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当老师布置要写《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读后感后,我当时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在我们这个年纪谈论这个沉重的问题有些不妥,甚至有些多余,我当时也没有想通老师为什么布置这本书作为作业。带着疑惑,下课后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剩下几本相对比较破旧的,顿时心生退意,但是当时脑子一想,书被翻成这种程度,说明这本书被很多人看过,最后带着不是很开心的心情借了本破旧的书。

弗兰克尔,著名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 集中营生活

第一部分写的作者在纳粹集中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描绘了集中营非人的生活。而就在这非人的生活中,作者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美好,也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悲惨的命运让作者对幸福和美好充满了向往,在保持本心的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自由意志的力量,领悟出做人的最重要使命是负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实现自己,而是回答对生命的追问,不断超越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 意义治疗学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比精神分析法,同时举了很多事例揭示了什么是意义治疗,以及意义治疗起作用的案例。作者给出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要负责,接受生命的追问,力求有意义地度过。与心理分析比起来,意义治疗是较少回顾与较少内省的方法。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放在将来,也就是说,焦点是放在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 首先,令我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咋看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作者自己以及落难同胞同在磨灭人性的集中营里艰苦寻求活下来的各种经历来看,它不能没有一定的哲理。作者在被捕前,本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一部心理学著作。它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到弗兰克尔,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他甚至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但他并没有被苦难击倒而是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是的,人活一世会有太多太多的不由自己,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失去,甚至会让人不住的思考:我为什么要遭受如此多的不幸?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弗兰克尔在本书中就阐述了生命的意义。

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弗兰克尔自己在集中营经历,这是一段让读者都看了心酸恐惧的地狱经历,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想象得出来的。第二部分中弗兰克尔具体阐述了意义疗法。在第一部分中弗兰克尔将囚徒对集中营的精神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而在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恐惧,当你所有作为一个自由人的一切都被剥夺,包括自由,平等,财富······你被威胁着进入如地狱般的集中营,周围弥漫着杀戮的血腥味,那时,你所有的感觉都会被抽离只剩下恐惧。你害怕面对未来的一切,甚至你的未来都已被剥夺。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心理反应的表现。这些症状最终会使囚徒对每天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就如弗兰克尔所说:“正是由于这种冷漠外壳的包裹,囚徒们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在集中营里除了身体的折磨还有心灵的侮辱,因为在这里你不再是人。在一个不再承认人的生命价值,剥夺人的意志并使之成为消灭对象的重压之下,人的自我最终会遭受价值缺失的痛苦。所以有一些囚徒舍弃了人性,比纳粹军官更残忍的对待同伴,只是为了活命。导致囚徒对那些人的憎恨超过了纳粹军官。我没有经历过这群人经历的一切,所以我没有资格更没有立场去指责他们。而且在那样的环境下,囚徒们不可能预测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何时能结束,或者到底能否结束。所以,他们不可能去追求生活的终极目标。他们不再像正常人那样为了将来而生存,于是开始堕落。这一切都因环境所迫。而弗兰克尔却有不同认识,就他在集中营的真实经历而言,人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的。他说:“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片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些人在数量上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

…… …… 余下全文

篇三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工作之余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次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还是在史蒂芬柯维的《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读后我才知道这的确是一本佳作,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前半部分,论述了自己的在集中营里的恐怖遭遇,在地狱般苦难与困境中,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坚信生命的意义,并保有活着的希望。此种境遇与感悟,确实能够让我们震撼,而他的心理学家的身份,能够很好地将这种意义的发现总结、论述,并应用到他开创的“意义疗法”上,来帮助成千上万在生活中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而这正是本书第二部分的实践论述“意义疗法”。

这本书有很多感人之处,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的第二夜,于疲惫已极的熟睡中听到一把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弗兰克尔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一个人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人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尔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见,音讯全无。这人,是弗兰克尔的妻子!就是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尔,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到他的难友们。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他还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

暗。”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

还有这些段落:“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未看过此书的“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由于我们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就如弗兰克尔的观点,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 人类生命中最强劲的力量,也就来自于此吧。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只能消灭他,而不能打败他。而弗兰克尔更要强调的,却是从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发现出生命的意义来,相比之下,我们从皮包骨头历尽劫难的弗兰克尔身上能够看到的,是比壮硕的海明威更见顽强的“人”的力量。当海明威用他那杆双筒猎枪自杀的时候,弗兰克尔却在集中营为挽救绝望的同伴们的生命而寻求活着的意义。是的,人活着,是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生命一定是有意义的,追求生命的意义比弗洛伊德所谓单纯的祈求快乐来得更为重

…… …… 余下全文

篇四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书报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报告

3140101273 徐晨 周一1,2节课

(一)思考人生应该怎么过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发现其实他全篇在讲一个奇怪的现象。

首先,一个人要快乐或度过痛苦,他必须能找到其中的意义,这样他才能够坚持下去。就像书里提到作者自己珍爱的书稿被毁,他把重写它作为意义,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度过集中营的可怕时光。有时,不仅某样成就可以是意义,一种牺牲也可以,就像作者提到的那位丧妻的医生,他在把自己的痛苦当做是为了代替深爱的妻子在受苦的牺牲时他就不再烦恼了。

但是,当这个意义一旦被实化、实现之后,结果却很奇怪。

有人感受到一种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让他狂躁不安,让他重新觉得自己之前凭什么要经历苦痛,作者提到的发誓从集中营中回去双手必会染血的想法就是个例子。

有人会再次陷入无目标与人生意义的空虚感之中,他再次不知道该怎么生活,这可能会带来新的蹉跎与荒废。就像作为刚经历完高考的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高考一过,我们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然而接下来就是完全报废的暑假,不想起床,不想看书,不想动笔,甚至开始模糊考上了重点大学又有些什么意义。

甚至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还会因为“过度意念”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就像那位“性冷淡”的女士一样。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呢?读完书后,我开始以为,重要的不是去实现这个所谓的人生的意义,而是始终有这样一个未完成的意义悬挂在你的心口,让你为之兴奋,为之拼搏。

可是这让我有一种钻牛角尖的看法,似乎会陷入一种怪异的不健康状态,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意义,然后不讲效率与效益地去追求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实现意义,但却获得了快乐度过了痛苦,如果这样过了此生,我们该怎样去评价?

那么这就是我们在看待意义疗法的一个警惕之处了,意义疗法的成功在于,我们找到了那个悬挂的意义,并且我们在用尽全力伸出手去触碰它。是这个触碰未实现意义的双手让我们坚持下去,所以那个悬挂着的意义本身并不重要,不是吗?

…… …… 余下全文

篇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生命意义之再思考

李虹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德国纳粹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工作之余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我才知道这的确是一本佳作,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应该好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仅仅是金钱意义上的活着,生命是一个人逐渐完美的生活过程,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奉献,生命不完全属于个体,也不属于家庭和朋友,生命是比金钱更为贵重的无价之宝。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论述了自己的在集中营里的恐怖遭遇,在地狱般苦难与困境中,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坚信生命的意义,并保有活着的希望。此种境遇与感悟,确实能够让我们震撼,而他的心理学家的身份,能够很好地将这种意义的发现总结、论述,并应用到他开创的“意义疗法”上,来帮助成千上万在生活中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 这本书有很多感人之处,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的第二夜,于疲惫已极的熟睡中听到一把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弗兰克尔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一个人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人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尔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见,音讯全无。这人,是弗兰克尔的妻子!就是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尔,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到他的难友们。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他还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 1

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暗。”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

还有这些段落:“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未看过此书的“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由于我们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就如弗兰克尔的观点,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 生命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说它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说它坚强,又如大山一般坚强不拔。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去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用短暂的生命给出一副绚丽多彩的画。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无论我们长得好与丑,都是一个独特的宝贵生命个体,只要你认真而踏实生活过,经历过,永不放弃存活的希望,也就是一种完美和永恒,如果在我正好可以体现生命价值就失去了,那么实在很可惜。

…… …… 余下全文

篇七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当老师布置要写《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读后感后,我当时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在我们这个年纪谈论这个沉重的问题有些不妥,甚至有些多余,我当时也没有想通老师为什么布置这本书作为作业。带着疑惑,下课后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剩下几本相对比较破旧的,顿时心生退意,但是当时脑子一想,书被翻成这种程度,说明这本书被很多人看过,最后带着不是很开心的心情借了本破旧的书。

弗兰克尔,著名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 集中营生活

第一部分写的作者在纳粹集中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描绘了集中营非人的生活。而就在这非人的生活中,作者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美好,也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悲惨的命运让作者对幸福和美好充满了向往,在保持本心的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自由意志的力量,领悟出做人的最重要使命是负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实现自己,而是回答对生命的追问,不断超越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 意义治疗学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比精神分析法,同时举了很多事例揭示了什么是意义治疗,以及意义治疗起作用的案例。作者给出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要负责,接受生命的追问,力求有意义地度过。与心理分析比起来,意义治疗是较少回顾与较少内省的方法。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放在将来,也就是说,焦点是放在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 首先,令我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咋看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作者自己以及落难同胞同在磨灭人性的集中营里艰苦寻求活下来的各种经历来看,它不能没有一定的哲理。作者在被捕前,本

…… …… 余下全文

篇八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初看这本书的名字时,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担心太学术化的东西自己看得一头雾水。但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一本难能可贵、震撼人心、又通实的心理著作。作者弗兰克尔通过描述自己在二战时期因其犹太人的身份被捕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里扭曲的生活(如他的双亲、哥哥、妻子及其他同胞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煤气间)及他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正是从这里,从一个人“除了这寒伧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他发现了生命的奥妙:“生活就是受难,活下去就是在受难中寻找意义。任何一位拥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首先,令我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咋看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着作者自己以及落难同胞同在磨灭人性的集中营里艰苦寻求活下来的各种经历来看,它不能没有一定的哲理。作者在被捕前,本也已是一位心理学家,还有一本书待完成;而他的同胞之前有的是店铺老板,有的是银行经理,有的是教师、医生??总之从未想过自己会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能够活下来;然而当他们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发现为了活下去,人真的是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就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那么人为何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就引出了弗兰克尔在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弗兰克尔在行医时,经常问那些经受了极大痛苦的病人:“您为什么不自杀?”既然能够坐在弗兰克尔的诊所中看病,这些人当然是战胜了他们面对的人生困境,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了。有的人说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子女的问题使其没有步入死途;有的人说是因为自己还有某项才能没有发挥出来,选择了阻止死亡;还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才使自己没有自杀。这就是了,集中营里的俘虏也有的最后坚持的活下来了(如作者),他们都认定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是为了未知生死的亲人,也许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事业??而这中间的坚持及你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为实现生命的意义所付出的代价。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