的出路,而后像你一样洒脱的活着!

当时空之界变得模糊,我相信你所走的路,我们也将走过。让我用你那不朽的诗歌,作为我生命的印记。因为你的诗不是随意泼墨,而是一种执着,一个信念,一曲生命之歌。

所以,是诗,亦是生命!

致酒中诗仙——李白

飞雁十行,南来北往总是情。

人家百户,烛光炊烟身心静。

皓月千里,床头明月遥相寄。

大地万垄,只求一醉不复醒。

繁星亿枚,天涯各处皆遇你。

酒中诗仙,斗酒千篇诗亦命!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蜀道难》有感

读李白《蜀道难》有感

最近我读了诗人李白所写的《蜀道难》一文,这篇文章虽然不是第一次读,但是当再次读完后又让人感慨万千,又一次被李白的那种浪漫主义情怀带进了诗里,《蜀道难》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现淡淡读了文章后的感想:

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难》,就是这诸多审美对象中的一个经典。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么?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狂放。一个“狂”字,是他喷薄如日热情似火的情感的体现,也是他对自己精神家园本能的执着的选择:对“钟鼓馔玉”的嗤之以鼻,蔑视鄙弃,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抗争,毅然绝弃;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一往情深,无比热爱!

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

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 ”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知道李白的《蜀道难》的人,应该很多,他给人以辽阔的远景,一种地平线的宽广的感觉,又有一种崩天开地的豁然。

…… …… 余下全文

篇三 :《蜀道难》读后感

《蜀道难》读后感

小时候,有人曾问我最喜欢的诗人是谁,我说是李白。我喜爱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绵长;喜爱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唯美;喜爱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细腻??

我以为读过他的这些诗就算是真正了解他了,可是当我读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豪情时,我才发现,“诗仙”李白的诗就像是自己手里举着的那一壶酒一样,令人回味悠长。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的那一句绝唱,绝非懦弱胆小无能之人能写出来的,只有李白,这个敢叫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李白敢于叫板而出。

我读过很多作家写山的高险,然而只有李白,这位用生命写诗的人,可以让我读得脊背发凉。一首好诗总会有一两句可以震撼到人心,而这首诗的每一句都足以让我肃然起敬。

全诗都是夸张地描绘蜀道的危险,行旅的艰苦。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如果说,这样就让我们对蜀道的难畏惧,这似乎不是诗仙的作风。于是,接下来的四句又唱出另一种绝响。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笔,勾勒出险而峻的蜀山绝壁,领我们进入那群峰之间共观峭壁绝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仅此一句,酣畅淋漓,他带着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连同那蜀道的艰险,一同呈现在世人前。读诗,是享受美的过程,读出了万丈豪情的同时,还听到了震耳的水流声,看到了争流的瀑布倾泻而下。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首狂放浪漫的绝唱读李白蜀道难有感原作江苏省南通中学陈祝华

存档拾掇三:一首狂放浪漫的绝唱---------读李白《蜀道难》有感 (2007-01-26 20:45:35)

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难》,就是这诸多审美对象中的一个经典。

一首《蜀道难》,不仅道尽了李白的全部人格力量,而且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是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么?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狂放。一个“狂”字,是他喷薄如日热情似火的情感的体现,也是他对自己精神家园本能的执着的选择:对“钟鼓馔玉”的嗤之以鼻,蔑视鄙弃,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抗争,毅然绝弃;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一往情深,无比热爱!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篇开头的一句绝叫,绝不是萎缩懦弱冷漠沉沦之徒所能写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的李白,才能从心底油然呼来,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

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豗 ”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第六章 原来这就是学校啊(上)

此时。沈啸天正在吃早饭,父亲告诉他说9.30老师就来了,让他等等做好准备。此时的沈啸天在楼上正在预习着四年级

的知识。当他将书打开后,就听到紫嫣说“是否开启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功能。”

还是那句话,咱沈啸天当然是选择是啊,要不然那还是咱沈啸天么。

“已开启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功能,此功能将永久开启,不可关闭。”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

n.时间;时机;时代;所需时间

vt.为……安排时间;测定……的时间;调准(机械的)速度;拨准(钟、表)的快慢 vi.合拍;和谐;打拍子

adj.定时的;定期的;[美国英语]分期(付款)的

int.[体育]时间到,(一场或一局等的)比赛时限,暂停

复数:这让沈啸天激动不已

--------(本书群:180302074欢迎读者建议!)----------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4.30 感谢美术组教师的分享。上周四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种媒体对读书日的活动报道有许多,微信上关于读书的内容也很多。这都说明一个问题,读书这件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通过这几次读书可以看到我们老师对我们读书活动的重视。今天铁老师从本专业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她再读《书谱》的感想。让我们从一个高度上认识到书法作品不是简单的线条组合、笔墨游戏,它是生命的再现,是作品内涵与情趣、与天地万物完美结合的呈现。书法是文化,是雾化心灵的艺术。姜宝宏老师阅读《蜀道难》。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作品。作品感情强烈,语言夸张,想象丰富奇特,句式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窗边小豆豆》引发刘然老师思考的,我想也是引发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思考的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真正去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创设形成优良品质的环境。闫会民老师阅读了萧红的散文集《孤独的生活》。萧红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才情出众的女作家,她极富个性的小说和散文,曾受到鲁讯、茅盾等文学巨匠欣赏。萧红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的9年,但是创作的作品竟达百余万字,既有小说,又有散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再阅读。刘金老师的阅读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结合。城宫计划刘老师下校到62中讲服装设计。她的交流让我们了解了服装专业“褶皱”与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关系。纸质服装的设计创作出现在课堂里,一定能引发孩子

们强烈的兴趣,未来的服装设计师就从这里起步。三毛的作品在座的老师一定都不陌生,而且都会非常喜欢。张静雯老师再读她的作品有了新的视角——三毛的父母。每一个成功子女的背后都有一对父母的默默支持。我们为人父母支持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也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在支持着我们。

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下一次全体会我们邀请 民乐部的三位教师与舞蹈组的三位教师一同上台为大家分享。

…… …… 余下全文

篇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与心得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语文写作教学反思于心得

作文写作是最能体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板块,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整个语文能力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就成了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头戏。

可是说起作文,大家都感到吃力,学生头疼,教师也不好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写作课,毫不夸张的说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就真有点“蜀道”的味道。

下面我就把攀爬“蜀道”的苦水向大家倒一倒,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我具有的问题:

1.对写作课不够重视。虽然大家都知道作文直接影响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但还是只局限于每星期的两节作文课。

2.写作课随意性。抓住什么题目这堂课就些什么,缺乏计划性。

3.写作课指导不足。两节写作课很多时候只是引领学生对所写作文稍加理解就开始写了,即使这两节课我们的教学效率也不高,很多时候只是引领学生对所写作文稍加理解就开始写了。

4.讲评缺乏针对性,写完之后也只是简单讲评,写作课上完后自己有时都会有雨过地皮湿的感觉。

问题还有很多,存在这些问题的写作课是自己急于想走出的教学围城。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明白自己的不成熟,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努力使自己有所提高。在这个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一点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变“怕”作文为“乐”作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首先做好爱写作的表率,创设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课外活动的兴趣。2.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创设良好地写作情境。3.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针对有些学生写作文“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培养起持久性与自制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1.多观察, 要准确生动的反应生活,就必须有带着强烈的情感耐心细致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多阅读,首先要读好语文课本,再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著、优秀作文、文摘书报。

…… …… 余下全文

篇八 :李杜诗之比较 读书报告读后感

李杜诗之比较

--读《唐诗选》有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2003-4-1

字数:560千字

ISBN: 9787020072439

中国唐代诗歌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盛,题材丰富、风格多变、流派云集、体制齐全,作家作品普遍量多质高,据《全唐诗》收录,诗歌总计有4.89万余首,有姓名查证的作者2200多人。唐诗成就非常卓著,是在封建政治和经济进一步地发展加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相对比较开放,文化艺术普遍高涨的催促下,诗人们继承并且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创作风气,广泛地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结果。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诗歌已进入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唐诗高峰或奇峰绵延迭起,它使得写诗吟诗的风气在一种经典化的水平上变的社会化了。这应该算是中国诗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成就,也是中国人精神素质的一种新局面。后世景仰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作为高峰中的双峰,在盛唐算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即古人所谓“枕藉骚选,死生李杜”,他们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发放着光芒。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魄力和盛唐气象。或者说,李杜以盛唐气象和魄力改写了或新创了中国诗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有着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他们的默契就是现实主义的发扬。两位诗坛圣者怀着为国家、为皇帝尽心尽力的远大抱负,以满腔的爱国激情,充斥着对国家的那份炙热情感,使得国家的忧患或强盛、对人民的热爱及对战争的憎恶尽流露于他们的笔下。但终是由于两位大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家庭背景差异,且生活境遇不曾那么相似,以至他们的诗歌创作思想上虽有一致性,但无论内容上亦或是风格形式间却兼不尽相同。

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确,这两位诗坛泰斗写诗作诗都有自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