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中日夏令营较量有感

读中日夏令营较量有感

读《中日夏令营较量》有感

《中日夏令营较量》讲述了发生在19xx年8月的一次夏令营,读过以后令我思绪万千。

文章主要写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蒙草原上举行了一次中日夏令营较量,通过生病、过艰难路段等几件事暴露出了中国的孩子太娇气、生存能力差和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等弱点。另外还有作者的一些感想。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深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自己吃点苦头了?是不是应该挣脱出父母的双手,自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如果我们还像上一代一样的话,那么在将来的社会上,有几个人能站稳脚跟?中国又如何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注重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可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过多的呵护已使我们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难道棉队中国辉煌的 历史,我们就真的问心无愧吗?

十几年前的孩子是这样的,十几年后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呢?生活上我们暂且不论,可学习工作方面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我相信有许多大人也做的不好。学生中一定有不少人都是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看电视或去玩,等到看够了、玩够了,再去写作业,可能有些人还是边写别吃东西。而大人呢?有谁会在下班后看看会议记录,替公司的下一步筹划一下。是的,这都是些小事,可是为什么没几个人把它们做好?它们有那么难吗?

中国的新一代不如日本,这是事实,但事实不是历史,它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但愿这个事实可以在不久的见来得到改变!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读《夏令营中的较量》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夏令营的较量》,心中感触很大。

《夏令营的较量》,讲的是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乌兰察布盟草原夏令营的故事。它不是一般的记叙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读后,我的心里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中国孩子雨日本孩子的差别。日本孩子身上体现出的坚强、刚毅、生存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是我们中国孩子不能比的。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而日本家长也给我们中国家长敲了警钟。

中国的教育是什么?分数!名次!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是说中国没有素质与能力教育,而是太少。所以,中国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素质上就自然没有日本还在好。

中国式教育的两个最火的话题就是“分”和“能”。我不否认我只能是低能,不骗你,我们都是。现在的我们,大多分为三类:1、低分高能;2、低分低能;3、高分低能。高分高能不是没有,太少,万里挑一。

中国也正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的教育,名义上是改革,可细想一下,又有什么成效呢?只是把百分制换成ABCD而

已,又有什么意义吗?一句空话。

说完了中国教育,我们再来谈谈中国的孩子。吃不了苦,生存能力差,无法坚持到底,只会指挥,没实用能力,素质不好等。是的,我承认我也在这方面不行。但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孩子,可以改,我们还年轻。中国的未来还靠我们。

现在,全球都在竞争,如果只有成绩而不具备竞争力,我们又能干什么?中国能不落后?将来的中国能兴旺?一串串问号,一个个问题,尽管只是写在20×20的文稿纸上,却像刀刃一样一刀刀刻在我的心里。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要有能力得活着。

这次夏令营后,日本人公开说:“你们中国这代孩子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我相信,只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后都会愤怒,甚至想打说这话的日本人。可是,我们拿什么打?能力比不上别人,智慧也一样。我们要反思的不是别的,是为什么要这么说,说明我们真的比不上他们。就拿这次夏令营来说,去野外磨练,居然不敢承担责任和风险。这是什么磨练?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一: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记得初读这篇文章时,是在十多年前我念初中时,当时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十多年后的今晚,正值9.18纪念日,当我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再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思绪万千,不禁对当前国内的教育体制,对当前国内孩子的素质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感慨颇多,下面略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

一、谈谈传统的中国式教育

我个人认为要评论一国教育水平的高与低,优与劣,首先应该看其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当前国内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无非就是两个字——“分数”!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哪一样能离开“分数”。对于教师、家长、学生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非“分数”莫属啦!除了分数,别无他求。有了高分,你就是好学生,就能进到重点学校;有了高分,你就是好孩子,家长也就放了心;有了高分,老师考核的重点指标——“升学率”也就有了保障,有“高分数,高升学率”,老师的待遇等各方面也将得到质的提升,那不追求高分还追求什么呢?但细想一下,为了高分,我们牺牲的却是什么呢?不言而喻。

二、谈谈当前中国的孩子

近日,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篇报道: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界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先生列举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在半个月前,王司长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短短两周军训期间,有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当下这些孩子们风吹必倒的羸弱,成为人们称的“军训中的玻璃人”的呢??社会、学校、家庭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引人深思。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儒家提倡的教育模式是以“六艺”为基础课程的,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体能相关的就有两项。古人尚知如此,那当今的现代教育如何呢?据我的了解,现在部分学校由于过分崇尚升学率,大幅减少体育课的课程,更有甚者,甚至直接把体育课改成别的课程,让学生们整体埋头读书。为了追逐高分,家长们竟然对此也视而不见。这真是一大悲哀啊!此外,因计划生育影响,当前国内家庭多为“421”式家庭,这也在一家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而其结果就是在助长孩子依赖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弱了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抵抗力及耐受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在综合素质上远远落后于他国孩子。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一)

较量,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面对、如何行动。在人生的较量中,你会怎样选择?

今天我无意中翻开了《夏令营中的较量》,并被这篇文章深深震撼着。

这场较量是真实的,讲的是作者亲身所经历的事情。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孩子共同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不同的是,这个夏令营的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磨砺意志、增进体质、学会生存。因此这个夏令营很苦,设置了无数困难和障碍,面对这些困难,中日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怎样的呢?

中国孩子一生病就马上回大本营休息,日本孩子生病了仍然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孩子家长听说孩子病了,立即开车来把孩子带走,日本家长看见孩子发高烧,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独自乘车离开了;??作者讲的这一切,是在警醒我们什么?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快醒醒吧,如果再不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那么中国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夏令营较量中输掉,还会在未来的国家较量中输掉,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团队、不愿付出不愿吃苦、见困难就后退的一代人如何担当起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重任?所以,作者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写下了这篇文章,他坚信每个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触动。

确实如此,看了这篇文章,再想想自己,真是觉得很惭愧。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才弹一会儿钢琴就嚷着累死了;早晨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做起事情来总是磨磨蹭蹭;日记是能不写就不写??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和谐的音符:豪华轿车中扔出的果皮;走在路上边吃边扔的果壳;气势汹汹的吵架声;无所顾忌的吐痰声;闯红灯、翻栏杆、践踏草坪、乱倒垃圾??

在这次夏令营的较量中,从身心素质到精神意志,中国青少年都是大败特败。一次失败不可怕,关键是面对失败我们该反思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

我给出的回答就是: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 …… 余下全文

篇五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暑期里我看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本书作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集中展示了孙云晓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为我们培养和教育儿童成人成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是一本非常适合广大父母和教师阅读的好书。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奇百怪。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织成的网精密程度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可这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有一个事例好多人都耳熟能详,即外国人的孩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父母一般是不过来帮忙的。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会飞速赶来,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专家推测:中国青年至少比西方青年晚独立5到10年!此外,全中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许多人却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显然,父母关心孩子的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健康,再次才是思想品德。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教育专家孙云晓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依据所掌握的客观事实,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即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父母和老师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而培养真正的人,应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书中围绕着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这一主题,对习惯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刻,最佳时期。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和有效途径。书中所强调的习惯主要是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其中做人的习惯起关键作用。健康人格的基础是需要基石搭建的,基石就是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道理并不深奥,那就是:拥有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因为爱,世界才存在;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少年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让人们认识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的内涵,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加以佐证,读起来简洁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

严 碧 华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十几年年前就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大讨论的文章竟然一无所知,真是感到惭愧。如今看这篇文章,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是那么令人震惊,而中国如今的教育现状仍然是那么令人担忧。

19xx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面对重负,我们的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中途退缩了;而日本孩子却战胜了重负、疾病和饥饿,靠着勤奋与顽强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归根结底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是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但实际都变成了空谈。

教育部门都三令五申: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什么野外活动都不许组织。作为教师,我们也会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举行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野外探险,来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然而,只要组织学生活动,在校内都难以保证绝对安全,谁敢保证在野外的绝对安全呢?再说,学校并非赢利的企业,万一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这倒是绝对难免的),怎么有钱支付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赔偿呢?那么,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组织野外活动,更不去考虑什么探险活动。结果,越不敢组织野外活动,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越差,教师组织活动的经验越少,

一旦去野外越容易出问题,形成了强大而普遍的恶性循环,自我窒息的自杀模式。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皇帝”,家长对孩子自然是宠爱有加,甚至更多时到了溺爱的程度。不让孩子太阳晒着,不然孩子雨淋着,不让孩子累着,一味的希望他们能够快乐成长。但是不见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没有经过任何的磨练怎么能坚强,怎能有顽强的意志,怎么能挑起重担?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的未来,全在少年,也全在教育。“夏令营的较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忘羊补牢,犹未为晚”,只要我们国人能深刻反省,改变教育方法,让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具有一种危机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中国一定在会处在世界的山峰之巅!

…… …… 余下全文

篇七 :《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小学六年级 王哲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相识的故事。乌塔才14岁,上小学,可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让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让我敬佩的是乌塔独立性及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孝心,办事周到,有计划……而中国小孩呢?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护,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我呢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不仅细心,独立性很强,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说她独立性很强是她为了要计划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给家人报平安。读到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依靠父母接送,就连作业都要依赖父母,特别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我就觉得无从下笔,惭愧啊!还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经约好了楼沁菲、金玲云几个同学去爬塔山,也准备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妈妈说了,结果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说没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办?万一出事了咋办?外公外婆也急着说“就是,就是!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谁再给我们捶背啊?别去了别去了宝贝!”。哎,不就是去爬个山吗!后来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还是没用,最后还是泡汤了…唉!就像现在我在学校里寄宿,爸妈也是只要一有时间就绝对往杭州赶,现在我爸爸还为了能在礼拜天在杭州陪我,连妈妈上班都不让去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放我手,让我大胆的独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

…… …… 余下全文

篇八 :暑假读后感《乌塔》

读后感(1)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相识的故事。乌塔才14岁,上小学,可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让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让我敬佩的是乌塔独立性及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孝心,办事周到,有计划??而中国小孩呢?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护,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我呢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不仅细心,独立性很强,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说她独立性很强是她为了要计划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给家人报平安。读到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依靠父母接送,就连作业都要依赖父母,特别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我就觉得无从下笔,惭愧啊!还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经约好了楼沁菲、金玲云几个同学去爬塔山,也准备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妈妈说了,结果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说没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办?万一出事了咋办?外公外婆也急着说“就是,就是!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谁再给我们捶背啊?别去了别去了宝贝!”。哎,不就是去爬个山吗!后来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还是没用,最后还是泡汤了?唉!就像现在我在学校里寄宿,爸妈也是只要一有时间就绝对往杭州赶,现在我爸爸还为了能在礼拜天在杭州陪我,连妈妈上班都不让去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放我手,让我大胆的独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妈妈不知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