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13岁时,她就对这个没见过的文化人怀有好感,因为之前的对门邻居是个粗野的人,她看到他的仆人对人都彬彬有礼,称她母亲这么一个不受人尊重的寡妇为夫人,可想而知,主人该是个多么文雅的人?后来,他来了,是个小说家,人长得很帅,芳龄25岁,“豆蔻年华”呀,“你的脸上显得英姿勃发,一头秀美光泽的头发:真的,我惊讶得吓了一跳,你是多么年轻、多么漂亮、多么修长挺拔、多么标致潇洒。”起初的好感演变成了爱慕。正像她在信中所述:在你本人还没闯入我的生活之前,你身上就围上了一圈灵光,一道富贵、奇特和神秘的光华。 好有一比,这种想象的瑰丽,多像网络中互不相识,只能凭只言片语去臆想的人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晕轮效应吧。它把对方无限的美化了、神秘化了。唯因如此,他才完美的无缝可插针。

这种镜花水月的完美和爱慕,使得小姑娘神魂颠倒,像中了蛊毒、吸了鸦片,使她花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没能戒掉。她每天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倾听着他的细微的声音,“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只要还有你的消息。。。。。。”,只要知道他的消息,她就满足了。在倾听中,她知道他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不断的带着不同的女人来家里过夜。 这种倾听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个远房亲戚主动接触她们,甚至跟她妈妈求婚,就在他们打算搬出去到那个有钱的继父家去的时候,刚知道真相的小姑娘,一下子昏死过去了。因为她知道,这种倾听他的日再一去不复返了! 继父家很有钱,也很爱她,她完全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可是她非要自食其力。在她的抗争下,她又回到了这个日思夜想的小城,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每天下班后的夜晚,她都站在自己倾慕的人的窗下,凝视他。后来,他们相遇了,她多想他能想起他来,但他没有!他只是把她当作一个粉丝,一个美丽年轻的粉丝来对待,友好的邀请她到他的家里去。无论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姑娘绝对是毫不犹豫的跟随他,因为她太想跟他一起了。

她因此有机会跟自己钟情的男人相处三天。这三天里他对她很好,很温存。后来他说,他要出门旅游了,等回来以后,会给她来信的。她一直等呀等呀,再也没有等到他的召唤。就在那次离开他的家时,他顺便给了她几朵插在桌上花瓶中的白玫瑰。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在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多次后,我忍不住再次翻开书本,去细细体味这个陌生女人的真挚感情。刚开始并不了解这位奥地利作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篇小说,使我深受感动。

整篇小说就是一封长信,通过这样一封长长的信,我看到一个女人坐在桌前写信,脸上或喜或悲。她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回顾自己与那个“你,我的亲爱的,同我素昧平生的你”的爱情,或者这根本不算是爱情,只是她二十几年无法说出口的暗恋。

这个陌生女人是可怜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原本可以过着富裕无忧的生活,却因为执念受尽了苦头。后来因为卖淫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也如行尸走肉般,没有灵魂,因为她的一颗心早已给了不值得她爱的人身上。她付出了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连上天唯一的恩赐——她的儿子也离她而去。她又是那样可敬,那样勇敢。敢问世间上有多少女人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拿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去爱一个人。少女时,为了他,义无反顾离开自己的家庭,自愿将纯洁的自己献给他;少妇时,为了他,果决地拒绝众多求婚者,离开相处多年的情人。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不禁要问: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

好的,值得一个女人这样深爱,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太傻了。如果是我,我也许就会去追寻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让自己这样辛苦。当然,也许是我们不懂爱情的缘故。

作家R又是何其有幸,被一个女人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又是多么令人讨厌,辜负了女人的一腔热情。他多情又薄情,两次亲密接触都没有认出女主角。每一次见面,她都多么希望R作家能认出她来,认出她是领居家的小女孩,认出她是委身于他的纯洁少女。然而他不仅没有认出她来,还把她当作妓女,用金钱来侮辱,这是多么的讽刺!

一直以来,雏菊是我喜欢的花,不仅因为它小巧美丽,也是因为韩国电影《雏菊》,一个凄美的故事赋予了它超出花本身的意义。而这篇小说中,白玫瑰也很有代表性。男主人公生日都会收到来自陌生女人送的白玫瑰,每一年都有,不曾间断过。只是41岁生日时,花瓶不再插着白玫瑰,送到他手里的是这样一封长信,一份一个陌生女人多年的爱。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暗恋的经历,这篇小说会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暗恋。无论是童年的她,少女时期的她,还是中年妇人的她,对于那个男人来说脑海里都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映象,是那样朦胧不清。她总是以另一个陌生身份与他“偶遇”,然后被遗忘得一干二净。每一次相遇都如同路过一条小路,一个公园,是那样稀松平常。对于他来讲是万千艳遇中的一次,而对于她来讲却是三生有幸,要多少好运,历经多少相思之痛才能换来他一次温柔以待。 她的世界是从他出现的那一刻才开始存在的。童年,带着好奇和敬畏,她终于见到了他——这个新到的作家邻居。然而却与想象中完全不同,不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和蔼可亲的老人,而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他有着两重面孔,一面是轻浮,贪玩,喜欢奇遇的少年,一面是在所从事的那门艺术面前无比严肃认真,学问渊博的长者。这种两面性被这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感受到,并令她深深着迷。也是从那时开始,她的生活仿佛只关于他,爱他成了一种信仰。她那阴惨惨的童年因这个信仰而变得有意义,变得有生机。每天小心翼翼地透过圆形小窗孔,窥探着对方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晓。这种来懵懂小女孩儿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是那样单纯,真挚,这种爱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节,低声下气,热情奔放,它与成年妇女那种欲火中烧的,本能挑逗性的爱并不一样。少女时期,她终于又回到了维也纳,回到那个两年来令他朝思暮想的人居住的城市。站在他的窗下久久仰望,直到灯光熄灭才离开,然而对她之于他来说无论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说那抬头仰望的目光之间之相隔一层窗户玻璃,其实都是同样遥远。一次偶然,他终于注意到她了,目光亲昵温软。她有一瞬间以为他还记得。还记得那个邻家小女孩,然而,他并不记得。对他而言,不是相逢,而是邂逅。他之所以慢下脚步并不是因为这姑娘似曾相识,真正吸引他注意力的是她美丽的容颜。当他试探性地发出不言而喻的信号,她果断的答应了,没有愤怒,甚至没有惊愕,这令他感到有些惊奇。或许对于这样的事,他只当是捡着一个便宜,哪里知道这脱口而出的“好吧”暗合了想要与他朝夕相伴的美好愿望。她甘愿委身于人,是因为深爱对方,与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甜蜜美好。在第二天离开时,从花瓶取给了她四枝白玫瑰,她却把它当作爱情信物一般珍视。后来又相会了两次,之后他就要动身去外地了,她给了他一个留局待取的地址,而不愿留下姓名。希望他回来后通知自己。等啊等,由满怀期望到绝望,终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个男人始终热爱旅行,他的性格就是那样,放荡不羁爱自由。对他的性格,她是再了解不过的。所以,当她在孤苦伶仃地生下他们的儿子时,并没有去找他。第一,她认为这样会束缚他,会给他带来麻烦,会使他恨她。第二,她觉得那个男人不会相信儿子是自己的。对他来说,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露水鸳鸯,即便伸出援手,也还是会心有芥蒂。 孩子是带给她的最好礼物,这个小生命流淌着一半他的血液。她把对他的爱转嫁到孩子身上,自从生了孩子,她不再常去他住所旁守望,只是在每年生日悄悄送去白玫瑰。她独自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然而生活是那样艰辛,她不愿他的孩子过穷苦人的生活,他要受到高等的教育,他应该和他父亲一样优雅高贵。迫于生活压力,她和有钱人交往,在给他的信里,她把这称之为“卖身”。然而不管谁向他求婚,她都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她还抱有一丝幻想,幻想他会忽然记起她,曾经那个邻家女孩,还幻想他会召唤她。这般决绝只为保留奔向他的自由。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日志

今天上课又不学好,偷偷地看完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本来也是欧美文化课,本来应该有的内疚与自责也就了了了。

从第一个字,就散发出一阵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心都涩涩的。本来就是简单的书信体(——遗书),没有名字,只有“你我”。一个“深爱着却不认识我的亲爱”的你,一个“用一生默默爱着你”的我。你占据着我内心的全部,我却只是你什么中的一个过客;我倾注我的全部,而你只是逢场作戏。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文学作品固然可以渲染,可这种含着血与泪、爱与心痛、不舍放弃与求之不得的心情,不是经历过又有多少人能写出,再让别人去感动。曹雪芹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尼采说,余独爱以血书者。茨威格悼念一个傻傻的痴情的女人,应该是从小女孩到女人。从那次邂逅、那个眼神,才华横溢、魅力非凡茨威格就深深烙在她的生命里。他们的生命之中只有三次交叉,却改变不了彼此生命的轨迹:一个痴情等候,一个风流多情。

茨威格应该是内疚的,爱他的人很多,却没有这样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还对他充满柔情的人,原谅他的健忘每一次都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出现的人,独自想尽方法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去抚养他们的私生子的人。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其他的人在社

交活动中早已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亲切交际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尽,他们玩弄爱情,就像摆弄一个玩具,他们夸耀自己的恋爱经历,就像男孩抽了第一支烟而洋洋得意。”茨威格在书里如是说。他没有正面回应她的痴情,如此的解释,她如果知道了,应该会欣慰地笑吧。。。。。。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女人的角度:

这是一个为了爱情、为了心目中的那个人,付出了一切的悲惨的女人。与其说是悲惨,倒不如说是坚强,我相信每一个读到她的故事的女子,都会为她这样的勇气而敬佩。 王菲的一首歌,“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在没忘记你容颜??”

一个十三岁的女子,看透了身边那些穷人的各种俗事,争吵,埋怨,饱受富人的冷眼旁观之后,有一个近乎于神圣的人出现,他的古老的颇具艺术风格的家具,意大利的雕塑,古铜色相框的油画,还有数不清的软皮书的书,那么漂亮的封面,各种的语言文字,女主人公既惊喜又期待,仿佛给她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那个世界是那个男人所带给她的幻想。

期待总是最美好的时刻,那种既期待又怕受伤的感觉,也许还不能形容当时那个的女生的想法。但是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每天都在幻想着那个男人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他是一个留着长长胡子的带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吗?

他神圣般的降临,颠覆的她的所有幻想,他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美好。就好像所有人都曾经都有过,当自己的还是孩子的时候,身边出现一个那样有知识,那样高大,那样成熟的人时,心里难免会对他产生一种爱慕之情,我想,那不是爱情,同样也不是情欲的促使,因为在那个时候,什么都还不懂。

她是那样的诚恳的把自己对他的一切的幻想都写在了那一封信中,毫无保留的,那样赤裸裸的说了出来为了能够有一次偶遇,离开家来到他的城市,为了一次邂逅,多次徘徊在他门前,他一次又一次的请求,她毫不犹豫的答应,第三次之后,他说,要出远门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出远门了,也许只是逃避的借口。而她就在那一晚之后,有了他的孩子,孩子的到来,仿佛是给了她一种慰藉,她可以亲吻拥抱着他,孩子需要她。她也不再那样疯狂的想念她了。照顾好这个孩子就是她的一切,而且这个还是他的孩子。是另一个他。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不惜堕落红尘。衣服总是可以让人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女人的变化总是那样的大。以后的见面,他总是没能认出她。当她以他朋友情人的身份出现在他的生日会上的时候,她让那个爱他的男子出尽了洋相,男子全心全意的付出,尽量施以全部的爱在她身上,可她却被他朋友的口哨便叫了出去。跟他出去之后,那样亲密的接触之后,他还是没能认出她。她的心里是多么的渴望,他的眼光中,能够透露不一样的光彩,认出她,以那样温柔柔和的目光,足以融化她的心。但是没有、没有、没有,他只是把她当成那样的人而以。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茨威格用很细腻的笔法讲了一个暗恋的故事,一个女人暗恋了一个男人一生,并为他生下一子。后来迫于生活,沦入风尘。但直到女人死亡,男人却依旧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在记忆中也并无痕迹。第一次读的时候,一把眼泪,惊异了很久,一个男人怎能有如女 性化的心理?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算得上是茨威格的成名之作。作品以一个女人对于自己精神恋爱的情愫拉开文章的序幕,一个女人为她所爱的作家,她心灵上深深爱恋的那个放浪形骸的男人付出自己一生。他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灵魂,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她为他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她,因为失去他与她的孩子,自杀前用所有对于他的感情写出这封信的时候,作家竟然似乎从来没有想起过,他周围有这样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也许是悲哀的,因为她的付出从来没有得到过作家的觉察,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她为了她所爱的男人守候了自己的一生。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不同于其他女人,只是贪图他的名望和地位。在她13岁,他25岁的时候,她就深深的爱恋上了他,为他等待了一辈子。她与他偶遇,相识,一夜情,赠送白玫瑰花,离开,为他生孩子,又相遇,被他当成娼妓。她的孩子死去,这个女人所有的生活都围绕这个本不值得爱的男人,她愚昧、执着,亦或是一厢情愿。他是她的所有,是她用一辈子来爱的人,而她却是他的什么,只是一个曾经和自己有过一段浪漫夜晚的陌生女人,他不需要记住她,或者她根本不可能被他记住。因为,他走进了她的灵魂里,而她只走到了他的肉体中。 我一直去想,为什么陌生女人会有如此悲哀的遭遇,其实上升到人性学说上来看,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个体,但是却都有获得温暖的欲望,而想要获得长久的温暖就必须交出无私的自己,而可以让人变得无私的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信仰,另外一种就是爱情。面对信仰,我们愿意去用一生去追逐,面对爱情,我们也愿意用一生去维持,而爱情和信仰的区别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再执着也没有任何用处,而信仰是一个人的事情,只要你执着的追求,你就可以达到自己精神的高度,试看几千年来世界的伟人名人,他们大多高尚的行为来源于他们的信仰,而在神圣的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高尚的,亦或说纯粹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知道这部小说很久了,也看过徐静蕾导演的电影,可就是最近才从首图借来这本书看,我知道它一定是一个伤感的结局。

爱情通常都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悄然滋生着。为了这种砰然心动的感觉,我们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书中的女孩,为了令自己心动的这个男人,可以做尽自己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她努力念书,从班级中等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以一种倔强的毅力练习钢琴,因为她知道那个作家一定喜欢才华横溢且精通音乐的女子。她努力保持衣着的整洁,经过作家身边时用书包遮挡衣服补丁的举动显得笨拙而可爱。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看心爱男子的一举一动,还惊喜没被发现。谁没有过这种经历?那是一种少女情窦初开时才会有的青涩和幼稚,那是很美好的一种体验,既美好又充满着矛盾,那是少女时代才会有的一种心悸。

许多女孩总是陶醉在对心爱男子的回忆或是憧憬里,这种感觉很美好,但并不健康。那样足不出户,什么也不做,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沉静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是不会有自己期待中的结果的,但是,这又是大多数年轻女孩都爱做的一种梦。“只要你的名字一登在报上,这天就成了我的节日。”这种感觉一定不陌生,千方百计收集和他有关的一切信息,一份和他有关的报纸,一他有关的图片,一个和他有关的视频,但凡和他有关的一切信息都使我感到高兴一整天,仿佛这天是个特殊的节日。你在他的微博里留言,转发他的每一条微博,

一个也不放过;你下载他的每一个视频,哪怕只有他匆匆一瞥的身影也不放过;你发私信给他,想逗他开心想让他注意到你的存在,若是得到来自他的一星半点回复,更是欣喜无比。终于,你成功了!他回复你了,他注意到你的存在了!如果他不是个笨蛋,他应该会知道在天涯海角有这么一个姑娘在深深地喜欢着他。尽管不在同一座城市,但却在同一片蓝天下。

“我爱你就是爱你这个样子——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我认为,但凡一个女孩爱上这么一个人,她的人生准儿是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如果你真的要爱上这么个人,你得有无比强大的内心,可以接受他的感情滥用而又不愿意做出任何牺牲拒绝承担任何责任的荒诞行径。爱上这种男人的女人,不但不伟大,反而很傻气,可以想象是一个没有自信,寂寞独单,内心世界很闭塞的一个弱小女人。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感,转而寄希望于自己幻想的一个对象身上。可悲??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一厘米的阳光

今天刚刚看了这个短篇小说,我说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想起了《一厘米的阳光》。其实这本小说为我所知是在另外一本小说里,——木浮生的《世界微尘里》,却觉得她们的爱情是不尽相同的,却偏偏,可以拿来与一厘米的阳光比较。

一样的深爱,一样的年少,一样的执着。纪忆于季成阳,那个陌生女人于那个作家。却是不一样的结局。我有时想,一厘米的阳光里的爱情似乎更加不真实。又或者,只是个例,所以故事才这样动人。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一个是爱到力竭发现对方一样深爱,一个是用一场生命去爱一个人却发现对方对自己竟然连模糊的记忆也没有。他们都那样的极端,所以才能那样蛊惑人心。

我在想,那个陌生的女人究竟值不值得,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那样傻,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该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何况,那个作家连一点点回应都没有留给她,我总想,即使你不爱她,至少也该察觉到她是如何的爱你,却也知道,她爱的就是那样的他,也许是因为我不是天生多情浪漫的法国人,我也没有遇到一个年少时,在卑微黑暗的世界里,如同阳光一样照到我心里的人,无论季成阳,或是那个风流倜傥的作家。

所以,如果季成阳不爱纪忆,会不会,纪忆也会像那个女人一样,用一生去爱他,我想会的,幸运的是,纪忆不是那个陌生的女人,那个直到死才肯倾诉自己的爱情,更确切的说是自己人生的女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