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苦菜花读后感

《苦菜花》读后感

开始对红色小说毫无兴趣可言,总觉得红色小说好像不太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的需求,那些抗战时代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实在是遥不可及.我们也只能从长辈口中得知一些当时老百姓被日本鬼子强烈攻击的艰辛经历。

但直到出现了这样一本书,改变了我对红色小说的看法。这本书让我更真实地接近几十年前的中国,更接近那个令人振奋的历史。

那是一个充满苦涩的年代,犹如苦菜花的花。然而在这苦涩的花中,散发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清香,是的,这就是母亲的味道,这就是母亲的气息。

这是一位坚强而又充满苦难的平凡母亲,脸上留下的净是岁月折磨的痕迹。四十岁还不到,皱纹却已爬上了她的眼角。村里的人都叫她仁义嫂,她善良,她乐于助人,她正直。但,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磨难使她逐渐由一个勤劳、善良、听凭命运支配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端起手中枪、对革命赤胆忠心的自觉战士。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 我想作为贫穷的仁义嫂,最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也是被逼无奈。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被迫离家,在那以后便参加了革命;当初面对大女儿娟子要参加抗日时,心中满是怀疑,眼中全是恐惧。但当她目睹了日本人野兽一样的行径,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她明白,现在是要开始革命了,要开始保家卫国了。于是,她也走上了革命这条漫漫人生路。

在被敌人捉住后,经受严刑拷打,被逼问工厂武器的下落时,她宁死不说,“只是夭折已经咬破的嘴唇,抽动着唇边的深细皱纹,一声不响。”敌人用女儿来蹂躏这个母亲的心,在她的眼前,用惨绝人寰的手段把孩子送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她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将悲伤埋在心里,她知道:“革命就是要打仗,要流血,要死人”。

革命胜利后,仁义嫂苍白的脸迎着红旗和阳光,“她嘴角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却是幸福的微笑”……

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豪迈的举动。母亲的魅力,也许就存在于这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吧!母亲是伟大的代名词,无论风雨,母亲都陪在我们的身边。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苦菜花》有感

读《苦菜花》有感

苦菜花在每年夏初时节,开始绽放在几乎一切有绿色的地方,日复一日,一茬茬地绽放着。而在每一茬的花落之后,都会在这些枝杈上留下那与蒲公英一样的花籽,成熟后随风传播,再去延续来年的生命……”

“苦菜花开满地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开高岗上,烈士鲜血洒在青湖畔…… ”悲情洋溢的《苦菜花》的歌词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怀着内心的几分好奇和激动翻开了这本几十年前的红色革命历史书籍。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当敌人逼她说出兵工厂埋藏机器的地点,并以杀害她的小女儿嫚子相威胁时,为了革命,为了保住兵工厂,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被敌人残酷杀害。酷刑,摧毁不了她钢铁一样的革命意志;残杀,只能激起她更强烈的仇恨。这时,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已经升华到了一种崭新的境

界。她自觉地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亲手消灭敌人。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

我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地战斗、工作的英雄人物感动得热泪盈眶,更为英雄人物的牺牲心疼!看了此书,我更加崇敬那些以汗水和鲜血创造了属于劳动人民的新社会的共 产 党员和革命战士们。书中体现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共 产 党怎样领导人民走上了解放的道路,为了革命事业,人民可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和代价,从而使我们这些革命后辈们重温了先辈们所走过的革命道路,学习前辈的革命精神,更加热爱新生活,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在书中我闻到了革命战士和烈士们用血汗浇筑起来的胜利之花和沁人心脾的清香,使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忘掉他们所受的艰难困苦和牺牲啊!这些平凡朴素又崇高伟大的人民战士的英雄事迹,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苦菜花》读后感

《苦菜花》读后感

国庆期间,我去图书馆看书。突然我看到了一本叫《苦菜花》的书。我想:花不是清香的吗?为什么会苦?于是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开始了阅读。

这本书的作者叫冯德英,生在抗日战争时代。从小家境贫寒,是在炮响和惨叫声中长大的。他以自己的生活做为“蓝本”,先后写《苦菜花》、《迎春花》、《三菊花》。表达了当时老百姓对革命的期望和对被压迫、被欺凌的憎恨。

这本书主要写了母亲—仁义嫂,因丈夫被财主王唯一迫害,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后被大汉奸王柬芝出卖,惨遭俘虏。但任凭敌人如何严刑逼供,就算活活用鞭子抽死了她最小的孩子—嫚子,她都没有出卖八路军,而是把敌人引到雷区挨炸。在她被救出后,她们为了不让敌军占便宜,把麦子带走,来不及带走的都烧掉,水井也填死。翻山越岭,渴了抓一把雪,饿了抓一点炒面,而仁

义嫂都挺过来了。她没有流一滴泪,一想起鬼子的所作所为,她心中就燃烧起愤怒的火焰,感到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后来仁义嫂在和儿子的一次任务中,这个从没握过一次枪的女子,在身中两弹的情况下,毫不慌张,拿起左轮手枪,结果了敌人的性命。

母亲仁义嫂,这个坚强的女子,她用自已顽强的意志挺过了敌人的皮鞭、骨肉分离的痛苦、身中两弹的绝望……啊!她没有死,她在人们的注视下缓缓地睁开眼睛,焦急的问:“我们胜利了吗?”看,多么伟大的女子,她的心已被紧紧地拴在了革命上!

在最后胜利的时刻,母亲一家终于团聚了。鲜艳的红旗河阳光映照着这位躺在担架上的英雄母亲。她深情地注视真女儿秀子手中的鲜花,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花中的金黄色的苦菜花深深吸引着她,她好像尝到了苦菜根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清香,脸上露出欣

慰的、幸福的微笑。

…… …… 余下全文

篇四 :《苦菜花》读后感

《苦菜花》读后感

“红色经典”特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七年的文学,它是中国现代农民革命史诗的激情写作,是文学“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物。它“是以理想主义的艺术思维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全面去梳理和营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荣传统,并以史诗性的庞大气魄感染和凝聚新一代中国人对于现代政治革命理念的价值认同。”在“红色经典”的百花园里,《苦菜花》可谓一朵奇葩。作品中有十分丰富细腻的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因此比一般的“红色经典”更着力于描写“政治规约下的人性表现”,更有艺术真实性。

作者冯德英在作品中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的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在描写母亲对孩子们倾注关爱时,作者毫不吝惜笔墨,详尽地将一个慈爱、矛盾的慈母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同样为人父母,作者在刻画于得海的严父形象时,时常是一笔带过,并且这种父爱的基调自始至终都是严肃、冷酷的,以父亲的身份说,于得海在这一方面的形象显得单一、死板、不切实际,并没有足够的“人性表现”。他对儿子于水的爱是固然和绝大多数父亲一样,是宽广如山的,是深沉的,可却像一口哑钟,有着沧桑和威严,却似乎永远没有半点声响。

《苦菜花》描写的是抗日期间胶东人民在共 产 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于团长作为一个共 产 党员,先人后己的精神可以理解,也着实令人感动,但小说中的这些描写让人感觉有些抬高了。

在人后,父子俩的单独相处在书中只有一处,也只有在这一处,作者正面描写了于得海的父爱。他摸于水的头,都能让于水眼睛潮湿,因为这样的爱抚,在别人是再普通不过的,而在他,于团长儿子的身上,却是少有的。他才轻微 1

地叫了一声“爹”,集合号声就响了,于团长“马上离开了”。这只是他们独处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个缩影。在平时,他“很少去留意儿子,只是看到他在战士堆里就行了”,“他的爱,不是一般父母的爱,而像他对所有战士那样,是严峻的爱,是使儿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是杀敌的战士,不是父亲眼前的娃娃”。对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于水来说,父亲本是他剩下的唯一可以取暖的怀抱,但是父亲如此淡漠苛刻。最亲的人明明就在身边,却把自己当做最不亲的人,于水是多么可怜啊!再看小说中密密麻麻的叙述的仁义嫂对孩子们的爱,却是那样的细腻如水。这就是父爱与母亲的区别么?母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关爱,如母亲的爱;父爱让孩子在风浪中锻炼成长,如于得海的爱。于得海的父爱,是不是有点残酷了呢?于得海的父爱,能不能更真切地“说”出来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苦菜花》读后感

《苦菜花》读后感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是举国同庆的一年,怀着对党的敬仰之心,我重新温故了我们党曾经的风雨历程。学习使人进步,读书使人奋进,我重新读了几本红色经典著作,《苦菜花》就是我仔细研读的其中一本。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 产 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当妇救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秋末的一个夜晚,国民党特务、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庄。他伪装进步,骗取群众信任,当了小学校长。其妻虽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却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爱上了长工王长锁,并生下女儿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隐私,挟制王长锁为他传送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伪军分队长、王唯一之子王竹根据王柬芝的情报,带领日伪军洗劫王官庄,残酷地杀害了副村长七子等人。群众怀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书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强等参加于得海团长率领的八路军。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

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敌人烧毁母亲的房子,她咬紧牙根:“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烂了骨头也要跟你们算清!”这冤仇,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阶级的,因此,大儿子德强参军时,母亲满意地“点头”。随着斗争的深入,在共 产 党员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亲的慈爱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断地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电影《苦菜花》观后感

电影《苦菜花》观后感

前段时间看到老人家们在看电影《苦菜花》于是也跟着看了起来,看完了给我内心以深深的震撼。

大概剧情是这样的:19xx年,胶东半岛王宫庄贫农冯大娘面临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被迫离家,便参加了革命,后来和大女儿一起,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扫荡。冯大娘支持女儿当民兵,送二儿子参加八路军。在遭到汉奸告密后,未来的儿媳不幸牺牲,自己也被捕,但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很沉重。冯大娘为了支持革命而失去了好几位亲人,他们的生活真比苦菜花还要苦。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和我们现在根本没法比。不但生活条件落后,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但他们的脸上却经常带着微笑。他们坚强地面对着生活中的苦难。想想自己,现今的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而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我觉得这样太不应该了。

电影描写了由一个勤劳、善良、听凭命运支配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端起手中枪、对革命赤胆忠心的自觉战士的形象。塑造出的形象如此的真实、凝重、坚毅,充满丰富而内在的情感力量,这点深深的打动了我。

影片中,抗日根据地民兵和村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以及一个农村家庭前仆后继的革命和牺牲,其间特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赤胆忠心、最后居然还拿起枪杀了汉奸校长的农村妇女兼伟大母亲形象。战争中经受死亡考验的亲情和爱情。其间老百姓对于共 产 党的骨肉深情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表现单纯,底蕴厚重。 影片描写英雄母亲冯大娘这样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锻炼成长成一个有高度阶级觉悟和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战士,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阶级敌人,只有拿起枪杆子来进行斗争的真理。当时的环境极其恶劣和复杂,但剧中正面人物无不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是因为党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群众为党排忧解难。这一点应用到今天同样适用。在实际学习中,谋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我们一定会勇往无前,所向披靡。

…… …… 余下全文

篇七 :苦菜花观后感

苦菜花观后感

苦菜花>观后感(一)

今天,观看了红色命电影《苦菜花》,给我内心以深深的震撼。

伴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特别是电影的发展令人叹息,甚至出现了倒退。现代的电影更多的注重色彩、特技、制作,而忽略了电影作为第七文艺的教化作用。今天再看《苦菜花》,黑白的影像,并不复杂的情节,给内心的震撼却是以往电影所不能比拟的。

苦菜花》中的冯大娘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她从一位善良、软弱的农家妇女,在不断发展的抗日斗争中,在儿女及身边党组织的教育影响下发展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战士。这一点与高尔基笔下的《母亲》极为相似,共同展现了东方女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环境极其恶劣和复杂,但剧中正面人物无不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是因为党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群众为党排忧解难。这一点应用到今天同样适用。

在实际学习中,谋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我们一定会勇往无前,所向披靡。

苦菜花观后感(二)

>故事是这样的:农民冯大娘,因丈夫为了抢一亩地被地主逼死,大儿子离家出走而参加了革命。冯大娘支持大女儿参军,送二儿子当八路军,但不久因汉奸告密,未来的儿媳不幸牺牲,大娘也被抓。但冯大娘忍痛继续和敌人斗争,把敌人引进地雷阵……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很悲愤。冯大娘为了支持革命而失去了好几位亲属,他们的生活真比小小的苦菜花还要苦。不但生活条件落后,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抱怨。他们坚强地面对着生活中的苦难。想想我们连现在这么好的条件都不满足,真觉得很惭愧。

电影中一位位勇于牺牲的英雄人物让我佩服。

最令我难忘的一个镜头是王宫庄要建一个兵工厂,建厂的材料刚拉进庄,不知怎么,一辆装满弹药的马车突然着了火。眼看马车就要爆炸了,冯大娘的二儿子拿起长鞭,站在了 '火车'上,把马车赶到了远远的地方……多年轻的小伙子,就这样为了兵工厂牺牲了。这些年轻人为了赶走侵略者,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向同事推荐一本书《苦菜花》读后感

我向同事推荐一本书

《苦菜花》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积累,有所选择地读,就能体味到不一样的人生享受。回味这些年来所有阅读的书籍,最难忘记的还是早年读过的《苦菜花》,虽然时间已过久远,但感人的故事情节依然牢牢铭记在我的心间,所以这次我向同事推荐的书是《苦菜花》。

《苦菜花》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 1

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