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国演义》前二十回读后感(原创)

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

2、《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学习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

4、《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1、《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怀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他们为此结为异姓兄弟,留下了“桃园三结义“ 这一千古绝唱。因为他们有一心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任何挫折和磨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始终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后来的结拜都夹杂着个人利益,没有被后人认同。我们现在结交朋友也是一样,要志同道合,要志存高远, 才能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千万不要结交那些为了吃喝玩乐而走进你的人,更要远离那些总是斤斤计较,只顾自己的自私的人!

2、《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操为了除去董卓献宝刀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为曹操捏一把汗。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这样的人,但是曹操重视人才,唯才是举的胸怀是举世无双的。曹操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刀,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坏”,他有正义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认定他是一个毫无是处的人,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3、《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与吕布决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主将作战故事。虽然三个人和一个人作战, 1

但吕布毫无怯意,而且越战越勇,勇气和胆识让人钦佩。我们学习和生活也要这样,要苦练能力,要踏实地学习,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就会艺高 人胆大,不怕任何考验,不惧怕挫败,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各种挑战!

4、《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三国演义》二十回至四十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邀请刘备到小亭畅饮,煮清

酒,论天下。席间,刘备问曹操,谁才是一统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

到地上。这时正值雨季,雷声大作,刘备忙捡起,不慌不忙地掩饰说:“雷声一阵,吓得筷子掉了”。曹操因此没有多起疑心。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说明刘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很强的。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尔虞我诈的场景很少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还是很多的,这就要求谨言慎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甚至过于张扬都会招来人的反感,要机智、巧妙地回答,要善于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赢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三国演义二十回至四十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讲到关羽探知刘备在袁绍处时,写书

信封,辞谢曹操。信中说:关羽早年追随刘皇叔,誓同生死。如今辞别,不是不感激丞相的大恩,只是当初的承诺不能违背。曹操挂回避牌,遵守许诺,放关羽离开。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爱护是罕见的,倾其所有,但是关羽仍不忘故交,不弃故盟,这就是一种诚信,是大义,因此备受后人推崇,被尊为武圣人、武财神。曹操在这件事情上也是讲诚信,没有为难关羽。互守诚信成就了这段佳话。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飞速发展,但更需要讲诚信,讲担当。特别是自己答应的,或者许下的诺言,一定要遵守,一定要践诺,方能立身,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讲到关羽一路上护送刘备夫人,过曹军五个关口,斩杀六将,直奔汝南与刘备相见。一路艰辛,一边要保护嫂子的安全,一边还要与曹军周旋,还受了箭伤,但是不言退却,更无怨言,足见关羽的作战之英勇,意志之坚定,忠义之慷慨。我们现代人既要学习古人这种为了一个目标,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努力,甚至是牺牲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更要学习这种侠肝义胆,为知己尽职尽责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结交一生一世的朋友和知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5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1)故事概要①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作者罗贯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部属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这本书中我喜欢的十七个故事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战长沙,三个锦囊,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定军山,浑身是胆,计收姜维,大破铁兵车,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蜀军割麦,木牛流马,葫芦谷。

在《三顾茅庐》中彰显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帝王风范。三次拜访,次次诚心,最后请出了诸葛亮帮助自己。这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耻下问,诚心的去邀请人才,即使他的地位没有自己高。

读三国,品味三国演义中的风情与豪迈,走近他,品味他,定会让你手不释卷,深深地陶醉在他荡气回肠的故事里

(2)故事概要②

《三国演义》内容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这本书主要讲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东汉政府极力反击,随后出现了刘备,曹操,袁绍,公孙瓒等英雄,而东汉政府也快灭亡了。少帝逃出城后被董卓所救,董卓进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

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三国演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书籍,书里描绘得令人心潮起伏的战争,无数的豪杰英雄,血洒疆场的将军美人无不让人怦然心动。可是细细的品位三国,就能感受到这是人性的五味杂陈。在这碗充满五味杂陈的汤里有苦,有甜,也有辛酸,也有让我十分感动的地方。那以礼贤下士的着称的刘备便是一位。读了刘备的一生感悟非凡。刘备自小不得意,可他却有着中兴汉室的志向。并且为此韬光养晦,学习了数十年。有了机会他就牢牢的抓住。但是在他起兵的头二十年是屡战屡败。可是却又屡败屡战,足见他的毅力和为了国家的不辞辛苦。我想我们就要学习这种不怕输,在哪里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精神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前十回读后感

社会工作1301 1320030133 黄日昌

抱着课业目的,我重新开始翻开了已经阅读过数次的《三国演义》。

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一段被无数人称颂,因为它将那个人杰辈出、涿鹿中原的时代而最终都被时间冲淡的现实在短短几十字内概括。那为何是在三国呢?其实这并不是问题,在三国会发生的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发生。不是“三国”,也是三国。

第一回:刘备寄怀天下之人,善言大义;关羽英勇豪胆、敢作敢当;张飞忠厚勇猛,草莽大汉。三人虽有天差之别,但因为同有为国投身战场的志向而结为兄弟。之前无论读多少次,我都觉得这样的开端是多么不可思议。而这一次,似乎触动并不是很大。与其说是,触动不大。我已经有了种,这三人注定走在一起的感觉。这是宿命吗?不,这不是必然。三个人生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因为一件事而结为兄弟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它发生了。这是对必然的突破,恰恰不是宿命而是三人的自由选择,走在了一起。或许令我神往不是这不可思议,而是这种自由的力量。

第二回:三人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一路顺畅的。受到督邮刁难的刘备,似乎是无计可施。而张飞的挺身而出,强行将困难跨过。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是种莽撞的行为。人是人,不是理性,被理性所束缚,人会失去对自己的认知,而唤醒理性的就是冲动。只有这种冲动,才会让人感到自己的存在。

第三回:而在这一回《三国演义》中最为有人性的人物终于出现了——吕布。本为丁原义子,受董卓离间,背叛义父——这是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是的,这一角色无德的形象在很早就已经建立了。这样的也是人性吗?这是人做的事吗?然而,有人这么做了。那他就是人了?是的。不会因为有人这么做,他就不是人了。也不会因为有人不这么做,他就不是人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 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三国演义》前三十回填空选择(附答案)

《三国演义》(第1—30回)练习

一、填空题

1、曹操行军,为赢得民心,传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但没想到自己的马因 而惊,跑到了麦田里,违犯了自己颁布的军令。按理说,就应当斩首。但他心中知道无人敢执法,也不会让他自杀。于是便借 之语“法不加于尊”,将死罪抛开,而以剑 ,并传示三军。 鸟 郭嘉 割发代首

2、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 。 吕布

3、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谏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

他专杀义父

4、夏侯惇被 射去一眼。 曹性

5、在刘备救孔融这件事中, 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太史慈

6、孙策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曾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称他为 。

小霸王

7、袁术兵败身死于淮南, 操听从 之计联合徐州刺史 欲杀刘备。(第二十一回) 徐璆(qiú) 荀彧 车胄

8、曹操欲招降刘表,上表推荐祢衡。但祢衡在宴会上辱骂曹操污浊,曹操怀恨在心命其去劝刘表归降,想借刘表之手杀之。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而让他去见 。(第二十三回) 孔融,黄祖

9、曹操发兵进攻刘备,此时刘备、张飞驻兵保护着刘备的家小住在下邳。徐州城由刘备的两员大将镇守。 设计劫寨,反而中了曹军埋伏,败逃芒砀山。(第二十四回)

小沛 关羽 张飞

10、刘备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以猛将为先锋,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听从程昱的计策,请 出阵,解了白马之围,但也害得 险些被袁绍杀掉。(第二十五回)

颜良 关羽 刘备

11、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后渡过黄河到袁绍地盘,但 (第二十七回) 孙乾 刘辟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植保102陶浩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代表着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很好的处理了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之间关系。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说,《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当手里拿着一卷厚厚的《三国》,细细品读一段,再合上书,脑海里慢慢回想刚读过的内容。一场场恢弘的战争、一次次智谋与勇武的较量、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古人就这样萦绕在我的脑海,浮现在我的眼前。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作者罗贯中对战争的描写最为生动。有人统计,《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争,最突出的是书中关于三大战役的描写。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三大战役的发生与结局,都对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进程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官渡之战是在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结果是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大大地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在赤壁打败了挥师南下、锐不可挡的曹操,使他不能统一天下,结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彝陵之战是刘备伐吴,急于要替关羽报仇,结果是大败,从此蜀国走向了衰亡。这三次大的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都是强弱转化,弱者战胜了强者。但作者写来却毫不雷同,而是各具特色,显得丰富多彩。这是因为作者具体地写出了三次战役交战双方不同的特点,所处的不

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 在读这三次大的战役的时候,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军事力量上的斗争,而是对领导者决策与智谋的考验。官渡之战时,袁绍听说曹孙修好,勃然大怒,不听田丰忠言,贸然出兵。征讨途中,又因其刚愎自用,对许攸的进言不但不听,反而怀疑其忠诚,最后逼得许攸投奔曹操,导致乌巢被烧,断了粮草,兵败如山。彝陵之战,刘备因为义弟报仇心切,举兵伐吴。最终也因犯了跟袁绍一样的错误,太过刚愎自用,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推进了蜀国走向灭忙。这两场战役,都因为领导者的过分自信而导致失败。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做出的决策对事情发展的全局都有着质的影响,一旦决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局势的逆转,甚至导致自身的灭忙。如果有一天,我们站在了领导者的地位,一定切忌刚愎自用,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做出取舍。这是对大众负责任,也是对自己负责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