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离婚》读后感

老舍《离婚》读后感

老舍先生是我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留下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其中《骆驼祥子》被很多人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然而老舍最喜欢的却是《离婚》。《离婚》这部作品曾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曾数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赢得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的共同喜欢,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经典文本。

《离婚》写作于19xx年的酷夏,那时老舍的聚焦点又回到他熟悉的北京城,面对着又是庸俗的生活。《离婚》这部小说是围绕着庸俗的社会,写生活在这个社会俗人,俗人的家庭生活,琐碎的婚姻闹事的作品。

《离婚》讲述了清末民初北平财政所里发生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老李是老舍在作品中成功塑造的市民形象:不愿随俗但最后却不得不从俗。老李大学毕业,做了财政所科员,过着衙门里无聊的生活。然而他是一位有理想和追求的市民,曾经试图冲出灰色生活的重围,追求自己心中的“诗意”与“浪漫”。他不满灰色的生活和平庸的旧式妻子,而幻想体验下浪漫的“诗意”,并对生命的价值展开了痛苦的思考。但在张大哥善意的体贴和小赵的刁蛮欺诈下,终于认清自己也不外乎一个懦弱、随俗敷衍的地狱的鬼。后来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终于导致他以失败告终,在他心中的诗意(小马太太)幻灭之后,他带领全家离开北平回到了乡下,表现出他对灰色生活的最后抗争。他的人生悲剧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老李来自农村,通过努力终于使自己留在了大城市,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留在乡下生活。过着财政所里无聊的生活,就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张大哥的一顿涮羊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老李从“诗意”里拉回到现实,解决了老李的困惑:将老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老李认为自己的老婆“脚不是她裹得,绿裤子不是她发明的,不怨她”。

老李人品好,有学识,在衙门里,是唯一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唯一一个肯埋头干实事的人,却遭到同事小赵、老邱、老吴等人无尽的羞辱。面对小赵的混蛋行为,老李却不敢有任何异议,作为堂堂男子汉,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只能回到家唐痛哭一场,第二天还得照旧去衙门。他“不敢再去捉弄那漫无边际的理想,理想使他难受的渺茫,像个随时变化而永远阴惨的梦”。

…… …… 余下全文

篇二 :离婚 读后感

《离婚》读后感

只有性和情完美的结合,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发乎情,止于理。谁都无法预知未来,当你决定离开的时候,就让心碎的声音打破夜的寂静,化做流星,消失在星空里,也许某天,封存的往事写着回忆。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空间,注定不能相聚,但我还是期待,期待能成为朋友,偶尔一起喝喝茶,聊聊想......

凌霜傲雪的评论1:

当爱真成了往事,人们会怀疑是否真爱过,爱的开始没有理由,结束确有千万个理由,往往一个情已尽缘已断就是一个分手的理由,多么的滑稽,多么的牵强,多么的无奈。当爱成往事,心灵也是旧的,回忆是伤痛的。为什么啊?为什么?为什么?爱之初和爱之后是两种境地,一个欢乐无比,一个悲痛欲绝。何必当初?何必走这一个过程?说悔吗?悔已晚,说恨吗?恨又有什么用?说恩吗?恩从何来又何去?说怨吗?怨已荡然无存了……开始是美丽的开始,结局却是那么不尽人意……

深山野草的回复1:

傲雪,你的体会,太深刻了。这个社会也太现实了,虽然我为爱伤透了心,但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两种真爱的,一种是真正的爱情不在乎对方所拥有一却,另一种是在乎对方所拥有的一却,也许她与我的结合,从开始就是为了结婚而结婚,那么迟早都会走到这一步,如果她与我的结合是为了真爱而结婚,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今天的结局,社会太现实了,我能理解她,每个人拥有自己所追求的生活……

凌霜傲雪的评论2:

相遇是偶然,相处是真诚,不经过风雨的洗礼怎见彩虹?不经过海洋的冲洗何以见浅滩,有时候真要彼此冷静下来才会回想一下曾经的最美。在这个物质与金钱的时代,真诚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在金钱与私利的世界里,爱情变得那么不堪一击,要问本质是什么?那我告诉你,人从童年时代的自私到老年的自利,人是唯我独尊的。

深山野草的回复2:

要是都或你说的那样坐下来,回想一下曾经的最美,哪怕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也许,还有未来。可惜她不是你,这就是人生,只不过我的人生路要比别人多翻几座高山,才能到达我的人生目的地。

…… …… 余下全文

篇三 :《离婚》读后感

《离婚》这篇文章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叙述了一个在当时中国农村并不多见的、泼辣、强悍的妇女婚后被欺凌,起来反抗夫权压迫又遭到失败的故事。文章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塑造,揭示出在封建奴隶思想普遍、长期存在的状态下,民众既是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夫泉与族权,却不可避免的对封建政权抱有幻想和与生俱来的敬畏。而这种幻想和敬畏必然导致悲剧的命运。

爱姑应该是鲁迅笔下最为泼辣的一个形象。她口齿伶俐,大胆泼辣,富有强烈的反抗性。她绝不甘心忍受婆家的虐待,丈夫拼上寡妇,他一闹就是三年,又打架又拆灶,发誓要闹得婆家家破人亡。她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骂自己的公公和丈夫是”老畜生“、小畜生,敢骂自己的父亲是见钱眼开的老发昏。面对七大人开始还敢理直气壮的抗争。。。。。然而她的斗争最终失败。。。因为她,,,教。开始说和婆家闹主要是”我是赌气,你想。。。哪那么容易七大人面前口口声声申诉自己的理由。她说,“自我嫁到这里,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杀气钟馗’”。“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龙轿抬来的!那容易吗?在”爱姑将自己操守一件件摆出,无非是说自己。。。。。。。。。。。。。。的好媳妇。“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七大人,并不像爱姑所幻想的那样知书识理,讲公道话。会同情她支持她,而是仍然要维护“公婆说走就得走”的封建礼法和秩序,他凭借自己的权势、地位,几个动作、几句话就把爱姑压服了。在同七大人这个封建势力代表人物的交锋中,爱姑表现得是多么的幼稚积软弱啊。的可见,她并不是反抗封建,恰恰相反,她坚持传统的道理理论,她理直气壮的在大人面前据理力争,所依据的就是封建的正统思想,他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拥护者。

的公道。他们的注意在一个祖先用来塞屁眼的精妙古董上。而在当时半殖。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他们给民间的压迫是无与伦比的,七大爷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似乎是在“愚民”,而愚民的最佳手段就是肯定现实。他沉默,对一切都沉默,国民就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尊菩萨,只管他们拜就可以了,其余的与他无关,他要的就是这种愚蠢的崇拜。 但是,在这个封建文化的掌握者的蒙惑下,爱姑终究没有讨回公道,爱姑失败了。就因为她是封建教条的信徒:七大人告诉她,她没有深刻明白信条中的深刻意义,而她不是真正的尊了三从四德,而这种“愚论”就让爱姑打退堂鼓了。 可见,封建文化对人民的严重残害已经深入骨髓了,这样反而让我对爱姑之流有了同情。同时,鲁迅先生对象征正统思想的七大人和被封建教条残害却浑然不知的爱姑和麻木不仁的国民有着强烈的讽刺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首先这个故事应该是把生活艺术化,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注解罢。人物刻画的鲜明,各有特色,语言生动。故事的情节辗转起伏,很是有趣。

林小枫,其实这人的样我身边也有,她的偏执,她的歇斯底里,其实都因为她心对宋的爱,不大得法。而且她的爱,占有的成分居多。而且,她遗忘了自己。还是我的那句老话,她犯了一个在恋爱和婚姻中,女人通常都会犯的错误,把对方看做是自己的整片天空。

我其实挺能理解这个人物,(她的一些想法我也曾经有过,也曾经有过和lg吵架,恨不得杀了他的冲动,西西,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很多女人都有。)她就是爱的太用力了。其实大可不必。爱一个人其实是要给对方空间,而自己,也需要不断的成长。

人世间,其实男女之爱是最为功利的一种感情,施方总会希望受方能够投桃报李,可是爱情里面,根本没有公平二字可言。所以,广东人有句俗话:“吃的咸鱼抵得渴。”意思是,如果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那就该为其后果负起责任。谁也别怪,谁也别怨。

出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好。否则,就算再离n次婚,再结n次婚。问题也还是解决不了。

宋建平,在我看来,其实是个好男人了。换了我是林小枫,也知足了:)其实,小枫的作,宋自己也要负起一部分的责任。小枫其实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夫妻间应该有良性的沟通。沟通是打开让彼此打开心扉的最佳途径之一。

顾莉:其实挺佩服她的,虽然有点工于心计。这个社会其实就是这样,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弱者而同情你,惟有自己变得强大,尽管:“在夜里,睡在一米八的大床上,她还是会感觉荒凉。”

可是她还是能把父亲能带给的荣耀和母亲能给的温暖都赋予了她唯一的女儿。能够把这两点都做到的女人,确实不多。最叫我感动的是,她唱着:

“onlyyou。”哄着受了小朋友欺负的女儿睡觉的这一幕,真叫我感动。顾莉,应该是那种被受伤害后,看通世情的那种女子吧。

我觉得中国人讲究熟不拘礼。不管是男人女人,婚后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劳永逸。几年下来,男人会埋怨女人渐渐变成罗罗唆唆的老妈子,女人会怪男人越来越不在乎她。其实,在乎自己就是对对方的最大在乎。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结婚》读后感1000字

《关于结婚》读后感1000字

《关于结婚》读后感1000字

刚在豆瓣读到前面那篇文章。第一次很喜欢一种或者一些观点,但没有在心里说,对对,我也是这样想的。前文里,作者把观念和思想,定义为左翼和右翼。而在我,大概没有那么多主义。姑且就说是向左走和向右走吧。

在亲人好友心里,我是思想太喜欢向左走,说好听点,是不按常理出牌,说难听点,是钻死胡同也绝不回头。可是,说不清为什么,在我的思维左的那么极端的同时。我的生活却完全地,彻底地,向右倾斜。或者说,我的生活已经到了右的极点。

我的个人观念,我的内心理想,我的那些文艺情绪在那么左的世界里辛苦的挣扎。把我自己搞的筋疲力尽,伤痕累累。但我从未扭转自己,把思想转身,去向右走走。

可是,我的生活,从我跨入商场,到嫁给我老公,却无一不是选择了右的极端。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无时无刻都在面对一些质疑,这样的质疑来自好友,也来自自己。很多时候,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妥协了,是不是对生活全然绝望了,所以才如同咎由自取一般认命地选择了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

这样说很乱。先说收银这个工作吧。倒不是歧视,觉得这样的职业多俗,多么没出息。而是现实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在商场做这份工作,就要做的越俗,才越讨巧。一开始,整理仪容,把头发盘起来,会有顾客问这个头发是怎么盘的。很认真耐心微笑的服务,会有闲着没事的爷爷奶奶或者猥琐大叔找你聊天。对原则较真,走程序讲道理,会被说小姑娘刚出来做事,多么不懂得做人。所以最后,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我把自己变得机械和麻木。才发现,最麻木的态度才能带来零投诉零麻烦。终于,现在不会有顾客会跟向我这么没出息没声响的机器较劲了。毕竟是人都知道,跟傻子较劲的人,才是真傻逼。

无关社会地位,无关收入多少。彻底麻木无脑的作业,才是我所说的极右工作。 说完这么右的工作。就得进入主题。说说我这该说是彻底右翼的婚姻了。 告知好友我结婚的消息。收到的最大最明确的态度,不是祝福,而是质疑:你搞什么鬼?

…… …… 余下全文

篇六 :婚姻家庭社会学读后感

婚姻家庭社会学读后感

历史学与社会学系

《婚姻家庭社会学》读后感

姓 名: 陈孟鸽______

班 级 :_ 社工班 ___

专 业:_____ 080612___

学 号:__ _080612037

指导教师:_____ 李克玉__

20xx年 5月

《婚姻家庭社会学》读后感

《婚姻家庭社会学》一书是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婚姻家庭问题,比以往应用研究的刊物,如《家庭》、《家庭医生》和《婚姻家庭》等,它的分析更专业,更科学一些。而且此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充实具体,框架结构鲜明,思路清晰,步步深入细致周到,有理有据把婚姻家庭生活的整体面貌展示给读者。读者能够按照本书中所揭示的婚姻家庭生活的整体面貌和演示步骤,一步一步前行,从容客观理性地应对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能够达到使家庭和谐美满的目的。

一、功能分析

《婚姻家庭社会学》体现了明显的功能主义的特色,以婚姻家庭生活得以正常维持与运行的需要以及各种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为基础与核心,围绕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把所有讨论的各项内容串联起来,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或新疆的羊肉串一样,以一条线索把所有内容串联成一个正常运行的整体 。且在描述、分析和讨论中,读书逻辑严谨,灵活运用,逐步深入揭示主题,就像解剖麻雀一样,有理有据把婚姻家庭生活的整体面貌和运行规则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

作者认为,对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实现婚姻家庭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本书的绪论中详细地阐述了学习婚姻家庭社会学的意义。明确说明实现全社会婚姻家庭和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学习婚姻家庭知识和技巧。

二、内容分析

《婚姻家庭社会学》对婚姻家庭以及其各种亲属关系的关系问题进行极为精到的讨论,内容涉及择偶与恋爱、结婚、生育、家庭及其各种关系,家庭危机、家庭暴力、特殊家庭及其辅导,等等。但总的来说,本书主要分两大部分,共十章内容:

…… …… 余下全文

篇七 :谁在婚前守贞读后感

读潘绥铭教授的《谁在婚前守贞》引发的感想

围绕着婚姻我们总有讨论不完的话题,每个时代不同背景造就不同的关于婚姻的争论。

婚前性行为是近些年来中国大众最为关注的性现象之一,婚前有性的人数在不断地增长。文章中分析到10年来男人和女人的未婚同居都一直保持在20%上下,因此未婚者的非同居的各种性行为就显著的增加了,并且文章还分析到,未婚而有多个性伴侣的情况,呈现出“没有则已,一有就不是一个”的现状。在传统道德观念中这是令人恐慌的一个现象,据我了解,当婚前性行为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人们的安全观念却并没有到位,这就导致了流产的普遍兴起,年纪轻轻便已流产一两次的人为数不少。这样的行为不仅是不爱惜自身的行为更有可能对以后的怀孕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不孕不育使婚后家庭不完整,影响夫妻关系,也导致离婚率的不断走高。

谈到离婚率的问题时潘教授说到:离婚率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再婚率也高,那便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我在想为什么离婚率会不断走高。潘教授谈到“恩爱”一词,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度特有的词。因为有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婚姻不仅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时就有了稳固的根基。当越来越多的婚姻走向分崩离析之际,多数人大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其实我认为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就像我们读完小学就要进入初中一样,顺理成章,爱情也总有一天会改变,或许变成陌路也可能变为亲情。变成陌路也就是爱情走到了尽头——离婚,爱情变为亲情便是大多数人所期待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爱情过渡成亲情这个阶段必然会有几多坎坷,只有双方都心怀感恩的人才会走的相对长久。但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以后的社会中要想只和一个人保持终身的性伴侣关系已经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情了。我反而认为可以离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一段关系已经无法维系,勉强换来的是彼此的难过,该离就离。

婚前有性并不意味着就等于性混乱,婚前性行为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做或者不做都由你自己决定,在现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性在婚内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社会对于婚前性行为也越来越包容,所谓的“处女情结”的观念也开始渐渐的淡化。并且性、爱、婚也愈见分离,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观念和心态来应对这个社会的变化。当然,性、爱 、婚三者的统一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追求,是我们寻求的人生一大目标,也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支柱,这是源于我们“白头偕老”观念,但越来越理性的人们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三者并不容易统一,于是在理性的驱逐下明智的离婚,也就导致离婚率越来越高,也就有更多的人大叫着不再相信爱请。爱,只存在于追求之中??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能陪你到天涯海

…… …… 余下全文

篇八 :《彷徨》读后感

《彷徨》读后感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xx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xx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注意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同《呐喊》相比,《彷徨》较多的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和《伤逝》这两篇。

《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

《伤逝》是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真的是大家手笔,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闪烁。“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着,才能言爱。有爱,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爱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经济上独立了。所以,女孩,当你在爱和事业中面临选择时,千万记得,没有事业的爱犹如无根之萍,多半会飘荡出你的视线。有立足之本才有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 《彷徨》中有不少热情向光明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梦想着深山大泽丛林伏莽的“消生”。现代人不能没有缺陷,因为现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长期被压迫下的人们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包围,被种种偏见与愚昧包围。但是,先生并不以为这种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终日如斯的,正因为他并不信永远会如此,所以他要无情地剥露这些缺陷的所以然与根源,也正因为他不信,所以他借着“无有”写他的渴望,而《离骚》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