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德鲁克书的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他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与普通人最重要的原始区别在于考虑问题维度上高人一筹,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xx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看来是实至名归。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 《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 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 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 …… 余下全文

篇二 :德鲁克 管理学 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10文秘2班 姓名 学号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 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 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的一本著作。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 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 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从而使得该书呈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和人文化的关怀。

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xx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成为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德鲁克也因其在这本书中所表现的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 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 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在书中指出, 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 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

在书中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 …… 余下全文

篇三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这学期拜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收获颇多,同时也感触良多。这本书是根据德鲁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的。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关于管理是什么的问题,我的结论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而实施的活动。对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是面对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企业或组织是一种人际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组织不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终目标的。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对于高校而言,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这一独特的现代发明,把人们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并建立起社会组织。但是,只有当管理成功地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发挥生产效用时,它才可能实现外部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种理性的动物,是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一切都应该从对人的关注和管理出发。

严格来说,管理学称不上是一门科学,要说管理是科学,也至多是像医学那样的科学:这两者都是实践,一种从众多科学门类中汲取养料的实践。就像医学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许多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一样,管理学则从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中获取养料。和医学一样,管理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假设、目标、工具、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德鲁克作品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算不上一部新作。19xx年,它便首次出版,距今也有四十余年时间。另一方面,这本书的基本观点,在现在看来,已并无太多新意。像德鲁克认为的,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科学地安排时间、重视企业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优势、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和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等,我们可以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的激情》、拉姆·查兰的《执行》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中读到相关建议,而且,后者往往是专项展开,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都胜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然而,对于这本书需要注意的事实是,自19xx年出版以来,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一直以来,它都是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尤其在20xx年当哈伯·柯林斯出版社出版《哈伯企业管理经典丛书》的时候,曾毫不犹豫地把该书收录其内。与此同时,这本“旧”书一经在大陆再版,便胜过了许多新书,而跻身畅销书排行榜。从一个侧面,这也许反映了大师德鲁克(《经济学家》语)及其管理理念经得起历史沉淀和实践考验。

和其他管理学著作不同的是,德鲁克的作品显得更人性化,更具有人文气。例如,再早些时候,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认为有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性和特质。德鲁克就从行为学角度展开对现代领导者的研究,他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在本书中,德鲁克还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的回答是,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数量日益增多,并且知识工作者的成果通常要与其他人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而管理者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于是,所谓“管理者”,是“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到有些知识工作者并非处于一个大企业或一个大机构的最高管理层,但是他却能实在地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所以,德鲁克还提出“人人都是企业家”的观点,即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就是要使得组织内部每个员工都具有企业家精神。——这些理念在今天的见多识广的我们看来,也不过尔尔,但回到情境之中,能

…… …… 余下全文

篇五 :德鲁克著作读后感

德鲁克著作读后感 前段时间,通过老师的推荐书单,选择阅读了德鲁克先生于19xx年出版的著作——《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会感受到了德鲁克教授对于“管理”一以贯之思想:管理是一种使命、责任和实务。

此本管理学“圣经”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虽然有了一定年纪但仍然充满智慧。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对于管理的真谛和有效性,有比较深刻的心得与启示。于此同时,也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面对的条件、情况、环境都有所不同。管理发展到21世纪,面临着新的现实;管理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境地有所区别。鉴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选择了德鲁克在19xx年完成的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及《德鲁克:实践在中国》作为延伸阅读的内容。

在此,我将结合这三本著作的部分内容,谈谈我的体会与感想。

一、管理的“职业性”与管理的“等级制度”

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中,德鲁克先生提出的“管理具有职业性”的理论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知道,管理是一种职能、一门学科、一项要完成的任务。因此,管理者就是完成这种职能、实践这门学科的职业人员。管理者是否同时又是所有者,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即使他同时也是所有者,那也只是他作为管理者这一主要职能的附带事件。在今天的社会中,太多的人已经忘记了管理者的职业性。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管理者作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例如,有些管理者盛气凌人,对于员工颐指气使。其实,这些都已经超出了管理本身的职业范畴。对于某项管理任务,管理者有权推进,但整个过程中,其地位应与被管理者相同。管理只是一种工作、一种职业,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管理并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事情,管理者同样只是进行自己的工作而已。

这样的理论引发我的思考,鉴于管理的“职业性”,是否应该终结管理的“等级制度”呢?其实则不然,因为任何机构,大至国家,小至班级小组,都要有能拍板的负责人,这个人是可以做出最终决策的,同时也可以要求其他人遵守这些决策。虽然现在有些“等级制度已经终结的声音”,但是这样的理论显然是存在偏差的。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可能遇到危难,在这种时候,所有成员只有遵循明确的指令才能幸免于难。就如同,船在海上航行遇到风暴,要沉了,船长会选择在危难之时立刻发出命令,而不是召集所有船员开会,从而错过时机。每个船员都必须服从命令,必须准确无误地知道向哪里撤退和采取什么行动,而且在服从命令的同时不得“参与”决策或提出任何异议。集体的所有成员摆脱困境的唯一希望就是“等级制度”和毫不犹豫地接受它。

…… …… 余下全文

篇六 :彼得德鲁克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想

在彼得德鲁克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彼得德鲁克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的著作广为人知,也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创新是彼得德鲁克思想的重要方面,这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在读,常读常新。在当今社会,也许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让人们相信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持久的推动力。然而关键问题在于,企业应该如何创新呢?彼得德鲁克首次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基于理论又适用于生产实践,将创新理论转化为行动与结果,帮读者理清思路,找到历史渊源,发掘创新的本质。

一、什么是创新

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他们总是视变化为商业和服务的契机。创新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没有创新之前,地球应该是一片荒芜,资源没有被赋予经济价值而变得毫无意义。同样,无论是什么改变了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它不需要新的科技发明,只是改变现有资源的使用方式,而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他认为创新不需要是一个“实物”,只需要是一个创意,一个认知,不局限于科技创新,但也包含了社会创新和市场创新。他认为创新不仅适用于现有的企业,也适用于公益服务组织,甚至适用于白手起家的家庭作坊。他强调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可以学习,可以加以训练的并付出实践的,这也是彼得德鲁克一直推崇的,将创新理论付诸实践,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

对于当今社会,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然步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已然成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和企业管理特质在当前知识经济转型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一系列全新的挑战,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创新成为企业盈利和发展的持续动力与根本属性。企业全面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致命性的影响,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也成为企业最受关注的能力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重点

…… …… 余下全文

篇七 :德鲁克个人的管理读后感


目录

一、  读书摘要.. 2

第一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变革.. 2

第二章 知识劳动者——最重要的资产.. 3

第三章 知识劳动生产率资本与技术无法替代知识.. 3

第四章 学会发挥效能为什么需要效能.. 3

第五章 注重贡献自我承诺.. 4

第六章 彼得·德鲁克的七次经历.. 4

第七章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现.. 4

第八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4

第九章 专心致志舍弃过去.. 4

第十章 有效决策.. 5

第十一章 卓有成效的沟通.. 5

第十二章 信息与组织.. 5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 5

第十四章 变长处为成效.. 5

第十五章 创新原则.. 6

第十六章 你的后半生.. 6

第十七章 受过教育的人.. 6

第十八章 专业人士的个人成长.. 6

二、  大学生的价值观.. 6

三、  明白自己的长处做正确的事.. 8

1....................................................... 自己的长处.. 8

2....................................................... 做正确的事.. 9

一、    读书摘要

第一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变革

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新内涵

工业革命

生产率革命

管理革命

何为管理

从一般知识到专门知识

第二章 知识劳动者——最重要的资产

打破稳定的组织

组织的社会责任

组织业绩

作为最重要资产的知识劳动者

前所未有的组织社会

知识劳动者的生产率

毋庸置疑,生产率的爆炸增长是过去100年里发生的最重要的社会事件。生产率爆炸增长之前一个国家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韩国1955年还真是真正的最落后之一。但是20年之后就发展成了发达国家。这个时间被彻底超越。

…… …… 余下全文

篇八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读后感

我们如何改进管理

当我们提到“管理”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传统上的"管理"进入人们脑海的不外乎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等这些字眼,但是归根到底,“管理”给人的印象依旧是“领导为主”。德鲁克毕生的管理智慧都是根治于“人”之上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和众多企业对“管理”的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有些企业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把它作为衡量组织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这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真的是无可厚非。但是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士,从长远来考虑和实践,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当前的义务,还需要更多的道德、社会和伦理方面的自我修养,而这些才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的真谛,管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一书汲取了德鲁克的管理理论精粹,结合大量经典商业案例,根据中国企业实际状况,对如何吸引人才,改造员工,提高团队凝聚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精英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经济模式的管理智慧,让人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读懂德鲁克。最重要的是,这些案例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在将管理原理应用于实践时,把书中学到的信息和事例转变成自己习得的真正知识。除此之外,德鲁克思想不拘泥于“管理”,他的许多思想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得到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对“管理”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由于人员是

一种独一无二的资源,这就要求使用这种资源的人一定要具有特殊的品质。不难发现,在每一个成功的组织中,总有那么一位上司,他并不爱护人,并不帮助人,也并不同人友好相处。他冷酷、不讨人喜欢、对人要求很高,但他常常比其他任何人都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他比那些最爱护人的人赢得了更多的尊敬,他苛刻地要求自己和下级都要有高超的技巧,他制定了较高的标准,并期望人们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在判断是非时,他对事不对人。虽然他本人常常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在评价别人时,从来不把才华置于品格之上。一个管理入员如果缺少这些品质,那么无论他是多么爱护人、多么喜欢帮助人、多么和蔼可亲,甚至多么能干和有才华,他也只是一种威胁,应该得出的评价是:“不适于做一个管理人员和有教养的人。”有一项资格是管理人员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但却必须具备的——那不是天才,而是正直的品格。这便是每位管理者自身需要培养的一点。管理人员要培养人才,包括他自己。制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和沟通、衡量考核和人员培养。关于我们改进管理的重点,我总结出了几点感想。 首先是自上而下的愿景。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一致、强大而美好的愿景,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缺乏一致、强大而美好的愿景,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最高管理集团缺乏一致、强大而美好的愿景;二是组织的信息传导机制存在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很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的规则有问题,二是承担信息传递任务的中层管理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