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毋庸置疑,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也经常这样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却真的很值得怀疑。

正如叶老先生所说:看见小孩,心里喜爱,往往说他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要对少年青年说些话鼓励他们,“你们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啊!”也往往脱口而出。口头说着,心头未必想得怎样清楚,也许什么也没想,只像在十点十一点的时候遇见了人,照例说一声“你早”而已。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专家戴维先生向我们这些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整天挂在嘴边的中国老师提出的怀疑:

其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实录中“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

其二,一些教师对教学环节点评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授课老师的身上,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其三,课堂讨论中,孩子们一定发现了不少东西,为什么不让他们一同分享呢?因为没有老师的指令,学生是不可以独自行事的,这就是我们的课堂。

其四,“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

其五,当他得知,中国的课堂上是有规矩的,学生坐下去与站起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允许时,他更加惊讶起来:“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

的确,我们关注学生太少了,平时备课也好,听课评课也好,总是写满了一个个问题,至于学生怎么回答,这样答我该怎么办,那样答我该怎么引,平时的备课本中少之又少,听课本中也只是在记录教师的话语,学生的回答也被忽视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点我们和美国的认识是一致的,然而我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骨子里并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自觉不自觉地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 读后感

叶老的教育论述很多,其中关于语文教育的部分已经辑印了两个专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为了方便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和研究叶老的教育思想,我们特约请了杜草甬、商金林一道编辑了这本《叶圣陶教育文集》。

本书编入叶老19xx年至19xx年间论述教育问题的论文短评、散文书信和诗等一百二十四篇。为便于读者历史地了解叶老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叶老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哪些教育上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和见解,所编入的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有写作日期的以写作日期为序,没有写作日期的以发表日期为序。

在本书中,读者将会看到,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其中叶老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叶老在19xx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xx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19xx年写的《去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它继续安居着,继续发出影响。不必讳言,一切为了高考,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

大家知道,叶老是教育家,也是作家。他曾经以教育界的人和事做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写了好些短篇小说和童话。叶老在谈起他写小说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他当过不少年教员,熟悉教育界的情形,“不幸得很”,用他的理想作为尺度去衡量,许多现象都不能使他满意,就想提起笔来“讽它一下”,目的自然并不在讽,他讽的是这一面,希望却寄托在另一面。 吕叔湘先生曾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字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李昌盛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和叶圣陶先生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从他的作品,他的言行中我逐渐地走近他了解他,走近他所说的那样一种教育的最高境界, 领悟其中的道理,也慢慢参悟着身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自身的所作所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他思想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在文集中,叶圣陶老先生主张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快乐;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所以叶圣陶一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叶老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

叶老提出:?教育?这个词,?‘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么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怕多费学生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我不但把我的一点儿东西给与他们,还要诱导他们帮助他们得到他们的一点儿?。?若有人问这叫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为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为终身继续教育奠定基础。那么,确立?帮助学生为学?的观念,提高?帮助学生为学?的能力,当然是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心得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巴丹曾有一句至理名言:“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怀着对大师叶圣陶先生的敬仰,更为了汲取“营养的甘泉”,我翻开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名篇》。

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教育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了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对大师的阅读中,遇到了无数给我启迪和激情的好文章。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大师那独具的慧眼,敏锐的心智,海一般的胸怀,天地般的博爱。他的理论: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叶老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深有体会。

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对于叶老提的这点新牟小学的姜曰美老师做的就非常好,她首先自己围绕童年趣事写了一篇下水文,只有老师先“下水’,才能真正摸到学生写作的脉搏。长期以来,或许因为我始终教低年级的缘故,认为作文指导很简单,无需老师写下水文;或许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对写作兴趣不大。俗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试想长此以往,不但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起不到促进,恐怕连自己也不会写作了。读书跟作文一样,唯有善于读,才能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自从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就开始了革新自己,闲暇之余我经常博览群书,无论是网上的电子书,还是生活中的纸质印刷品,不管是借来的,还是我自己订阅的,我都精心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片断。每次作文开课前,我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下水文,课堂上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作文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步感受到,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对自己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五 :度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2》之主人翁教育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毋庸置疑,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也经常这样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却真的很值得怀疑。

正如叶老先生所说:看见小孩,心里喜爱,往往说他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要对少年青年说些话鼓励他们,“你们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啊!”也往往脱口而出。口头说着,心头未必想得怎样清楚,也许什么也没想,只像在十点十一点的时候遇见了人,照例说一声“你早”而已。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专家戴维先生向我们这些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整天挂在嘴边的中国老师提出的怀疑:

其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实录中“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

其二,一些教师对教学环节点评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授课老师的身上,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其三,课堂讨论中,孩子们一定发现了不少东西,为什么不让他们一同分享呢?因为没有老师的指令,学生是不可以独自行事的,这就是我们的课堂。

其四,“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

还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

其五,当他得知,中国的课堂上是有规矩的,学生坐下去与站起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允许时,他更加惊讶起来:“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

的确,我们关注学生太少了,评时备课也好,听课评课也好,总是写满了一个个问题,至于学生怎么回答,这样答我该怎么办,那样答我该怎么引,平时的备课本中少之又少,听课本中也只是在记录教师的话语,学生的回答也被忽视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点我们和美国的认识是一致的,然而我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骨子里并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自觉不自觉地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之主人翁教育》有感

原州区开城镇郭庙小学 马玉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毋庸置疑,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回答:“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也经常这样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却真的很值得怀疑。

正如叶老先生所说:看见小孩,心里喜爱,往往说他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要对少年青年说些话鼓励他们,“你们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啊!”也往往脱口而出。口头说着,心头未必想得怎样清楚,也许什么也没想,只像在十点十一点的时候遇见了人,照例说一声“你早”而已。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课程专家戴维先生向我们这

些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整天挂在嘴边的中国老师提出的怀疑:

其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实录中“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

其二,一些教师对教学环节点评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授课老师的身上,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其三,课堂讨论中,孩子们一定发现了不少东西,为什么不让他们一同分享呢?因为没有老师的指令,学生是不可以独自行事的,这就是我们的课堂。

其四,“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

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

其五,当他得知,中国的课堂上是有规矩的,学生坐下去与站起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允许时,他更加惊讶起来:“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

的确,我们关注学生太少了,平时备课也好,听课评课也好,总是写满了一个个问题,至于学生怎么回答,这样答我该怎么办,那样答我该怎么引,平时的备课本中少之又少,听课本中也只是在记录教师的话语,学生的回答也被忽视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点我们和美国的认识是一致

的,然而我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骨子里并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自觉不自觉地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当前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阅读量的积累。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开阔。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匆忙之中静下心来,我不断问自己:你引导学生读书得法了吗?真正帮助学生把读书所得转化为能力了吗?这里的能力我认为不单指学习方面,还应包括学生的生存能力。

这样的想法是源于我教过的学生,读了很多书,很爱读书,可书面和口头表达都成问题,与人交往也不通畅,有一点自我封闭的状态。那么书读哪儿去了呢?很遗憾,任教两年,虽使他的学习状态有改观,但我一直无法走进他的内心,没有机会去了解这现象的本质原因。

可见,如放任孩子去读,仅提供书目或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在研究读书的方法指导、思想引领等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就好比吃一顿自助餐,美食琳琅,个个营养,是否随意吃进去都有益处呢?在程序上也有先后之分,讲究吃的科学。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我找到了源头。且看叶老的原文:

“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总之,教师在指导方面多尽一分力,无论优等的次等的学生必可在阅读方面多得一分成绩。单是考查,给分数,填表格,没有多大意义;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

看,读书不是漫无目的,教师一定要有所思考。定标准,否则学生无所是从;做研究,否则学生读无所获。分数、量化表格都是数据,目的在于帮助分析,找出更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教育家与语文老师的区别。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 温州外国语学校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张倩 2013/06/18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但他的著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实在是惭愧。但读了之后收获很多,尤其是有了一个机会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一本教育专著我看它的角度是看它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下面我从这三方面来谈谈我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的一点后感或者说是所获。

我很赞同叶先生对学习的理解。叶老先生陶行知先生反对死读书,提倡活的教育、活的知识和活的人。教是这几乎构成了它的教育观点的精髓。可能与他的教育背景有关,他早年读过医学,后才转读教育。再后来去美国留学,深受杜威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主要提出了三点教学观, 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源于生活,又要走向生活,最后服务于生活。他的教育观有着很浓的实践意味。他认为, “学”的过程也必须是“做”的过程。不能说,学生时代只是未来做人的“准备”阶段;否则,就意味着做学生与做人是一前一后的两回事,决无这个道理。叶氏说:“学生在学校里念书做功课,理由是预备将来做人,将来做事,这是成千成万的教师父母们如是想的,也是成千成万的学生们信守着的。换句话说,学生过的并不是生活,只是预备生活。所以一切行为,一切思虑,都遥遥地望着前面的将来,却抹杀了当前的现在。因此,从初级小学以至高等大学校里的所有一个个生物只能算‘学生’,还不能算‘人’,他们只学了些‘科目’,还没有作‘事’。”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将来固然重要,现在却是通向将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同样重要。现在学会做一个够格的学生,将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够格的公民。学,就是要做,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行。所以,叶氏十分强调受教育者在求知求能的过程中,必须倾注全部心力去求真知和真能,决不能仅止于头脑里能懂、口头上能说,必须行动上真正能做才行。人总得做点什么实际的事情,在做事情中来体验生活,感受并自我教育。教育不能局限在狭小的学校课堂,应给给学生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只有一切联系实际社会,所学才能有所用。教学的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实际做的方法。他认为不可脱离实际方法,脱离实际生活, 行是知之始, 重知必先重行。

…… …… 余下全文