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知音难觅 读伯牙绝弦读后感

知音难觅 读伯牙绝弦读后感

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与子期。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都是描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

现今有穿越剧《步步惊心》中的若曦和十三爷,《甄嬛传》中的甄嬛和十七爷。他们都是知己。尽管不真实,但他们的知己情让我深深感动。

人间得一知己足矣,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一个知己的,得到一个知己是多么的珍贵和幸运。我终于明白伯牙绝弦的道理。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是讲知己的可贵和稀有。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我感叹。

我多么想得到一个知己,但是却那么的难。祝愿有缘人成为知己

六年级:陈雪儿楚轩

…… …… 余下全文

篇二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读后感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读后感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一年前读得文章,至今印象深刻,一曲《高山流水》,吟诵千古佳话。未聆听此曲,已为伯牙子期知音之情而感动。相知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钟子期从一樵夫变成了隐士,也许,他觉得这样高雅绝妙的曲子,这样出身名贵的瑶琴,一个山野樵夫是无力领会,无法知晓的。但是知音不分贵贱,我想不管钟子期出身如何,伯牙都会视其为知音。子期并不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心中唯有家中白发苍苍的爹娘让他牵挂,他的孝心也着实难能可贵,也正为此,伯牙对子期更是另眼相待。

既为知音,信任为先。伯牙江边不见子期,他并没有怀疑他爽约失信,更不为此郁闷不满。他知子期为人至孝,不来相会,定是应了商弦中哀怨之音,家中定有人亡。这便是知音,心有灵犀,毫不相疑。

伯牙只料对了一半,但他万难料到,亡者并不是子期的父母,而是子期本人。每每读到这里,我的内心百感交集,不禁感慨天意弄人,为何子期如此短命,知己难求,子期之后,伯牙再也寻找不到如此知音。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就是因为子期听懂了他的曲子,伯牙便为之摔琴以祭,放弃高官厚碌,栖身山野,代其赡养高堂。此情此景,曾感动无数读者,而高山流水,被千古流传,也是必然了。

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就是少了这样至真至纯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即使是住在对十几年也不知道邻居姓什么名什么已不足为奇,当今社会会有几个人把自己一无保留地展现在朋友面前,又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拥有一个能够真正读懂自己的人。所以,才有了“人生难逢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感叹。

10文学C 倪渊茹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有感

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有感

近日,我学习了《伯牙绝弦》一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警世通言》中的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学习《伯牙绝弦》时,我不禁被“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所感动。我想,伯牙会这样做,不仅是因为知音难觅,也是因为他们两人的情义。因为《伯牙绝弦》没有详细写明俞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相知的过程,所以我阅读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这样朋友,才算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俞伯牙与钟子期就是一对知音。俞伯牙当时是晋国上大夫,因公事回到了故乡楚国,公事已毕,俞伯牙假奏楚王,称不幸患病,游览江山之胜。伯牙坐在船中,觉得无聊便抚琴弹奏,以遣情怀。忽闻岸上有听琴人,知道是一个樵夫后,就出题考问,樵夫对答如流,后又道出了伯牙的心事,成为了伯牙的知音,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

钟子期与俞伯牙没有受地位等级观念的影响,成了知音。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是因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还是因为钟子期对俞伯牙的琴的出处,何人所造,选用何材,尺寸大小,六忌,七不弹,八绝等尽知,这些使一

位朝廷官员对一位樵夫肃然起敬。

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心中所想。这是一种绝高的听,是一种用心倾听的境界。伯牙巧遇到钟子期,这对伯牙来说是何等的欣喜。当听到钟子期去世的消息是,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旁人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上,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随后又被钟子期的义所感动。子期虽死,可他死前不忘与伯牙的约期,要求家人把他葬在江边,要等伯牙来,还要听伯牙的琴声。伯牙知道了,感动至极。之后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坟上挥泪两行,抚琴一操。最后把琴弦弄断,发出感叹:“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幸福路小学 刘 静) 教 材 分 析:

《伯牙绝弦》是写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 情 分 析:

《 伯牙绝弦》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难度不是很大。但毕竟由于历史久远,语言的发展变化很大,导致其和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的陶冶,现在学生学习文言文就相当于在一种“弱语境”的条件下进行的,再加上学生年龄小,对文言文又是初步接触,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何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呢?我想首先应该要明确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其次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 学 目 标 :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知音

--------读《伯牙绝弦》有感

含香中心学校六(3)班盛祎婧

指导老师:胡莹洁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我心里有了很多感触。

《伯牙绝弦 》中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知音是一种缘分。不区分性别,不界定年龄,不在乎距离。即使你和你的知音远隔千里,可你们总有一天会相遇、相见、相知,但是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 知音是一种默契。因为相互理解才会默契。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脚印是不同的,但知音之间一定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交了一个好朋友,她是一个民工子弟,我们在一起学习了一年,就因为她爸爸的工作地移走了,所以她只能含着泪水和我告别。她走了,我虽然没有像俞伯牙一样破琴绝弦,可我的心里也很难过,我恨不得和她一起离开。老师见我如此伤心便安慰我,

让我明白了世界上你的知音一定不止一个。

伯牙先生,如果时间能重来,你千万不要再破琴绝弦了,因为,虽然知音难遇,我相信你还会找到你的另一个知音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小箐小学 吴国江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虽只有短短的5句话,全文才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也比较浅显。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现将本节课的实施情况反思如下: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情景,感受知音的难求以及体会伯牙绝弦的真正情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最后背诵课文来积累古诗文。

本节课中,我比较满意的有:首先,我采用的师生互读和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方式导入课题,既让学生较快地融入了文本,教师也了解、巩固了学生的朗读情况,这使老师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教学。

其次,我紧扣“为什么绝弦”这一问题来切入课题,进而抓住“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真正体会知音相遇的那份激动和欣喜,从而为后面的伯牙绝弦的举动奠定情感的基础。

第三,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伯牙与子期那份真挚的友

谊,我还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画面,感受知音相遇的幸福和激动,并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真切地想象到当时的那种子音相遇的欣喜若狂的场景。

第四,在引导学生理解时,我还设计了伯牙与子期相约明年再见的故事,更好的为后面的绝弦奠定情感基础,使学生都能深刻地体会到知音的难求以及伯牙绝弦的无奈与悲痛。

最后,我还让学生在《高山流水》音乐的背景下朗读课文,并介绍了相关的课外资料,不光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 …… 余下全文

篇七 :伯牙绝弦(郭昌秀) (2)

伯牙绝弦郭昌秀2

执教者:郭昌秀 科目: 语文 时间: 2013 年 9月24日

课堂教学模式: 读——思——练

2

伯牙绝弦郭昌秀2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郭昌秀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二篇古文。全篇文章虽只有77个字,却字字经典,学生要理解文章的内涵,难度相当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化进行吸收鉴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

伯牙摔琴祭知音作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流传了千多年,历朝历代的人都为此歌咏、寻觅。但学生对知音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体会还是很肤浅的。如何让学生既弄懂什么是知音,又要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间知音难得之境,还得为学生理解破琴绝弦作铺垫,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准备,才能让学生对这77个字的深刻内涵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所以在课前伊始,我就收集了很多资料及相关诗句,作为学生理解文本的辅助。从教学反馈来看,这样做对学生帮助是很大的。它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积累。

这一堂课上下来,学生明白了:心有所念,就知道你心所想的人,就称为知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知道伯牙所念子期必得知就是知音。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时做得不够好。学生只知道,世再无知音之痛,但这究竟有多痛,痛得让伯牙破琴绝弦,学生还理解不够,造成了在有感情朗读伯牙破琴绝弦时,情感没有自然地流露。另外,语文是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伯牙为知音而绝弦一种情感体验,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有人也认为伯牙不一定因知音不在了就要破琴绝弦,而应该有许多种选择。如何让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才是我们为师应该教给学生处世的方法。

总之,为了一堂优质课,要想上出彩,教师应付出十倍的心血与努力。常言道:学海无涯,而这几年的教研路走过来,我总结的是:教也无涯。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只有如蜗牛般负重前行。积淀厚重的文化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无形的魅力中爱上你的课堂。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2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关于伯牙和子期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

⑴ 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⑵ 理解“绝弦”

(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⑶ 质疑:

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谈谈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指名读,师生正音。

5.教师范读,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

如: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