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一、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19xx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二、一切都不会是偶然发生,功课很重要。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团队的力量十分重要。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

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也是《杨澜访谈录》10周年时创作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诀;她如何在人生的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

最初认识杨澜,是在一次电视上的慈善晚会,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清新自然的气质使我折服,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入的了解杨澜,这个创造了无数神话的奇女子,这个被称为能够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新女性代表,她用一个个问题打开一个个世界,让我有机会和她一起分享世界的宽度,理性的深度和人性的温度。

19xx年纽约的秋天是最为迷人的,因为这一年是杨澜最有成就感的一年,拿了一个学位,生了一个孩子,做了一套节目。这些在别人看来需要思前想后、来回取舍的大手笔,都让杨澜同时给做了,而且是一气呵成。

杨澜说:把持好自己的人生,需要的不是技巧,而只是天性。有歌者吟唱:每个人都是在单行道上寻寻觅觅的跳蚤。而杨澜却驾驭着心灵机车奔驰于生活和事业的“双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远的地方,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19xx年3月18日,《纽约时报》财经版在头条位置登载了记者马克*兰德勒的报道“27岁的脱口秀主持人将改变中国电视”,而这个微笑着的女性,就是杨澜。19xx年,她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飞越太平洋,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在当时,也许这是个难以理解的选择,可正是这个选择,成就了杨澜日后如日中天的事业。

从哥大毕业后,像几年前离开央视一样,杨澜这次又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回国。于是,在上海,她有了自己的创作团队,开始了她十年的访谈路。

睿智,有事不在于为别人指点了多少迷津,而在于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就像一个聪明的登山者,不是一味攀爬,而总在山麓小憩时,眺望云海去分辨到底那一座山峰最终将属于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用这个书名,真实绝。杨澜二十年的采访生涯,一个字概况—“问”,问成了十年世人瞩目的《杨澜访谈录》,访谈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让我们更好地、更真地认识了这个世界。“世有疑惑,必须发问”。

现在再回头看她记录下的这些采访经历,本身也是对自己过去时光的一个回放,就好比听到几首熟悉的老歌一样,怀念的不仅仅是歌,而是曾经听歌的日子。一直看她写的博客,以及关于她本人离开央视到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尔后创立阳光卫视的一些报道,她个人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杨澜访谈录》的嘉宾绝大多数都是影响这个时代的人物,正如栏目的口号一样“记录一个人和他(她)的时代”,所以自然对这些“大佬”的台前幕后非常好奇。

书中,杨澜叙述了自己访谈的经过,也从一个个影响了世界的人物身上揭示历史的真-相,心灵的真实,认识了世界。

首先来说说这本书内容到底是什么?整本书将三件事交织一起展开写作,第一件事是杨澜本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第二件事是《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与这些被采访的“大佬”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提问,如何精益求精地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

对于杨澜本人,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美丽大方、举止优雅、工作干练、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从书中可以发现光环的背后是近乎吃毛求疵般地追求卓越,是不断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求最佳的动态平衡。在央视《正大综艺》工作三年后,在大家看来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毅然决定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学习国际事务专业。我不禁脑海里闪过一句话,《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Some birds don't mean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是那么的光亮)。从书中可以看出,她的这个决定对于后来事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哥大学习,培养了她国际化的观察视野,更加专业的新闻素养,更加纯正地道的英语,建立了国际化的人脉关系,开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之后在事业上给她诸多支持的老公——吴征。记得曾经看过一期采访吴征的电视节目,谈到他们夫妻二人创业初期,杨澜对于电视节目的那种纯粹,甚至有些单纯的执着,吴征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说:“杨澜太不容易了,她真的非常不容易,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虽然书中没有过多地涉及,但是面对当时国内比较刻板的电视管理规则,以及政府在诸多资源方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是由杨澜和朱冰著作,20xx年3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读此本书的时间从本学期开学至现在,将延续至以后。

说起我怎么会开始读《一问一世界》,这得谈到我相处了八年的好友,她真的很了解我,在我二十岁生日时,她送给了我这本书,这是我收到非常开心感动的礼物,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很喜欢......她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我很开心,因为这不仅是对我的祝福,更表明她真的很懂我,了解我,这种放在心里却不用说出来的了解与关心让我非常感动,我很珍惜这份友谊。

确实,我喜欢杨澜,是因为她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虽然这本书是杨澜和朱冰一起著作的,但我更多的是关注杨澜的经历与建议,也许这就是一位你所钦佩的人对你的影响。自从收到这本书后,我就喜欢在静静的夜里,坐在床上,认真地阅读每一章节的内容,因为只有在夜里时,我才能静下心来,体会书中内容。我喜欢慢慢的阅读,只有那样我才能感受到她的体会与经验,读后也会想,当在自己遇到这中情况,我会怎么办。杨澜用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事实激励着我前进。

《一问一世界》内容简介

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xx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

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杨澜亲自讲述她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读后感受与体会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近些日子终于把《一问一世界》看完了,由于自己有点偷懒,经常性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式的学习,导致对很多知识真的不够透彻。一直都很欣赏杨澜,对于这本书,感触颇多。对于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了我们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以及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

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她光辉的头衔,不得不说,她很厉害,很优秀。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这句话,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让我充满着力量,兴许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我没有还欠缺行动的动力。

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在19xx年毅然离开了让她成为的央视睁大综艺节目,而飞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放弃在美国电视机构做主播的机会,而是毅然决定回国建立传播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平台;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不顾怀孕带来的不便和危险而跑遍港澳办、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游说每位审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国第一个定位于历史文化的专业化电视频道——阳光卫视;正是因为梦想,杨澜才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而得以与全世界的各式各样的大人物斗智斗勇,因而有了了解世界的《杨澜访谈录》。无论如何,一个人没有了梦想,正如航海中没有了指南针而变得目无方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丝实现的可能,就请你坚持到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一问一世界读书心得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格林小学 苗颖群 那日去书店买书,想买的书没买到,但是在书店看到书架上摆着《一问一世界》,翻开见着希拉里、杰克-韦尔奇、马云、周国平、章子怡等与杨澜的合影,又见文字中对新闻人的使命与素养阐述备至,很有吸引力。花了一个晚上多点的功夫,全部细细读完,杨澜和朱冰合著的,带有传记性质的一本书。杨澜是谁,估计很多地球人都知道了,至于朱冰是谁,估计很多地球人都不知道,但这无关紧要。我们主要是要看书的内容。

这部书主要写的是杨澜的《杨澜访谈录》的起源、成长及成熟过程,整本书将三件事交织一起展开写作,第一件事是杨澜本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第二件事是《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与这些被采访的“大佬”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提问,如何精益求精地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这本书是杨澜生命中近十年的成长历程,杨澜以自己的视角写自己和她的嘉宾为主,朱冰以他人的角度写杨澜和她的团队为主,一章一个拼接,独特的结构,不同的声音,却汇成了杨澜近10年传媒生涯的点点滴滴。

我们大家都知道杨澜,欣赏杨澜,是因为她出名很早,是因为她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成功,可是除了她的亲人和身边的工作团队,有谁知道这成功后面的努力和艰辛。她或许天资聪明,可是一个人要变成如她一般具有深遂的思想、宽阔的视眼、浓厚的人性关怀,不是天资聪明就够了的,背后的全力付出和努力,对人性的关注和善良,才是支持。

记得曾经看过一期采访吴征的电视节目,谈到他们夫妻二人创业初期,杨澜对于电视节目的那种纯粹,甚至有些单纯的执着,吴征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说:“杨澜太不容易了,她真的非常不容易,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只能看到杨澜和嘉宾侃侃而谈,但是有谁知道,在她采访之前要做多少功课,看多少关于采访人的资料,对于采访嘉宾的个人经历编导就必须准备50页完整的嘉宾资料,这些资料杨澜不仅要熟悉还要记住每个细节,这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世有疑惑 必须发问 “我喜欢杨澜!”我想在座的各位也应该或喜欢或欣赏她。因为她的优雅、她的知性、她的睿智,由内而外且连绵不绝!在事业上,杨澜是资深媒体人,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家庭中,杨澜是令人羡慕不已的女人,有着完美的家,可爱的孩子……面对极具魅力的杨澜,所有的女人都是羡慕嫉妒恨的!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读完了她的新作《一问一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个与我印象里有些不同的杨澜。虽然里面有一些比较专业的名词我不懂,甚至没听过,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浮躁社会,如果觉得赚钱养家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情,那么错了,这个世界上比赚钱更辛苦更难的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论遇到什么风雨,都不放弃,并且能和现实社会相融合,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一、平衡木冠军

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是在单行道上寻寻觅觅的跳蚤。而杨澜却驾驭者心灵机车奔驰于生活和事业的双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远的地方,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在央视《正大综艺》工作三年后,在大家看来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毅然决定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学习国际传媒专业。从书中可以看出,她的这个决定对于后来事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哥大学习,培养了她国际化的观察视野,更加专业的新闻素养,更加纯正地道的英语,建立了国际化的人脉关系,开始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之后在事业上给她诸多支持的老公——吴征。(18页)书中提到,由于杨澜没有企业运作的经验,杨澜常常按照央视的经验做节目,对成本考虑较少,如书中那段“昂贵的原创”,(75页)阳光文化面临生存危机。吴征为了给妻子一个电视梦,通过自己娴熟的资本运作方式,最终让杨澜的梦想没有破灭。面对《世界经济报道》采访时他坦言说:“我只是想给杨澜一个更稳定的舞台!”(86页)其实读到这里,我从心底开始佩服这个外表看起来有点胖、有点憨,像暴发户一样的男人。

杨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选择与孩子共同成长。(193页、177页) 就像杨澜自己所说:“我相信幸福要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请不要让我取舍。”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走进杨澜的世界,感觉自己的心门瞬间打开……

每当沉浸在《一问一世界》中,总是让我思绪渺渺……

她荣获过国家公益慈善领域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她被推选为“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新时代女性代表;

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

她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华莱士”;

她曾在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

她就是杨澜,众多的鲜花、掌声、光环环绕着她,然而杨澜所经历的坎坷同样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展现着女性的力量与伟大。

她懂得应该坚持什么和放弃什么。她是高度理想主义和高度现实主义的结合体。面对孩子一样的阳光卫视,始终坚持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即使是高价取材也丝毫不吝啬保持其高质量。面对阳光卫视的高成本运作,杨澜好像是那个在生与死的哈姆雷特,心灵深处的战场里反复进行着“残酷的现实”与“纯粹的理想”之间的多轮交战,最终万分难舍的放弃了孕育多年的孩子——阳光卫视。

她在人生的节点自由潇洒的转换。25岁得杨澜,当年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飞跃太平洋,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务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此时的她懂得要了解“地缘政治”等国际事务领域的相关知识的价值。26岁得杨澜不顾电话邮件的邀请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因为她知道她不能够真正变成一个美国人,自己骨子里的东西已经是中国的了。

她懂得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找平衡。杨澜曾讲:挑两桶水比拎一桶水要轻松的多,事业和家庭不能偏废。她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应该是既会穿优雅的高跟鞋,又可以脚踏平底鞋在泥土地上接地气而生活。既应该在工作中挽起袖口,懂得自我奋斗的价值,又能够在某一阶段,懂得适当的转换身份,轻盈得走入家庭。

杨澜被誉为“红酒”,因其“越品越醇”之故。当用一种植物形容自己时,杨澜选择坚韧的杨树,而非兰花。对于杨澜而言,高跟鞋和红酒属于一个系统,而泥土地和杨树又属于另外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有其强大的一面,他们不是天生的敌人,也不是天生的伴侣,而是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了杨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共同成就了她丰富的生命系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