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月光曲 读后感

月光曲 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月光曲》,从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200多年前,有一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用毕生谱写了许多爱国曲子,而且他的心地也很善良。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皮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传说是这样的: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他听到了一阵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他听到了皮鞋匠兄妹的谈话,被打动了,于是为他们弹奏了刚才皮鞋匠妹妹弹奏的那个曲子,盲姑娘猜出了他就是贝多芬,贝多芬被盲姑娘说的几句话感动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有这样懂音乐,知音啊!正是因为遇到了知音,所以贝多芬产生了要为她弹奏曲子的想法——创作激情顿时而生。才创作出了这首《月光曲》。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了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没的艺术享受,给子的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收获。既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告诉人们,音乐的创作也是需要真挚的情感的!

月光曲 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月光曲》。文章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穷鞋匠兄妹弹琴,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在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著名钢琴家贝多芬先生要给穷鞋匠兄妹弹琴?我就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终于知道了答案。贝多芬从兄妹俩的对话中,被盲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和热爱音乐、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贝多芬发现盲姑娘很会体贴人,关心人,当她提出自己想听一遍贝多芬亲手弹的曲子时,哥哥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盲姑娘听了就立刻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谁不想拥有一张贝多芬的音乐入场卷呢?热爱音乐的盲姑娘更是如此。

我非常佩服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写的第九自然段运用了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方法,仿佛让读者听到了这首又舒缓又动听的乐曲。

…… …… 余下全文

篇二 :欣赏《月光曲》有感

欣赏《月光曲》有感

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11月16日,贝多芬写给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

罗曼·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苦。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 ,第一乐章是冥想的、柔情的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什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 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就是一个与此相同的作品。”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并不十分满意。

这部作品总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Piano Sonata Nr.14 (Mondschein - Sonate) - 1. Adagio sostenuto)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三 :欣赏《月光曲》有感

欣赏《月光曲》有感

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11月16日,贝多芬写给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

罗曼·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苦。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 ,第一乐章是冥想的、柔情的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什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 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就是一个与此相同的作品。”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并不十分满意。

这部作品总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四 :理解.感悟.提升《月光曲》教案设计

理解.感悟.提升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二课时

4、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寻贝多芬的作品以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二、教学课题:《月光曲》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电教法)。

(2)欣赏教学法

(3)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形式,让学生的理解感悟为主,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谈自己对贝多芬的认识。

【百度百科】/view/3160.htm(贝多芬简介)

(二)、理解音乐创作的激情

师: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一曲后,为什么又为穷兄妹俩再弹一曲呢? (学生结合上文思考,抓紧关键词“再弹一曲”展开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

生:盲姑娘喜欢音乐,但没有钱买音乐会的门券,贝多芬觉得她可怜,就为她再弹一曲。

1

生:贝多芬觉得盲姑娘能听懂乐曲,心情激动,要为她再弹一曲。 师:当时屋里的的环境怎么样?找出句子读一读。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情感朗读。)

师:为什么要在课文中介绍当时的环境呢?

生:我认为是因为有月光照进来,贝多芬才把弹的曲子叫《月光曲》。(众人笑)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点评

读后感点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读《月光曲》有感

李天莹

一、引出作品,浅谈感想。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的从岸边涌过来……”读了《月光曲》这篇文章,这雄伟的场面就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被贝多芬的善良深深的打动,不禁对他起了敬佩之情。

二、叙述故事梗概

(过渡句)《月光曲》这篇文章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上演出,在演出之余,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散步,无意中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被盲姑娘所打动,于是为他们演奏了曲子,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三、就文章内容谈感想:①摆观点:是什么。②谈做法:为什么。(摆结果→析原因)③谈意义:怎么样。(用比喻,成排比)

(过渡句)合上书,《月光曲》那优美的旋律一直萦绕于我的耳畔。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贝多芬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②(设问)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这最动听的世界名曲?是他帮助兄妹俩后心底的快乐,是兄妹俩对音乐的陶醉与热爱,是此时月光的清幽与祥和。(排比)此时此刻,他们的心达成了共鸣,此时此刻,他们都为月光而陶醉。(对偶)贝多芬是一位举世瞩目的音乐家,却肯屈尊为贫穷的兄妹俩弹琴,这样无畏的爱,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反问)他赠予别人一支玫瑰,难道手上没留下丝丝清香吗?(反问)

③(设问)爱是什么?爱是寒风凛冽的冬夜里一点微弱的灯光,虽不明亮,但也能为夜行者指明前行的方向;爱是东风瑟瑟的平原上一把明亮的篝火,虽不火热,但也能为旅行者带来一丝丝温暖;爱是荒芜寂寥的沙漠上一眼清澈的泉水,虽不甘甜,但也能滋润一颗干涸的心灵。(比喻、排比)

四、展开相似联想,围绕中心举名人事例,构成排比长句。

(过渡句)在现实生活中,像贝多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王羲之为卖扇子的老人提字,不仅帮助了别人,还收获了美名;雷锋走到哪儿好事就做到哪儿,不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获得了赞扬;普通的劳动工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不仅对需要的人有求必应,还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 …… 余下全文

篇六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任人物

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这堂课,我

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

给大家听呢?

二、品读感悟

(一)、体会穷兄妹的人格美

1、 导语: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

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另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3、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对。“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

不安和后悔。这说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体贴人啊。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白。

5、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读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为穷苦人定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6、小结:是呀,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为他们弹

…… …… 余下全文

篇七 :《贝多芬》读后感

《贝多芬传》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贝多芬传》,它讲述了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一直不停地与命运进行抗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的一所破旧小屋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显示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4岁的时候,父亲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就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12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当上了大风琴手。贝多芬17岁时,他来到维也纳求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世界。这一年贝多芬的母亲因为肺病而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命运的魔掌也悄悄的伸向了他。26岁那年,他的耳朵日夜鸣响,听觉渐渐衰退,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努力的创作。他创作了大量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不朽作品。1826年11月末,死神已经走近了伟大的的艺术家,贝多芬病倒了。1827年3月26日,在一场大风雪中,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旁,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有着超越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他敢于同命运抗争,面对困难,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学习钢琴的学生,我听过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他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妙的享受和感觉,有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还有优美的《月光曲》、《致爱丽丝》等等。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易于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我学过6首贝多芬的曲子,每一个曲子带给我的感受都不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C大调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他知道自己耳聋后的悲痛心情和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这首曲子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读完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贝多芬的一生证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这让我想到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面向困难,我要学习贝多芬的勇敢和乐观主义精神,自信地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月光曲》课例学生资源

课文朗读

见《月光曲》情景朗读标清课件

学习导航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尝试自学

《月光曲》自主学习卡

                     趣味语文活动

一、比一比 , 再组成词语 :

茵(    )   盲(    )   券(    )    腊(    )    屡(    )

菌(    )   育(    )   卷(    )    蜡(    )    缕(    )

粼(    )   谱(    )   醒(    )    涛(    )    键(    )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