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诸葛亮传有感

读诸葛亮传有感

自古有来,咏唱诸葛亮的人不可胜数,“丞相祠堂呵处寻.锦官城外泊森森。”这是一代诗圣杜甫的深沉咏叹。谙葛亮是家喻广晓的人物,以他的忠直,优秀的才能永垂青史。在当蜀国领地范围,至今仍有很多诸葛亮的祠堂。

年少的诸葛亮,曾有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为理想,每天习武和读书。后来发现不可行,便一心一意从文。15岁的他,为了躲避灾难,带着年小的弟弟,来到隆中开始隐居的生活。直到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以他的隆中策博得刘备的重视。他志向远大,并且不嫌弃当时没有什么势力的刘备,从隆中出山开始,便一生为自己的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他礼贤下士,很重视内部将领的和谐相处。初时张飞与关羽妒忌孔明,处处与他作对。而孔明并没有记仇,而是在以后的战役中运用自己的智慧感化他们。

赤壁之战,主张孙刘联盟,与周瑜谋略相近--火攻对付曹操连环船。对于周瑜刻意刁难,3天之内造10万支箭。诸葛亮巧妙运用了天气变化,在最后一天,从曹军骗来了10万支箭。既完成了任务,没有伤了联盟的和气,又很好的应对周瑜的刁难。对此次战役的不能死的曹操,孔明选择关羽“放”曹操逃亡,一举两得,既到达目的,又能让关羽为曹操报之前的恩情。体现了孔明的深谋远虑。之后,帮助刘备取孙权之妹和"借"荆州,为刘备赢来立足之地与婚姻关系的联盟。初步实现了他的隆中对策。此后,军中将士们五一不佩服孔明的才干。 之后辅助刘备夺取刘表之地,为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西和诸戊.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终于,刘备称帝了!但事情总不随人意,关羽惨死,让刘备的愤怒冲昏头脑,不顾孔明劝告,率70万大军攻打孙权,最终以火烧连营700里失败而告终。并且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之后驾崩于白帝城。对于刚建立的蜀汉政权,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事件。果然,魏国串通吴国,还有当时的西戎与夷越,一起对蜀国造成威胁,聪明的诸葛亮,同时软硬应对各个方向的敌人,保住了刚建立蜀国政权。对于刘备在白帝城“可辅.则辅之,否则可取而代之”的托孤。诸葛亮选择誓死效忠于后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诸葛亮传》后感

读《诸葛亮》有感

鲁巷中学 谭仕荣

我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平时喜欢看与历史有关的书籍,电视剧和百家讲坛等,最近我品读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传记——诸葛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此书,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这位开国重臣“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为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而感动。

诸葛亮年幼时父母身亡,随叔父到荆州隐居,他志向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常常以管仲和乐毅自比,时人称之为“卧龙”。 17岁的他,为了躲避战难,带着年幼的弟弟,来到隆中开始隐居的生活。直到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帝王之业,因功拜为丞相。刘备死后,被封为武乡侯,主持军政大事。他南征北伐,多有建树。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的故事“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空城计”等事迹流传千古。

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对东汉末年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他很早便在《隆中对》中准确预测出了三足鼎立的将来形势,并且向刘备提出了跨有荆、益,从两路北伐,以统一中国的正确策略。从那以后,他首先帮助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抵抗曹操的赤壁之战,以摆脱濒于覆亡的境地。接着,他又帮助刘备攻占了巴蜀、汉中,建立了蜀国,并担任丞相,主持蜀国的政务几近二十年。在那个时期,他任人唯贤,执法严明,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南扶夷越,东联孙权,不仅蜀国经济发展,政权巩固,并且也为北伐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一隅之地与雄踞中原的曹魏以及独霸江东的孙吴相抗衡,并不定时地出兵进攻中原,使曹魏处处被动,这本身就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家气魄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事实证明,诸葛亮的一系列政治、外交策略及治国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

作为军事家的诸葛亮处理事务时善于吧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尤其在制定战略诸方面,更是充分考虑到了政治的背景和各种因素。如赤壁之战中,通过对三方形势的分析所制定的联孙抗曹的战略;平定南中叛乱时,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诸葛亮制定的“心战”战略;北伐曹魏前,他首先与吴结盟并相约共同出兵的战略,都是他将军事与政治统观的极好的例证。在具体作战风格上,他虽然以“谨 1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诸葛亮传》后感

读《诸葛亮传》有感

年纪尚幼时,便听到了关于诸葛亮“未出家门,已知天下三分”的历史事迹,怀着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这些日子我细读了《诸葛亮传》。从中,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位开国重臣,领略了“智慧化身”的风采。

诸葛亮,字孙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的谋臣,中欧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幼年父母身亡,随叔父到荆州隐居,他志向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常常以管仲和乐毅自比,时人称之为“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帝王之业,因功拜丞相。刘备死后,被封为武乡侯,主持军政大事。他南征北伐,多有建树。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的故事“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流传千古。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尤其是从二十七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逝五丈原的二十七年中,他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智慧和完美的人格,在汉末、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创造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也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颂扬与敬佩。

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对中汉末年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他很早便在《隆中对》中准确预测出了三足鼎立的将来形势,并且向刘备提出了跨有荆、益,从两路北伐,以统一中国的正确策略。从那以后,他首先帮助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抵抗曹操,以摆脱濒于覆亡的境地。接着,他又帮助刘备攻占了巴蜀、汉中,建立了蜀国,并担任丞相,主持蜀国 1

的政务几近二十年。在那个时期,他任人唯贤,执法严明,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南扶夷越,东联孙权,不仅蜀国风华肃然,政权巩固,并且也为北伐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一隅之地与雄踞中原的曹魏以及独霸江东的孙吴相抗衡,并不定时地出兵进攻中原,使曹魏处处被动,这本身就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家气魄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事实证明,诸葛亮的一系列政治、外交策略及治国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

作为军事家的诸葛亮处理事务时善于吧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尤其在制定战略诸方面,更是充分考虑到了政治的背景和各种因素。如赤壁之战中,通过对三方形势的分析所制定的联孙抗曹的战略;平定南中叛乱时,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诸葛亮制定的“心战”战略;北伐曹魏前,他首先与吴结盟并相约共同出兵的战略,都是他将军事与政治统观的极好的例证。在具体作战风格上,他虽然以“谨慎”著称,“奇谋为短”,但是,处在当时的形势下,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蜀国的整体国力、军力,毕竟不能与魏国相比,所以倘有疏失,即会招致不测。他不能不考虑。再加上关、张、马、黄、赵、去世之后,能够和魏国相敌的将领也所剩无几。诸葛亮在军事科学上的工贡献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他将《周易》“天、地、人”一体的哲学思想运用于指挥军事战争上;他在太公兵法、孙吴兵法的基础上改良制定了“八阵图”;他精心研制了“十矢俱发”的新式武器“连弩”;为了解决军事运输问题,他发明了轻便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还有 2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诸葛亮评传》有感

读《诸葛亮评传》有感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也没有谁能像诸葛亮那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读《诸葛亮评传》一书,让我感受颇深,本书共十一章,前六章为传略部分,后五章为思想部分,史论结合,多方探讨,传略论述与思想评析融为一体,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本书根据确凿的史料,实事求是地论述他在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肯定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全面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制、哲学等思想领域的熠熠光彩。

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但我以此看到了他身上的一些优良品质,别的暂且不论,今天我们但说“六出祁山”的恒心。

俗话说:“志不可一日而坠,心不可一日而放”。恒心就是生活中的一场胜利,只有懂得运筹帷幄的人才能摘取硕果。就是生活的一个定点,只有胆大心细的人才能钉的牢固;就是生活中的一种镇静,只有釜底抽薪的人才能保持恬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如果没有恒心,也许六出祁山只是一种儿戏,如果没有恒心,诸葛亮也许就是一颗陨星。恒心是一种滴水穿石的坦然,是一种破釜沉舟的

纵然,是一种卧薪尝胆的欣然。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记得白居易的名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只有像劲草一样经得起暴风骤雨的狂吹猛打才能变成一名铁骨铮铮的硬汉。

恒心,不是一筹莫展的傻等,而是 博闻强忘的把握,也不是一无所知的盲干,而是胸有成竹的巧干,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梦幻,而是鞠躬尽瘁的职守,所以,诸葛亮死得其所。

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的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他实践着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400字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一)

最近,我在读三国演义,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对我深有感悟。

这篇故事是这样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设下计谋,但被诸葛亮一一破解。一气——周瑜想攻下南郡,诸葛亮承诺不抢南郡,但他私底下叫赵云坐收渔翁之利,趁乱夺下了南郡。周瑜被气得头晕目眩。二气——周瑜用美人计将孙仁许配给刘备,骗刘备来东吴,将刘备抓住,逼诸葛亮拿荆州来交换。不料,诸葛亮让夫人撑场面,让刘备与夫人安然回到蜀国,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大怒,口吐鲜血,伤口崩发。三气——周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以假借取西川之名夺回荆州,但被诸葛亮的慧眼识破,大败而归,周瑜伤口复发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名言。

周瑜三次被气,计谋十分一般,从没想过自己的计谋有什么破绽,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每次计谋都被诸葛亮一眼识破。若周瑜还是这样,再给他五年时间也未必斗得过诸葛亮。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本经典好书《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三气周瑜”这一章,读后感受很深。故事是这样的:

周瑜和诸葛亮打仗。在城下,诸葛亮故意令守城的赵云激周瑜,气的周瑜摔下了马;在船上,周瑜得知诸葛亮和刘备正在山顶饮酒取乐,气得咬牙切齿;后来他又收到诸葛亮给他的信,更是气得奄奄一息,仰天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实在是可惜又可悲!

周瑜之所以被气死,是因为他的心胸太狭窄了。诸葛亮正是把握住了他的这个弱点才把他置于死地的。如果周瑜心胸开阔一些,结果或许就不会是这样了。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我们要学会容忍别人,不能动不动就发火,也不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吵架,伤了和气。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几个同学在办黑板报,因为颜色的问题产生分歧互相争吵起来,本来是一件小事最后发展成谁也不理谁了;你的好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你心爱的钢笔,你不依不饶的和他闹个没完,结果伤害了两人的友谊;(Inspirational quotes )还有一些同学故意找茬,和你过不去,你气不过将拳头挥向他??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宽广的胸怀导致的恶果。因此,我奉劝大家遇事要大度,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时,要互相商量,不要争吵。当别人犯错时要原谅他,不要抓着他的错误不放,否则会让你们的关系越闹越僵。

…… …… 余下全文

篇六 :对《诸葛亮传》的评价

对《诸葛亮传》的评价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么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着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于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后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2]

3作品赏析编辑

传文引录诸葛亮上表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世传诵表文,大多仅着眼于刘备前往隆中草庐的次数,一而再,再而三。其实孔明之所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不仅在于刘备的多次拜访,更在于二人之间年龄、地位和资历的悬殊差距。从行文来看,诸葛亮最先说的就是自己“卑鄙”,即地位身份的卑下鄙贱,而刘备却多次枉驾屈尊;之后,才提到三次来访草庐。可见他自己最为感激的,首先在刘备没有年龄、地位和身份的计较,其次才是来访次数的频繁。大概因诗圣杜甫“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千古绝唱的影响,后世的眼光仅仅聚焦于“频繁”,反倒将“卑鄙”与“枉屈”有所忽略。

蜀汉与曹魏长年对垒交锋,在沙场上所杀的曹魏将领,最为重要者有二:前者为夏侯渊,后者为张郃,两人都是主帅级的曹军名将。射死张郃,对蜀军而言,乃是报仇雪耻之痛快大事,照理说蜀汉史书中应当多费一点笔墨描述之。但是,《三国志》的《蜀书》中,对于射杀张郃的两处记载却极为简略。《诸葛亮传》仅有“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两句。对于过程的细节没有描绘,蜀军的反映没有交待,对比之下,颇为反常。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元231年的三月,司马懿就任关中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当年六月,他所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就以名将张郃阵亡而告终。为了避免牵涉到司马懿的指挥责任,从而引来西晋武帝司马炎的恼怒和打击,陈寿不得不采取如上的笔法。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诸葛亮传译文

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圭,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签署)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着《梁父吟》的曲调.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 "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

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于才见到面.(见面时),刘备把人支开,和诸葛亮商量说:"现今汉朝倾倒,奸臣偷得权利,天子蒙尘受难.我德行浅薄,不自量力,想要在普天之下伸张大义,可是智慧浅,德术差,于是使得小人猖狂不已,直到今天.然而我的志向仍没打消,您说我能出什么策略呢 "诸葛亮回答说:"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地位转弱为强,这不仅仅是时运而已,而且也是人为的谋划造成的.。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这种情势,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孙权拥有江东,已经经过三代的经营,地方险要而百姓顺从,当地的贤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这种情势是可以和他结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头.荆州北边据有汉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资源,往东可以连结吴,会二郡,往西可以通

…… …… 余下全文

篇八 :张言读后感

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言

——读《诸葛亮传》有感

《诸葛亮》是陈秋帆先生编写的人物传记,录入世界伟人传记。 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的品质。诸葛亮超群的智慧使我折服,一心想保护汉朝的精神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诸葛亮上任不久,曹操就让将军夏侯惇率领十万人马攻打蜀国。诸葛亮没有正面迎战,而是巧用计谋。他让赵云带着一千人马把敌人引诱到一片树林时,突放大火,曹军顿时乱了手脚。旁边又杀出几千人马,曹军惨败。一场似乎没有什么胜算的战斗经过诸葛亮的周密安排,竟然胜出了。诸葛亮果真深谋远虑,他料定曹操会派大兵来攻打,深知己方兵力薄弱,就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以致曹军放松警惕。这是何等高深的智慧啊!“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当然,这得益于做事有周密计划的良好习惯。

这种做事的态度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适用。如: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休息,都应该有一个的合理的规划。我想,不管你完成的是一件大事或小事,如果事先像诸葛亮那样精心安排的话,离成功就不远了。前些日子,我去旅游物色了一盆精美的植物——幸福树,就买回了家。可是一拿回家里,便忘记了它的存在。结果,因为没施肥料,白白枯死了。现在,我在为失去心爱的幸福树而心痛以外,更在为自己的草率与随性而自责。 一次,诸葛亮的大将在嘉定失守,可是诸葛亮只带领几千人马,又听说司马懿亲率十五万人马攻打。诸葛亮只好冒险摆下了空城计:

把四面的城门打开,每面派二十个士兵装成老百姓在扫地。果然,司马懿以为有人埋伏在里面,下令撤退。这样,本来会惨败的局面,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化解了。诸葛亮真是才智过人,智勇双全!

最让我感动的是诸葛亮的爱国精神。他为了国家更加强大,日夜操劳,直至身体越来越差。病重时,一天的饭量不足一碗。看到这儿,眼泪已经在我眼眶打转。泪光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正闪耀着光芒。南宋诗人陆游曾说:“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样诗句正是诸葛亮匡扶汉室的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